The Glocal 週報/北約要在東京設辦事處?法國反對:「資源有限,專注歐洲」

聯合新聞網 The Glocal
法國在印太本就有自己的部署:法國的核動力航母戴高樂號頻繁巡弋印太,在台灣海峽也有...

本文為「The Glocal 全球政經週報」,以點、線、面三個維度精選分析每週國際大事。The Glocal 提供會員專屬訂閱內容:〈讀者訂閱〉

本週的The Glocal全球政經週報,議題鎖定在法國總統馬克宏反對北約在日本東京設立辦事處,此舉反映歐洲對美國政局及華府的全球戰略疑慮——對於美國嘗試將歐洲及印太事務綑綁,法國心存疑慮,而不只是法國,因距離問題而對「中國威脅」相對無感的中東歐國家,也更希望美國將北約的資源和注意力留在歐洲。此時馬克宏出言反對設立東京辦事處,除了代歐洲盟國發言、鞏固法國的歐盟領導國地位外,也有著法國本身的印太戰略布局考量。

【點】——馬克宏反對北約設立東京辦事處: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6月5日報導,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反對北約在東京設立辦事處,認爲北約應繼續將注意力維持在組織章程指明的「北大西洋地區」,而非拓展到印太地區。法國作爲一向不忌憚華府的擁核大國,馬克宏這一番發言似乎又引發了陰謀論者宣稱「受北京買通」云云的論調——這當然是無稽之談。

綜觀法國的軍事部署現況,其不但在印太屬地海域設有海軍軍區,且因俄羅斯在烏俄戰爭中耗損極大(甚至要向軍武顧客回購武器),法國或是亞太地區的軍武出口國家(如印度、澳洲)有望取代俄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軍售國。

馬克宏反對設立北約東京辦事處的背後原因,實際上反映了歐洲對於全球戰略布局的立場——由於烏俄戰爭戰火的迫切,如今歐洲更希望美國將注意力放在歐洲,而非遙遠的東北亞;而許多中東歐國家除了本身就對於中國問題相對無感之餘,對正要進入大選年的美國華府也難以信任——畢竟鷹派的共和黨掌權機率並不小。

以歐洲立場來考量,在美國為首的民主陣營資源與注意力都有限的情況下,將北約擴展至遙遠的東北亞地區,不遠的未來若是再有一名傾向單邊主義的美國總統上台,則此舉僅是將北約在歐洲的勢力削弱,對歐洲國家沒有任何好處。

而此時應該要問的問題是,法國本身,以及歐盟的印太戰略是什麽?又爲什麽歐洲諸國對於介入印太,甚至台海問題興致缺缺?

美國波音的F/A-18戰鬥機。 圖/維基共享

法國的飆風戰鬥機。 圖/維基共享

【線】——美國與法國利益的矛盾:

馬克宏雖然一直被法國坊間視爲「超越左右」的總統,但他的外交方針卻是極爲務實的戴高樂主義;也就是説,法國不甘於僅僅是歐洲的其中一員,而是希望成為領導歐洲整合及帶領歐洲的領袖,同時法國也希望憑藉歐盟去捍衛法國的利益。

而法國的利益是什麽?首先,當然是鄰近的戰火:馬克宏5月31日才在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發(Bratislava)的安全峰會上,公開支持烏克蘭以類似美國長期支援以色列的形式加入北約。然而,法國更深一層的盤算,是希望藉由「向美國抗議」,鞏固馬克宏政府在歐盟内的説服力:實際上早在十年前,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第二屆任期開始「重返印太」政策時,各大中東歐國家都認爲美國將太多時間和精力放在亞太地區,而這種聲浪自川普上台之後更加龐大,自烏俄戰爭開打至今更是明顯。

中東歐國家之所以對美國的印太戰略懷抱疑慮的原因無他:距離和貿易。對於「中國威脅」,中東歐國家普遍相當無感;例如歐洲智庫「歐洲外交關係協會」(ECFR)2023年發表的民調顯示,美國在歐洲被看作「分享價值觀及利益的盟友」,然而相較普遍被視為「對手」的俄羅斯,與美國對峙情勢愈來愈白熱化的中國,卻仍被許多歐洲人看成一個「有必要性的戰略性夥伴」。

這樣來看,就很容易解釋爲什麽馬克宏要代其他歐洲國家發言反對華府布局:在俄烏戰爭尚在酣戰的當下,將北約的資源拉到幾千公里遠、局勢更爲複雜的印太,並非歐洲有能力或者想要的發展,歐洲當然不希望美國在這個關鍵時刻分心。

此外,法國和歐盟在印太本就有自己的部署:法國的核動力航母戴高樂號頻繁巡弋印太,在台灣海峽也有例行的航行任務,歐盟也和重要的印太國家如越南、澳洲、新加坡等已有自由貿易協議,和菲律賓及印尼等國的商議亦正在進行中。

對於羽翼未豐、戰火臨門的歐盟來説,支持未必能連任的美國民主黨政府,去挑釁中國這個雖然漸行漸遠、但仍具重要性的貿易夥伴,任何歐洲領導人都不可能全盤接受。再者,以法國角度來想,即使北約要在印太地區派駐辦事處,為何要將地點放在明顯會觸怒北京的東京,讓「圍堵專制陣營」這一目的事倍功半——而非選擇法國在大洋洲的屬地,比如說馬克宏將會在7月拜訪的新喀里多尼亞(Nouvelle-Calédonie)?

馬克宏雖然一直被法國坊間視爲「超越左右」的總統,但他的外交方針卻是極爲務實的戴高...

【面】——美國與法國、歐盟互補的可能:

但是,美國的印太戰略,與法國及歐洲的海外軍事部署,就無法互補嗎?這倒不見得。

歐洲尋求的是穩定而長期的多邊關係;目前,法國是印尼、新加坡、南韓、印尼等國家的主要軍武供應商,在俄羅斯軍工產業於烏俄戰爭曝露出弱點的當下,法國軍武在一些關鍵的中立國家的國防選擇上,取代俄國武器的地位,只不過是時間問題——比如說,目前印度正在法國的飆風戰鬥機(Rafale)和美國波音的F/A-18戰鬥機之間苦惱。

法國軍武供應商地位的提升,將使法國的外交籌碼也相應增多,且因法國亦屬西方民主陣營,因此法國地位的增高,終歸將使民主陣營的全球影響力再度提升;且歐盟以貿易為主的「軟外交」政策,也是輔助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成分——美國仍需積極拉攏、整合盟友,若除卻歐盟,美國在許多渴望在美中之間左右逢源的東南亞國家(比如說越南)之間,依然缺乏有效的影響力,這將對華府戰略形成負面效應。

總結來説,歐洲局勢本已複雜難解,此時再將印太局勢捲入相乘,只會將麻煩堆成更大的雪球而已,並不會讓美國、法國、歐盟多邊的矛盾有更好的解套方法。不過,歐美之間或有齟齬,但本質上仍是緊密的盟友——正如和法國依然有著極爲密切關係的日本政府,即使北約設立東京辦事處的計畫遭到法國反對,但東京和巴黎之間,仍有、且會持續舉行2+2安全會議,維持雙方在國防事務上的緊密交流合作。

目前北約在東京設立辦事處的相關事宜仍在聯繫當中,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6月11日證實此事,並表示日本對北約來說,是重要且密切的戰略夥伴,而6月13日《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北約現行的計畫是在2024年,在東京聯絡辦事處,該辦事處將作為北約與南韓、澳洲、紐西蘭與日本的合作中心,強化串聯印太國家。

此時馬克宏出言反對設立東京辦事處,除了代歐洲盟國發言、鞏固法國的歐盟領導國地位外...

過去24小時 法國 北約 日本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