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24小時/國際鏡頭一周間(1101-1104)

聯合新聞網 轉角24小時

 

【2016.11.04 伊拉克】

黑色伊拉克:ISIS的地獄火

摩蘇爾南方的臨時難民營,附近遭ISIS縱火燃燒數月的凱亞拉油井,將伊拉克的天空染...

伊拉克聯軍與ISIS的決戰,本周已正式殺入摩蘇爾市區,但在「哈里發」——一年來神隱不露面的ISIS領導人——巴格達迪(Abu Bakr al-Baghdadi)的發言鼓舞下,ISIS部隊卻是頑強抵抗、至死方休,祭出的焦土戰術,也在各地的煉油廠、油井、化工廠大肆破壞,濃烈的黑煙與烈焰,亦籠罩戰場的上空,在戰火之外再造浩劫。

為了阻礙美國聯軍的戰機空襲,ISIS部隊時常於各大據點周邊開始定期縱火,企圖透過濃煙來阻撓轟炸的精準度;但自今年年中開始,隨著ISIS殘兵在伊拉克境內的節節敗退,縱火的舉動也隨著ISIS的大舉撤退,變成更系統性的破壞——而伊拉克政府8月份才收復的產油城鎮凱亞拉(Qayyarah),就成為ISIS報復失敗的地方。

位於摩蘇爾以南30公里的凱亞拉,在2014年6月隨著摩蘇爾的陷落而落入了ISIS的掌控,直到兩年後才又因政府軍的反攻而「光復」。然而ISIS於8月份撤出凱亞拉之前,卻在城鎮周遭的19座油井縱火,濃濃的黑煙與烈焰施放出了大量毒氣,油井上的烈火更是一路失控直到今天。

凱亞拉油井的惡火,讓摩蘇爾以南,至今仍壟罩在一片「黑霧」之中。除此之外,ISIS部隊再離開的同時,還切斷了凱亞拉的油管,並把黝黑色的濃稠原油「灌」進了凱亞拉的城區,儘管聯合國方面很快地派出了專家處理團隊,但卻來不及阻止石油滲入凱亞拉的土地、以及汙染底格里斯河的水源。

離開凱亞拉的ISIS部隊,隨後將防線拉回了摩蘇爾市區,但焦土與烏賊戰術遠未結束。10月底,ISIS又炸毀了摩蘇爾南方19公里的米夏克化工廠區,火勢也釋出了高濃度的硫化物毒煙,造成周遭地區至少2,000人中毒送醫。

不過以石油汙染空氣、土地、水源的作法,並非伊拉克的首次遭遇。在1991年波斯灣戰爭期間,在海珊(Saddam Hussein)領導下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部隊,也在撤退之前破壞科威特的石油設備——當時海珊不僅下令將1,000萬桶原油灌入波斯灣,離開前更在科威特130多座油井放火,儘管國際組成了救火部隊全力搶救,但這場被稱為「沙漠地獄行動」的滅火任務仍耗費了8個多月才控制住火勢,除了釋出大量碳排、毒氣之外,10億桶原油更付之一炬。

目前ISIS失控的環境報復,也讓聯合國與伊拉克政府相當焦慮,因為在摩蘇爾除了百萬平民之外,周遭地區的化學工廠、污水處理廠、石油管線等,都有可能成為ISIS的目標,隨著摩蘇爾戰役慘烈巷戰的推進,隨時都可能爆發無可收拾的環境浩劫。

 

【2016.11.04 韓國】

朴槿惠的理由:支持度5%的哽咽道歉

朴槿惠的理由:支持度5%的哽咽記者會。 圖/美聯社

朴槿惠的理由:支持度5%的哽咽記者會。

深陷親信友人崔順實干政風暴的南韓總統朴槿惠,周五上午在青瓦台召開道歉記者會,發言中朴槿惠多次哽咽,並對造成國家的失望與動盪感到十分抱歉而「心痛」。朴槿惠表示,外界對於她被崔順實心靈控制、或在青瓦台內施行邪教儀式的傳言「都是空穴來風」,並稱「若有必要」將配合檢方對於崔案違法情事的調查。不過根據蓋洛普韓國分部今早公佈的最新民調,朴槿惠總統的支持度已爆跌到5%,而成為了韓國史上聲望最低的民選總統。

我很難原諒自己,夜裡也痛苦得無法成眠。

4日上午的記者會中,朴槿惠總統的精神狀態明顯憔悴,發言中也不斷哽咽略帶哭音。她表示,在國家的關鍵時刻造成國民對政府的不信任與失望,作為領導人的自己感到非常抱歉,對於崔順實案的後續,「若有必要」自己也願意接受司法調查,並接受任何可能的法律責任。

朴槿惠表示,從政多年她一直試圖避免與人親近,甚至家人之間也都鮮少往來以避免牽扯出裙帶政治,但這也讓自己「活在孤獨中」,所以崔順實才會與她如此親近。但當自己正於國家領導人的位置上努力之餘,各種作為卻因「特定人士」疑似不法獲益的作法而遭受國民質疑,這也讓她感到非常悲傷而心痛。

然而在記者會上,朴槿惠並未如同外界預期一般,主動提出調查方案或者式宣布辭職;相反地,對於本周內韓國內閣的改組,以及在風波調查中總統權責是否會有所限制、調整,朴槿惠卻是隻字未提。

根據民調機構蓋洛普韓國分部周五上午所公佈的最新民調,朴槿惠總統的全國支持度已從一個月前的29%,爆跌至5%——這一數字也超過了1997年,在亞洲金融風暴下接受IMF嚴苛紓困案的金泳三總統6%的低民調記錄,創下韓國史上領導者聲望最低谷。

蓋洛普也表示,受到崔順實案與朴槿惠的爭議牽連,執政的「新世界黨」也延續10月中開始的民調暴跌,全國的支持度僅剩18%;而在野第一大黨「共同民主黨」則在10月中的「黃金交叉」後,以31%的支持度取代新世界黨領先民調。

不過在民調數字中,拒絕表態的民眾則高達33%;而在野聯盟的其他兩黨——由安哲秀領軍的「國民的黨」與「正義黨」——則未因受崔順實案影響,民調聲勢各自維持在13%與5%,而不見明顯成長。

原本朴槿惠的任期將在明年年底屆滿,但受到秘線實權案的延燒影響,目前各界也不排除朴槿惠有可能提前辭職、或者是被罷免而提前大選的可能性。

 

【2016.11.03 英國】

妙麗讀書會:倫敦地鐵的閱讀彩蛋

倫敦的地鐵上,藏有100本艾瑪.華森(Emma Watson)的推薦書! 圖/F...

艾瑪.華森:地鐵上的女性主義讀書會。

倫敦的地鐵上,藏有100本艾瑪.華森(Emma Watson)的推薦書!在《哈利波特》電影系列中以「妙麗」一角出道的英國影星艾瑪.華森,年初宣布暫時息影後,便致力於女性主義的學習,並在線上發起了讀書會計畫「我們的分享書櫃」(Our Shared Shelf),每一兩個月就會推出女性主義相關的精選讀物;而11/12月的閱讀計畫,華森也與另一個讀書會「地鐵藏書」(Books on the Underground)合作,在倫敦的各個地鐵站、車廂內,藏放了100本美國作家馬婭.安傑盧(Maya Angelou)的自傳小說《Mom & Me & Mom》,書內甚至還藏了華森給地鐵書蟲們的親筆信:

你就是找到『我們的分享書櫃』本回雙月選書的那個人。每一本書,都有我們認真準備的愛與用心——我們希望你會喜歡。

『地鐵藏書』只在倫敦地鐵上藏了100本書,所以務必小心地照顧它們,等到讀完後,也請把這些書放回地鐵上,讓下一個有緣人有機會讀到它們。

如果你喜歡這本書,或者被激發了心得想分享——請務必在 goodreads.com/oursharedshelf 和我交流喔!

Love,艾瑪 x (華森) 於 倫敦

艾瑪這次的推薦讀物——《Mom & Me & Mom》——是已故美國詩人、作家馬婭.安傑盧,生前的最後一本自傳作品。在安傑盧的寫作生涯中,她也曾以《我知道籠中的鳥兒緣何歌唱》(I Know Why the Caged Bird Sings)、 《以我之名相聚》(On the Pulse of Morning)...等一共七本系列自傳知名,其人生經歷亦反映了非裔美國女性在民權運動時代的種種挑戰與勇氣。

安傑盧在《Mom & Me & Mom》中,記錄了自己與母親維薇安.巴斯達(Vivian Baxter)的複雜連繫。故事從安傑盧3歲那一年父母離異、安傑盧與哥哥被「遺棄」在祖母家中開始,並記述少時的安傑盧對於拋下自己離去的母親是如何地怨恨與疏離,但在日後重逢之後,安傑盧才發現作為母親與女性的巴斯達,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是如何地高雅、堅強而獨立,兩人又如何透過種種磨難,修復彼此身為母女與對等女性的支持與敬意,甚至當安傑盧成為單親媽媽的同時,自己的母親巴斯達也仍是支持她、鼓勵她的最強力量。

華森在「我們的分享書櫃」網站上表示,之所以挑了《Mom & Me & Mom》推薦,亦是希望透過安傑盧眼中的母親印象,重現一位堅強女性的身影:

維薇安.巴斯達刻劃了一個剽悍不屈的形象,她不完美但卻令人尊敬。在書中我們發現,她不僅幫助了安傑盧作為非裔女性的蛻變,亦形塑了她女性主義者的視野、她的獨立、與她的自我意識——這些原因都成為了她對於世界的獨特觀點,以及她字裡行間中的自我表達。因此,這本書也是讓我們一窺形塑安傑盧作為作家與詩人的重要窗口,並為她一生的美好著作,畫下的完美句點

在過去一年內,艾瑪.華森除了記敘聯合國平權大使的角色之外,在讀書會上與網友有著相當密切的討論互動,除了安傑盧之外,其他的選書書單還包括:

  • 《My Life On the Road》:斯泰納姆(Gloria Steinem)。美國70年代,第二波女性主義的代表,這本書是她作為記者與女權運動者的回憶錄。
  • 《The Color Purple》:沃克(Alice Walker)。著名電影《紫色姐妹花》的原著小說,敘述1930年代美國南方非裔婦女所受到的各種歧視、壓迫與挑戰故事。
  • 《All About Love: New Visions》:胡克斯(Bell Hooks)。美國的女性主義者,以自身的故是來討論愛、無愛,以及各種以感情為名的種族歧視、性別刻板問題。
  • 《How to Be a Woman》:莫蘭(Caitlin Moran)。英國記者與小說家,以半回憶錄式的幽默筆調,寫下所處世界的女性顧事。
  • 《The Argonauts》:尼爾森(Maggie Nelson)。優美如散文詩的筆下,卻是硬派的結構分析,探討生而為人我們與母性、人際階級與性別角色的認知與限制。
  • 《Persepolis: The Story of a Childhood》:莎塔碧(Marjane Satrapi)。知名動畫《茉莉人生》的文字原著,記錄伊朗裔法國作家在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前後,其所見證的變動時代與女性故事。
  • 《Hunger Makes Me a Modern Girl》:布朗絲登(Carrie Brownstein)。回憶錄,描寫在走入演藝圈成為龐克歌手與喜劇演員之前,這個美國女生是如何面對童年與成名的掙扎。

 

【2016.11.03 美國】

回應原民憤火,歐巴馬:北達科他輸油管或可繞道

這批自稱「水源守護者」的抗爭者,周三也試圖進入油管工程區的水源地進行蘇族人告慰先...

回應原民憤火,歐巴馬:北達科他輸油管或可繞道。

為了抗議輸送頁岩油的油管工程將汙染部落水源與打擾祖墳靈場,美國中西部北達科他州的立岩蘇族部落(Standing Rock Sioux Tribe)與全美眾多原民組織、環保團體,整個夏天都在與石油財團、地方政府,與承包工程美國陸軍工兵團對抗,而雙方衝突更在上周四大打出手達到達到沸點;這也逼得美國總統歐巴馬本周二表態,直指聯邦政府正在積極協調「油管繞道」,以期在經濟發展與原民主權之間妥協出平衡的最佳解。

上周四的抗爭衝突中,力主開發拼經濟的北達科他州政府,不僅調動大批警力、國民兵,還用水砲、催淚瓦斯、橡膠子彈「鎮壓」阻礙工程的示威,最終現場更有141名抗爭者遭到逮捕。但這場火爆的鎮壓讓北達科他的輸油管爭議躍上新聞焦點,但這卻僅是整個夏天的對抗片段。

引發爭議的輸油管線,是由德州財團「能源通道合作夥伴」(Energy Access Partners)所提出跨州計畫。近年來,北達科他州因為巴肯頁岩油區(Bakken)的崛起,而成為美國「頁岩油革命」的重鎮,但由於北達科他本周的煉油能量不足,在產量過剩、國際油價卻長期走低的同時,化石開發商也希望透過低成本的運輸,對外銷售北達科他石油的長期合約——在這樣的考量下,這條被稱為「達科他通道」(Dakota Access)的輸油管計畫,也就成為化石產業的最佳選擇。

計劃斥資38億美金(新台幣1228億)、總長超過1825公里的這條輸油管,其目的是希望能藉由全新的地下管線,將北達科他州的巴肯頁岩區(Bakken)所產出的頁岩油送出,在橫跨北達科塔、南達科塔、愛荷華與伊諾州之後,在從伊利諾州分配往全美的需求市場精煉。

根據北達科他州政府的估計,這條管線每日將送出45萬桶原油,其效率、長期成本與安全性,都比目前採用的鐵路火車與公路卡車運送來得更為有效,對於環境與公共的安全風險也更低;然而這項油管建案,卻在北達科他的蘇縣(Sioux County)遭到了當地的原住民保留區「立岩蘇族部落」的強烈抵制。

抗爭的原民認為,這條管線雖然沒有直接開進保留區,但卻緊鄰當地飲水、與部落信仰的核心「歐瓦希湖」(Lake Oahe),在未與當地部落充分溝通與環評存在疑慮的同時,若油管漏油其後果將不堪設想;同時,這條油管也將深入立岩蘇族人的祖先墳場——儘管這塊古墳場並不在聯邦的保留區規劃範圍內,但當地部落卻認為,這是美國聯邦政府從北美原民手中「騙走」的非法土地。

以原民團體的立場而言,他們認為開發商口中達科他油管計畫的「私有土地」,不少都是美國政府藉由違反《1851年拉勒米堡協定》(1851 Treaty of Fort Laramie)所掠奪走的印地安土地:在1851年時,美國聯邦政府為了確保西部拓荒者的安全,而與夏安族、蘇族...等多個印地安部落簽訂「政府對政府」的土地協議,美國政府承諾尊重印地安人的土地邊界,各部落則同意與拓荒者和平共處。

在這項協議中,各個部落與美國聯邦政府彼此皆處在「對等」的締約地位。但不久之後,西部的科羅拉多州卻找到了金礦,並自1850年末起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掏金熱,大批白人移民瘋狂湧入、聯邦政府此時卻棄置1851協定而不作管制,放任拓荒者壓縮印第安人的生存空間,北美印第安戰爭就此再度爆發,並以印地安部落的潰敗作為最終結尾。

未能履行1851年協議的後遺症,迄今也讓美國政府與原住民之間的土地糾紛難以收尾。而北達科他油管的開發,亦突顯了雙方對於歷史解讀的落差。當地的原民團體表示,聯邦政府在核准開發計畫的同時,並未尊重原民保留區的主權與之提前溝通,對於「私人土地」的界定與使用,亦偏向財團而未考量到過去犯下的歷史責任。

立岩蘇族人的抗爭,自今夏以來以匯集了全美各地的原民支持者、環保團體、與反化石開發的運動人士,數千人的抗爭亦引發了美國媒體、政界與網路輿論的關注。而自上周四的大規模衝突之後,這批自稱「水源守護者」的抗爭者,周三也試圖進入油管工程區的水源地進行蘇族人告慰先靈的宗教儀式,但在渡河的過程中卻在岸邊遭到國民兵與州警部隊的鎮壓,執法當局並利用胡椒水、催淚瓦斯與橡膠子彈,向水中的運動者射擊。

不過事情逐漸失控的同時,美國總統歐巴馬周三卻出面緩頰,並表示聯邦政府正在評估「油管繞道」的可行方案,以期在多方抗爭下,與當地原住民達成共識:

我的看法是,我們一定有辦法就美國原民的聖地問題達成妥協共識。而我想現在(負責建設的)美國工兵團已經在驗證是否有其他能讓這條管線繞道的修正方案。

然而歐巴馬也表示,聯邦政府還會「再觀望個幾周,讓事情繼續發展下去」,以觀察地方政府、開發進度、環評與原民意見,是否有折衷協調的可能性。

歐巴馬的示好表態,也得到了立岩蘇族部落的正面回應:

我們向歐巴馬總統致敬,並期待他的承諾能保住我們的聖地、我們的水源、以及其他1,700萬人的用水權利。

但部落方面亦表示,在歐巴馬的繞道發言外,美國工兵團更該「立即停工」,並與部落方面重新協商,以推動更完整的全面環評。

不過開發商方面卻表示,達科他的油管將採用最先進的輸送技術,對於土地水源的汙染有信心能將風險降至最低;但要是抗爭持續、目前已完成75%的油管建案年底無法完工,對於石油產業與各方投資,將至少造成14億美元的天價虧損。

 

【2016.11.02 法國】

法總統:讓羅浮宮「庇護」伊拉克、敘利亞的文物寶藏

羅浮宮內的館藏,來自亞述文明的「捨杜」(shedu,人頭飛牛身)石雕。 圖/Sh...

法總統:讓羅浮宮「庇護」伊拉克、敘利亞的文物寶藏。

如今因戰亂而成為人間煉獄的敘利亞、伊拉克,在歷史上曾數度孕育出輝煌的文明,包括蘇美、亞述、巴比倫,以及後來阿拉伯人所帶入的伊斯蘭文化都曾在這片沃土上綻放。但近10年連續的戰爭卻讓敘伊兩國陷入混亂,特別在2013年ISIS崛起後,大批文物與古蹟更遭ISIS部隊系統性的破壞或變賣;為此,曾多次於國際峰會上主張「文化救援」的法國總統歐蘭德(François Hollande),周二也公開表態:願意將羅浮宮新館作為敘利亞、伊拉克文物的庇護之地。

法國總統歐蘭德周二來到了法國東北的列萬(Liévin),參與「羅浮宮文物保存中心」(Centre de réserves du Louvre)的揭牌儀式時表示:

列萬中心的的主要任務,將是保存羅浮宮博物館的館藏文物...但它還能肩負起另外的角色,但這很遺憾地與我們眼前所見證的國際事件、戲劇性發展、與悲劇相關。

歐蘭德口中的國際悲劇,指的是在敘利亞與伊拉克境內所爆發的長年戰事,在衝突過程中不僅造成數十萬人罹難,兩河流域與大敘利亞地區的歷史文物也遭到戰火——特別是ISIS的部隊——摧殘。歐蘭德表示,法國無法漠視「恐怖份子或野蠻莽夫們企圖摧毀珍貴文物」的文化風險,因此他也將在年底的阿布達比峰會上,向全球40國領袖提出文物救援倡議,並主張以列萬的羅浮宮文物保存中心為基地,安置這些在戰火中倖免的人類資產。

這座仍在興建中的文物保存中心,最快要在2019年才會正式運作,其主要職責將作為羅浮宮非展示館藏的保存與研究基地,並配合鄰近的羅浮宮朗斯分館(Louvre-Lens)來分擔巴黎本館的參觀與文物保存壓力——特別在過去幾年,法國政府也預期巴黎塞納河或將重現百年水患,而今年6月塞納河水位接近潰堤的暴漲,更迫使河岸的羅浮宮緊急關閉、數十萬件文物也移往館內高處,這也讓朗斯分館與列萬保存中心的更顯地位。

對於敘利亞與伊拉克的文化浩劫,法國總統歐蘭德也曾於2015年的G7峰會上發表倡議,法國政府也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提出對敘伊文物救援的三個緊急方向:(一)跨國打擊文物的黑市交易;(二)以「難民」地位提供瀕危文物的海外庇護;(三)保存被毀壞文物的歷史記憶。

過去十數年來,在中東、中亞與非洲地區,因為戰亂而遭到毀壞的文物無法勝數,像是2001年遭到阿富汗塔利班摧毀的巴米揚大佛、2003年在美軍放任之下遭到掠劫的伊拉克國家博物館、2012年遭到伊斯蘭極端份子摧毀的廷巴圖克伊斯蘭賢者古墓、以及ISIS在摩蘇爾、拉卡、帕米拉摧毀的亞述、巴比倫、古絲路城市世界遺產...每一次的文物毀壞,都引發過世界的嘆息,但除此之外各種文物救援計畫,卻未見國際社會有具體而果斷的成效反應。

歐蘭德表示,他將在12月的阿布達比會議上,向各國募集一億歐元的緊急預算,並開放列萬中心的先進技術與基地,以暫時庇護的形式「拯救」這些即將消失於世間的人類資產。

但在原本的計畫中,12月的阿布達比會議,原本也是羅浮宮阿布達比分館的開幕儀式,惟因施工進度的延宕而無法同步進行。但也由於該館設施的存在,敘伊兩國的文物救援亦可能選擇阿布達比暫存,而隱約成為「羅浮宮打羅浮宮」的微妙狀況。

根據UNESCO所發起的《1954海牙公約》,在武裝衝突的極端情況下,國際社會有義務保護戰火下受到威脅的文化資產。但這項條約目前僅具象徵意義,不僅英國致今仍未生效簽署,法國政府也未將條約修訂為國內法,國際社會對於非法交易、跨國黑市與爭議文物歸還的問題,亦沒有具體的跨國共識。

像是於敘利亞內戰中,敘利亞歷史文物的歸屬,前大英博物館館長麥格雷格(Neil MacGregor)就曾於2015年表示大英博物館內,確實藏有非法取得、且應當歸還的敘利亞文物,但除非「敘利亞戰火平息」,否則該項文物仍將由英方「妥善保管」。

每年吸引860萬名各國遊客的羅浮宮,是全世界最為知名的博物館之一。而在歐蘭德總統的庇護計畫之前,羅浮宮館藏內最為知名的伊拉克文物,則是巴黎本館內的「漢摩拉比法典」。記載著古巴比倫王所頒布的世界第一部法律,這塊黑色的玄武岩圓柱是由法國考古學家雅克.德.摩根(Jacques de Morgan)在20世紀初由伊朗所取得,但這岩柱在更早之前確是12世紀的一名當地貴族由兩河流域所帶回,並作為上層階級的戰利品流轉至今。

 

【2016.11.01 摩洛哥】

摩洛哥:沸騰的街頭,與一個被垃圾車絞死的魚販。

為了魚販之死而擁向街頭的胡塞馬民眾,高舉著柏柏人的象徵「里夫共和國」的旗幟。 圖...

在摩洛哥發生的事,令人想起2010年冬天那個突西尼亞菜販的自焚。北非國家摩洛哥的北方港口胡塞馬(Al Hoceima),上周五晚間爆發了重大執法事故。一名31歲的當地魚販穆赫森.費克里(Mouhcine Fikri )在阻止警方取締的過程中,遭到銷毀漁獲的垃圾車當場絞死,慘死的過程也被旁觀者錄影,在網路散播後震撼全國,數萬名憤怒的示威者更從周末開始走上街頭,指控警方的「殺人執法」。

這起駭人的命案發生在10月28日晚間,31歲的摩洛哥魚販費克里與兩名同伴從魚市場批回一批500公斤的劍魚漁獲後(市價約新台幣36萬元),運送半途卻被警方攔截。由於摩洛哥沿海目前正處於劍魚禁捕期,因此警方當場沒收這半噸的漁獲,並聯絡民間的垃圾車前來銷毀,但不滿的費克里卻因拒絕配合而與同夥爬入垃圾車中,企圖阻止警方銷毀行動。

費克里與警方、垃圾車的對立,當下也被旁觀民眾的手機給錄下。根據事件影像,費克里與兩名友人先是爬進了垃圾車,兩名友人站立著阻止警方行動,而費客里則側臥在垃圾車內企圖撈回那即將被銷毀的半噸魚貨。但正當雙方僵持的同時,垃圾車的壓縮裝置卻突然啟動,車尾的兩名同伴即時逃開,但費克里的半個身體卻慘遭絞壓,影片頓時成為費克里痛苦慘叫的煉獄,目睹費克里只剩半身一手的周遭路人更是一片驚駭。但在一陣嘶嚎之後,還等不到救援費克里卻氣絕斃命,僅剩慘死的半截屍身露在垃圾車外頭。

費克里慘死的影片,很快地就在摩洛哥網路上瘋傳,包括網路與地方媒體也不斷釋出警方是因為索賄不成才強行要銷毀漁獲,甚至傳出目擊者聲稱:執法的警察在看到費克里爬進垃圾車後,竟下令催促「絞給他死!」,種種說法也激起了地方民怨,翌日胡塞馬一帶——素以剽悍與排斥中央統治聞名的里夫地區(Rif)——也出現上萬人的悼念示威,民間的激憤並進一步延燒全境,就連首都拉巴特(Rabat)都出現了抗爭的大批人潮。

根據《半島電視台》報導,在胡塞馬陷入憤怒之後,人在海外訪問的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六世(King Mohammed VI)也緊急下令調查,並指示內政部長親赴費克里家慰問遺族;然而包括內政部與地方警察卻都否認「下令絞碾費克里」,並對各種「網路謠言」發出警告,只不過摩洛哥警方在否認「犯行」的同時,對於垃圾車為何會突然啟動?誰按下啟動鈕?有沒有人喊出要軋死費克里?民間的各種憤怒疑問,至今當局也還交代不清。

事件之後,引發了摩洛哥網友的串聯,「#طحن_مو」(#軋給他死)也成為了推特上的熱門關鍵字,而費克里之死也讓外界聯想到了「阿拉伯之春」的起點——2010年自焚的突尼西亞菜販,布瓦吉吉(Mohamed Bouazizi)。當時在街上賣水果的布瓦吉吉,因為違法擺攤而遭到地方警察取締,不僅作生意的家當被抄掉,執法的女警甚至當眾對布瓦吉吉吐沫、摑掌,悲憤的他於是在2010年12月17日於地方政府前自焚,而這把火激起的民怨,亦讓突尼西亞民眾走向街頭,並於隔年初逼迫獨裁的強人本.阿里(Ben Ali)流亡沙烏地,「阿拉伯之春」就此揭開波瀾的序幕。

不過在阿拉伯之春的席捲中東北非之時,位處西與隅摩洛哥卻是相對平靜。當時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六世先是主動推動憲政,並在沙烏地等一干海灣油國的金援支援,推動了多項經濟利多方案,因此國內的政治氣氛儘管緊張,但卻未出現突尼西亞的「革命」景況。

但在平靜的外表下,摩洛哥民間對於官僚腐敗的怨懟卻與日俱增,穆罕默德六世轄下的摩洛哥,也因大規模激烈的私有化、自由化經濟,而讓社會貧富差距的一再擴大——像是讓費克里「誤觸法網」的禁魚令,也被部分意見指責是摩洛哥政府與歐盟簽署的漁業合作協定的不公,進而讓近海漁業枯竭以及小型漁民無力與跨國船隊競爭的惡果所致。

此外,這次的怒火最盛的里夫地區,就以驃悍的柏柏人部落文化聞名。在里夫山脈一帶的柏柏人部落,不僅曾長期抵抗歐洲殖民者的入侵,對於摩洛哥王室欲推動的「阿拉伯化/正統伊斯蘭化」亦有不滿。

在過去,里夫的柏柏人曾於1921至1926年間,建立「里夫共和國」(如圖中的旗幟),但最後卻在西班牙、法國與摩洛哥王室的聯手打擊之下滅亡。而當摩洛哥於1956年取得主權獨立之後,里夫地區也曾在1958年爆發起義,但卻在穆罕默德五世 (King Mohammed V)動員全軍鎮壓下,以慘痛的死傷告終。

 

【2016.11.01 韓國】

「秘線實權」風暴:韓國檢方深夜逮捕崔順實

在偵訊之前,被媒體包圍的崔順實(圖中)曾哽咽地表示「我肇下了死罪,請各位國民原諒...

「秘線實權」風暴:韓國檢方深夜逮捕崔順實。

涉嫌以宗教影響力與私人關係,長期影響韓國總統朴槿惠的「民間密友」崔順實,31日下午以嫌疑人身份受韓國檢方傳喚之後,同日深夜即因「有湮滅證據與逃亡之嫌」遭到緊急逮捕。雖然在偵訊之前,被媒體包圍的崔順實曾哽咽地表示「我肇下了死罪,請各位國民原諒,對不起」,但偵訊中崔順實對於盜用公款、洩漏機密、干預國政等犯行卻一概否認,而考量到崔順實案的敏感性以及當事人不穩的心理狀態,韓檢才於深夜逮捕崔順實;然而相關的調查,卻仍被反對黨陣營質疑「護航朴槿惠」。

這起被韓國媒體稱為「秘線實權」的醜聞風暴,自10月曝光之後,崔順實一名自此震撼韓國。現年60歲的崔順實是韓國總統朴槿惠自年輕時代的密友,根據《韓半島新聞平台》的報導,在朴槿惠的母親——前強人總統朴正熙的夫人——陸英修於1974年遇刺身亡後,心理狀態受到衝擊的朴槿惠自此長期倚賴「永世教」教主崔太敏與其女兒崔順實,即使朴槿惠在1998年踏入政壇後,小從首飾搭配、大至政策方向,其背後也都有崔順實的支持之手。

但在事事倚賴崔順實的同時,擔任總統的朴槿惠卻也被爆出「受人操弄」的爭議醜聞。根據韓國JTBC新聞台的獨家調查,崔順實不僅透過與朴槿惠政權的私人關係從操控兩個基金會,並透過該單位收受財閥捐款,再將鉅款匯往海外的幽靈帳戶疑似洗錢;此外,崔順實也介入了大韓馬術協會的運作,不僅從中挪用款項作為自己女兒的培訓費用,其後亦透過馬術協會與政府單位的關說,以特權保送的方式,讓著名的梨花女子大學例外錄取崔順實的女兒鄭宥羅。

除了特權利益之外,JTBC也透過追蹤調查,在垃圾場中找回了崔順實的電腦資料,這才揭露朴槿惠的各項政策意見、對外講稿,都曾由崔順實介入修訂;甚至連朴槿惠於2013年入主青瓦台後,各項國務會議、外交事務甚至人事任命等機密資料,都由崔順實「直接建議」。各種不當的作法,也讓崔順實藉由秘線實權,成為韓國人口中的「地下總統」。

崔順實干政風暴,不僅讓韓國人大為吃驚,連外媒也以「拉斯普京式的大事件」形容這起政治醜聞。然而各界壓力雖迫使朴槿惠於10月25日公開向國民致歉,但憤慨的韓國民眾仍於10月29日發起抗爭,超過3萬名示威者在首爾的光化門廣場高喊著「朴槿惠下台」,並聲稱將於本週末再度發起10萬人遊行,以表達對朴槿惠政權誇張濫權的憤怒。

不過國內民情激憤的同時,旅居海外的崔順實卻於10月30日才從英國返韓,並在休息一日之後,才於10月31日下午前往接受韓國檢方的偵訊。

在接受偵訊之前,受到大批媒體與抗議民眾包圍的崔順實,也公開表示:

我肇下了死罪,請各位國民原諒,對不起...。

但隨後崔順實的律師卻出來「更正」,指這番言論僅是崔順實為造成國家騷動而致歉,不具備認罪的意思;而韓檢也表示,崔順實在偵訊中對於違法指控一概否認,並堅稱自己「不知道」經手介入的朴槿惠資料是國家機密。不過,崔順實的說法卻被韓檢認為「有滅證或串供的嫌疑」,考慮到長期在海外的崔順實在韓國國內並沒有固定住所,同時應訊時的精神狀況也「極為不穩定」(崔曾揚言服毒自盡),為避免崔順實逃亡或者出現「不可預想的意外狀態」,韓檢才於31日深夜逮捕崔順實。

崔順實被逮捕一事,也被外界認為是朴槿惠政權的最大危機。包括親信干政、關說、邪教疑雲,本就讓屆入任期尾聲的朴槿惠身陷政治風暴,對民間人士不當轉移機密資料以及貪腐等問題,亦讓朴政權陷入刑事起訴、甚至是違憲之境地。

不過韓檢的動作雖大,對於崔順實案的反應卻仍遭到韓國在野黨抨擊為遲緩、甚至有意包庇。在崔順實應訊之前,韓國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魁秋美愛——31日就曾公開指責朴槿惠放任「邪教干政」,而怠惰的韓檢卻仍處處禮遇崔順實,著實令人無法理解:

作為韓國檢調史上最嚴重的犯罪嫌疑人,當局仍同意給崔順實30小時的延訊請假,這還真是大方...朴槿惠總統過去4年間,把大韓民國的權益與憲政都奉獻在邪教上...韓檢的寬限作法,根本是拱手把串供的機會送給犯罪者!

根據著名民調機構蓋洛普韓國分部在上週五的民調結果,身陷秘線實權案的朴槿惠總統民調在一週內已暴跌8%,目前全國17%的支持度更已來到上任3年來的民調新低點;而不滿的韓國民眾,更有4成認為朴槿惠應立刻就崔順實干政一案「引咎辭職」。

過去24小時 韓國 朴槿惠 阿拉伯之春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