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異鄉人眼裡的異鄉人:專訪《白日青春》導演劉國瑞
主持/周慧儀
來賓/劉國瑞
更新:11月19日金馬獎頒獎,劉國瑞榮獲最佳原著劇本和最佳新導演獎。
「白日與青春的相遇...兩代難民的香港故事...」馬來西亞導演劉國瑞第一部劇情長片《白日青春》講述兩代香港難民的故事,入圍今年金馬獎六項大獎,包括最佳劇情長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新演員、最佳攝影,以及他本人也同時入圍最佳原著劇本和最佳新導演。
自2008年到香港留學,國瑞至今在香港已有14年的時間。身為一個異鄉人,異地的生活有時孤獨與無助,或許這也讓他將視角聚焦在另外一批同是異鄉人的巴基斯坦難民身上,「我在香港很多時候更可以連結的是香港的異鄉人,比如說很大部分的移工是做外傭,也有很多可能像是《白日青春》裡面描寫的難民群體,也有一些是從事白領工作的外籍人士。所以香港有很多、很多不同階層的異鄉人,然後我會跟這一些群體有更多的連結。」
▌請收聽下方連結:
創作離不開生活裡的觀察、感受與體驗,累積而成的養分也會在日後慢慢形成自身的關懷視角,這一切都反映在國瑞創作的《白日青春》裡。
劇中,陳白日(黃秋生 飾)是從70年代偷渡到香港的難民,在當地從事計程車司機;而巴基斯坦難民小男孩哈山(林諾 飾),他的中文名字是莫青春,從小跟著父親逃亡到香港,依然在等待難民的身份,希望可以移民到加拿大。而白日與青春的相遇,正好勾勒出香港兩代難民的故事——故事裡,呈現出難民家庭的無奈與無助,同時還有期盼和希望。
本集重磅廣播邀請到國瑞,請他分享拍攝《白日青春》的過程,例如身為一名導演,他第一次在電影院看見作品被放映出來的感受為何?以及,他的異鄉生命經歷如何影響自身的關懷與創作視角。尤其,他又如何透過拍片與創作,來回應與參與他所關注的社會議題?歡迎收聽!
▌專訪內容提要
- 【02:30】聽到入圍消息的感受
- 【04:08】《白日青春》的電影內容
- 【05:32】為什麼想拍難民在香港的故事?
- 【08:29】難民的移動路徑?難民是否想要留在香港?
- 【11:30】寫劇本時,最有趣和最困難的地方
- 【17:48】為什麼當初想拍電影?
- 【24:10】拍片是與社會連結的方式?
- 【25:54】第一次在大螢幕看到片的感受
- 【31:44】香港的養分
- 【36:48】香港的電影創作環境
- 【44:17】有什麼話想對自己說
推薦閱讀
←上一篇
Pourquoi解惑法國:「耶穌之血」葡萄酒的消費經濟學?
下一篇→
和平的可愛巨獸?中日「貓熊外交」與日本的大貓熊熱
作者文章
有事就找自衛隊?日本熊害當前,自衛隊進駐「驅熊」真的有用嗎
川普同意讓韓國建造核動力潛艦,南韓進步派的「國艦國造」願望成真?
防範熊襲事件的領域展開:日本引進「分區計畫」能減少人熊衝突嗎?
《轉角國際》入圍第24屆卓越新聞獎:突發新聞獎、新聞評論獎
被承認的無土之國:英、加、澳宣布承認巴勒斯坦國,以色列面臨建國後最大國際譴責
以色列否認加薩飢荒問題:英法揚言承認巴勒斯坦國,川普敦促「餵飽加薩人民」
最新文章
大聯盟未盡的中國夢(下)中國人為何不愛打棒球?
大聯盟未盡的中國夢(上)為何NBA可以、MLB卻難以打進中國?
「同志」的發明造就亞洲第一:鈴木賢筆下的《台灣同婚法的誕生與演進》
燒木頭產生氧氣?加州一場高中化學期末考,揭開美國學區制度下「科學事實」的荒謬纏鬥
《這樣比太扯》:從體育明星到政治人物,「比較」是判斷優劣或純粹鬼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