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專訪張玉珊:從「叛教網紅風暴」談大馬LGBT穆斯林的日常掙扎

2021/10/21 轉角說

這一次的編輯插播專訪當地長期關注LGBTQ的社運人士張玉珊,以此Nur Saja...
這一次的編輯插播專訪當地長期關注LGBTQ的社運人士張玉珊,以此Nur Sajat一案為例,探討當地穆斯林與非穆斯林LGBT長期所面臨的不同處境。圖為2013年的國際跨性別選美比賽中,代表馬來西亞參賽的Patricia Asyeera Wong。 圖/路透社

馬來西亞穆斯林跨性別人士Nur Sajat一案近期引起當地極大關注。原本因身著女裝而被控的〈侮辱伊斯蘭罪〉且逃亡泰國的Nur Sajat,於10月18日已在其社交媒體上宣布,以政治庇護者的身份順利抵達澳洲。儘管此案順利落幕,但也反映馬來西亞穆斯林LGBT所面臨的困境,如:他們的身份與性別認同如何影響日常生活,又如何受到伊斯蘭教影響等等。

此次的編輯插播專訪當地長期關注LGBTQ的社運人士張玉珊,以此Nur Sajat一案為例,探討當地穆斯林與非穆斯林LGBT長期所面臨的不同處境,包括整體大環境對LGBT的影響、以及《伊斯蘭刑事法》將如何影響穆斯林性少數等。由此次的訪談,更可進一步發現50-80年代的馬來西亞原來是一個性別多元、更為開放自由的社會,那為何短短幾十年間,卻似乎呈現步步倒退的跡象?

▌請點閱下方收聽

重磅廣播"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cccccc; text-decoration: none;">轉角國際.重磅廣播 · 【編輯插播】專訪張玉珊:馬來西亞LGBT穆斯林的掙扎與抗爭

Nur Sajat是一名成功的企業家,也是當地少數公開跨性別身份的人士。左圖為N...
Nur Sajat是一名成功的企業家,也是當地少數公開跨性別身份的人士。左圖為Nur Sajat再2020年身穿女裝到麥加朝聖的照片引起爭議,右圖為其在抵達澳洲後在社交媒體上露面。 圖/Nur Sajat IG、法新社

今年36歲的Nur Sajat是一名成功的企業家,也是當地少數公開跨性別身份的人士。她時常在社交媒體上分享日常生活,擁有極高人氣。不過,Nur Sajat 「穆斯林」和「跨性別」的雙重身份卻為其帶來困擾,包括時常受到宗教局的騷擾,以及匿名人士的恐嚇,這也讓她萌生想要「脫離伊斯蘭教」的念頭。然而此番脫教言論也讓宗教司指控她「叛教」——馬來西亞憲法規定所有馬來人都必須是穆斯林(Nur Sajat是馬來人,所以也被認定為穆斯林),而若以過去的案例而論,過去鮮少有例子能夠成功脫離伊斯蘭教。

▌前情提要:〈跨國全力追捕「跨性別穆斯林」?馬來西亞的Nur Sajat叛教風暴〉

此外,在普遍環境對LGBT不友善以及保守的氛圍下,Nur Sajat相對高調的行動也時常讓她成為被針對的對象。例如,Nur Sajat在2018年因身著女裝參加宗教活動,而被提控違反雪州《伊斯蘭刑法》第10條文下的〈侮辱伊斯蘭罪〉。

Nur Sajat原定要在今年2月出庭,然而當日卻未見其踪影,最終伊斯蘭高庭向其祭出逮捕令,後來發現Nur Sajat已逃到泰國。當地警察隨後與泰國執法單位合作,以非法入境在泰國逮捕Nur Sajat,同時也向泰國正式發出引渡文件,希望將其引渡回國受審。當時,負責掌管宗教事務的首相署部長也出面「相勸」:「如果Nur Sajat願意承認錯誤、如果他想回歸『本性』,我們不會想懲罰他,我們想教育他。」

惟最終Nur Sajat成功申請到澳洲庇護,日前透過社交平台表示自己已順利抵達澳洲。

在相對保守的大環境下,馬來西亞跨性別人士擁有不同的遭遇。Abinaya Jaya...
在相對保守的大環境下,馬來西亞跨性別人士擁有不同的遭遇。Abinaya Jayaraman(圖),是一名當地的印裔跨性別人士,其在2014年告訴《法新社》與警方的不愉快經驗,包括要求她使用男性廁所。 圖/法新社

 圖/歐新社
圖/歐新社

從Nur Sajat一案可見,馬來西亞政府傾出相當的人力資源,甚至跨國追捕Nur Sajat,背後一定程度反映了日趨保守的社會氛圍。事實上,若回顧該國50-80年代的歷史,當時的社會氛圍相對尊重與接納多元性別,甚至由政府資助的馬大醫院在80年代也有專門的團隊負責跨性別手術與諮詢(目前已被取消),老一輩的穆斯林與非穆斯林性少數形容當時人們對性少數的態度是自然且自在的。因此,這當中的轉折為何?

根據玉珊的觀察,馬來西亞在70年代末順應中東國家趨勢展開伊斯蘭復興運動。時任何首相馬哈迪為爭取支持,邀請「伊斯蘭青年運動」(為當時國內伊斯蘭復興運動的主要推手組織)的領袖——安華加入其政黨巫統並擔任公職,展開所謂的「宗教建制化」運動(institutionalization),同時也開始整治《伊斯蘭刑事法》,例如提高伊斯蘭法庭的懲處權限。當中,具有爭議性的事件為全國伊斯蘭戒律委員會在1982年頒布新法令,禁止穆斯林和穆斯林醫生進行跨性別重置手術。根據人權觀察組織,儘管該項法令並不具法律權威,但馬來西亞的醫生也從此不再進行跨性別手術,這也成了馬大團隊被解散的原因。

「馬來西亞本來天生就不是一個恐同,或者是歧視的國家。」

而隨著保守勢力的抬頭,將LGBT議題推上風口浪尖的事件便是1998年的安華肛交案。時任正副首相馬哈迪與安華因為金融危機鬧翻,隨後安華被指控肛交案,於1998年被擱職。這項指控在該國引起極大爭議,甚至引發聲援安華的烈火莫熄運動(Reformasi)。安華對此堅稱自己為異性戀者,同時指稱肛交案為政治迫害。

圖為安華被指控肛交案時,當時的媒體頭版新聞。 圖/法新社
圖為安華被指控肛交案時,當時的媒體頭版新聞。 圖/法新社

當時自家被警察帶走的安華。 圖/美聯社
當時自家被警察帶走的安華。 圖/美聯社

安華的肛交案也反映了政府和官方將性少數當成政治工具,讓當權者藉此鞏固權力。圖為當...
安華的肛交案也反映了政府和官方將性少數當成政治工具,讓當權者藉此鞏固權力。圖為當時菲律賓同志社群當時聲援安華,抗議時任首相馬哈迪在解僱安華時煽動反同志情緒。 圖/美聯社

玉珊指出,以上種種事件——尤其是安華的肛交案——也反映了政府和官方將性少數當成政治工具,當權者雖然藉此達到鞏固權力的目的,然而卻將「同性戀」與「犯罪」掛鉤,污名化當地的性少數社群,進一步導致過去相對豐富的多元性別歷史也被掩埋於此。

然而,儘管如今的大環境不比從前,但不意味從此失去繼續抗爭的空間,相反地,如何讓公民社會了解到從前豐富多元的性別歷史、如何跨出同溫層與不同的社群溝通,也成了更重要的課題。

玉珊形容在多年倡議與維權的過程中不免挫折,儘管理解改變並非一朝一夕,但難免有「薛西弗斯」的無力感。不過當看到目前有更多穆斯林跨性別人士願意更為公開、高調地以自己的性別認同為傲,抑或當新聞媒體不再或更少對LGBT社群使用污名化的用詞,這也是當地社群長期倡議與抗爭下所達到的小小效果之一:

「但就足以用這個小小的火把讓自己繼續燃燒,像薛西弗斯那樣繼續把石頭推上去。」

「但就足以用這個小小的火把讓自己繼續燃燒,像薛西弗斯那樣繼續把石頭推上去。」圖為...
「但就足以用這個小小的火把讓自己繼續燃燒,像薛西弗斯那樣繼續把石頭推上去。」圖為2015年馬來西亞淨選盟遊行上,當地LGBT社群帶著彩虹旗一起上街。 圖/Justin Feroz

▌轉角編輯台每周的深度國際閒聊

• 用 Spotify 收聽:https://goo.gl/48CruJ

• 用 iTunes 收聽: https://goo.gl/o06EBG

• 用SoundCloud收聽:https://goo.gl/WSho3A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跨國全力追捕「跨性別穆斯林」?馬來西亞的Nur Sajat叛教風暴

她-他風暴:新加坡教育部威脅「跨性別診療」干預事件

與跨性別女子的賽跑?美國政治體育的「平等戰爭」

轉角說

轉角國際編輯台:「在國際新聞之後,讀懂新聞;世界趨勢之前,掌握趨勢。」

作者文章

圖/Return to Nature Funeral Home IG、美聯社

疫情下的火葬詐欺:棄置190具遺體、偽造骨灰,美國殯葬夫妻檔被控重罪

2024/04/17
莫斯科克洛庫斯音樂廳22日遭恐怖攻擊,圖為大火燒過的音樂廳內部。 圖/美聯社

莫斯科IS-K恐攻案Q&A(一):伊斯蘭國為何針對俄羅斯?

2024/03/29
莫斯科IS-K恐攻案發生在俄羅斯大選之後,讓普丁政府顏面盡失,俄羅斯與中亞極端組...

莫斯科IS-K恐攻案Q&A(二):俄羅斯與中亞極端組織的恩怨?

2024/03/29
黃惠貞的建議,是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描寫納粹相關的書籍,一起去理解納粹的行為,「那...

如果青少年愛上希特勒?高中教師的教育現場觀察

2024/03/08
製圖/現流冊店

講座後記/飛機上的救命學:羽田機場日航事故的調查與啟示

2024/03/07
以色列極端正統猶太教徒「哈雷迪」3日上街抗議徵兵制。圖為以色列女兵強制驅離哈雷迪...

寧可入監,不要入伍?加薩戰爭下,以色列極端正統猶太教徒的從軍爭議

2024/03/06

最新文章

圖為2024年世越號船難事件10週年的紀念大會。世越號船難,南韓政府當局的救援怠...

世越號船難後的國家暴力:軍情人員非法監控罹難者家屬

2024/04/19
檀園高中教室內,一個座位上,擺放著世越號船難生還者,拿著自己同學遺照,所一起拍攝...

我們還記得:南韓世越號船難10週年,悲劇真相至今未明

2024/04/18
一名年輕人在衙門院子裡遭到刑求的照片,可能是在中國北方,時間在1900年之後不久...

旁觀他人之酷刑:清末歐洲攝影師紀錄的身體刑,與西方的中國想像

2024/04/18
圖/Return to Nature Funeral Home IG、美聯社

疫情下的火葬詐欺:棄置190具遺體、偽造骨灰,美國殯葬夫妻檔被控重罪

2024/04/17
德雷德.史考特(Dred Scott)於1857年遭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判決認定「黑...

加害者後裔如何面對先祖之罪?美國「史考特案」雙方家族的創傷與療癒追尋

2024/04/15
圖為海山樓一景。海山樓為香港著名景點,這幢彷彿由積木砌成的大廈呈現香港緊密而狹窄...

香港新移民在《但願人長久》的追尋:哪裡得到理解,哪裡就是家

2024/04/12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