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朴槿惠的下台倒數(上):眾叛親離的彈劾定局

2016/11/29 楊虔豪

親信風暴延燒一個月,在檢方將朴槿惠統列為嫌疑人,「非朴派」勢力排山倒海而來之後,...
親信風暴延燒一個月,在檢方將朴槿惠統列為嫌疑人,「非朴派」勢力排山倒海而來之後,朴槿惠的執政壽命,進入即將被彈劾的倒數階段。 圖/路透社

南韓總統朴槿惠的「親信干政」轉眼間已過1個半月,這段時間,朴槿惠總統兩度向國人道歉,民憤持續高漲,民調支持率僅剩4%;檢調在搜查後認定朴總統為事件「共謀」,通令朴總統在29日出面應訊。

未料,朴槿惠透過辯護人與青瓦台出面,批判檢調不公,也表明拒絕 下台;檢方此間兩度寄件給總統,下達「最後通牒」、直到時限前最後一晚,朴總統的律師柳容夏終於發送簡訊給所有記者回應道:

總統目前正在準備收拾劇變時局的方案,明天(29日)還得任命(在野黨)所推薦的特別檢察候選人,日程上要應訊會有困難。

但事實上,檢方已給予總統約10天考慮與出面,律師拖到現在才以「沒空」為由推辭,再次讓各界感到總統是有意要迴避問題。

這1個半月來,每週六晚上,聚集在首爾市中心要求朴總統下台的示威,一次比一次大,從首次3萬人,成長到隔週25萬人,然後突破史上最大規模的百萬人,上週更瘋狂成長到140萬人,大韓民國建國至今,從未見過如此龐大的抗議聲浪。

11月26日當天的示威人數竟超過140萬人,大韓民國建國至今,從未見過如此龐大的...
11月26日當天的示威人數竟超過140萬人,大韓民國建國至今,從未見過如此龐大的抗議聲浪。 圖/路透社

此間,在野陣營經協商後,達成共識、力促總統下台;而在朴總統聲望驟跌,連帶讓執政的新世界黨支持率崩盤,在野陣營已有多人積極表態,包括共同民主黨前黨魁文在寅、國民的黨前黨魁安哲秀、首爾市長朴元淳、京畿道城南市長李在明、忠南知事安熙正(後3人皆屬共同民主黨),都有意角逐總統大位。

執政的新世界黨則分成護主心切的「親朴派」和希望與總統切割的「非朴派」相互對立。儘管至今沒有詳細數字,但新世界黨128席國會議員中,親朴派估計約佔70席,同時掌握黨中央領導權;剩下則是非朴派與中立者。

此前,在野陣營對朴總統去留,有各種雜音,包括「退居二線」(成立中立內閣)、「有秩序下台」(訂定下台時間,中間成立過渡內閣)與「立即下台」、但朴總統都未表明要釋權的態度。

之後,隨「倒朴」示威持續擴散至全國、檢調起訴崔順實,並將朴總統列為「共謀」,而本人又不願出面接受調查的情況下,在野陣營內,開始主導彈劾總統的日程。

共同民主黨院內代表(國會黨團幹事長)禹相虎在28日於記者會上表示:

在野3黨(共同民主黨、國民的黨、正義黨)會經由協商,訂出單一的彈劾案(時程計畫),並交給(新世界黨)非朴派閱覽,聽取他們意見後,做出最終方案。

11月8日,朴槿惠進入國會報告時,在野各黨的議員們舉著「朴槿惠下台」的標語,圍道...
11月8日,朴槿惠進入國會報告時,在野各黨的議員們舉著「朴槿惠下台」的標語,圍道抗議。 圖/美聯社

目前在野3黨皆希望,趕在本週五(12月2日)將彈劾案交付國會本會表決;若還需要更多時間討論與準備,最遲要在12月9日完成。

南韓憲法規定,彈劾有兩大關卡,首先是彈劾案提交國會表決,經300席中的200席議員投下贊成票後,中止總統職權,並進入第二關,交由憲法裁判所(憲法法庭)裁決,9位法官中,要有6人以上贊成,總統才能真正被彈劾。

當下在野3黨雖在國會中過半,連同無黨籍贊成彈劾的議員,共171席,離彈劾門檻還差29席;這時,新世界黨的「非朴派」角色就顯得相當重要。

事實上,新世界黨已面臨分崩離析局面。以黨魁李貞鉉為首的親朴派,在干政案爆發前,就已積極為總統辯護,爆發後也不斷強調要「維護國家政局穩定」、「遵照憲政秩序」,並指責在野陣營藉機「發動政治攻勢」。

黨內「非朴派」意識到外界對執政黨的觀感早已跌落谷底,不斷要求李貞鉉請辭,並實施黨內改革,要求反映多元意見,但礙於人數處於弱勢而無法實現。

11月4日,一批新世界黨的國會議員,就朴槿惠涉入崔順實案一事,向全體國民致歉。 ...
11月4日,一批新世界黨的國會議員,就朴槿惠涉入崔順實案一事,向全體國民致歉。 圖/歐新社

力挺總統的李貞鉉,在27日的黨內會議中批判道:

戰地裡,負傷的敵人也是要給予治療的,在野黨代表卻連水都不給,要讓她渴死…在如此艱困的時刻,原本應該給國民希望的在野黨,心中卻已顯現恐怖的政治報復,真是毛骨悚然。

但反對派意見則要求黨中央檢討自己的問題。非朴派要角——前黨魁金武星(現任國會議員)表示:

現在國民對(總統)弄出的違法行為,氣氛已不再是閉上眼睛就能撐得過去了。

他更指出,總統已無可避免將進入司法程序,彈劾總統是現在唯一能透過合法程序做的事。

圖為2014年國會補選,大獲全勝的新世界黨,當時的李貞鉉(上)如今因力挺朴槿惠,...
圖為2014年國會補選,大獲全勝的新世界黨,當時的李貞鉉(上)如今因力挺朴槿惠,而與昔日夥伴金武星(下)站在了政治對立面。 圖/歐新社

「現在國民對(總統)弄出的違法行為,氣氛已不再是閉上眼睛就能撐得過去了。」 圖/...
「現在國民對(總統)弄出的違法行為,氣氛已不再是閉上眼睛就能撐得過去了。」 圖/法新社

金武星過去曾擁戴朴總統,上次大選時更積極為她輔選;只是,朴總統當選後,兩人針對修憲與黨內人事問題意見相左,最後分道揚鑣。他近來甚至表示:

我政治生涯中,最後悔的事,就是與朴總統相會。

在干政案爆發後,全力圖切割過去與朴總統的關係。原本有意角逐大選的他,宣布放棄出馬,並希望能在黨內扮演振興保守派的力量。

事實上,不過3週前,對彈劾總統一事,南韓輿論都還抱持著懷疑甚至認為不可能的態度。如今,在檢方破天荒將朴總統列為嫌疑人,而示威規模又持續擴大的情況下,彈劾轉眼間幾成定局。

剛開始,新世界黨的非主流派,約有30位議員表明將投下贊成票,之後隨著黨內對立升高,民意與檢調也紛紛進逼的情況下,越來越多人開始表態,目前粗估,最少有40人會加入彈劾行列。

作為政壇大老的第二在野黨——國民的黨非常對策委員長(代理黨魁)朴智元,更公開說道:

新世界黨的人告訴我,目前有60人贊成彈劾總統。法定的彈劾要件已經成立,總統的任期,現在只剩一週。

「這將是政界中最重要的一週。」朴智元說道。如今,在野陣營,已磨刀霍霍向總統,關鍵在於,新世界黨的非朴派,最終如何抉擇。

▎接下篇:〈朴槿惠的下台倒數(下):造反!保朴派的斷尾求生〉

「這將是政界中最重要的一週。」如今,在野陣營,已磨刀霍霍向總統,關鍵在於,新世界...
「這將是政界中最重要的一週。」如今,在野陣營,已磨刀霍霍向總統,關鍵在於,新世界黨的非朴派,最終如何抉擇。圖為反朴槿惠抗爭者,舉著「青瓦台」的出殯牌位,以象徵著朴氏政權的倒台。 圖/美聯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下篇/朴槿惠的下台倒數(下):造反!保朴派的斷尾求生

迴避真相的電視新聞?朴槿惠醜聞下韓媒醜態百出

崔順實風暴,南韓第四權洗牌(下):驚爆焦點的新聞室

崔順實風暴,南韓第四權洗牌(上):從美牛抗爭到秘線實權

楊虔豪

定居首爾過著採訪與寫稿生活的駐韓獨立記者。畢業於成功大學政治系,總是被誤認為是韓國學生,實際上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目前經營韓半島新聞平台,並將南北韓報導與評論供應給BBC中文網、公視、端傳媒等華文媒體。▎FB:韓半島新聞平台

作者文章

連續兩個週六,數千名南韓各級學校教師,齊聚在首爾光化門廣場旁的政府中央廳舍(內閣...

南韓女教師之死:校園惡性投訴與「侵害教權」問題

2023/08/10
發生於2022年10月29日深夜的梨泰院慘案,5月16日屆滿200天,罹難者家屬...

無人負責的創傷200天:梨泰院慘案後,南韓檢警拖延調查

2023/05/22
南韓總統尹錫悅於4月24日展開5天4夜訪美行程,與美國總統拜登會晤。兩人發表〈華...

以核攻核?尹錫悅訪美之旅:美韓共組「核協議集團」的擴張遏制

2023/04/27
為了力行節能與達到碳中和目標,南韓近年正在推廣將大型公共設施與老舊民宅,加裝綠能...

南韓減碳救星?首爾「綠建築」城市翻新挑戰

2023/04/21
美國外洩機密文件揭露的內容,在南韓引發竊聽風暴與是否要軍援烏克蘭的難題,本文作者...

都是美國外洩機密惹出禍?南韓急滅火的「竊聽風暴」與「援烏難題」

2023/04/12
11月29日,一名在梨泰院慘案失去24歲女兒的父親,在靈堂悲傷痛哭。 圖/路透社

梨泰院第49天:南韓政府漠視與遺族遭受的「二次傷害」

2022/12/23

最新文章

沙烏地阿拉伯派出首任巴勒斯坦大使蘇代里。 圖/美聯社

「遠端辦公」的大使:巴勒斯坦第一位沙烏地阿拉伯大使,會是以巴問題的轉機嗎?

2023/09/28
西班牙如今的懸峙國會局面,成為了加泰隆尼亞獨派政黨推進的契機。 圖/路透社

加泰隆尼亞的交易:西班牙議會懸空,加泰獨立運動的「歷史契機」?

2023/09/28
今年2023年開始,日本走私黃金的案件有死灰復燃的跡象。圖為日本的金塊示意圖,非...

莫當黃金賊!赴日旅遊的走私黃金犯罪警訊

2023/09/27
埃及蘇伊士運河旁,一名男子目送卡達籍的液化天然氣載運船。 圖/路透社

俄國油氣OUT!歐洲能源大洗牌,有哪些戰略新夥伴?

2023/09/22
圖為2023年3月11日立陶宛獨立紀念日典禮。 圖/美聯社

立陶宛力挺台灣的理由?東歐民主小國的戰略思考

2023/09/22
印度莫迪政府近來屢屢自稱婆羅多,讓外界猜測莫迪政府是否有意要啟動正名運動,放棄印...

印度改名「婆羅多」?莫迪「印度教獨尊」的國家正名運動

2023/09/22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