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站情緣的一生:伊朗難民納瑟里病逝...滯留機場18年之謎
「你說你一直在等待,其實我們每個人都一樣...」2004年的電影《航站情緣》(The Terminal)中,湯姆漢克斯飾演的男主角維克多如此對女主角說。這部感動全球影迷的作品取材自原型人物、曾在法國巴黎戴高樂機場生活18年的伊朗男子納瑟里(Mehran Karimi Nasseri)。11月12日,戴高樂機場發言人證實納瑟里心臟病發作,並在警方及醫療團隊緊急搶救之下仍宣告不治,享年76歲。曾在機場第一航廈度過漫長歲月納瑟里,也在最熟悉的地點結束他的一生。
《航站情緣》劇情中,男主角維克多的家鄉、電影虛構的國家「克拉科齊亞」在其前往美國途中發生政變,讓他無法入境美國、也無法回家,不得已之下滯留在紐約甘迺迪機場9個月。而現實中的角色原型——納瑟里——在巴黎戴高樂機場的時間長達18年,將近是其一生的1/5。
納瑟里1945年出生於伊朗庫茲斯坦(Khuzestan),根據他本人自己的說法,是因為「1977年參加針對伊朗國王巴勒維的示威」而遭到伊朗當局驅逐,變成了政治難民。納瑟里的另一個說法,則是「為了尋找母親的旅程」,1988年11月,他從伊朗依序飛往倫敦、柏林及阿姆斯特丹等城市,因始終無法提供受認可的移民文件,都在機場被拒絕入境,並從此定居於法國戴高樂機場第一航廈。
雖然納瑟里於1999年取得正式難民身份,但直到2006年才因為就醫需求離開機場。自1988年以來,納瑟里都以「阿弗雷德」(Alfred)自稱,他的朋友和機場工作人員也都這麼稱呼他,對他來說,戴高樂機場已成為他的家。
在機場生活的納瑟里曾獲得國際媒體關注,並在美國著名電影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Allan Spielberg)執導之下,成為了當年受到佳評的作品《航站情緣》。
18年的機場生活,納瑟里是如何度過的?多年來他都在機場的廁所中盥洗,想睡覺就直接躺在機場紅色塑膠長椅上。後來納瑟里在機場混熟,借用人情之便「偶爾可以」使用員工盥洗設施洗澡。
日復一日的機場時光,他固定寫日記、看書及讀報度過每一天。也就和電影情節一樣,機場工作人員盡其所能幫助他,朝夕相處下似乎也產生了家人般的情誼。納瑟里認為,既然自己只是靜靜地滯留在機場、不會干擾任何人,那麼似乎也沒有離開的理由。他對《美聯社》記者說,
根據BBC報導,2006年納瑟里離開機場後曾進出醫院動手術,也使用《航站情緣》支付的電影版稅支撐生活數年,之後住進法國無家者收容所中。根據華盛頓郵報,《夢工廠動畫》(DreamWorks)也曾支付他數十萬美元的電影版稅。直到2022年,納瑟里又於近幾週選擇回到機場生活,11月12日於熟悉的機場中離開人世。戴高樂機場發言人表示,他離世時身上有數千歐元現金。
納瑟里談到自己的身世時,有時會給出前後不一的答案。美國伊朗籍藝術家哈米德·拉馬尼安(Hamid Rahmanian)曾於2000年與妻子至戴高樂機場訪問納瑟里。納瑟里有時表示自己的父親是一位醫生、媽媽則是一位英國籍護理師,也曾拒絕承認自己是伊朗人,並數次聲稱自己是美國人、加拿大人或比利時人。
《航站情緣》的知名度讓納瑟里一度成為媒體關注焦點,他也會收到來自世界各國觀眾的明信片,連手推車上也有蒐集自己被報導的雜誌和報紙。長年關注他的身心狀況的戴高樂機場首席醫師Philippe Bargain認為,這樣的關注對納瑟里並沒有非常正面的影響,一方面是發現納瑟里對於這些關注「樂在其中」,可能讓他對於自身處境更加自我合理化;另一方面則是對其身心狀況造成更加退縮的影響。
根據醫師多年觀察,納瑟里長年滯留於機場、缺少與外面接觸的機會,因此常出現精神疲勞的症狀,甚至害怕離開機場。
納瑟里因《航站情緣》成為一位全球知名人物,但媒體記者結束訪問、離開機場後,他的處境或許與其他政治難民沒有差別。納瑟里長年在旅客來來去去的機場裡,孤獨地尋找自己的身分認同。即使取得難民身分,他仍在生命最後關頭回到戴高樂機場,直到離開人世。雖然沒有人知道他最終回到機場的原因,但機場角落那張紅色塑膠椅上是他最後出現的場所。在最後的時日中,他仍拒絕認定自己是伊朗人、也不願被稱呼本名「梅赫蘭.納瑟里」,而是「阿弗雷德」。
拉馬尼安在紀錄片結尾說,「我同樣作為一位伊朗移民,我可以理解陷入兩種文化之間的矛盾。」那張紅色塑膠椅象徵的,也許是許多政治難民心中的孤獨感受。
「或許在現實世界裡,坐在那張紅色塑膠椅上的,不只納瑟里一個人...」
文/李牧宜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