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日本極端天災的輪迴:「平成最惡豪雨」2周年之際,熊本水災至少25死
【2020. 7. 06 日本】
西日本極端天災的輪迴:「平成最惡豪雨」2周年之際,熊本水災至少25死
「當豪雨災難已成常態,人們卻依然束手無策?」日本熊本縣豪雨成災,著名的球磨川泛濫導致嚴重水患,截至6日中午已至少25人死亡、11人失蹤,將近30多個區域因淹水而孤立無援。氣象廳警告,暴雨仍未消退,西日本以九州熊本縣為主、包括鹿兒島縣、宮崎縣等地,仍要警戒近日瞬間暴雨的威脅。持續多天的豪雨,在4日發布警報後,當時日本國內本來關注相對較低的周末新聞,又因為疫情感染驟升、和東京都知事選舉議題,西日本的豪雨報導零碎分散;直到當日稍晚傳出養老中心被水淹沒後,熊本災情才又變成全國焦點。而6日也正是西日本「平成最惡豪雨」的災後2周年,各重建區域舉行了追悼紀念;連年都遭逢水患蹂躪,但為何水患悲劇卻只能一再重演?
▌延伸閱讀:〈破滅的防災大國?平成最惡豪雨,西日本水災夢魘〉
位於西日本九州的熊本縣和鹿兒島縣,在上周4日由氣象廳於凌晨4點50分發布了大雨警報,結果清晨5點左右,熊本縣境內的球磨川就發生堤防崩塌,在短短的一個小時之後,球磨川就已經氾濫成災、流經的周邊區域如球磨村和人吉市,就已幾乎遭到淹沒而孤立無援。
截至6日中午,熊本縣已至少有25人死亡、16人心肺機能停止、11人失蹤。以熊本縣為主的各個區域,都在短時間內發生降雨量破紀錄的情形,包括球磨村、水俁市和等地,24小時內降雨量就超過400mm以上,氣象廳宣布是九州南部觀測史上50年來最嚴重的紀錄。
在豪雨導致氾濫成災的4日傍晚,位於球磨村的養老中心「千壽園」,一樓全部遭到淹沒,避難不及的設施住戶,就有14人因此心肺機能停止(由醫院搶救中,但尚未宣告死亡)。
儘管千壽園的設施管理官方表示,因應近年來不斷出現的破紀錄大雨,有針對水患避難做好防備措施、以及準確移動到二樓屋頂避難的演練,但大雨來得又急又快,特別是對於移動不便的老人來說依然有相當的難度。此外,因為連結千壽園的道路被淹沒、深度將近9公尺,也都延宕了後續的搜救工作。
根據《NHK》報導,熊本縣境內包括球磨村、人吉市等地,就有將近30多個區域被淹沒後成了無援的孤島,只能等待救難隊和自衛隊的救助。目前死亡人數都集中在人吉市與蘆北町,球磨村則是千壽園的14人心肺停止、以及村內多人失蹤,災情影響並不樂觀。
然而經過周末的災情後,西日本的豪雨情勢並未消退——日本氣象廳在6日上午警告,九州南部上空的大氣依然呈現不穩定的狀態,目前在集中在熊本的豪雨還會持續到8日,同時鹿兒島縣、宮崎縣近幾天預估都會有瞬間暴雨的情形,而且雨勢有從西日本往東北方向擴大的趨勢,各地區依然不能掉以輕心。
6日中午氣象廳已發布九州大雨的最大警戒,同時在鹿兒島縣的南薩摩市,傳出有一名63歲的送報員失蹤,警消研判可能被跌入河流當中,目前正在進行搜救。
「明明知道是有泛濫危機的河川,為何無法治水避免災難?」球磨川過去都以泛舟活動而聞名,不過這條河川本身在當地也是知名的「暴川」之一,過去數十年間發生過大大小小的水害問題。
根據《朝日新聞》報導,1965年在球磨川就發生過戰後最嚴重的洪水,導致人吉市、八代市將近1萬2,800多戶被淹,而後政府雖然有針對球磨川治水問題,興建九州最大的「川辺川水壩」計畫,過程卻也遭遇各種環境與建設的窒礙難行,最終延宕40多年至今仍未解。而今年的氾濫災害,也讓曾2008年反對建設計畫的現任熊本縣知事蒲島郁夫,在5日向外界表達自己無法成功妥善治水的遺憾與歉意。
就在九州豪雨的同時,7月6日也正是2018年西日本「平成最惡豪雨」的2周年。當年這個震撼日本全國的破紀錄豪雨,總共造成296人死亡、超過5萬棟房屋被毀,災情最嚴重的岡山、廣島和愛媛縣等地,目前都還有許多村鎮市町處於艱困的重建復興時期。
被害災情最嚴重的岡山縣倉敷市等地,都在6日這天舉行了追到紀念儀式,不過因為疫情風險的緣故,規模都改成了50人以下的小型活動。
「如果那個時候,有趕快叫媽媽避難就好了。」居住在岡山市的松村好美向《朝日新聞》回憶2年前的災情慘況,當時晚上擔心大雨淹水而打了一通電話給母親,短暫的通話裡只聽到媽媽反覆說著「沒問題、別擔心,我準備睡覺了」,沒想到才隔沒幾個小時,家裡就淹了將近5公尺,從此與母親天人永隔。
在廣島的坂町地區,當地有19人因為西日本豪雨水災而喪命。現年58歲的住民水尻忠道回憶,在淹水的當下自己剛好不在家、留下獨居的母親,水都淹到胸口的時刻,還同時打電話給水尻忠道求救,但無論水尻通話時在如何鼓勵堅持,電話的那一頭卻再也沒有任何回應。
水尻忠道向《朝日新聞》表示,當地過去也有水患和土石流災害,1907年時還立了一個紀念碑,上面寫著「死者46人」,用以警惕後世。水尻回憶,小的時候媽媽曾經說:「這裡以前被淹過水。災害總是在大家都遺忘的時候就來了。」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