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籠罩的TikTok自拍:俄國《殘酷日記宣言》,青少年絕望的精神景觀
今年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選映了來自俄羅斯的《殘酷日記宣言》(Манифест),本片榮獲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展望競賽單元最佳長片,也是2023年前蘇聯國家最大的紀錄片電影節Artdocfest大獎得主。這部受到高度讚賞的作品,在台灣播映完畢後卻無人鼓掌,因為全片令人太過窒息,似乎連拍手都令人感到不忍與驚心。
▌創作者追尋時代迴聲
《殘酷日記宣言》全片由俄羅斯青少年上傳到YouTube和TikTok上的自拍影片剪輯而成,但導演卻在開頭標註「不適合未成年人觀賞」,在年紀漸長、渴望社會參與之際,俄羅斯青少年首先面對的是失控的校園生活與公民社會。看似平凡的生活處處隱藏著精神、言語與肢體暴力,理應最無憂無懼的年紀,卻遭到國家、世代與同儕間的暴力籠罩。
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影片被上傳到網路上,安吉・凡奇托(Angie Vincito,化名)揀選了2014年至2021年之間,散落在YouTube和TikTok上的俄羅斯青少年自拍影片,儘管這些影片數量龐大且難以系統化,導演卻從這些看似毫無關聯的影片和資訊中,理出一道屬於當代俄羅斯的精神景觀。
在最初的幾個影片中,青少年們不情願地起床、吃早餐、盥洗、準備上學,並對著鏡頭述說自己的想法和心情,盡是碎片化且私人的訊息,接著警報器的聲音響起,廣播說敵人對俄國發起了核戰;進了學校,等待他們的是辱罵、毆打與國家宣傳,以及在戲謔間透露出對生活的嗤之以鼻與無力。隨著一支支影片閃過,觀眾會發現原來這些短片不只是青少年對生活的紀錄,更意外地揭露那些不為主流媒體所見、不符合官方敘事的俄羅斯庶民情狀。
▌抵抗官方單一敘事的破口
無獨有偶,俄國已有不少創作者透過大量瀏覽、揀選社群媒體上的影片,試圖拼湊那些不被注意卻十足真實的邊緣生活。
2020年柏林影展曾選映俄羅斯導演安德烈・格列亞澤夫(Андрей Грязев)的作品《The Foundation Pit》(Котлован),格列亞澤夫揀選許多俄羅斯人透過手機、相機拍攝後上傳到YouTube的影片,內容多是向俄國總統呼籲、請求關注各種問題。這些訴求多半無法被解決,因此這類影片與其說是對總統的呼籲,更像是一種情緒的出口,導演抓住各個影片中幽微而相似的情緒,並將之一一串連。儘管影片呼籲的議題不一定相關,卻能夠互相對話,甚而拼湊出俄國社會的某種面向。
這樣的情感與《殘酷日記宣言》恰好能夠互相參照,對於生在網路世代的青少年們來說,向素未謀面的網友訴說每一天發生的事情,是他們與世界互動的方式,有時沒有任何訴求,只是純粹的分享與抒發,這些影片在俄國政治氛圍急速緊縮的當下,意外成了極為珍貴的素材。在俄國拍攝紀錄片(尤其是對立於當局的觀點)已經越來越困難,《The Foundation Pit》於2021年拿下俄羅斯尼卡獎最佳紀錄片,而同年製作的《殘酷日記宣言》已沒有在俄國公映的機會。
除了自拍影片之外,遊戲畫面也成為紀錄當代俄國社會的素材。2022年「DEEP PLAY 沉浸扮演」於台北非常廟藝文空間開展,展出俄羅斯流亡藝術家弗拉基米爾.納登(Владимир Надеин)及迪娜・卡拉曼(Дина Караман)的作品。展覽中的影像都截取自動作冒險遊戲《俠盜獵車手:罪惡俄羅斯》玩家們上傳到 YouTube的遊戲紀錄,呈現當時俄羅斯部分人民的精神認知,也揭露官方敘事如何深入一般民眾的內心。每個影片都記錄了玩家在虛擬世界的感知,由於遊戲中的角色與景致皆源自於真實生活,使得遊戲與現實的界線變得模糊,納登與卡拉曼利用這些影片存檔建立自己的反抗敘事。
展覽其中一部影片《我們為你準備了一場演奏會》(We prepared a concert for you)聚焦「偉大的衛國戰爭」的集體記憶,且播放了柳拜樂團(ЛЮБЭ)的歌曲〈來吧,為了〉(Давай за)。柳拜樂團在俄羅斯知名度極高,且聽眾橫跨老少,他們所演唱的民謠與愛國歌曲感染力極強,經常能看到歌迷在台下一邊聽歌一邊流淚,而被這般集體記憶與單一敘事所籠罩的精神景觀,正是創作者們所希望對抗的。
《The Foundation Pit》、《俠盜獵車手:罪惡俄羅斯》與《殘酷日記宣言》皆透過梳理與建構數位檔案,抵抗國家政治宣傳,更表現了當代創作者們如何另闢蹊徑為未來的俄羅斯人留下歷史。
▌暴力成為擺脫僵局的途徑
在《殘酷日記宣言》中,可以看到人與人之間的暴力,也有國家對人、國家對國家的暴力。校園裡,教師對學生言語辱罵、毆打、施以性暴力,家庭無力解決的世代分歧也訴諸暴力解決,俄國與他國的糾葛走入死胡同。即使是私人影片,亦無可避免地涉及那些「公共事務」,最受到關注的絕對是2021年1月聲援納瓦尼的群眾運動、喀山校園槍擊事件,還有部分青少年對於普丁、車臣總統卡德羅夫的訕笑與批評。
世代歧異、當局對異議者的抓捕、俄國對他國敵意的預判與設想,最終都指向了各種形式的暴力,我們甚至可以說,暴力並非俄羅斯各種難題導致的結果,而是人們試圖爭脫困境的途徑,且最終都面臨有權力者的鎮壓。青少年們被警察訊問、被父母驅逐,更加諷刺的是,許多人被迫透過直播道歉,他們唯一能夠發聲的管道,成了他們表態屈服的地方。
▌無法預見的未來
本片原文片名意為「宣言」,明白指出片中盡是屬於這一代人的聲音,這是他們的「宣言」,片末以兩個青少年自戕的影片作結,正暗示了導演對於未來的悲觀。儘管俄羅斯已有不少關於青少年網路成癮、自殺的研究,並指出青少年需要社會的支持、以及尊重其價值觀,但更多的研究著重於如何解決網路成癮、如何避免青少年在網路環境中受害,政府也僅將解方侷限於「限制網路使用」的表層。
《殘酷日記宣言》沒有旁白,亦沒有任何片段是由導演拍攝,但透過揀選與剪輯,導演已經在電影中詳實地表達了自己的立場。本片基調平實冷靜,甚至可說是冷酷,但觀者絕對能從其中感受到創作者與青少年對於現狀的無力,以及對於國家壟斷意識形態的憤怒。這些影片有的觀看次數高達數十萬,有的不到千次,他們代表了一個個俄羅斯人的真實生活,從少年的眼睛看見俄國最令人絕望的一角,年輕一代被排除在自由生活之外,未來已經不復存在。
責任編輯/王穎芝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