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日本戰後復興的國民動漫:《海螺小姐》的庶民萬象
今年年底日本富士電視台推出《磯野家的人們:二十年後的海螺小姐》(磯野家の人々:二十年後のサザエさん)電視劇,這部真人版的《海螺小姐》,是富士電視台開台60年紀念力作,也是《海螺小姐》(サザエさん,或譯作「蠑螺」,日文漢字作「栄螺」)電視動畫版50年紀念。
女性漫畫家長谷川町子(1920─1993)的漫畫作品《海螺小姐》自1946年在福岡的地方報紙《福日》(ふくにち)問世之後,受到《朝日新聞》的注意,五年後開始在《朝日新聞》連載,登上全國性舞台之後開始了二十三年的連載(中間有兩度因健康原因暫時停止),兩家報紙的連載共計為驚人的6,477回。
各種類別的《海螺小姐》族繁不及備載,1948年出現真人電影版、1955年則是電視劇版、1969年更有電視動漫問世,此後,不斷有新作出現。從戰後的昭和、平成到今日的令和,《海螺小姐》穿梭各種不同媒介,堪稱國民漫畫之作。日本是個動漫大國,動漫作品與人才輩出,到底《海螺小姐》是什麼樣的作品,能夠不畏推陳出新的時代潮流串穿三個時代?
▌第一位女性職業漫畫家長谷川町子
《海螺小姐》的作者長谷川町子是日本最早的一位女性職業漫畫家,《海螺小姐》則是日本漫畫史中,連載漫畫裡的第一位女性主角。
1920年大正時代出生的長谷川町子,生於佐賀而後在福岡成長,她的繪畫天分很快嶄露頭角,14歲時母親就帶著她到東京投入漫畫家田河水泡(1899─1989)門下。田河水泡曾是有志前衛藝術的文青,為了生計接受針對少年讀者的《少年俱樂部》邀稿,1931年開始發表漫畫《野良犬黑吉》(のらくろ),發表之初便引起轟動。
田河水泡為了生計告別前衛藝術運動之初,曾短暫當起落語作家(註:日本一種傳統藝術表演,穿著考究在舞台上說故事、講段子),落語作家的經驗讓他注意到作品如何以簡要有趣的語言打動讀者。14歲的長谷川町子是不折不扣田河水泡的入室弟子,上學之外,就住在田河水泡家學畫,然而因為不堪思鄉之苦,大約一年的時間就回到福岡。
一年不算長,但師徒之間卻有微妙的相同之處,師父田河水泡的漫畫生涯幾乎就是經營野良犬黑吉這個角色,長谷川町子也是如此,海螺小姐貫穿了她的漫畫家生涯。此外,田河水泡側重庶民的風格與語言,這在長谷川町子身上也得到傳承。
▌《朝日新聞》與家庭中心主義
日本著名文化評論家鶴見俊輔評論《海螺小姐》時,一針見血地指出這部作品帶有「大正時代家庭中心主義」的味道。從大正時代到昭和初期,《朝日新聞》就是形塑家庭中心主義重要的平台。
1907年夏目漱石辭去東京帝大的教職,成為專職作家在《朝日新聞》發表連載小說轟動文壇。《朝日新聞》的光彩不只如此,五年之後,夏目漱石也頗為欣賞的年輕後輩岡本一平入社,他在1912年以「漫畫漫文」的專欄吸引了城市中產階級讀者。
所謂的「漫畫漫文」,就是單幅的漫畫加上簡短的說明文字,漫畫漫文就像是社會萬花筒,岡本一平瞄準社會實態透過漫畫與文字表述。以《朝日新聞》為平台,岡本一平成為風靡一時的漫畫家,而後他也以漫畫漫文的方式創作長篇作品《人的一生》,主題是一對夫婦的育兒經以及小孩長大成人各個階段的難題,諸如小時候面臨幼兒園稀缺、就學困難,到十七八歲迷戀咖啡廳的「女給」(女服務員)等等,這些也都是城市現實生活的再現。
《朝日新聞》對漫畫的經營眼光獨到,除了岡本一平的作品吸引城市中產階級讀者之外,1923年其周刊畫報《朝日俱樂部》(アサヒクラブ)也連載了少年探險主題的《阿正的冒險》(正ちゃんの冒険)。《阿正的冒險》構想來自華族出身的織田信恆,他在歐美旅行時,注意到歐美國家都有專供兒童的雜誌與書籍,於是萌生創作兒童作品的構想。
織田信恆主張兒童應該要有開朗的性格與冒險的勇氣,阿正的角色也正是他理想中的少年樣貌;阿正其實也可理解為大正之子,意即大正時代理想的少年模樣,阿正歐洲化的裝扮也是大正時代受歐洲文化影響的印記。《阿正的冒險》代表少年漫畫的抬頭,1936年《東京朝日新聞》推出橫山隆一的《江戶仔阿健》(江戸っ子健ちゃん),與阿正相較,穿著木屐的阿健就是不折不扣的日本式少年,不過主題已不是冒險故事,而是以家庭為背景的日常瑣事。
▌在美國漫畫《白朗黛》裡想像現代生活
從岡本一平到橫山隆一,都畫出以家庭為背景的作品,這些也成為長谷川町子的創作養分。1940年,二十歲的長谷川町子已經出道,在《少女俱樂部》發表作品。然而,真正的爆發卻是在戰後初期,《海螺小姐》開始在地方報紙連載的1946年,到《朝日新聞》開始連載的1951年,恰好代表戰後日本一段黯淡時光以及複雜的美國想像。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戰敗的日本從1945年到1952年是由聯合國駐軍所統治,執行者則由美國的麥克阿瑟將軍擔任。這段期間,日本對美國愛恨交加,1941年日軍襲擊珍珠港,戰後執行聯合國命令的又是美國人。麥克阿瑟會見日本天皇後的所拍的合照,曾引發議論,兩人身高的懸殊差距,就像是國家力量的對照。
戰後初期,也是日本社會秩序重整、經濟從廢墟中重建的階段。電影導演小津安二郎的《長屋紳士錄》裡的片段,就像是時代索引,上野公園的西鄉隆盛銅像附近,盡是戰後孤兒,他們向行人要錢要飯,行人行經丟下的菸蒂,還有孩童順勢撿起吸個兩口。
日本的未來在那裡?戰後初期日本對現代生活的新想像,就從美國漫畫開始。《朝日新聞》所屬的《週刊朝日》從1946年開始連載美國漫畫《白朗黛》(Blondie),1949年到1951年則是在《朝日新聞》每日連載。《白朗黛》是1930年在美國登場的作品,伴隨著系列電影與廣播劇,讓《白朗黛》成為人氣作品。
《白朗黛》的主題是達格伍德・巴姆斯代特(Dagwood Bumstead)與妻子白朗黛(Blondie Bumstead)之間的生活故事,四格漫畫裡堆砌出關於夫妻吵架、購物、上班等等生活瑣事。有趣的是,岩本茂樹教授在《戰後美國化的原風景:「白朗黛」與美國映像》一書當中,對《朝日新聞》連載的《白朗黛》的場景,做了詳盡的統計與分析:
出現最多的場景是單人沙發,第二是廚房、第三則是臥室,然而日本讀者印象最深刻的卻是出現次數沒有那麼多的冰箱、洗衣機、吸塵器等家電用品,從這可以看到戰後初期當時仍貧窮的日本人對富裕美國的想像。
▌伴隨日本重新站起的《海螺小姐》
1951年像是時代的交替,麥克阿瑟在這一年離開日本,4月15日《朝日新聞》的《白朗黛》連載中止,4月16日這天開始就是《海螺小姐》的連載,日本庶民生活的描述開始取代美國中產階級生活的想像。
對華文讀者來說,《海螺小姐》這個名字聽起來怪怪的,到底這個命名是指什麼?構思《海螺小姐》時,長谷川町子正處於生病療養的狀態,她和妹妹海邊散步時,看著捕魚師傅提著海螺、海藻等海產上岸走來,突然浮現以海產命名的念頭。主角「サザエ」既是海螺之意,也是長谷川町子愛讀的小說、志賀直哉的《赤西蠣太》裡侍女小江的發音。漫畫主要背景磯野家一家人的名字,就這樣浮現——海螺的父親波平、母親舟(フネ)、妹妹若芽(ワカメ)、弟弟則是鰹(カツオ)。
漫畫初登場時,海螺小姐是單身女性,而後與河豚田鱒男(フグ田マスオ)結婚生子,有趣的是,她並未離家住到丈夫家反而是丈夫住進磯野家,這樣的安排可以看到不同於當時男性中心的家庭民主關係。這點倒是和他的師父田河水泡有志一同。戰後初期,野良犬黑吉捲土重來,田河水泡便透過野良犬黑吉主張戰後日本應該走向民主之途。
《朝日新聞》以《海螺小姐》取代《白朗黛》確實是一組時代對照,《白朗黛》象徵著美國個人式的現代生活,《海螺小姐》則從日本家庭與鄰里關係出發,再現日本戰後的社會實態。《海螺小姐》在1946年連載之初,就觸及當時日本的黑市、食物配給、戰後孤兒等問題,到了經濟快速發展的1960年代,公害問題、交通堵車問題等開始浮上檯面。此外,1960年代也是安保鬥爭的運動年代,這些話題也都成為《海螺小姐》的元素。
《海螺小姐》就像是昭和時代的萬花筒,每天的四格漫畫陪伴日本人前進。在台灣,我們經常以經濟視角來看日本驚人的動漫產值,然而卻忽略從社會文化視角來看日本動漫畫的發展,在筆者看來,《海螺小姐》教我們的就是在地的題材也能激起共鳴!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