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甦無望、連環暴雷?從恒大破產到金融危機,全球投資人對中國經濟信心崩解

聯合新聞網 轉角24小時
圖為示意圖,中國昆明爛尾樓被爆破拆除。 圖/中新社

【2023. 8. 18 中國】

復甦無望、連環暴雷?《金融時報》:「全球投資人對中國經濟信心崩解」

「資金流向逆轉,信心已在崩潰?」近年來中國暴雷案接連不斷,在恒大的倒閉財務黑洞後,恒大集團已在8月17日於美國紐約聲請破產保護。另一方面,房地產集團碧桂園、資產管理集團「中植系」及中融信託也雙雙傳出暴雷危機,引發對中國金融的焦慮不安。英國《金融時報》在17日的獨家報導中分析,透過滬港通和深港通交易流量的數據來看,全球投資人對中國的經濟復甦失去信心,外資接連拋售中國股票和債券。

根據《金融時報》在8月17日的專題報導中的說法,原本今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承諾要加大支持外資企業和一系列振興經濟的政策,並以此帶動了外資買超540億人民幣(約新台幣2,364億)左右的中國股票,然而原本認為在疫情解封、二十大政治局勢穩定以後,可以迎來中國經濟市場的復甦,《金融時報》透過計算滬港通及深港通交易流量後,卻發現從今年7月之後,中國股票卻被外資接連拋售。

對照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在8月16日公布的數據,也可以發現中國官方報告中,境外的投資人債券持有量在今年7月短少了370億人民幣(約新台幣1,619億),總額下降至3.2兆人民幣。

圖/路透社

造成這種資金流向逆轉現象的原因,投資分析認為是對中國經濟復甦的信心正在瓦解。對於中共高層在7月底的承諾,就市場動向來看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諸如所謂的提振消費市場、緩和青年失業率問題、或是挽救一連串暴雷危機的房地產企業,在看到實質效果之前,反而先看到金融市場的定時炸彈接二連三出現,瓦解投資人信心。

例如在恒大集團的暴雷黑洞之後,接著又是房地產企業碧桂園的債務違約危機,在8月10日宣告「公司正遭遇成立以來最大困難」,龐大赤字也引發中國市場和外界對於中國金融危機的擔憂。另一方面,中國最大資產管理集團「中植系」公司群、以及中國央企中融國際信託接連也傳出暴雷,涉及3,500億人民幣(約新台幣1.5兆)、多個金融平台服務、超過10萬投資人的淨資產投資達300萬以上;倘若中融信託收拾不了,後果可能又比恒大危機更為嚴重,不只牽涉中國內部市場動搖,國際金融市場也極為擔憂,是否會演變成中國版雷曼風暴。

而恒大集團已於8月17日在紐約聲請「破產保護」,此法是依據美國破產法第15章,可以讓在美國的外企債務重組安排時,同時保護其在美國的資產不受債權人侵害。消息曝光後,在中國也引起不小的討論,微博等網路社群上有許多人猜測,恒大開此例後,或許碧桂園也會跟進效仿以保全財產。

圖/美聯社

圖/報系圖庫
圖/報系圖庫

除此之外,《金融時報》引用美國銀行在今年8月初進行的亞洲基金經理調查資料,指出「有84%的受訪者認為中國股市正處於結構性降級之中」,是故投資人對中國股票的投資比例就不斷收縮下降,形成對中國市場的悲觀。而這樣的拋售現象,雖然在7月稍微放緩、但8月份卻明顯加快。8月12日時《金融時報》也透過專欄分析指出,中國經濟停滯的狀態很明顯,然而國安優先、政治主導一切的高壓環境下,人民陷入「心理政治恐懼」(psycho-political funk),對經濟市場不樂觀、只會陷入惡性循環。

類似的說法,在8月17日《路透社》分析中也指出,北京當局對於急迫的經濟問題,態度似乎顯得「並不急於解決」。這種政策模糊、反應緩慢的決策現象,《路透社》引述的中國觀察分析人士認為,是「習近平對國家安全的關注,限制了經濟發展」,換句話說和《金融時報》先前的分析相似,政治與國安優先於經濟所導致。

但《路透社》也引述了匿名的外交官說法,指出是中國高層與外資企業、投資人之間,對於市場「有巨大的認知差距」,同時也認為中共的統治邏輯,打從一開始就認定資本主義和強大的私營企業會威脅到中共一黨專政地位。

對於8月以來外界的諸多分析說法,中國官方的態度口徑一致,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8月16日時表示,這些都是少數西方媒體和政客,對中國事務的誇大炒作。

圖/報系圖庫
圖/報系圖庫

過去24小時 中國 美國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