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水壩坍塌之謎:調查指出「俄軍自己從內部炸毀」

聯合新聞網 轉角24小時
衛星圖像中,2023年5月28日還未遭損毀的卡科夫卡大壩。 圖/路透社

【2023. 6. 19 烏克蘭】

烏克蘭水壩坍塌之謎:調查指出「俄軍自己從內部炸毀」

「分析證據,指向俄軍是炸毀烏克蘭大壩的元兇...。」烏克蘭南部的赫爾松地區至今仍因卡科夫卡大壩(Kakhovka Dam)崩塌而洪水氾濫,自該水壩6月6日塌毀以來,烏俄雙方相互指責是對方所為,而《紐約時報》16日綜合衛星圖像、大壩結構、工程分析等證據,指出大壩倒塌的原因最合理的解釋,是遭佔領該地的俄羅斯炸毀;《美聯社》隨後公布獨家取得的無人機照片,報導在大壩崩毀前,有疑似滿載炸藥的汽車停放在大壩上的道路。由於大壩所在地點仍是俄軍控制,而其質量巨大、結構堅固,理應難以用導彈從外部毀壞,故《紐約時報》與《美聯社》俱指出,大壩應是被俄軍於基座通道安放炸藥,從內部炸毀。

▌前情提要:〈烏克蘭水壩崩塌:洪災威脅數萬人,對烏俄戰局有何影響?〉

卡科夫卡大壩6月6日崩塌,水淹烏克蘭南部赫爾松地區,當中包括烏克蘭控制區與俄羅斯佔領區,至6月18日洪災造成的死亡人數已有至少52人,當中俄羅斯官員表示俄軍佔領區有35人死亡,烏克蘭內政部則統計其控制區有17人罹難、31人失蹤,雙方合計疏散超過1萬1,000人;聯合國18日指出,俄羅斯拒絕其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除人命死傷外,大壩崩塌也造成環境危機,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指出,卡科夫卡大壩下游的第聶伯河流域已被150噸工業潤滑油汙染、另有300噸油處於洩露風險;南部黑海沿岸的港口城市敖德薩(Odesa)已因水質嚴重惡化而關閉當地的黑海海灘,禁止游泳、禁止食用當地來路不明的海鮮和魚蝦。

《路透社》另引述烏克蘭官員指出,當地於上週進行的水質測試結果顯示,沙門氏菌和其他「傳染源」達危險標準,當局還準備進行霍亂監測。

大壩坍塌後,受洪災所苦的赫爾松地區。 圖/路透社

6月16號所拍攝,坍塌的卡科夫卡大壩。 圖/路透社

而大壩為何會崩塌?烏克蘭當局和國際媒體持續進行調查,在6日決堤之後,烏俄雙方互相指控是對方炸毀大壩,大壩所屬的地區是俄軍所控制,然而《紐約時報》和《美聯社》分別指出,俄羅斯所提出的可能性指控——包括烏克蘭導彈擊中水壩、或是烏軍偷運炸藥炸毀——考量大壩結構和烏軍火力的現實條件,並不合理,反之最合理的推測為:駐紮在卡科夫卡大壩的俄軍將炸藥安置於水壩基座內部的通道,從內部引爆製造破口,遭到破壞的結構無法再承受壩內儲水的壓力,終至崩毀。

卡科夫卡大壩建造於蘇聯統治烏克蘭的冷戰時代,鑒於二戰時期歐洲戰場英國空軍炸毀納粹德國兩座水壩的Dambusters Raid行動,造成約600名德國平民和近1,000名蘇聯工人喪生,蘇聯當局為防再遭此類攻擊,為水壩設計了格外厚重的基座,因此要造成這些蘇聯水壩毀損,勢必需要極為龐大的火力——根據英國戰爭博物館的紀錄,在Dambusters Raid行動中炸毀Möhne水壩,使用了4.5噸重的炸彈,如今要從外部毀壞卡科夫卡大壩所需的炸藥量恐怕不低於此數字。

而英國國防智庫皇家聯合研究所研究員考沙爾(Sidharth Kaushal)指出,資料顯示烏克蘭沒有任何有效載荷超過500公斤的導彈。意即,憑藉烏軍持有的火力,根本無法在遠方造成卡科夫卡大壩如此嚴重的毀損。

事實上,《紐約時報》指出,在大壩崩毀前,位於羅馬尼亞和烏克蘭的兩個地震感測器分別於6日凌晨2時35分及2時54分接收到地震訊號(而當時並無發生地震),而該地區的居民也在凌晨2時15分至3時之間聽見爆炸聲響,挪威地震學研究機構學者丹多(Ben Dando)表示,偵測到的地震能量訊號,可能就是破壞大壩的爆炸能量。

圖/路透社

《美聯社》隨後公布獨家取得的無人機照片,報導在大壩崩毀前,有疑似滿載炸藥的汽車停...

而美國情報衛星也在卡科夫卡大壩坍塌不久之前,捕獲到了紅外線訊號,顯示大壩出現大量熱能,足以表明該處發生了爆炸。《紐約時報》引述匿名美國軍事高層指出,美國已排除大壩受到外部攻擊的可能性,目前評估爆炸是由內部裝設的炸藥所導致,而因卡科夫卡大壩在俄軍佔領區內,烏軍幾無可能避開俄軍耳目、悄悄運送如此巨量的炸藥至大壩,因此嫌疑最大的,就是俄軍。

針對從內部引爆大壩的可能性,《紐約時報》指出,卡科夫卡大壩的基座是巨大的混凝土構造,當中有一條通道穿越連接機房,依照工程師和炸藥專家的分析,最可能導致大壩崩毀的原因,就是基座內部通道被引爆;在大壩結構受到毀損之後,強大的水壓形成湍急的水流,從破口衝破大壩,導致潰堤——考慮到大壩是蘇聯時期所建,莫斯科當局必然握有其設計圖,並熟知能夠從內部炸毀卡科夫卡大壩的弱點。

而《美聯社》則引述烏克蘭官員和美國官員指出,俄軍已經駐紮在卡科夫卡大壩有一段時日——在6日大壩坍塌的前幾日,烏克蘭軍用無人機還拍到影像,顯示數十名俄軍士兵在第聶伯河岸紮營,並在沒有掩護的形況下走到大壩,這足以解讀俄兵完全控制大壩週邊區域,也幾乎完全抹消烏軍深入大壩內部安裝炸藥的可能性。

被洪水淹沒的Oleshky。 圖/美聯社

此外《美聯社》也獨家取得一批烏克蘭無人機影像,拍攝日期為5月28日,影像中顯示一輛汽車停在卡科夫卡大壩上,車頂被切開,車內放有巨大的桶子,桶蓋上疑似裝有炸彈,還有一條電纜通往俄羅斯控制區的河岸一側。這輛車在大壩上停放了多久,尚未確知,而一名匿名受訪的烏克蘭特種部隊人員向《美聯社》分析,汽車上的炸彈本身不足以摧毀大壩,但該汽車置於大壩上的可能目的有二:其一是阻止烏軍靠近大壩,其二是在炸毀機房通道時一併引爆,透過毀壞大壩頂部來放大爆炸效果。

其他對於大壩決堤原因的分析,還包括疑問是否因烏俄開戰以來,多次受雙方導彈波及、終至坍毀,但《紐約時報》訪問多名土木工程師,均認為憑外部破壞,不太可能造成混凝土基底這般程度的徹底毀壞;大壩安全專家韋斯特(Michael W. West)就表示:「如果目標是摧毀大壩,就需要進行一次大型爆炸。」

另外也有人疑問大壩是否單純因年久失修而倒塌,但《美聯社》指出,在卡科夫卡大壩坍塌前,最明顯老舊、受損的區域是靠近大壩邊緣的一段路,俄軍在2022年曾於此處引爆炸藥來阻止烏軍反攻,但大壩崩塌至今,該處依然完好。

大壩坍塌原因最合理的推測為:駐紮在卡科夫卡大壩的俄軍將炸藥安置於水壩基座內部的通...

過去24小時 烏克蘭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