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衛星空拍圖證實:中國各地殯儀館「火葬業務爆量」
【2023. 1. 12 中國】
美國衛星空拍圖證實:中國各地殯儀館「火葬業務爆量」
「從衛星空拍圖可以看見,中國從疫情放開以來火葬場確實『業務暴增』...」中國12月放寬防疫限制、到1月8日「全面放開」之後,各地的殯儀館旋即承受了龐大壓力——即使官方自12月7日以來僅公布37例的死亡病例,但透過空拍圖可見到中國不同省市的殯儀館,如今湧入的人數暴增。多所殯儀館只能24小時無休來處理暴增的火葬業務,而由於短期內需要火化的死者數量太多,殯儀館已無法讓家屬舉行葬禮、每個家庭只得2分鐘的時間與死者道別。各省市殯儀館的景象,以及中國民眾實際所見,在在質疑著官方所聲稱的低死亡率和低度疫情影響;WHO亦指責中國嚴重低報疫情數據,並表達深切擔憂。
美國科技公司Maxar Technologies在1月11日公布多張中國各地殯儀館的空拍圖,而在12月下旬到1月之間——恰恰是中國放開防控之後——拍攝的空拍圖,拍攝地點包括北京、河北唐山、雲南昆明、四川成都、重慶、江蘇南京、浙江湖州等中國各地;圖中景象與放開前的11月至12月上旬之間相較,明顯可見等候的人群、以及停放在殯儀館外的車輛變多,當中甚至可見北京郊區通州的一家殯儀館,似乎為了容納暴增的喪家,建造了一個新的停車場。
雖然Maxar提供的衛星空拍圖,無法證實火葬場的爆量全都是染疫死亡,但從前後空拍圖比較得知,確實在疫情全面放開之後,中國各地的殯儀館的業務量大幅度上升,綜合中國各地民間的現場目擊和證詞,可以得知這樣的爆量現象,確實和疫情有極密切的關聯。
《華盛頓郵報》報導,由於喪家過多,多所殯儀館已經只提供火葬與冰櫃存放服務,無法讓家屬舉行追悼儀式,家屬僅被允許在2分鐘的時間內與死者做最後道別——而這一點也代表,殯儀館中大量的人潮,絕大多數都是等候處理近期過世親人遺體的喪家,而非來參加葬禮的親友,更加突顯了12月至1月之間中國死亡人數的暴增程度。
中國微信公眾號「文藝副中心」指出,以疫情最嚴重的城市之一北京來說,醫院的發熱門診、和殯儀館幾乎24小時無休、甚至出現殯儀館「黃牛」,以1萬元人民幣起跳的價格兜售「插隊」火葬的資格,就連照規矩預約排隊,喪家都必須「託關係」才能列入等候名單。
北京的八寶山殯儀館即表示目前有「幾十個電話接聽人員」每天不斷處理詢問喪葬事宜的諮詢和預約登記,火葬場24小時運作;此外也有染疫死亡的死者家屬表示,殯儀館運力不足,聯繫殯儀館後需等待3日才能來運走遺體,而運力不足的原因是殯儀館員工同樣染疫率極高。
Maxar Technologies的空拍圖佐證了這種種情況,而《華盛頓郵報》也報導,北京的殯儀館每日平均火化的遺體數量從原先的40具暴增至如今的150具;上海的一名施(Shi,音譯)姓喪家受訪時表示,而因殯儀館過於繁忙,其父親的遺體仍得在家中放置5天之後才能送到殯儀館、終於搶到名額火葬之後,家屬也不得在場,而是須等待1至2個月之後才能收到骨灰。
此外,施先生指出,其父生前陽性確診,但醫院卻仍將死因記錄為「基礎疾病」,讓施先生不滿直言:
「這不是明目張膽的謊言嗎?」
這也與眾多中國網民在社群網路上分享的經驗符合,有網民在微信上指出,自己的母親病逝之時,有明顯的「大白肺」染疫症狀,但醫生卻威脅著表示若將死因記錄為染疫,便須層層上報到國家衛健委,不願在死亡證明寫下染疫;這名網民因而猜測:「這應該是全國醫院的統一操作。」
事實上,中國官方對於「疫情死亡病例」的定義,也被WHO批評「過於狹隘」——染疫的確診病例、尤其是年長者、慢性病患者,經常引起嚴重併發症,終至致死,但中國官方卻僅將死於呼吸道疾病者列為「死亡病例」,此舉使得通報記錄的死亡數大幅降低。
除疫情死亡數字的定義問題之外,即使以官方的狹隘定義而言,中國網民也廣泛質疑實際疫情數據嚴重失真;除各省各地殯儀館爆滿之外,中國民眾身邊可見眾多的親友確診及死亡案例,明顯與官方公布的確診數、死亡數相距甚遠——自2022年12月7日以來,中國官方僅公布37例死亡,12月下旬公布的每日死亡數在1到3例之間,引起中國網民批評:
「對自己國人都這樣爆有意思嗎?」
「我爺爺去世了,這一例報的是我爺爺嗎呵呵,還就一例。」
「我現在都懷疑以前的確診數是不是都有條件。」
在「全面放開」防控之前,中國政府多次強調其嚴厲政策保護人民免於疫情死亡,以此來「彰顯」中國共產黨的統治體制比西方民主國家優越;如今疫情的失控、暴增的死亡數,卻讓中國自身陷入其過去3年拿來比較、貶低的西方國家疫情狀況,對中國政府來說無疑是難堪的局面,因此也就不難理解中國政府以低報、或是直接不公布疫情數字,來安撫身陷疫情恐懼的中國民眾——就算民眾體驗到的疫情狀況,與中國當局改口所說的「Omicron變種致病力減弱」明顯不符。
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於1月4日指責中國嚴重低報了境內疫情數據、敦促中國提供更即時、定期、可靠的住院及死亡數字,以及全面、實時的病毒測序,並重申接種疫苗的重要性。WHO突發衛生事件執行主任瑞安(Mike Ryan)也指出,中國公布的死亡病例數「未能充分體現疫情真正影響」,也指出中國對「死亡病例」的狹隘定義存在問題。
面對國際社會的質疑,中國官媒《人民日報》仍在社論強調「歷史忽視中國對COVID-19鬥爭的貢獻是不負責任的」,更指責報導中國疫情的西方媒體汙衊「為全球抗擊病毒做出重要貢獻的中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也在1月5日表示:「中方一直本著公開透明的態度同國際社會分享有關信息和數據」,並呼籲WHO「秉持科學、客觀、公正立場」。
面對中國開放邊境管制,世界上許多國家則祭出入境限制,要求從中國抵達的旅客須出示PCR陰性證明,而中國的反應是指控其為「歧視性」措施,並在1月11日停止向存在中國旅客入境管制的日本、南韓公民發放短期入境簽證,中國外交部表示這是「對等措施」——但實際上,南韓的確停止向中國旅客發放旅遊簽證,該國疾病管理廳表示,這是因近期約三分之一來自中國的入境人員PCR皆呈陽性;而日本則是並未禁止中國遊客入境。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