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母親與戰爭寶寶:戰火中的烏克蘭代理孕母危機

聯合新聞網 轉角24小時
示意圖,圖為ㄧ名烏克蘭母親於今年9月在札波羅熱的醫院誕下嬰兒。烏克蘭過去素有「歐...

▌平行母親與戰爭寶寶:戰火中的烏克蘭代理孕母危機

「我懷著屬於別人的孩子,但戰火之下又能怎麼逃?」烏克蘭的代理孕母產業興盛,過去素有「歐洲代孕之都」的稱呼,然而在俄羅斯入侵以後,代理孕母同樣面臨戰火的死亡危機,海外委託的準父母們更因為戰爭的緣故而難以聯繫代孕機關。剛出生的新生兒們嗷嗷待哺,仰賴代孕機構在戰火中盡力安置,儘管戰爭已進入新的階段,但代孕媽媽與胎兒的安全風險依然存在——無人接應的嬰兒誰來照顧?烏克蘭代孕產業面臨什麼樣的危機?

烏克蘭的代孕產業頗為知名,根據烏克蘭的相關法律,女性可以代理孕母身分生下孩子,但不被認定為其母親。代孕生產的新生兒出生後,需求方父母(或稱作「準父母」)將會在孩子的出生證明上登記為父母。境外的準父母可以「孩子正式父母親」的身分入境、為孩子辦理護照文件,再將孩子接回自己國家。

委託烏克蘭女子代孕及生產,所需的費用約為3萬5,000至5萬元美金(約為110萬至160萬元台幣),平均費用僅為美國的1/3,因此對準父母來說更具吸引力。烏克蘭在戰爭爆發之前,每年有超過2,000名嬰兒透過代孕方式出生,大多數的準父母來自歐洲及中國,為全球最大的代理孕母國,因此烏克蘭又有「歐洲代孕之都」及「歐洲子宮」的稱號。

圖為2020年位於基輔的代理孕母中心。 圖/歐新社

海外代孕通常具有縝密的醫療及法律服務,而現在這一切都因戰爭爆發而中斷——烏克蘭14個代孕機構都位於首都基輔及第二大城哈爾科夫,且這兩大城市在戰爭爆發後皆持續遭到俄軍攻擊。許多位在海外的需求方父母擔心代孕母親及腹中孩子的安全,尤其交戰初期,不少代理孕母被發現在基輔郊外、塵土飛揚的環境下躲避於車中,令人擔憂。

若撤離代孕母親,也許能保全腹中的孩子。

但撤離代孕母親,那她的原生家庭又該怎麼辦?

俄烏戰爭後,不少準父母希望、甚至「要求」代孕機構協助代孕母親們離開危險的城市,或直接離開烏克蘭。烏克蘭最大規模的代孕機構BioTexCom負責人Albert Tochylovsky表示,在開戰時許多代孕母親的確處於危險狀態,因此他們必須決定到底該原地安置,還是協助她們連同家人送往更安全的城市躲避戰事。

然而,許多代孕母親並無意願離開家園,因為一旦離開了,恐怕無法照顧自己的親生孩子及家人。

8月,在南方港口城市敖德薩的孕婦躲進防空洞避難。 圖/歐新社

今年3月,代理孕母生下的孩子被緊急撤到避難所。 圖/路透社

在戰爭初期,烏克蘭最大規模代孕機構旗下照顧的代孕媽媽高達500多位,她們分別處在不同的妊娠階段、需要不同階段的醫療照顧,且在戰區中轉移新生兒也有許多風險,因此離開所在地並非簡單之事。此外,代理孕母懷孕之後,也無法因為戰爭而「任意中斷」。

「生產地點」也成為代理孕母苦惱的問題,代孕母親無法選擇逃離烏克蘭以外、在不承認代孕的地區生下孩子。因此就算需要撤離,也要考慮到預產期和所在的地點,在戰火之下更顯困難。

同樣在開戰初期,位於基輔的BioTexCom地下室的托兒所中,19名新生兒躺在嬰兒床上沉睡、由醫護人員照料餵奶,上方則傳來交戰的砲擊聲。戰爭延燒至今已8個月,烏克蘭代孕機構仍需適應戰爭帶來的各種困境——不僅須保護代孕母親和腹中胎兒,也要保護剛出生、卻未能等到準父母接應的新生兒。他們共同困在戰火中相依為命,遲遲等不到戰爭結束的那一天。

許多海外準父母因俄烏戰爭及中國防疫政策,難以抵達烏克蘭迎接新生兒,使此機構在戰爭中還須另外安置嬰兒,還有代孕仲介公司的創辦者須親自將嬰兒帶至自己家中照顧。51歲、在BioTexCom工作的褓姆Ludmila Yashenko於戰爭中堅守工作岡位,她的丈夫以及兩位兒子都是在戰場上打仗的烏克蘭士兵。身為留下來照顧嬰兒的褓姆、同時也是一位母親,Yashenko說道:

「他們要我離開這裡,但我不能放棄這些無辜的寶寶。」

「我會一直留在這裡,直到一切恢復到戰爭之前的樣子...」

8月,在烏克蘭東部前線戰區頓內茲克的孕婦正在做檢查。 圖/美聯社

戰前,針對代理孕母的權益以及該產業鏈是否存在剝削等問題,已有諸多爭議與道德難題,這一些問題隨著開戰後變得更加複雜。

對代理孕母們而言,她們將自己的代孕視為一份「工作」———視之為工作,一方面也是為了避免對肚子裡的嬰兒產生太多的情感連結——這份工作賺來的錢可以協助家人親屬逃難,但同樣地也會讓她們在逃難過程中面臨更多問題:該不該逃和如何逃,尤其對於那些居住在俄軍佔領區或是前線戰區的代理孕母來說,處境也會變得更加脆弱危險。例如今年3月初的馬立波圍城,俄軍無差別襲擊婦幼醫院,當時候躺在擔架上的孕婦被抬出來的畫面成了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震驚世界。這一位孕婦最後也經證實和她的胎兒因失血重傷雙雙過世。

相比起開戰初期,接連幾個月的戰火迫使代理孕母機構必須且已經更適應戰爭,找出最能保護代理孕母的機制。如同許多機構須想辦法協助代理孕母和家人逃到相對安全穩定的其他城市,同時也要幫忙照顧誕生後的嬰兒。正如BioTexCom的主任Ihor Pechenoha告訴《紐約時報》:「我們沒有失去任何一位,我們成功讓所有代理孕母逃離佔領區和砲擊。」

每一位代理孕母都有自己在戰火下的故事,儘管這只是一份謀生的工作,但其動力來源還包括了對孩子的愛,以及確保孩子安全的心願。有許多無辜的市民、英勇的士兵死於戰爭,但同時也有許多生命即使在戰火下,依然頑強地誕生。《紐約時報》就提及,一位BioTexCom的中國客戶張宗費盡千辛萬苦到了基輔,也終於見到自己6個月大的孩子。張宗提到,機構裡的每個人都喜歡且疼愛自己的兒子,他補充說:

「等他長大了,我可以給他講這個故事。」

圖為3月14日尼古拉耶夫一家醫院裡,在空襲警報響起的同時,一位名為Aleina(...

鏡頭背後 烏克蘭 俄羅斯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