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卑斯山冰川崩落中:歐洲極端高溫的「融化危機」

聯合新聞網 轉角24小時
位於義大利的阿爾卑斯山脈馬爾莫拉達峰冰川崩落。 圖/法新社 

「全球暖化讓歐洲陷入不尋常的高溫,阿爾卑斯山冰川和凍土正在融化。」位於義大利東北部的阿爾卑斯山脈馬爾莫拉達峰(Marmolada)冰川7月3日崩落,隨崩塌的融冰墜下的還有積雪和岩石,砸中馬爾莫拉達峰的一條登山小徑,造成至少6人死亡、9人受傷(其中2人傷勢嚴重),另外15人失蹤。(義大利國家通訊社《ANSA》7月5日更新數字為7死8傷、13人失蹤。)

目前當局還未確認造成冰層坍塌破裂的直接原因,但義大利救援服務部門發言人米蘭(Walter Milan)指出,強烈熱浪自6月下旬以來席捲義大利,各地經歷異常高溫,這幾日位於峰頂的冰川溫度已達攝氏10度,米蘭表示,這樣的溫度對於山頂來說,

「是極端的高溫,明顯不尋常。」

馬爾莫拉達峰是阿爾卑斯山脈在義大利的多洛米蒂山(Dolomites)最高峰,海拔3,300公尺,在冬日是滑雪勝地,有著義大利北部最大的冰川。但近年受全球暖化影響,冰川迅速消融,義大利登山家梅斯納(Reinhold Messner)就向當地媒體表示,冰川有時會因重力而塌陷,但如今冰川減少,原因正是全球逐年上升的氣溫,使得冰川融化,本該終年結凍的山頂「幾乎沒有冰了」。

義大利當局動員該地區所有的救援站、派出無人機、直升機和警犬隊搜山,高山救援隊已將冰層坍塌區域上方的18名登山客疏散,但其後因評估冰川有持續破裂的風險,搜救行動暫停。

馬爾莫拉達峰冰川坍塌意外發生後,當局動員該地區所有的救援站。 圖/路透社

當局派出無人機、直升機和警犬隊搜山。 圖/法新社

義大利自然研究協會(CNR)的專家表示,因氣候變遷影響,預測馬爾莫拉達峰的冰川在未來25至30年內將不復存在,而目前冰川的大部分體積已經消失。

南歐、中東和北非組成的地中海地區已被聯合國專家列為「氣候變化熱區」,在氣候變遷下,可能會承受熱浪和水資源短缺等衝擊。《華盛頓郵報》報導,今年夏天以來,義大利被異常高溫壟罩,而周邊的地中海、東歐、和北非大部分地區也發生氣溫異常驟升,比往年的正常水準高出10至20攝氏度。

6月底的時候,義大利大部分地區氣溫都超過攝氏40度,首都羅馬更在6月28日達到史上最高溫的40.8度,托斯卡尼、佛羅倫斯、那不勒斯等地也創下史上6月最高溫紀錄;高溫伴隨義大利7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北部的波河乾涸,農業、水力發電和飲用水供應都受到影響,當局為此啟動人工配水,100多個城鎮限水,米蘭也宣布關閉所有噴泉等一系列節水措施。隔著亞得里亞海與義大利相望的克羅埃西亞、以及鄰國斯洛維尼亞也都經歷全國創紀錄高溫。

由於全球氣溫升高,歐洲、尤其是地中海地區的乾旱和極端高溫事件更加頻繁且更加嚴重,連北歐的挪威、芬蘭也創下歷年6月最高溫,例如位於北極圈以北的挪威最大港特羅姆瑟(Tromsø)6月28日氣溫高達29.7度。

熱浪襲擊羅馬,圖為一名男子在著名景點西班牙廣場的破船噴泉(Fontana del...

氣候變遷下,歐洲更加頻繁出現極端高溫,圖為2021年熱浪讓義大利15城市進入紅色...

全球暖化使得阿爾卑斯山冰川持續融化,圖為2021年8月白朗峰冰川坍塌落下,激起雪...

橫跨歐洲多國的阿爾卑斯山也受到暖化威脅,除了馬爾莫拉達峰冰川疑似因熱浪坍塌外,位於法義邊界的最高峰白朗峰(Mont Blanc)在2020年就被安全山脈基金會(Fondazione Montagne Sicura)的專家提出警告,指出白朗峰有多達50萬立方公尺的冰川存在崩塌危險,位於義大利境內的奧斯塔山谷(Aosta Valley)居民被疏散。事實上,自2013年以來,阿爾卑斯山冰川融化的情況就受到注意,並被密切監測記錄冰層融化速度。

科學家2020年就預測,如果全球碳排量持續上升、未能獲得有效控制,到2050年時阿爾卑斯山的冰川恐怕只剩下一半。此外,阿爾卑斯山峰上的永凍土也因氣候暖化而融化,土質變軟使得當地岩石鬆動、容易坍塌,落石使許多登山路徑因而變得危險而無法使用。

位於法國、作為登山客攀登白朗峰起點的夏慕尼(Chamonix)是現代登山運動的搖籃,當局採取各種措施,包括修建新的登山小徑、安裝固定梯子等,希望確保登山客可以繼續安全攀登,但部分旅行業者顧慮危險,已減少攻頂白朗峰的行程。

瑞士洛桑大學地球科學與環境學院研究員穆雷(Jacques Mourey)表示,阿爾卑斯山冰川表面積在1900年至2012年之間縮小了一半,而自1980年以來,冰川融化的過程不斷加速。穆雷長期研究夏穆尼周邊山區,自身也愛好登山運動,他樂觀認為未來人們仍能夠攀登阿爾卑斯山,但不得不適應氣候帶來的地貌變化,他指出:

「如果有人不相信全球暖化存在,他們應該來夏慕尼親眼看看。」

馬爾莫拉達峰頂近日氣溫上升至攝氏10度,已是不尋常的高溫,冰川很可能是因此崩裂。...

鏡頭背後 過去24小時 義大利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