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象迷航回家?全中國再度護航「斷鼻一族返鄉行」

聯合新聞網 轉角24小時
一度引起國際關注熱潮的中國雲南野象群,在歷經一路向北跋涉超過1,300公里的遷徙...

▌雲南大象迷航回家?全中國再度護航「斷鼻一族返鄉行」

「雲南野象群要回家了,我們後會有期...?」一度引起國際關注熱潮的中國雲南野象群,在歷經一路向北跋涉超過1,300公里的遷徙之旅後,近日終於跨過雲南省元江,踏上南歸返鄉的旅途。歷時將近一年半的時間,這趟「象群迷途」總算有了明確的終點,讓擔憂人象衝突的地方政府與民眾鬆了一口氣。不過並非從此高枕無憂,專家認為象群很有可能會將這條有吃有喝的路線熟記、並且傳承下去,未來或許還會有其它象群循線而來;在人與象的空間界線勢必逐漸模糊之下,人類該有怎樣的妥善應對之道?

▌前情提要:〈雲南野象繼續大亂走:斷鼻家族與難得的「中國好新聞」?〉

雲南野象群是從2020年3月,被發現離開了原本棲息的西雙版納「勐養保護區」。原本有16頭亞洲象,就這樣一路往北向昆明移動,遷徙過程有大象脫隊離開、也有母象生下了大象寶寶,在官方密切追蹤以防安全意外的同時,也掀起了中國幾乎全民關注的「觀象」熱潮,更因為象群「討喜」的可愛表現,讓被稱為「斷鼻家族」的野象迷途之旅,成了中國媒體的人情趣味故事。

在今年6月時因為象群直逼昆明,一度讓在地居民緊張、地方政府也發出了緊急佈防措施確保人象安全。當時讓監測單位擔心的是,無法確切掌握象群的目的地究竟在哪、何時才會停止移動?是否有辦法覓得合適的棲息區域?

圖為紅河州的觀象小組指揮中心。 圖/法新社

時至7月,象群的動態也有了變化。先是其中一頭公象脫隊離開,觀測的專家小組研判已經沒有返回象群的可能,脫隊後單獨生存能力有限,於是才以麻醉槍捕獲後,送返西雙版納的保護區。而原先的野象群,抵達昆明後又往南折回玉溪市、紅河州徘徊,在人為的成功誘導和障礙設置下,沒有先前一路向北的趨勢。直到7月27日抵達玉溪市元江縣,專家研判是象群折返回到原棲息地的重要節點,如果象群渡過元江,就代表北移象群準備南歸。

經過觀象指揮部配合地方道路單位、水利部門等協調,成功誘導象群移動到元江渡江口,並且在8日晚間象群走上渡橋,正式過江南歸。

歷時將近一年半的象群北移南歸之旅,根據雲南省官方的統計數據,截至目前為止總共出動相關警力與工作人力超過2萬5,000人次、無人機973架次、車輛1萬5,000多次,投放給象群的食物共約180噸,沿途疏散的民眾達到15萬人次。

圖為7月時正在遷徙中的象群。 圖/法新社

幸運的是,本回的象群遷徙並沒有發生過去的人象衝突事件。不過相關的財產損失不在少數,目前已接獲的損失申報超過1,500件,預估損失金額達512萬人民幣,相關賠償已由政府協調處理中。但總體的損失並沒有確切完整的資料,像是在玉溪市與紅河州徘徊一個多月期間,也有通報400多起的「大象肇事」、破壞農作物面積至少有842畝。

「象群南歸可喜可賀,但如果下次又來該怎麼辦?」儘管地方政府達成了讓象群「遠離昆明、防止北上、人象均安」的任務目標,這段討喜的象群故事也總算有了一個圓滿結局,但相關專家提醒:依照大象的習性,這條有吃又有喝的遷徙路線,很有可能會由象群傳承下去,或與其他大象分享經驗,「在可預期的未來,同一批象群、或是還有其它大小不同的象群,甚至是更大群的遷徙,都有可能循線重返。」

雲南出動的觀象用無人機。 圖/法新社

圖/法新社

其中的隱憂,在於亞洲象本身還是具有破壞性的猛獸,也許下一次就沒那麼幸運可以確保人象和諧,而且並不是雲南全境都有充分的應對經驗,在北部城市密集的區域就是可能發生破壞衝突的高危險區。因此,未來如何防範、沿途居民平時又該做哪些準備,是未來必須著眼的課題。

雲南過去在2011年至2019年間,人象衝突事件就有高達4,600多起,累計有超過50多人傷亡。有鑑於此,一些地方學校單位也會另外設計「防象」教育,例如倚象鎮的納吉小學,因為曾在2017年和2019年的暑假分別被野象群直接撞開校門、走入學校餐廳覓食,而開始設置防禦柵欄,以及教育學童人象相處避免衝突之道。

而從近年到這次的野象群遷徙紀錄來看,專家也發現野象的習性明顯從「怕人」便成了「伴人」,懂得往村民集落覓食,也對人的戒心似乎越來越淡薄,人象生活空間的高度重疊、界線模糊之下,或許迎接下一個、下下一個象群,會是雲南的未來日常。

圖/法新社

圖/法新社

鏡頭背後 中國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