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的爭議:東京奧運許可的「跨性別舉重國手」...公平嗎?

聯合新聞網 轉角24小時
在20日,紐西蘭的跨性別舉重運動員勞瑞爾·哈伯德(Laurel Hubbard)...

▌力量的爭議:東京奧運許可的「跨性別舉重國手」...公平嗎?

「跨性別女性...到底可不可以參加奧運女子組?」儘管疫情嚴峻,東京奧運依舊將於今年7月23日正式舉行。除了東道主日本外,各國代表隊也正如火如荼進行準備當中。在20日,紐西蘭的跨性別舉重運動員勞瑞爾·哈伯德(Laurel Hubbard)確定,將會成為該國今年的女子代表隊成員。哈伯德也是奧運歷史上第一位跨性別女性參賽者。然而就算大會官方同意參賽,因為跨性別參與體育運動競賽的種種爭議仍未止息,體育界也有激烈爭辯,到底跨性別女性可不可以參加奧運女子組?是否可能會導致本次奧運的舉重項目,喪失了競賽的公平性?

根據《路透社》報導,今年43歲的哈伯德將參加的是超重量級的 87 公斤級比賽,她同時也是本屆奧運中年紀最大的參賽選手。在 2013 年,在成為跨性別者之前,哈伯德也曾參加過男子舉重比賽。哈伯德在周一的聲明中表示:

「我非常感謝政府願意給予我善意跟支持,讓我參加這次的比賽。」

因為跨性別參與體育運動競賽的種種爭議仍未止息,體育界也有激烈爭辯,到底跨性別女性...

事實上,對於跨性別者到底該不該參賽,有許多社會輿論依然表示擔憂。主要擔心的並不是跨性別男性參與男子組競賽,而是跨性別女性到底能不能參與女子組比賽──反對方認為,這些「跨性別女性」某種程度上來說,依然「算是『前』男性」,在肌肉量、爆發力等等數值上,或許可能維持著「男性優於女性」的身體強勢條件、進而威脅到女性競賽的公平性。

不過支持方則認為,如果能夠依照運動科學的實證研究,有條件開放(例如規定參賽者的睪固酮濃度等),或許未必是件壞事。況且在運動項目中,每個人先天條件本來就有所不同,即便都是生理男性,身高、體重、肌肉量、睪固酮濃度等都不相同,這些條件本來就難以完全排除,打造出真空透明的競賽場域。除此之外,就算扣除先天的體能條件,後天的體能訓練、經驗技巧、團隊策略在運動賽事中,也都可能會影響到比賽結果。並不見得所有「生理女性」在每種體育的項目類別,都會完全輸給「生理男性」。

事實上,根據奧委會規定,從2015年開始,參賽規章就已經是「有條件開放」跨性別者參與競賽了。根據《路透社》報導,國際奧委會(IOC)在2015年就發布了參賽指引(guidelines),只要跨性別女性在參賽前一年,都能夠將睪固酮濃度在維持在10nmol/L以下,就可以參加比賽。

在運動項目中,每個人先天條件本來就有所不同,即便都是生理男性,身高、體重、肌肉量...

然而,也不是所有體育界人士都對於她的參賽樂見其成。事實上,對於跨性別女性運動員來說,舉重與田徑是所有運動項目中,最敏感而爭議的類別。比利時女性舉重選手范貝琳漢(Anna Vanbellinghen)就曾表示,讓哈伯德參賽對女性運動員來說「就像是個很難笑的笑話。」

另一個致力於提升女性運動員參賽的倡議NGO「Save Women's Sport Australasia」 也大力批評奧委會:「這是個有缺陷的政策......國際奧委會怎麼可以允許選擇一名 43 歲的『生理男性』參加女子組的比賽?」

除此之外,哈伯德在2019年太平洋運動會(Pacific Games)上,拿下了兩面舉重金牌,當時也引發激烈辯論,甚至讓當年的主辦國薩摩亞主席洛奧(Loau Solamalemalo Keneti Sio)出言批評。他表示,「雖然太平洋運動會理事會有義務遵守國際奧委會和國際舉重聯合會(IWF)制定的規則.......但讓她參加比賽,依然是個不公平的決定。」

本屆奧運除了哈伯德之外,還有另一位跨性別運動員,是美國的BMX自行車競速選手沃爾夫(Chelsea Wolfe),不過沃爾夫只是美國隊的替補選手,目前尚不確定是否有機會正式參賽。

反對的比利時女性舉重選手范貝琳漢(Anna Vanbellinghen)就曾表示...

「我們確實明白,性別認同在運動競賽中,要如何在人權與公平性之間取得權衡,是一件非常敏感又複雜的事情。」

紐西蘭代表團主席史密斯(Kereyn Smith)如此表示。他們提到,哈伯德在2018年曾經受傷一度必須放棄參賽,不過她依然表現出勇氣和毅力,努力從傷害中恢復過來,回到賽場上。

史密斯也強調,哈伯德確實符合國際奧委會和國際舉重聯合會的遴選標準。「作為紐西蘭隊,我們最強大的文化就是我們擁有‘manaaki’(即「尊重」),我們選擇尊重、包容所有人的多元性。」

「我們確實明白,性別認同在運動競賽中,要如何在人權與公平性之間取得權衡,是一件非...

鏡頭背後 性別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