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11這天全軍撤出:拜登確認「阿富汗戰爭20年句點」
【2021. 4. 14 美國/阿富汗】
在911這天全軍撤出:拜登確認「阿富汗戰爭20年句點」
「美國史上歷時最漫長、最耗錢的戰爭,終於要結束了?」白宮13日下午證實,美國總統拜登即將於14日發表重大戰略演說,確認會在今年9月11日從阿富汗「無條件全面撤軍」——換言之,在911事件20週年之際,這場耗時20年、軍費消耗將近2.5兆美元的「天價苦戰」,終於要果斷落幕——事實上,美軍全面撤軍的決定,早在川普政權末期就已拍板下令,但當時無論是阿富汗政府軍、北約盟國、美軍內部、甚至是川普的共和黨團卻都大力反彈。因此這回拜登在想什麼?與川普有什麼不一樣?美國戰略考量是什麼?血戰20年恐成一場空的阿富汗,又真能如願讓「戰爭」落幕嗎?
拜登決定「911全軍撤出」的消息,首先由華府消息靈通的《華盛頓郵報》與《路透社》,於4月13日上午獨家披露。消息的真實性,隨後也透過白宮新聞發言人莎琪(Jennifer Psaki)確認,並宣布:「拜登總統將於周三發表演說,確認阿富汗『終戰之局』的下一步規劃,包括如何與盟軍夥伴、阿富汗政府協調時間表,以達成美國全面撤軍的目的。」
莎琪表示,拜登預計將在周三拜訪阿靈頓國家公墓,除了就這20年來殉國於阿富汗戰場的男女將士致意,也將藉此舞台宣布、解釋自己的「阿富汗撤軍決定」;與此同時,雙雙抵達比利時布魯塞爾訪問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國防部長奧斯丁(Lloyd Austin),也將聯手與北約盟國正面協商,直接討論要如何同步面對「美軍撤出後的未來阿富汗佈局」。
拜登的撤軍消息,在第一時間雖然引起美國輿論「苦戰終於要結束了」的感嘆與鬆一口氣;但其基礎的戰略方針,基本上仍沿襲於川普總統任期之末,所留下來的國策方向——因為在2020年初,川普政府就已與阿富汗政府、阿富汗塔利班,分別簽署了「共同和平協議」,內容逼使了阿富汗政府與塔利班進入和平談判進程,並承諾美軍將全面撤軍。
在隨後的談判進程中,對於阿富汗各界談判僵持極感不耐煩的川普,一手拍板決定「美國將於2021年5月1日全面撤軍」——但此一政策,卻讓美軍眾將、北約盟軍、以及喀布爾政府極為錯愕,因為在川普-塔利班終戰談判的同時,塔利班仍不斷策動對於政府單位的恐怖攻擊(攻擊警察、醫院、大使館、學校、大學、女性教育與記者單位...雖然塔利班官方總是否認,但證據與各方線報都指向是塔利班激進派系或其武裝側翼),因此川普片面決定的「51總撤兵」,也被視為「美國放棄盟邦」的棄局表態,對政權本就岌岌可危的喀布爾當局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當時,美軍高層不滿地抱怨:在犧牲十多年之後,如果過度匆促地離開阿富汗,不僅恐重演當年「西貢失守」的崩潰悲劇,除了讓塔利班的恐怖主義政權「全面重返」、使美國在國際威信全失之外,「眾將士的殉國血淚,到了最後又算是什麼?」
但在外交戰略與政治思考上,川普的決定方針其實更像是「壯士斷腕」,因為在將近20年的漫長戰爭中,美國已經試盡了各種軍事模式,就算總投入軍費超過2.5兆美元(新台幣72兆)、本國將士死傷破萬,美軍仍無法徹底殲滅塔利班的威脅——換言之,美軍在阿富汗面對的,是一場「不可能凱旋的戰爭」,因此在尚有機會談判退場的時刻,美國就應該盡快抽身,「就算不能成功,也至少不要全面失敗。」
然而相關的壓力,卻也讓談判優勢極大程度地向塔利班傾斜——塔利班方面雖然與美國簽署了協議,但在降低軍事衝突、控制恐怖攻擊的態度上,卻顯得頗為消極;同時,在進一步的結談判中,塔利班也不斷死咬著「外國軍隊必須先全部撤收」的絕對前提,並以此拒絕與喀布爾政府、美國、歐盟的進一步和解進程。
於是,阿富汗的狀況變成了「敗局循環」。川普為了加速和平談判,而下達了「51總撤收」的軍令狀;但美軍片面宣布要全部撤收的消息,卻讓認為阿富汗政府沒了美軍之後鐵定垮台的各地軍閥,紛紛倒戈投誠塔利班;而因此聲勢大振的塔利班於是食髓知味,堅持要北約與美軍全面撤走之後,塔利班才會與「沒有外國人撐腰的中央政府」進行政治談判。
阿富汗戰爭的狀態惡化,也讓許多共和黨人公開譴責川普的撤軍決定,其中就以任內一直公開挺川普、敗選後卻很快翻臉成仇的參議院的保守派領袖麥康諾(Mitch McConnell)為主力人物,因此來自軍系與自家黨團的強烈抵制,遂隨著2020總統大選的白熱化,而暫時被擱置在一旁,直到川普敗選下台、燙手山芋輪到拜登手上為止。
拜登年初上台後,首先要遭遇的迫切問題,即是「阿富汗的51撤軍期限」究竟該不該蕭規曹隨、繼續執行——於政治層面上,雖然美國朝野仍期待能「體面地結束阿富汗戰爭」,但有沒有必要在今年內強制終戰?就算是民主黨內也有明顯的異音。
同時,在拜登接收政權,並整理好內閣安排與國策方針後,距離51大限也只剩下不到十個星期的時間。無論是軍方的報告還是在地的外交現實,拜登團隊都判斷:「美軍不可能於5月全面撤軍。」鑑此,拜登本回的「911撤兵承諾」也成為了虛晃一招的緩兵之計,
與拜登合作密切、曾在歐巴馬政權擔任副國家安全顧問的羅德斯(Benjamin Rhodes)認為,拜登爭取的4個月緩兵時間,除了有利於美軍與北約盟軍的「離場協調」外,在國內政治上也釋出了戰略大轉向的風向,
同時,白宮方面也向《華盛頓郵報》暗示:雖然美國在阿富汗戰爭已經砸下了20年的戰略犧牲,但在國際動盪的現在,拜登政權還有許多更大的威脅目標——像是中國、氣候變遷、全球疫情善後——須也同樣需要美國政府極大的政策精力與資源下注,這也才是911期限的最終取捨動機。
但就算盤算得再有道理,拜登的決定卻也與川普一樣,遭遇了強烈的意見分裂與政治批評——像是昔日因撤軍問題與川普槓上的共和黨大老麥康諾、葛瑞姆(Lindsey Graham),就先後怒批拜登是在:
「背叛盟國的信任...背叛了阿富汗政府!」
與此同時,民主黨陣營與其他自由派的國際NGO也都擔心,拜登的「無條件撤軍」承諾,恐釋出錯誤的印象,像是塔里班與其他激進主義側翼武裝,近半年來針對現代化學校、女性公眾人物的恐怖攻擊與暗殺事件,頻略已有越趨頻繁而張狂之勢,
不過拜登的撤軍決定,也同樣爭取到了跨黨派的意外支持,像是民主黨的「左翼大老」桑德斯(Bernie Sanders),就大聲稱讚拜登終結戰爭的果斷決策;而一直不認可拜登,在戰略立場上極為保守鷹派的共和黨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亦罕見地稱讚了拜登的政策,並歡欣鼓舞地表示:「美國人的子弟兵,終於要平安地回家了!」
然而美國人之外,其他「盟軍」與「敵人」的態度又是如何呢?根據《金融時報》與《半島電視台》的說法,北約總部與德國方面,都對美國的同步撤軍溝通,採取開放的配合態度;阿富汗中央政府方面,則早就已經認命、接受了「美軍一定會走」的事實,為希望透過接下來4個月的緩衝,爭取到後續的軍事承諾與遠端資源,並針對塔利班失控毀約的局面,尋求北約的追加保護傘。
至於塔利班方面,在短暫的承諾之後,塔利班以透過官方發言人重申了強硬的立場,並暗示塔利班不排除將以此作為「擴大攻擊中央政府的軍事理由」,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