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紀錄留一手?譚德塞帶隊批評「WHO武漢起源報告書」
【2021. 3. 31 ,中國/世界】
中國紀錄留一手?譚德塞帶隊批評「WHO武漢起源報告書」
「專家團隊雖然辛苦,但送上的報告仍沒檢視中國疫情『原始資料』!」在歷經15個月的延宕之後,世界衛生組織(WHO)30日下午終於公布了《COVID-19武漢疫源報告》,儘管內容與之前WHO-中國聯合記者會說法一致、並無解答疫情的關鍵疑問;但報告出爐後,不僅遭美國、英國、日本、南韓...等14個國家聯合批評,就連一向對中方態度相對寬容的WHO秘書長譚德塞,都公開質疑這份報告的「真相缺漏」——譚德塞認為,WHO專家團隊的武漢調查,於各層面上並沒有從中國取得完整的原始資料,特別針對是「實驗室病毒外洩說」,譚德塞的立場更與報告結論有著明顯差異,這也讓罕見表達不滿的譚德塞,意外成為這場結論記者會的敏感焦點。
WHO所公布的這份《武漢報告書》,內容今年1月14日至2月10日之間,WHO的疫情起源專家調查小組,在中國境內與武漢市的一系列「疫調訪查」。儘管在歷時一個月的訪察過程中,專家團造訪了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與部份醫生與患者訪談、檢視了去年9月開始的武漢成藥與就診數據資料;但由於調查時間,離武漢第一波疫情大爆發已超過1年,因此國際社會對於本次調查的完整度與深入度,也都抱持悲觀與存疑態度。
除了疫調時間超過太久之外,中國政府對於WHO團隊的「接觸管控」與組團成員批審,也讓專家團隊難以在有限時間內,接觸到關鍵的疫情線索資料。最終,在2月份調查落幕的中國WHO聯合記者會上,調查團隊所公佈的初步發現,也都沒有具足夠突破性的真相進展。
在《武漢報告書》中,WHO團隊分析了各種可能的COVID-19病毒起源說,但最終並無法判斷「武漢是否就是病毒『進入人間』的第一個起點」,只初判COVID-19最可能是從動物身上傳到人體,但中間病毒經過那些動物中介?從什麼途徑傳到人間?目前的調查結果都無法有效釐清。
儘管報告內容對於進一步的後續研究,或有一定的重要性;但就國際政治的角度來看,WHO的這份報告,並沒有任何具關鍵重要性的真相釋疑——因此30日的WHO報告記者會,事前也沒有得到國際輿論的太多關注,並處於「不期不待不痛不癢」的邊緣處境。
但出乎外界意料的反應,卻來自於報告記者會上的WHO秘書長譚德塞,因為負責開場致詞與會後結論的他,不僅對《武漢報告書》調查不夠深入的質疑不滿,更直接講明「中國的疫調不配合態度」是這份報告騷不到癢處的關鍵原因。
譚德塞表示,報告團隊在中國現場雖然已經非常努力,但中國政府卻仍處處限制疫情資料的權限。像是報告中,WHO團隊雖然指出「最早的中國已知發病通報『應該』發生在2019年12月8日」,但此一推測的依據,卻是中國政府單方面供應的「可供資料」。
在發言之中,以善於外交辭令聞名的譚德塞,並沒有公開批評中國政府,但在限制專家團隊研究權限,以及隱瞞疫情資料的批評點上,譚德塞的發言態度卻已十分明顯。之後,他亦就國際爭議的「P4實驗室病毒外洩論」,公開質疑報告的結論與完整性。
所謂的實驗室病毒外洩論,質疑的COVID-19或可能是來自於武漢P4實驗室的管理疏失,導致致命病毒從實驗室環境流到人間。相關指控,一度成為美國前總統川普的懷疑控訴,但在客觀現實上,學界一直認為此一起源途徑的可能性不高,除了部分關係者的證詞之外,WHO也一直沒有取得關鍵的控訴證據。
於是在報告中,WHO團隊也認為「實驗室外洩是種起源假說中的機率最低者...COVID-19『幾乎不可能』來自武漢實驗室」——此一說法,與2月份、WHO團隊結束中國疫調行程前的說法一致,甚至當時WHO團隊與中國代表團還異口同聲的認為:
「...今後沒有必要,也不會再就武漢P4實驗室展開更進一步的調查。」
「然而,我並不相信報告的結論已足夠深入可信。若要證明報告的推測,我認為我們彼此都還需要更積極、更全面的數據資料與研究佐證。」譚德塞出人意表地如此表示:
譚德塞認為,《武漢報告書》裡的資訊限制非常明顯,而專家團隊的本回報告結論,僅能以中國指定釋出的局部資料為判斷,離真正的真相結論還非常遙遠,因此除非中國進一步開放調查權限,否則WHO目前並不能排除任何針對中國的各種疫源假說。
然而譚德塞的透明訴求與質疑,卻遭到中國政府沉默以對。在相關新聞報導中,中國官媒僅特別強調WHO武漢報告的字面結論——「調查報告認為,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可能不是疫情的最初源頭...其他國家有疑似陽性樣本發現時間甚至早於武漢首例病例,這表明在其他國家有傳播未被發現的可能性。」——換句話說,中國的解讀方式,依舊朝「中國疫源否定論」的方向走,並不接受譚德塞的「限制真相資料說」。
除了譚德塞本人,以WHO秘書長之姿,公開質疑自家疫源報告的完整度與可靠性之外,以美國為首的14個國家與歐盟,也分別在WHO與聯合國提出了針對《武漢疫源報告書》的聯合質疑聲明。
相關聲明與譚得塞的說法類似,除了訴求「再啟動更多、更大規模的國際科學疫調團」外,更呼籲中國做為第一個大規模疫情爆發的國家,應該全面地公開疫情科學數據給全世界「透明研究」,而不是遮遮掩掩、只開放給指定團隊片面資料的「擠牙膏式疫調」。
簽署聯合聲明的14個國家,分別是: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以色列、捷克、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丹麥、挪威、斯洛維尼亞、南韓與日本。
目前,外界並沒有針對譚德塞對中國的疫源調查態度為何轉為強硬,作出太多的討論與內部說法。但譚德塞的首回5年任期即將於2022年7月屆滿,預計今年年底就會決定是否爭取連任,唯目前全球疫情再度嚴峻,因此尚不確定後續的政治時間表會否因此有所延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