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階級的戰狼秀?美中安克拉治會談的「嘴砲外交」肉搏戰
【2021. 3. 19 美國/中國】
最高階級的戰狼秀?美中安克拉治會談的「嘴砲外交」肉搏戰?
「美國終於嚐到『一個XX各自表述』是怎麼回事了...」美國拜登政權與中國政府的第一次外交高級會談,18日下午在美國阿拉斯加的安克拉治開幕。為期48小時的外交接觸中,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將與中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外交部長王毅「捉對較勁」。但雙方周四下午的開場記者會不僅火藥味十足,楊潔篪更挾著官威,在開幕致詞中超時痛罵美國的內政與種族歧視問題。雙方你來往我罵紅了眼,甚至放棄外交禮節,出言要求散場中的記者團「不要走...好好記錄雙方的反擊指控」——美中雙方隨後閉門會談的氣氛依舊「很不友善」,除了19日發表聯合宣言的「機會極低」,中方時間一到更直接撤收,兩國完全沒有任何晚宴、共餐或夜間交涉的互動安排。
美國與中國的「阿拉斯加2+2會談」,是拜登政權上任以來,美中兩國高級外交官員的「初次見面」,但在疫情、貿易戰、台灣、香港、新疆人權問題...等重大戰略衝突上,兩國的會前交涉氣氛極差。雙邊外交團隊更各自對國內媒體釋出「悲觀預防針」,認為這次的接觸可能不會有任何具體的成果,只是試探彼此強硬底線的「氣勢較勁」。
對於美國來說,如何遏制中國的「惡性戰略競爭」,並在維持氣候變遷、環保與疫情合作的「零星互動」之際,減緩中國對於印度-太平洋地區的武嚇擴張,是本回會談試探的重點;但對中國而言,從現在開始至2022年夏季為止,將是「習近平政權連任完全制霸」的敏感關鍵期,因此除了要求美國單方面解除對中國的經濟與政治制裁之外,「美國其他的指指點點...中方都不想理。」
相關會談的敲定,是由美方率先於3月初公告,但在會前的戰略佈局上,白宮方面的進擊姿態卻也明白地展示了「會無好會」的鴻門宴氣氛——像是會前,布林肯先是帶著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Lloyd Austin)訪問日本、南韓,並敲定了在川普任內多有困難的美國駐軍經費分攤問題;同時,在安克拉治會面的前一天,布林肯也對外公布就香港人權與自治問題「制裁中港24名官員」。
布林肯的外顯態度非常強硬,像是堅持「新疆再教育營迫害是中國的『種族滅絕』」、以及接連譴責中國對台灣民主的侵略態度,都讓北京方面很不是滋味。因此在安克拉治會談中,中國中央也才安排了戰略核心人物——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篪——帶隊壓陣,試圖由楊來重現「最高位階的戰狼外交」,好阻斷拜登政權討價還價的底線試探目的。
這樣劍拔弩張的氣氛,讓雙方會前都對於阿拉斯加之行「期望極低」;誰知雙方實際上的碰面,卻又比原本想像的更為尷尬與激烈,因為光是開幕致詞記者會上,中國方面就打破了所有的外交默契與禮儀慣例,並由一向被外界相對視為「儒將」的楊潔篪,極為直接而強硬地拒絕、並一一反擊美國對於人權與民主的「價值指教」,
「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
在場的美國《公共電視網》(PBS)資深外交記者席弗林(Nick Schifrin)表示:根據會前的流程安排,中美4名高級代表的「開幕記者會致詞」時間,預設是1人2~4分鐘,先發講話的布林肯與蘇利文,總共講了10分鐘;但後來登場的楊潔篪,卻滔滔不絕一個人一路痛罵美國長達18分鐘,這不僅是故意的外交失禮,變身為「高級戰狼」的楊潔篪,也直接打破了中國外交圈過往「見面三分情」的穩健慣例。
楊潔篪在發言中,不僅完全不接受美國對於台灣、香港、新疆的支持與關注立場,反而一口咬死「絕對不接受美國干涉中國內政」;與此同時,楊潔篪還一段一段的分條數落美國政府「作賊喊抓賊」,並拿黑人民權問題、種族歧視、與資訊安全來指控美國,「應該管好自己的事,不應該自己的問題沒解決好,反而向世界轉嫁矛盾、轉移視線。」
然而楊潔篪的超時滔滔不絕與說教式的文攻突襲,卻讓在場的國際記者團隊看傻了眼——其一方面是為了雙方互動的尷尬氣氛頭皮發麻;二方面更吃驚於美中兩國的高級外交關係,竟然已惡化對抗到如此田地。
在楊潔篪的長篇大論批判後,按照原本的時間流程,現場的記者團隊就該此撤收,讓兩國代表團能就實質戰略問題閉門交涉;不料聽楊潔篪說教聽出火氣的布林肯與蘇利文,卻出言讓所有記者留在原地,「好好記錄美國政府對於中方高級外交官的教訓回擊。」
即興反擊的布林肯與蘇利文,一方面承認美國仍有很多待改進的問題,但同時也意有所指地強調「至少美國願意面對、接受、並認知到自己的問題與批評」,並嘲諷楊潔篪的長篇大論,才是真正隱藏中國問題的懦弱表現。
相關發言,讓中國代表團非常不高興,但布林肯卻不願意再讓中國代表團繼續回嘴嗆聲,而直接讓大會帶走現場記者團隊,強制讓嚴重超時的會談進入閉門交涉的下一階段。
不過對於美國留住記者紀錄反擊、卻不讓楊潔篪於記者前繼續回嘴的做法,中方代表也當場表達不滿並提出抗議。其中,楊潔篪本人也非常不悅地表示,美國不給中國代表團「同等機會表達回應」的態度,是非常嚴重的外交失禮:
對於「誰先翻桌了外交風度」這一件事,美中兩國的外交輿論各有論述——美方認為楊潔篪故意長篇大論嚴重超時,就是要給布林肯難堪的「戰狼下馬威」;但中方卻認為,美國只會指控對外、經不起別人批評就剝奪楊潔篪的「言論自由」,是非常粗魯、丟不起臉的霸權心態。
這樣的白熱化氣氛,不僅是在開幕記者會上唇槍舌戰。之後的閉門會議裡,中美兩國代表的交涉,也嚴重缺少建設性的互信對話。因此下午5點時間一到,中國代表團就奪門而出,禮賓車隊就這樣一言不發地驅車返回下禢旅館。
美國國務院表示,由於防疫因素仍需要「必要的社交距離」,因此原本在安克拉治會議上,美中雙方本來就沒有安排「夜間外交活動」——像是設宴酒會、工作晚餐、夜間外交會議...等過往用於推進「檯面下互信」的基本外交行程,這次一概沒有,除了會場乾瞪眼之外,中美雙方並沒有任何推進互動的默契接觸。
在正式會議中難堪地劍拔弩張,在會後時間又缺少了重要的「互動機會」,於整體交涉氣氛上也注定了「不會出現積極成果」的結局機率。但此一方向,似乎也是拜登團隊的原本設定——因為就區域戰略與國內政治氣氛來講,拜登並沒有向中國退讓的空間,因此用強硬表態來劃清外交底線,並向國際盟友證實「美國不會繼續接受中國『兩面手法』的外交設計」,也就成為美方重要的戰略宣示目的。
此一設定,也正是美國之所以把兩國交涉的初次會談,安排在阿拉斯加的原因,於表面上這是美國本土與中國的「中間位置」,是對雙方都方便合理的交涉地點;但於實際上,阿拉斯加仍是美國國土,中國不僅在氣勢上變成「求和來客」,在會議的流程安排與大會控制上,美國國務院也才能以東道主的身分有足夠主導空間——像是留住記者,以正面回擊楊潔篪的超時突襲,又馬上趕人不讓中國繼續回嘴,也是美國之所以保留「地主優勢」的最佳展現。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