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身海底的6,000頭牛:紐西蘭牲口貨輪船難,活體運輸的人道辯駁?

聯合新聞網 轉角24小時
一艘來自紐西蘭的大型牲口運輸船「海灣活畜1號」(Gulf Livestock 1...

葬身海底的6,000頭牛:紐西蘭牲口貨輪船難,活體運輸的人道辯駁?

「驚濤駭浪裡的人定勝天 ?...這就像電影《天搖地動》一樣。」2020年太平洋第9號颱風「梅莎」,本周以巔峰強度穿越東海,並在日本沖繩、鹿兒島降下豪雨後,直撞南韓帶來破壞災情。但梅莎颱風北上途中帶來的狂風暴雨,卻在日本奄美大島西方海域釀成重大海難事故,一艘來自紐西蘭的大型牲口運輸船「海灣活畜1號」(Gulf Livestock 1),2日就因承受不了颱風巨浪而傾覆,儘管發出了海難求救訊號,但在極端惡劣的海象中,全船43名船員與6,000頭出口活牛,只有1人獲救,其餘所有人直到4日清晨仍失去蹤跡,全船上下下落不明。

恐已沉入大海的「海灣活畜1號」是阿曼註冊、懸掛巴拿馬國旗的紐西蘭牧產貨輪。全船8月中旬自紐西蘭北島的內皮爾港出發,原本預計3日就要中國河北省的唐山港靠岸,好交付中國市場訂購的6,000頭紐西蘭活牛,不料在航程終點遭遇正值巔峰狀態的中度颱風梅莎,全船才會在奄美大島西方185公里左右的東海海域遭逢海難。

「我們的船承受不了這種極端天候,船身才會被巨浪打翻...。」截至3日下午2點為止,全船43人中只有45歲的菲律賓籍大副艾德瓦羅多(Sareno Edvarodo)被聞訊趕來的日本海上保安廳救上了岸:「船長最後的指令是發出SOS訊號,並要所有人穿上救身衣、跳船求生...但當我墜入海中後不久,我們的船與其他同伴就已消失在海中。」

日本海上保安廳表示,除了獲救的大副外,搜救隊也在周邊海面上發現一艘「沒有人的救生艇」,但海灣活畜1號上還有42人——包括2名紐西蘭船員、2名澳洲船員與38名菲律賓船員——生死未卜,至今下落不明。儘管鹿兒島方面已在3日天亮後,出動P-3C海上巡邏機密集搜索,但究竟貨輪是在何處翻覆?沉船時間與方位都不確定?搜索行動的難度,更是直比大海撈針。

大海茫茫,新生成的10號颱風「海神」又即將於周末北上日本、韓國,搜救行動也正急如星火地與時間賽跑。但在各種震驚、遺憾與焦急之中,海灣活畜1號的海難事件,卻也同時引發了另一個角度的關注爭議:

「那所以這6,000頭葬身海底的牛...是怎樣?」

示意圖。圖為巴西牛隻的活體運輸。 圖/路透社

「這是一場真實的災難,我們都為這43名船員與他們的家屬感到難過。但透過這場悲劇的折射,我們也希望紐西蘭能認真反思:為什麼海上活體牲畜貿易的不人道行為,還有必要在21世紀繼續?」紐西蘭的動物福利組織SAFE如此質疑。

紐西蘭與澳洲畜牧業的「越洋活體貿易」——也就是把活的牛羊牲畜運上貨輪,直接越洋送到進口國市場——近10年來一直是社會辯論的衝突焦點。反對派意見認為,比起現地電宰的冷凍肉品,活體出口的過程不僅曠日廢時缺乏彈性,牛羊在貨輪上的衛生條件與人道環境也嚴重堪慮。之中,除了動物傳染病的跨國風險外,動物之間因壓力、生活空間狹小、海上悶熱與暈船...等惡劣環境,每年都會讓數萬頭紐澳牛羊因疾病死在海上。運送過程中的徒增痛苦不說,枉然造成的無謂死亡與「浪費」,也讓人覺得不可置信。

不過支持者卻認為,活體畜牧商品的運送,不僅對於特定市場而言有其「必要需求性」——像是印尼、沙烏地阿拉伯等穆斯林國家,每年的齋戒月、宰牲節都會有極大量活體牲口的進口需求。與此同時,許多越洋運輸也不僅是「進口肉品」,還有酪農、品種培育、或在地化養殖的需求,都會需要活體運輸。

儘管冷凍肉品的進出口已成為市場的主流,但像是紐澳肉品出口大宗的印尼為例,冷凍倉儲與生鮮衛生的物流能量就沒有那麼完整,許多次級市場、偏鄉地區並無法保證冷凍肉品的銷售。因此如果全然摒棄活體運輸,對於買家與賣家來說都不是那麼現實的選擇。

另一方面,極端氣候所帶來的環境影響,也讓看似落後的活體運輸,意外成為了「全球化」的合理選擇。以近年來乾季旱災日趨嚴重的澳州為例,活體運輸往往也成為分散價格風險的選擇之一。不過在這樣的考量之下,每年在非人道狀態中平白死去幾萬頭牛,這是合理的成本犧牲?還是非人道的殘酷浪費?儘管牲口橫豎是要被屠宰食用,但過程中的人道邏輯或商業考量是不是合理,在種種立場衝突中,也就各有說法利弊了。

紐西蘭與澳洲畜牧業的「越洋活體貿易」——也就是把活的牛羊牲畜運上貨輪,直接越洋送...

鏡頭背後 日本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