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未未的「炸彈簡史」:倫敦戰爭博物館藝術展的戰慄記憶

聯合新聞網 轉角24小時
流亡海外的中國異議人士、國際知名藝術家——艾未未——在倫敦帝國戰爭博物館的中央大...

艾未未的「炸彈簡史」:倫敦戰爭博物館藝術展的戰慄記憶

「如你所見,這是聰明的、也是令人戰慄的殺人武器...」廣島原爆75周年前夕,流亡海外的中國異議人士、國際知名藝術家——艾未未——在倫敦帝國戰爭博物館的中央大廳地廊上,展出了最新展覽《炸彈簡史》(History of Bombs)。在大面積的漆黑地板上,羅列了由艾未未選出20世紀以來,50種極具歷史時刻意義的飛彈、導彈、炸彈。在世界因病毒、國際強權衝突大亂的此刻,科技與人性曾於歷史上帶來的殺傷記憶,格外引人戰慄。

以實際行動藝術,表達對威權反制與對自由追求的藝術家艾未未,其最新作品《炸彈簡史》,已於8月1日在倫敦帝國戰爭博物館的中央大廳展出。這也是在疫情席捲英國後,帝國博物館重開大門、首先迎接訪客的新面貌。

作為以「難民」(Refugees)主題的當季展覽策畫子題,《炸彈簡史》是由艾未未揀選了20世紀以來50種炸彈與導彈,並將他們依實物大小,等比印刷於塑膠的黑色地貼之上。當訪客踏入中央大廳,頭頂上懸吊的是本就展示於館內的標誌性展品、二戰尾聲轟炸倫敦的「納粹德國V2火箭」,低頭則會發現,腳踩著的是彷彿無限延展、冰冷巨大的各式殺人武器,令人不禁想到戰爭炸彈投放的墜地瞬間。

根據官方導覽,作品目的是為了在難民主題框架下,「探索國際遷徙、人類流動的本質,皆是根源於衝突;探索個人與個人之間,乃至社會與國家的關係...並取徑這位藝術家對政治與權力的探究。」

自2015年流亡海外後,艾未未曾長期居住於柏林,目前艾未未已經移居英國。 圖/歐...

在這50枚導彈圖像中,體積最小、也是實際投放時間最早的,是在1911~1912年義土戰爭中,由義大利皇家海軍引爆的Cipelli手榴彈,這也是歷史上第一次被應用於空襲轟炸任務的爆裂武器;體積最大的,則是有「沙皇炸彈」之稱的RDS-220氫彈。

沙皇炸彈是冷戰期間由蘇聯研發製造的氫彈,曾於1961年於現今俄羅斯新地島試爆。儘管殺傷威力驚人,但沙皇炸彈未曾實際投入戰爭用途,更多是用作武力威嚇與展示。根據估算,其爆炸威力相當於廣島原爆的1,570倍。

「《炸彈簡史》如它所許諾地,展示了人殺人的『聰明方法』。」《衛報》藝評如此表示。當2020的世界仍忙亂並焦慮於病毒與國際強權的衝突時,8月6日也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廣島原爆的75周年(展示圖像中亦包含了廣島那兩枚惡名昭彰的「胖子」與「小男孩」)。艾未未的展覽,不只是簡單地作為炸彈飛彈的圖解認識,也可作為藝術品觀看思考。

根據帝國博物館,《炸彈簡史》將從8月1日一直持續至明年2021的5月24日。不過母題「難民」展覽的其他大部分項目, 則因為疫情而至少要遲至今年9月底,才會再次開放。

自2015年流亡海外後,艾未未曾長期居住於柏林,並持續活躍於國際藝術圈,不時表達對於中國威權體制的批判省思。2019年夏天,艾未未在接受德國《世界報》專訪時,表達對於德國社會「不寬容」、甚至「種族歧視」的個人批判。此言論在德國與國際之間,亦因為各種主客觀的認定歧異,一度引發不小的正反爭議。目前,艾未未已經移居英國。

天上地下,殺人武器之間。 圖/歐新社

鏡頭背後 英國 二次大戰 日本 美國 藝術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