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逐夢大道:送別美國黑人鬥士 John Lewis 的英雄之路

聯合新聞網 轉角24小時
26日星期天,馬車拉著路易斯的棺木,重返1965年和平遊行「塞爾瑪進軍」的歷史現...

重返逐夢大道:送別美國黑人鬥士 John Lewis 的英雄之路

「55年前他在此捍衛民權,55年後他的信念依然鼓舞世人。」曾與金恩博士並肩走上街頭、倡議黑人民權的領袖人物——約翰.路易斯(John Lewis)——在17日病逝後,一系列隆重的追悼儀式在近期展開,以紀念這位歷史上名聲卓越的奠基者。26日星期天,馬車拉著路易斯的棺木,重返1965年和平遊行「塞爾瑪進軍」的歷史現場:柏圖斯大橋,當時25歲的路易斯是群眾的率領者之一,也在這場血腥鎮壓中被打傷住院。送葬隊伍在大橋上鋪設玫瑰花瓣,用以象徵抗爭留過的鮮血。

路易斯出生於1940年的阿拉巴馬州,少年時代因為地緣關係的緣故,對於種族歧視與隔離政策的苦痛感受深刻,在偶然一次聆聽到金恩博士的廣播宣講後受到啟蒙,投身奉獻黑人民權運動。和許多金恩的夥伴們相似,路易斯的學思經歷也與基督宗教息息相關;從美國浸信會神學院畢業之後,他就積極實踐非暴力抗爭的理論與行動。

1961年,為了抗議美國巴士的種族隔離問題,21歲的路易斯和其他黑人、白人夥伴共13人,發起「自由乘車者」(Freedom Riders)運動,以刻意搭乘跨州巴士的方式,前往美國種族衝突最為激烈的南部州,用以挑戰制度的荒謬不公;而路易斯也多次遭到民眾的暴打與警察逮捕,「好幾次差點被打死,意識昏迷下還被人丟包到巴士站。」

送葬隊伍在大橋上鋪設玫瑰花瓣,用以象徵抗爭留過的鮮血。 圖/歐新社

幾次的衝突場面,也讓路易斯成為黑人民權運動中的有力實踐者,在和平遊行和運動的場合裡,都能常見到路易斯的身影。1963年,年輕的路易斯已成為與金恩博士等人並肩齊步的領袖人物之一,合稱為「六巨頭」(Big Six)。

而路易斯青年時代關鍵的一役,就是1965年的塞爾瑪進軍(Selma to Montgomery marches)。

當時從塞爾瑪鎮出發,超過600多人向著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和平遊行,結果行經柏圖斯大橋(Edmund Pettus Bridge),示威群眾隨即遭到州警的暴力鎮壓、施放催淚彈驅離,遊行率領者之一的路易斯,頭部也遭到重擊後送醫住院。鎮壓的當天3月7日,後來就被稱為「血腥星期天」(Bloody Sunday)。

大橋上所發生的一切,也影響了當時民權運動的發展、以及輿論效應。作為歷史里程碑的事件,往後也成為路易斯人生中的重要標誌;在金恩被刺殺後,路易斯等人繼承遺志繼續為非暴力抗爭努力,路易斯最終踏上政壇、成為民主黨眾議員,直到今年過世之前,他依然是相當活躍的民權運動家。

在金恩被刺殺後,路易斯等人繼承遺志繼續為非暴力抗爭努力,路易斯最終踏上政壇、成為...

2020年7月17日,路易斯因胰臟癌病逝,享壽80歲,也是最後一位辭世的美國民權六巨頭。因為他的獨特歷史地位,儘管現今美國深受武漢肺炎疫情所苦,仍對於路易斯的葬禮隆重以待,一系列的追悼儀式、遺體瞻仰,替這位曾經的民權鬥士獻上榮耀。

26日星期天,馬車拉著路易斯的棺木,路線特意安排重返當年塞爾瑪進軍的歷史場景——柏圖斯大橋——由工作人員到路上鋪灑玫瑰花,象徵反抗不公所留下的鮮血;時隔55年後,路易斯回到了爭取夢想的大道。

「他是為最弱勢者而戰的鬥士。」周末的追悼儀式上,與會者如此描述路易斯。而在現今因為佛羅伊德警暴案引發的激烈抗爭事件,路易斯的民權精神也成為BLM運動的象徵人物。

紀念路易斯的「英雄之牆」。 圖/路透社

鏡頭背後 美國 族群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