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非大海賊時代:幾內亞灣海盜出擊!奈及利亞海域綁架5名中國水手
【2020. 7. 07 奈及利亞/中國】
西非大海賊時代:幾內亞灣海盜出擊!奈及利亞海域綁架5名中國水手
「幾內亞灣的海賊團,恐在2020抬頭成另一國際難題。」中國外交部6日對外證實,一艘新加坡籍的多用途貨輪Kota Bundi號,上周四在西非幾內亞灣的奈及利亞-貝南交界海域,遭不明海賊集團武裝登船,強行擄走船上5名中國籍船員。目前中國政府已下令駐奈及利亞使館緊急啟動,並施壓奈國當局「全力搜救」被綁的中國人質,但犯案對象、贖金要求與人質下落至今卻仍不明。事實上,當前全球90%以上的海盜通報都發生在西非的幾內亞灣,這不僅早已取代了曾經的索馬利亞海盜,更成為了全球海盜犯罪最猖狂、也最危險的「海賊之海」。
根據新加坡《海峽時報》得知的通報說法,遇襲的星籍貨輪Kota Bundi號,是新加坡航運集團「太平船務」(PIL)的旗下船艦。該船6月23日才從奈及利亞的石油重鎮瓦里(Warri)出港,預定朝西往迦納方向繼續裝貨。不料在7月2日的航行途中,卻在幾內亞灣上的奈及利亞-貝南交界海域,發出求救信號、遭海盜登船襲擊。
船務公司方面表示,Kota Bundi號遇襲後,船上5名中國籍的船員皆被擄走綁架。貨輪本身則在幾內亞灣海上漂流多日,但後續的動向、人質的去向,則都沒有進一步的新聞消息。直到7月6日下午,中國外交部才終於召開記者會,公開證實「5名中國人已被西非海盜綁架」,並下令駐奈大使館啟動緊急機制,「盡全力協同奈國政府確保被綁中國公民的安全。」
但截至7月7日清晨為止,無論是奈及利亞、貝南,還是中國,各國政府都沒有公開後續的營救與緝凶資料。相反地,以奈及利亞海域為主力打劫範圍的幾內亞灣海盜,卻仍繼續海上綁票行動,在Kota Bundi號之後,還至少有另一艘挪威籍的海上探鑽支援艦遭到襲擊勒贖。
升級為當前全球最危險「海盜之海」的幾內亞灣,是大西洋在西非的豐饒水域。其沿岸國家南及安格拉,北及賴比瑞亞;但船隻出入的「高風險地區」,主要鎖定在奈及利亞水域,並擴散至赤道幾內亞、喀麥隆與貝南之間。
過去30年來,幾內亞灣海盜曾與麻六甲海盜(東南亞的麻六甲海峽)、索馬利亞海盜(亞非交界的亞丁灣),並列為全球海盜行動最猖獗的三大海域——之中,麻六甲海盜的活躍時間是在1990~2010年之間;索馬利亞海盜是在2006~2016年之間;而幾內亞海盜則是在2014年以後開始集團武裝化,並於2018年開始出現暴增的海上綁票犯罪。
事實上,幾內亞灣一帶的西非沿岸,本應該是非洲經濟最穩定、天然資源最富饒的地區。像是奈及利亞與安哥拉,分別當前是非洲第一與第二的石油生產大國;迦納則是非洲最蓬勃與最熱門的外資投資點;國民數量甫超過2億人的奈及利亞更是國內消費市場龐大的「非洲人口第一大國」;獲利於氣候條件的各種農業與大西洋漁業的富饒,亦讓周邊各國取得了相對穩定的發展條件。
然而相關前提,並不能擔保國民的均富與社會公義——像是近20年來,西非各國的漁業就因氣候水文變遷,加上歐盟、中國、南韓的遠洋現代捕魚船團的大規模濫捕而嚴重枯竭,這不淡逼使許多沿海漁民走上絕路,更吸引了不少年輕人開始挺而走險、涉入海上犯罪。
之中,又以自詡為「西非龍頭」的奈及利亞,就更困於複雜的人口、宗教與資源分配懸殊的貧窮與階級問題——當前逐漸崛起於幾內亞灣的海盜事件,大多也都以奈及利亞為犯罪核心。
根據「國際商會」(ICC)轄下,專門研究海上安全的「國際海事局」(IMB)的海盜報告,幾內亞灣的「海上犯罪行為」,原本是從無關綁票與人身襲擊的「海上竊油集團」開始。在過去,以奈及利亞三角洲為主的地方貧民與反開發抗爭團體,或會為了生活、或會為了反對跨國石油財團所留下的嚴重汙染與貪腐不公,竊取或破壞油輪裝載的油貨,並將盜來的油品轉入黑市賺取差價。
相關犯罪行為,雖然危險且屢生意外,但在2003年開始的全球高油價時代,這類海上油盜卻頗為盛行。一直到2014年開始,國際油價開始節節走低,近兩年來更因供過於求而數度崩盤,幾內亞灣的海上犯罪集團才逐漸從竊盜,轉為擄人勒贖的綁票海盜。
幾內亞海盜的崛起,不僅剛好與索馬利亞海盜的衰亡「黃金交叉」;近兩年來,各種綁票行動也更有組織化、暴力化與大膽化的趨向。
根據國際海事局與海上安全顧問公司Dryard Global的分別估計:在2019年全球通報的海盜與海上搶劫事件中,將近90%的擄人通報都發生在幾內亞灣海域。與此同時,在過去2年內,幾內亞灣的海盜通報,也以每年25~50%的增加速率急速攀升。特別在今年全球的疫情爆發期間,各種針對遠洋漁船、貨輪與油輪的襲擊,更多次引發了國際社會對於奈及利亞海上執法不力的不滿與關注。
以本回的受害事主——中國——為例,在7月2日的5名中國籍船員被擄前,今年5月份就有另一艘中國遠洋漁船,包括8名中國人在內的18名水手在幾內亞灣上被海盜挾持。但全案在經通報後,最終由中國使館協調奈及利亞海軍出動戰艦救人,全案也以「全員平安獲救」為結局高調落幕。
不料類似的狀況卻不斷出現。而海上安全大亂的危機感,也不光只針對中國襲來。像是今年6月的幾內亞灣上,就至少有兩艘南韓遠洋漁船、前後10餘名韓籍水手遭海盜綁架,其中一艘已在不明交涉後獲釋(不確定是否支付贖金),另一艘疑似仍在談判中。
「幾內亞灣的海盜犯罪一直存在...之所以讓人意外,是因為過去的長年瞞報與海上吃案。」國際海事局向《德國之聲》表示:與兩年前相比,幾內亞灣通報的「海賊犯罪」(包括國際公海上的「海盜行為」與各國領海內的「水上強盜」),就個案總數上並沒有顯著提升,增加的其實是「被綁架的水手總數」。換言之,幾內亞灣的海盜集團可能正變得日趨大膽,武裝能力所能攔劫並綁架的船隻噸位亦有明顯提升。
「在公海上的綁架是『海盜行為』,各國海軍與海上武裝都有權執法,解救被害船隻;但在各國領海上的綁架則是『強盜犯罪』,只有海域的主權國家有權執法...因此相較於亞丁灣的索馬利亞海盜問題,幾內亞灣的海盜狀況又得牽扯到區域間的各國執法合作與決心,整體狀況也就更為難解而複雜。」國際海事局表示。
相關意見認為,幾內亞灣的海盜犯罪,雖「還」沒有當年索馬利亞海盜問題來得嚴重。但與索馬利亞相比,幾內亞灣控制的奈及利亞與安哥拉石油出口,對於國際能源供給——特別是歐洲市場的用油——卻有著一樣有著重要的市場地位。
除此之外,幾內亞海盜的崛起不僅單純只影響著海上貿易的安全,像是近20年來熱門的「大西洋越洋毒品走私」,也開始藉由幾內亞灣為毒品轉口重鎮,藉此將成千上萬噸的古柯鹼送往歐洲市場。
與此同時,以奈及利亞的「博科聖地」(Boko Haram)為首,西非當前也正遭遇著恐怖主義的戰爭威脅。要是不同的犯罪組織,比照當年索馬利亞海盜與恐怖組織「索馬利亞青年黨」(al-Shabab)的結盟,後續的問題恐將更難收拾且嚴峻。
不過惡名昭彰的博科聖地,目前的主要活動範圍仍侷限在奈及利亞東北、喀麥隆與查德的三國邊靜,於地緣影響力來看還不足以將恐怖觸角延伸至南方沿海。因此國際社會在「長期擔憂」的同時,目前並沒有顯著證據能證明幾內亞灣的海盜行為,與任何宗教、政治相關的「恐怖組織」有所聯繫。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