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禁抖音!封殺TikTok與「中國數位絲路」的中印貿易戰
【2020. 6. 30 印度】
印度禁抖音!封殺TikTok與「中國數位絲路」的中印貿易戰
「抖音、美圖、快手、列王的紛爭...等59個『中國風險軟體』將被全印度封鎖!」在歷經多年的社會爭議與司法訴訟後,印度中央政府29日晚間突然以「國安與國民隱私風險」為由,公布了以社交軟體Tiktok、微信與百度為首的59個中國app,將正式被印度「封鎖下架」。TikTok在印度年輕人之中極受歡迎,估計印度十分之一人口、超過1億3,000人都是抖音的活躍用戶。印度官方強調,此舉是經過縝密的國家級資安評估,其目的是為了防範數位敵意行動的得利與侵略;但印度輿論則認為,此舉應與日前印中邊境「加勒萬河谷肉搏戰」的死亡衝突有關,甚至主張這是為了狙擊中國積極行銷海外的「數位絲路」,是印度「中印貿易戰」報復中國的策略之一?
印度的「抖音禁令」,是在6月29日晚間由內閣司法部長兼通訊部長普拉沙德(Ravi Shankar Prasad)所頒布。普拉沙德在Twitter的官方帳號上,慷慨激昂地說道:
普拉沙德發言過後,印度中央的電子通訊技術部也隨即發出聲明,指政府各級部門在接獲研究單位的警告報告後,發現了以「抖音」、「微信」與「百度」為首的59支中國app,具有嚴重的資訊安全風險,除了可能涉及非法蒐集使用者資訊,更可能透過軟體後門來植入「間諜或惡意程式」。因此在多方的綜合建議下,中央政府才會動用〈2000資訊科技法〉(Information Technology Act 2000),以「國家安全理由」勒令禁用這批中國app。
根據印度官方所列出的59項禁用清單,這波列名的「國安風險app」以抖音TikTok、微信WeChat與微博Weibo為首,但百度、騰訊QQ等app家族(例如百度地圖、QQ信箱)也都被禁用;常見的功能性軟體,例如相片修圖的美圖Meitu、手機電池管理的「點心省電」、手機遊戲「列王的紛爭」以及文件掃描軟體CamScanner...等,亦遭印度查禁。
《印度快報》表示,受這波app禁令影響最大者,莫過於目前正風靡世界、流行於都會年輕人之間的抖音,因為抖音當前在印度至少有1億3,000萬名「活躍使用者」,是近年來在印度最具代表性與爭議性中國軟體;但抖音以外,因支援印度多種地方語言,而在農村地區極受歡迎的社交軟體——Helo與Likee——也在本次的禁用範圍。因此後續掀起的網路洗牌與「社群用戶大遷移」,或將極大程度地轉變印度當前的網路生態。
目前,印度政府還沒有頒布切確的「禁令執行辦法」,但國內媒體大多估計未來幾天內,印度就將啟動阻斷命令,要求Apple App Store與Goolge Play於印度下架這59支app。未主動解除安裝的印度手機用戶,將會在開啟app的同時接到官方限制通知,像是TikTok與WeChat等需連線伺服器的通訊與社交軟體將被直接斷線;CamScanner等無需同步連線的app則將停止更新,並禁止下載。
但對於中央政府的「重手封殺」,印度主流輿論在大力叫好的同時,卻也引發了不同程度的討論與質疑。
在被官方查禁之後,TikTok印度總部的代表尼希爾.甘地(Nikhil Gandhi)也透過聲明自清。但事實上,在本回的中央禁令之前,印度國內就已長期爭辯「抖音大流行」所引發的社會問題——一部分意見將TikTok視為「中國網路代表」,並激動地質疑其為北京操控的軟實力滲透;但另一部分意見則主攻Tiktok在年輕族群中散播「物質墮落與性暗示」的風氣,並控訴TikTok上面流行的不當內容,很可能會成為兒少色情、暴力與犯罪行為的傳播溫床。
相關言論在印度境內引發激烈爭辯,TikTok的存在亦轉變成「世代衝突」、「愛國主義」與「社會倫理道德」的複雜對決。像是在2019年印度中央政府就曾經以「對兒少有害」為理由,短暫地禁止了抖音的下載。但後續禁令很快地就被法院推翻,就算是中印之間不斷干戈摩擦,也都不影響印度年輕人對於抖音平台的愛用。
除了針對抖音之外,印度網路社群更在2020年5月推出了引發爭議的手機軟體「移除中國」(Remove China Apps)——這項以Android系統為主的軟體,能掃描並「一鍵移除」用戶手機裡的各種「中資+中製app」。不過該軟體在引發印度社群轟動與熱議後,卻一度在6月初遭Google以「違反使用者守則」為名強行下架。
「封殺中國App,只是政府報復中國、中印貿易戰的一小部份!」印度的《新德里電視台》(NDTV)表示:印度中央的網路禁令,很可能是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對於中印邊界衝突的反擊手段之一。
報導認為,在6月15日喜馬拉雅山脈、中印軍隊大打出手的「加勒萬河谷肉搏戰」後,20多名軍人陣亡的印度群情激憤。但兩國為了避免武裝衝突一發不可收拾,印度軍方與中國解放軍卻是各自低調,除了模糊善後溝通外,兩軍也不斷「將領密會」。唯印度國內的悲憤輿情仍需交代,因此在民間發動「抵制中資」運動後,印度政府也或明或暗出手助攻——像是片面取消「中國通號」所標得、總價超過47億盧比(折合新台幣18億8,000萬元)的鐵路號誌與管理系統更新合約,或者要求所有網購業者必須標明貨品與賣家產地——種種態勢也都有「抵制中國」的宣示意味。
然而面對印度的反中情緒,中國輿論與官媒的評論意見卻多「嗤之以鼻」。儘管對中國企業而言,相關商機損失或許難免失血,但大多部分的主流報導卻都認為「印度是在玩火焚身,自損經濟」。
像是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就趾高氣昂地質疑:印度高調禁令「自不量力」撐不了太久,因為各種對中資、中貨的刁難,不僅只是影響網路商機,像是農產設備、電腦、汽車零組件、甚至iPhone的進口,都可能受到影響,
「更別提印度目前疫情失控,一切都只是莫迪政府欲轉移民怨注意力而已!」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