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國生根的祖國情懷?日本「朝鮮學校」:仇恨夾縫裡的異邦人
【2020. 日本】
異國生根的祖國情懷?日本「朝鮮學校」:仇恨夾縫裡的異邦人
「生活在日本,卻始終是『敵人』...」正當疫情在日本的防控起伏不定之際,對外動作頻頻的北韓,又再度成為日本輿論話題。微妙的是,疫情與北韓觸動社會的敏感神經,也使得日本「朝鮮學校」變成仇恨言論與排外的攻擊目標——政府應不應該配給防疫物資給這些北韓支持的朝鮮學校?日本社會應該和在日朝鮮人分享教育資源嗎?早存在於日本的社會問題,又因為疫情的極端狀況而浮現。朝鮮學校為何會在日本設立?在仇恨的夾縫裡,超過半個世紀以來朝鮮學校卻始終無法真正地被接納。
▌延伸閱讀:〈在日韓國人:燒肉、名字與「異鄉」的微物誌〉
日本的「朝鮮學校」始於戰後1945年,專門提供在日朝鮮人的民族學校,學級涵蓋從幼稚園、中小學到大學都有。戰後初期並沒有分別北韓或南韓,而是統一以來自韓半島的在日朝鮮人為對象,設立學校的目的,主要也是為了培育在日朝鮮人後代的朝鮮母語能力、以及學習朝鮮文化。
敏感的是,朝鮮學校許多是直接從北韓獲得資金營運、政治立場與意識型態都明顯傾向北韓,由北韓政府支持的團體「在日本朝鮮人總聯合會」(簡稱「朝鮮總連」)負責管理和營運學校。而在光譜的另一面,則是向南韓靠攏的「韓國學校」,其營運也主要由南韓方面贊助支持。但無論是哪一種,對於日本社會的觀感來說,卻也時常被直接劃為非日本人的「他者」。
本來就難以融入日本社會的在日朝鮮人,又因為朝鮮學校的政治意識與教育方針而顯得格格不入。在許多朝鮮學校的教室裡,可以看到牆上高掛北韓領袖金日成、金正日的畫像,課程內容除了母語學習、文化傳承之外,北韓的思想體系與意識形態,卻也是學校無法分割的一部分。
日本全國目前約有60多間朝鮮學校,截至2019年5月的統計,幼稚園到高中的學生總數為5,223人。從1970年代初5萬人的規模,每年都在快速減少當中。學生的背景許則多半來自在日朝鮮人或脫北者的後代。
根據《路透社》、《朝日新聞》的相關報導,有些學生可能還是懷抱著祖國情懷、但認知到北韓獨裁政權的學生也大有人在。
近幾年外媒如《美聯社》、《路透社》等,陸續做了有關日本朝鮮學校的特輯報導,理由肇因於金正恩上任之後,北韓與日本的關係變數增加、北韓多次試射飛彈引發日本方面的不安,牽動的東北亞的區域安全。在緊張局勢裡,身處在日本境內的朝鮮人,就成了國仇家恨、惡意歧視的對象。
《朝日新聞》在今年6月也推出了一系列專題報導,回顧朝鮮學校所面臨的種種困境、以及日本社會的「嫌韓」仇恨言論問題。
日本對在日朝鮮人和朝鮮學校的敵意,近半個多世紀以來,隨著日朝關係的緊張而升高。朝鮮學校甚至被視為「敵國組織」、「專門培養北韓特務的學校」,直到近10年都還有日本的右翼團體,到學校附近示威抗議,要求學校撤出日本、更甚者惡言辱罵在日朝鮮人,恐嚇威脅的案例所在多有。
「曾歷經過日本人的仇恨言論,至今仍有心理陰影...」
2009年12月,位於京都的朝鮮第一初級學校遭到右翼團體「在特會」(全名為:不容許在日特權市民之會)的激烈抗議,甚至引發警察出動逮捕;根據《朝日新聞》在今年6月的調查訪問,當時歷經事件的學生們,如今仍有將近7成的人心理恐懼沒有消退。
此外,今年因為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的影響,連帶朝鮮學校的防疫資源也成為爭議話題。今年3月中時,琦玉市發放口罩給市內的幼稚園和保育園,卻唯獨朝鮮學校被排除在外,引發朝鮮學校的老師與學生家長向市政府抗議。
幾個月以來都可以找到類似的案例;而不久後在3月底時,有南韓市民團體得知琦玉市的事件後,主動向朝鮮學校捐贈1萬6,000張口罩、360萬日圓的經費,期許同舟共濟度過難關。但相關的新聞,在Twitter、YouTube上,卻也湧現滿滿的「嫌韓」排外言論——「朝鮮人滾回去」、「政府不給朝鮮人口罩是理所當然的」。
不過社會本就有其成長進步的自我修正能力,並非所有日本國民和縣市都如此痛恨在日朝鮮人。2019年有關教保無償化的政策議論,也有不少教育團體與人權組織爭取適用朝鮮學校;今年6月19日,首相安倍晉三的老家——山口縣——就針對縣內的朝鮮學校,提供疫情紓困的補助金,特別給予幼稚園與保育園的支持。
「我們不是間諜、不是敵人,是在日本生活的朝鮮人。我們不能輸給仇恨言論...」從朝鮮學校畢業的學生向《路透社》表示。然而在網路右翼的興起、極端排外思想仍有其市場的環境下,日本距離真正的「共生社會」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