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宰場疫情連環爆:德國肉廠「客工剝削」的瘟疫試煉?

聯合新聞網 轉角24小時
德國本周再次有屠宰場發生大規模的集體感染事件,但為何自疫情爆發以來,各地屠宰場會...

【2020. 6. 20 德國】

屠宰場疫情連環爆:德國肉廠「客工剝削」的瘟疫試煉?

「為什麼又是屠宰場傳出感染?」德國肉類食品加工廠的龍頭「Tönnies」,本周爆發大規模的新型冠狀病毒集體感染。位於北萊茵–西伐利亞邦的工廠總部,證實至少657名員工確診。由於這是德國逐步解封後,規模最大的一次地方群聚感染,Tönnies 除了緊急關閉事發屠宰場,德國肉品市場供給也預料將因此遭遇衝擊。然而自疫病爆發以來,包含 Tönnies 在內的德國四大肉品工廠,都紛紛發生了屠宰場感染病例——屠宰場為何一再淪為病毒擴散的溫床?極為仰賴東歐臨時工的德國肉品產業鏈,這次又暴露了哪些勞權剝削的黑暗面?

成立於1971年的 Tönnies,是德國最大的肉類食品工廠之一,從牛豬等動物的屠宰切片,到香腸等肉品加工,都是 Tönnies 囊括的業務。17日,Tönnies 位於北萊茵–西伐利亞邦居特斯洛郡(Kreis Gütersloh)的總工廠,卻證實爆發了大規模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感染事件,當地屠宰場竟篩檢出了高達657名員工確診的驚人數據。

由於 Tönnies 總部工廠有超過1,000名員工,仍有其他百餘名的員工篩檢結果尚未出爐,因此 Tönnies 的確診數字也恐會持續攀升。為了避免疫情失控、引爆第二波疫情,居特斯洛郡的地方政府也於同日急令事發屠宰場即刻停工,並要求所有員工及其家屬、有接觸史民眾居家隔離觀察,牽扯人數達7,000多人。當地亦宣布各級學校與兒育託管機構關閉,至少到6月29日的暑假來臨為止。

作為德國肉品工廠龍頭,加上這是德國疫情趨緩後的第一起大規模地方群聚傳染,唯恐疫情再爆發之餘,德國各界輿論也忍不住氣憤質疑:為什麼疫情一而再再而三地,爆發於肉品屠宰場?

「零容忍!」一名德國民眾舉著標牌,抗議 Tönnies 在疫情之下暴露出的長期勞...

事實上早在5月初的第一波疫情期間,德國各地便接連傳出多起的屠宰場集體感染病例。除了這次的 Tönnies,德國肉廠的四大龍頭(Westfleisch、Vion-Food Germany、PHW-Gruppe),其屠宰場都有員工確診感染。根據《明鏡》的不完整初步統計,德國全國從事肉品加工產業的員工中,已至少1,550人確診。

德國屠宰場的疫情連環爆,恐怕不是純粹的巧合與意外。工廠僱用的大量東歐臨時工,其惡劣的勞動環境與遷徙本質,便被認為是屢遭疫病侵襲的重要原因之一。

儘管當前 Tönnies 尚無法確認,病毒傳播的源頭究竟從何而來,但廠方在疫情說明記者會上卻也表示,疫情破口可能是廠內的東歐客工(Gastarbeiter),在德國解封之後於返鄉放假與旅途過程中不幸染病,這才將病毒帶進了總工廠的屠宰場。

Tönnies 強調:工廠一直遵循政府的防疫指示,檢查員工體溫、實施社交距離,廠內疫情也並未失控;但對於東歐勞工染病的可能原因,Tönnies 卻顯得避重就輕,避而不談過去數月以來,德國肉品產業普遍遭到批判質疑的勞權問題,更可能是釀成反覆群聚感染的重要因素。

Tönnies 尚無法確認病毒傳播的源頭究竟從何而來,但也表示疫情破口可能是廠內...

德國的肉品工廠,其相對低薪與長工時的勞動薪資條件,讓不少德國勞工卻步;大部分的肉廠員工都是廠方透過承包商,雇用來自東歐的短期客工。

這些主要來自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的勞工,來到德國從事肉品加工工作,但在層層外包的合約之下,卻有著許多現實的勞權爭議。比如:客工可能因為語言溝通隔閡,對於合約的掌握度與談判彈性極低,對自身權利及救濟管道的資訊匱乏;這類短期的僱用合約,不少內容也不盡符合德國勞工法規範,又或是遊走在法律灰色地帶。

此外,大部分客工在德國工作期間,都會居住於廠方安排的集體宿舍,再搭乘小型巴士到屠宰場上班。然而多人共用一間宿舍、廁所與淋浴間,擁擠的宿舍環境,其衛生安全疑慮卻都在這波疫情之下暴露無遺,也增加了染疫風險。

「肉品產業的勞工宿舍,有時真的是災難一場!」北萊茵–西伐利亞邦的衛生部長勞曼(Karl-Josef Laumann)便如此直白批評:「為了利益最大化,犧牲了員工的身體健康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圖為在柏林的聯邦總理府前,環保示威者舉牌指控:過度便宜的肉品,導致了德國肉廠病態...

根據《科隆城市報》(Kölner Stadt-Anzeigers)針對德國各地約650間肉廠員工的宿舍調查,其中總計住有超過5,300名員工,空間擁擠,更遑論維持社交距離防疫。更危險的是,宿舍總計至少有1,900件程度不一的居住安全疑慮,包含:環境骯髒、衛生清潔設備不足、天花板漏水、老鼠四竄、消防設備缺乏,甚至是建築坍塌的嚴重威脅。在北萊茵–西伐利亞邦去年的一次政府檢查中,30間受檢公司中亦有高達26間的工廠公司,勞動環境不合規範,工時超過12小時的過勞狀況也多有所在。

不過對於「宿舍擁擠導致疫情爆發」的說法,Tönnies 反而自清表示,廠方早已在此之前,將勞工宿舍的人數限制在「每10人一間」。

而早在5月的屠宰場疫情爆發之時,德國政府已在輿論壓力之下宣布:自2021年1月1日開始,原則上將禁止以大型肉品工廠為主的合約外包制,廠方必須與員工簽署正式合約,將勞工納入相關法律的保障,以免發生薪資不達最低薪資、資方規避保險等剝削問題。

在 Tönnies 的疫情於6月中旬爆發後,包含德國工會團體、以德國綠黨與社民黨為主的政壇意見,也紛紛主張應盡早實施改革,將2021年生效的外包合約禁令提前。但這一方面牽扯了現有勞工的合約過渡期之外,另一方面恐也與德國肉品市場的價格平衡有關。

德國政府在此之前,已在輿論壓力下宣布:自2021年1月1日開始,原則上將禁止以大...

德國是肉品加工生產與消費的大國,其肉品價格相對低廉,在市場極具競爭力。根據德國經濟研究所(IW)的數據,德國肉價在過去半個世紀,隨著科技進步、工業化與自動化等因素,讓肉品生產的成本與銷售價格也越來越便宜。

1960年的德國人必須工作2個小時以上,工資才足夠購買1公斤牛肉;但到了2019年,卻只需要不到1.5小時;若以豬排為例,1991年1公斤的豬排價格約略為6.31歐元,換算下來至少需要工作37分鐘的工資才買得起;2019年豬排價格雖然帳面上因通膨等因素,上漲至8.63歐元,但卻只需要花費27分鐘的工時薪資。

《法蘭克福匯報》(FAZ)指出,箇中原因便與產業鏈中,對於東歐臨時工的薪資與勞動環境壓榨有關。透過壓低肉廠員工的薪資、節省成本,進而使得德國肉品價格得以維持相對低廉的價格競爭力。而禁止臨時合約的新制,勢必將使工廠的產製成本提高,進而反映在肉品價格上。

除此之外,德國肉品產業的壟斷現象明顯,大型肉廠公司與勞工及工會形成不甚對等的權力關係,手中更握有許多與政府方面談判的資籌。比如這次爆發疫情的 Tönnies 就宣稱,這次總工廠的暫時停工,預計將會導致德國肉品市場的供貨量直接大砍20%,同時表態希望盡快在安全的情況下,恢復產能。與此同時,Tönnies 肉品工廠的閉門防疫,也可能會因此增加了其他肉廠的生產壓力與需求,甚至可能導致其勞工剝削問題的惡性循環。

德國肉價在過去半個世紀,隨著科技進步、工業化與自動化等因素,讓肉品生產的成本與銷...

過去24小時 德國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