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背上的靈魂黑騎士:美國黑人牛仔,被歷史遺忘的西部風雲

聯合新聞網 轉角24小時
「黑牛仔曾是自由與驕傲的象徵,卻也是被刻意遺忘的歷史。」圖為參加反警暴示威的康普...

【2020. 6. 13 美國】

馬背上的靈魂黑騎士:美國黑人牛仔,被歷史遺忘的西部風雲

「黑牛仔曾是自由與驕傲的象徵,卻也是被刻意遺忘的歷史。」延燒全美國的反警暴示威,近日在加州和德州等地,出現了讓社會大眾印象極為深刻的抗爭景象——黑人騎乘高大的馬匹,現身在示威群眾之間。這些彷彿現代牛仔的黑人騎士,並未採取激烈的抗爭行動,而是率隊遊街呼喊口號,象徵非裔族群的團結與堅毅。其中來自加州的康普頓牛仔(Compton Cowboys)是最突出的團體,推廣在地黑人牛仔文化已行之有年。對比傳統的白人牛仔刻板印象,黑牛仔其實在奴隸解放之後,就已成為美國西部文化的要角,但長久以來的種族隔離和刻意抹去,讓黑人牛仔的歷史逐漸被世人所淡忘。

美國因為明尼蘇達的黑人市民喬治.佛洛伊德(George Floyd),在5月25日遭到警察暴力壓頸8分46秒而窒息死亡,引發了延燒全美各大城市的反警暴示威;其中也發生若干過激的暴動與趁火打劫行為。不過6月初以來,從德州休士頓、到加州的康普頓等地區,陸續出現了騎著馬上街參加示威的黑人團體,成為一系列抗爭活動中的焦點。

加州的康普頓等地區,陸續出現了騎著馬上街參加示威的黑人團體,成為一系列抗爭活動中...

「騎在馬背上的我們,象徵著平等與正義。」6月3日,休士頓的黑人騎士團體「The Non-Stop Riderz」,騎著馬在街上呼喊聲援佛洛伊德的口號、高舉「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的示威標語。他們沒有採取激烈的示威手段,過程和平而且格外令支持者們感到振奮——曾經被歷史淡忘的黑人牛仔形象,得已再次成為世人矚目的話題。

而在加州的康普頓,名為「康普頓牛仔」(Compton Cowboys)的團體,率領黑人騎士們加入示威的行列,同樣的並沒有發生任何破壞與過激的行動,而是來自這些黑牛仔們沉靜而堅定的訴求:「我們來此必須不斷持續抗議、不斷討論這些至關重要的議題。我們不能沉默,而變成容許警察暴力的共犯!」

康普頓牛仔創立於2017年,主要號召非裔族群(也包括其他有色人種)訓練騎馬、養育馬匹的同好俱樂部。但不僅僅只是騎馬當嗜好如此簡單,康普頓牛仔希望透過這些活動,為當地的黑人社群找到生活重心、培養自信,同時也能夠傳承黑人牛仔文化,洗刷種族刻板印象。

「康普頓牛仔」(Compton Cowboys)的團體,率領黑人騎士們加入示威的...

提到美國的牛仔,在大眾文化裡所呈現的形象絕大多數都是以白人為主;無論是影視作品、小說或是電玩,鮮少有黑人牛仔的身影、更遑論是以黑牛仔為主角的娛樂作品。

但實際上,黑人牛仔是真實存在於美國歷史之中、在馬背上爭取尊嚴與自由。黑人牛仔的出現,約莫從南北戰爭之後才有明顯的趨勢。戰爭落幕後,奴隸制度終於迎接解放的歷史時刻,而從1863年開始的「重建時期」(Reconstruction era),許多黑奴勞力獲得自由得以解放,為了尋求生存機會,有些黑人選擇往西進,藉由長期在農場勞動的經驗和技能,黑人同樣也能以此在西部謀求餬口的工作。

根據相關歷史的統計資料,19世紀中後美國中西部的牛仔之中,約莫有4分之1是黑人。根據非裔史學家卡茨(William Loren Katz)的研究,他們成為西部州的重要勞動力,有的人是靠著原本奴隸時期慣用的農牧、馴養動物技能,找到作為「自由人」後的謀生出路;也有部分的黑人在成為自由人後,自行經營牧場。

許多黑奴勞力獲得自由得以解放,為了尋求生存機會,有些黑人選擇往西進,藉由長期在農...

這些黑人牛仔之中,也出現了優秀傑出的英雄人物,像是樂福(Nat Love,1854年出生於田納西州),成為自由人之後輾轉在堪薩斯州的道奇城成為一名牛仔,還以偷牛賊剋星、神射手的名號在當地聞名。樂福也是少數識字、擁有寫作能力的黑人牛仔,1907年寫下了自傳《納特.樂福的人生歷險》(Life and Adventures of Nat Love)流傳後人,最後在1921年67歲逝世。

另一位歷史知名的黑牛仔英雄,是比爾.皮克特(Bill Pickett,1870年生於德州),不僅已超的鬥牛技術聞名,也是當時著名的牛仔競技表演「狂野西部秀」(Wild West shows)的主要演出者之一,人稱「暗黑惡魔」(The Dusky Demon)。皮克特在世時就已是知名的牛仔,1932年卻在一場狂野西部秀中被野馬踢到頭部、昏迷數日後死亡。直到1971年皮克特才被美國國家牛仔與西部遺產博物館正式紀念,1989年入選成為牛仔競技名人堂之列。

歷史上知名的黑人牛仔英雄:左為樂福(Nat Love,1854年出生於田納西州)...

而黑人牛仔們雖然在工作上,與白人牛仔時常必須彼此照應、互相幫忙,但種族歧視與隔離政策依然存在的美國,黑人牛仔們同樣也得面對不少歧視結構的問題;像是無法與白人一同出入特定場所、或儘管已是自由人的身分,仍會遭受到白人的輕蔑與不屑。

儘管黑人牛仔的存在,早已是中西部地方的常識,但他們的身影並沒有成為牛仔文化的象徵符號;特別是在1960到70年代的西部片熱潮中,清一色都是白人牛仔英雄(以及面對典型的墨西哥惡棍),在種族隔離的年代,無論是坐在戲院裡的白人、還是在家收看電視的白人家庭,也不太會樂見黑人牛仔大顯神威的「衝擊畫面」。

不曾得到大眾娛樂青睞的黑人牛仔,就和早年那些被刻意壓抑的黑人演藝明星一般,無法成為影視娛樂的要角,西部牛仔的形象,也就在許許多都「白人硬漢」的演繹詮釋中幾乎壟斷了文化話語權。隨著1980年代後黑人歷史研究的深化、美國「黑人歷史月」的教育推廣,有關黑人牛仔文化的過去,也逐漸為熱心非裔族群歷史的人們所關注。

例如2012年昆汀.塔倫提諾的電影《決殺令》(Django Unchained)...

2016年《絕地7騎士》(The Magnificent Seven,即為經典西...

近年也有許多影視形象的翻轉,例如2012年昆汀.塔倫提諾的電影《決殺令》(Django Unchained),即以黑人牛仔為主角、逆殺白人奴隸主的復仇劇,在當時也掀起一陣黑人牛仔歷史的討論。2016年也有黑人導演法奎(Antoine Fuqua)的《絕地7騎士》(The Magnificent Seven,即為經典西部片《豪勇七蛟龍》的新板),主角身分改以黑人演出,也有翻轉刻板印象的作用。

「馬是高貴的動物,騎在馬背上也使人因此華麗優雅、又看起來十分高大強壯。」一名參加反警暴示威抗爭的黑人牛仔如此表示。「康普頓牛仔」也向《洛杉磯時報》強調相同的理念——百年前的黑人祖先在馬背上找到自由的出路,如今馬背上的現代黑人牛仔們,同樣也要秉持著堅定信念與力量,爭取自由與平等。

百年前的黑人祖先在馬背上找到自由的出路,如今馬背上的現代黑人牛仔們,同樣也要秉持...

過去24小時 美國 歷史 文化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