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田中斑比:德國農業復甦的「缺工乾旱」危機

聯合新聞網 轉角24小時
德國慕尼黑近郊的農人在鋤草前展開了田間搜索,小心尋找棲匿在田野中的小鹿。 圖/法...

尋找田中斑比:德國農業復甦的缺工與乾旱危機

「找到了,是小鹿!」隨著德國逐漸解禁,正逢春夏農忙時節的慕尼黑,近郊的農人們也忙著挽袖下田。在《法新社》的這組系列組圖中,當地農人在鋤草前展開了田間搜索,小心確認棲匿在田野中的小鹿,不會因此慘遭農耕機器輾壓傷害。而在鋤草完成後,小鹿們也都隨即野放,好讓鹿媽媽們能與自己的孩子團圓。但在看似農家樂的田園景象背後,疫情過後的德國,其實農業經濟仍因為缺工與乾旱問題,陷入愁雲慘霧之中。

全球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在經歷了最漫長的春天後,終於在初夏露出緩解的曙光。德國自4月中開始,百工百業逐步復工開業,但農業遭遇的沉重打擊卻恐怕一時難以復甦。

過往承平時期,德國在農忙季節極為仰賴以東歐為主的季節性勞工,單季數量可達30萬之譜。但受到疫情影響,過去數月以來,國內外的交通封鎖與阻斷,導致德國農業勞動力嚴重缺乏。此時節常見的蘆筍、草莓等農作物,也都難以如期順利採收,更不用說後續其他的作物耕種。

看似農家樂的田園景象背後,疫情過後的德國,其實農業經濟仍因為缺工與乾旱問題,陷入...

為了填補人力缺口,德國政府在防疫的前提之下,放行允許「空運東歐農工」,試圖緩解農收壓力,但這卻也衍生了其他疑慮與問題。以柏林為例,市政府允許其近郊農夫,在4~5月期間,每月可以包機輸入至多4萬農工。不過因為交通與防疫限制,截至目前也只運入了不到3萬人,遠遠不足以滿足當地需求。

此外,空運費用必須由申請的農民自行承擔、農家得向地方機構登記輸入勞工,並制定呈交衛生防疫計畫、入境者原則上仍須隔離觀察兩周、務農期間必須保持防疫距離並限制外出活動...。輸入外籍農工所需的額外成本,也比以往更為沉重,進而壓縮到了其他支出。像是在巴伐利亞經營的啤酒花田的農夫勃根斯伯格(Florian Bogensberger),光是為了空運23名羅馬尼亞農工,就花了1萬歐元。

更不用說人口跨境流動所挾帶的病毒傳播風險,更是不可輕視的隱憂。這些為了討生活遠赴異鄉的外籍農工,他們的健康與生命,又該如何被照顧保護?是否可能遭遇不對等剝削?農事過後,返家之路的具體細節?也是德國輿論的關切議題。

圖為北萊茵西發利亞邦的草莓田。 圖/法新社

事實上除了尋求東歐勞工的協助,德國自3月中旬以來,也鼓勵國內失業者還有大學生,以志工或兼職的角色參與農作,但迫於現實而成效不彰。德國聯邦政府也另外研擬了臨時措施,允許沒有工作許可證的難民,在符合特定條件之下,於4月~10月的限定期間,從事農業相關工作。

但即便在最理想的情況下,農業勞動力一一到位,德國不斷惡化中的乾旱危機,卻又讓看天吃飯的農人遭遇了歉收危機。

過去兩年,在全球暖化的極端氣候下,德國連年遭遇了降雨不足的乾旱問題。以2018年為例,該年是德國氣象局自19世紀末開始紀錄降水以來,「最乾的一年」。乾旱導致農業普遍歉收,蔬菜價格飆漲了30%,超過8,000名農夫不得不申請緊急紓困救助。

但2020開年以來,德國光是3、4月降雨量就嚴重不足,萊茵河等重要流域的水位亦不斷下降。德國氣象局的研究員就表示:「如果5月的狀況跟4月一樣糟,那麼今年乾旱嚴重恐怕又要成真。」加上德國是歐盟國家中僅次於法國的大、小麥生產國,乾旱歉收不只對國內農業經濟有重大影響,更可能衝擊整個歐洲的糧食供需鍊。

圖為4月底,德勒斯登易北河畔。 圖/法新社

鏡頭背後 德國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