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之子:阿富汗「婦幼醫院大屠殺」的心碎父母後記

聯合新聞網 轉角24小時
2020年5月13日,發生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西區「婦幼醫院大屠殺」,罹難人數在...

戰爭之子:阿富汗「婦幼醫院大屠殺」的心碎父母後記

「求子7年,懷胎9月...然後她剛出生的兒子,只與媽媽相處4個小時,就因恐攻而死。」2020年5月13日,發生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西區「婦幼醫院大屠殺」,罹難人數在經過一日一夜的清點後,最終攀升至24死。儘管犯下暴行但已被格斃的3名恐怖份子,至今身份仍謎;但現場證據與生還者們的證詞,都顯示槍手的目的「就是襲擊產房與育嬰室」,過程中不僅有數名產婦與新生寶寶因此身亡,更有醫護與「正在分娩中」的媽媽,必須在槍林彈雨的大屠殺中,驚險地接生新的小生命。

「他是個男孩,我們給他取名叫『歐米德』(Omid)...這個名字的意思,是『希望』——希望他能有個更好的未來;希望會有一個更好的阿富汗;希望他那辛苦求子多年的母親,能終於盼到一個健康的孩子。」

傷心欲絕的奶奶穆罕默迪(Muhammadi)對《路透社》如此訴說:一家來自於阿富汗中部的巴米揚,她的媳婦——27歲的新手媽媽澤娜布(Zainab)——結婚7年才終於懷上孩子。於是,穆罕莫迪奶奶才想盡辦法張羅資源,好不容易才打點好一切,護送媳婦到喀布爾的這間產科專門醫院,因為首都醫生比較專業、這間婦幼醫院又有「無國界醫生」(MSF)常駐支援,而家人們只希望能讓緊張的媽媽好好生產,圖的只有母子均安。

澤娜布的孩子是在5月12日清晨出生。生產過程相當順利,歐米德是個健康的男嬰,因此按照計劃,澤娜布的丈夫與家人,當天下午就會把母子倆接回3個小時車程的巴米揚老家。誰知早上10點30分左右,醫院卻傳出一連串巨響,之中有爆炸的燃燒聲音,也有眾人熟悉的槍彈掃射聲。

喀布爾「婦幼醫院大屠殺」的一名罹難者。 圖/美聯社

聽到槍響後,仍在恢復室休息的澤娜布馬上驚醒,不顧身體與危險地衝進嬰兒室想要帶走歐米德......但一切卻已無法挽回。歐米德被殺死了,母子之間的緣份,只有短短4個小時。

喀布爾的婦幼醫院恐攻事件,最終造成24人死亡;其中2名死者是剛出生的新生兒,一名是歐米德,另一名則和媽媽一起被槍手擊斃在產房的床上。儘管3名槍手的犯案動機與組織身份至今不明,但醫院的倖存者與支援醫院的無國界醫生,卻都向《衛報》表示:犯案的恐怖份子,鎖定的目標就是新生兒與孕婦所在的產科病房。

據報,3名槍手不僅攜帶了許多爆裂物;闖入院內後,也一路穿過手術室、內科病房,「直接殺進產科診區...大開殺戒。」過程中,槍手還刻意破壞了各種水電設備與醫療器材,針對醫療設備的破壞,明顯帶有「目的性」。

恐怖分子的殺人動機,疑似是鎖定無國界醫生作為「外國團體」的死亡恫嚇;另一部分,則可能是為了破壞阿富汗政府、美國與阿富汗塔利班「三方和平談判」的政治互信——假若目的當真如此,目前看來也十分「成功」——因為責怪塔利班「陰謀恐攻」的阿富汗政府,已通令部隊重啟攻勢;不甘示弱的塔利班也大舉武裝動員,嗆聲「要戰就來」;唯夾在中間試圖加速和談、好結束戰爭快點走人的美國政府,尷尬而困窘地大聲呼籲:「大家不要衝動...千萬冷靜。」

醫院外心碎的家屬,痛哭幾乎需要旁人攙扶,才站得住。 圖/美聯社

阿富汗情報局與軍方對《法新社》透露,自從2月份美國與塔利班簽字展開「終戰和平進程談判」後,阿富汗仍持續遭遇「至少3,712起恐怖攻擊」,不含政府官兵損失,光是平民就超過500人死亡,「美國硬押著喀布爾與塔利班談判,讓阿富汗總統甘尼(Ashraf Ghani )已經按捺很久啦,因此這回他是逮到機會,絕對要當著美國的面,好好修理塔利班!」

但戰爭過程與談判結果,對一般百姓而言,早已失去了意義。因為遇襲之後的婦幼醫院,目前已失去了接診的醫事條件。倖存的產婦、新生兒與醫護人員,也在13日晚間陸續撤離。但在轉院過程中,眾醫護人員仍耐著難過與恐懼,謹慎而小心地在每一個活下來的孩子身上,輕輕地記下了出生時間、地點、父母親資料與孩子們的姓名。

「這是因為阿富汗的醫療資源難以施作DNA親子鑑定,因此為避免讓爸爸媽媽們再度失去寶寶,每一個動作都必須再三確認,不容有失。」

然而有的孩子能有幸返家,有的孩子卻永遠睡去。

「來喀布爾是為了順產平安。」穆罕默迪奶奶哭著說:「但現在我們只能帶著孫子的屍體,回到巴米揚入土下葬。」

有的孩子能有幸返家,有的孩子卻永遠睡去。圖為自婦幼醫院救出得嬰孩。 圖/法新社

鏡頭背後 阿富汗 美國 反恐戰爭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