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貨市場?耿爽槓上美澳的「中國Wet Market」野味文字戰

聯合新聞網 轉角24小時
中國廣州的鱷魚市場。本周開會的G20線上防疫峰會中,以澳洲、美國為首的西方代表,...

#濕貨市場?耿爽槓上美澳的「中國Wet Market」野味文字戰

「中國根本不存在『野生動物濕貨市場』?」耿爽這樣說。在疫情全球燒不停,中國又因「病毒責任」與歐美各國針鋒相對的時候。在本周開會的G20線上防疫峰會中,以澳洲、美國為首的西方代表,紛紛要求檢討中國野生動物交易的「Wet market」。言下之意即要究責:中國究竟還有多少個「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

不料此一質疑,卻遭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大玩文字遊戲,除了堅稱中國禁吃野生動物,更主張「中國人沒有『濕貨市場』這個概念」,所以不知道美國國務卿龐佩奧(Mike Pompeo)是在大聲什麼——但中國與西方國家,如何定義「#濕貨市場」?隔空交火的語言轉譯過程中,鑽的又是什麼文化與文字的雞同鴨講?

美澳近期再度槓上中國的「濕貨市場」口水戰,始於本週G20的農業部長臨時視訊峰會。在21日的會議上,澳洲疾聲呼籲:G20成員應該針對「野生動物濕貨市場」啟動調查,以釐清並避免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通稱武漢肺炎)的人畜共通疾病,言談之間明顯劍指中國。

中國與西方國家,如何定義「#濕貨市場」?隔空交火的語言轉譯過程中,鑽的又是什麼文...

自新型冠狀病毒自中國武漢爆發以來,儘管尚未能有科學證據證明其感染源與中間宿主,是如何傳播至人體?但華南海鮮市場裡頭販賣的果子狸、穿山甲、孔雀等非法野味,普遍被外界認為是釀成這場瘟疫的災難關鍵。國際也因此紛紛檢討中國長年備受爭議的「野味市場」、要求全面禁絕野生動物交易。當中就屬美澳兩國外交攻勢最為積極。

G20會議後,一向對於中國立場強硬的美國國務卿龐佩奧(Mike Pompeo),22日砲火猛烈地幫腔澳洲,再次槓上中國表示:

「既然濕貨市場裡賣的非法野生動物,與人畜共通疾病有著強烈連結,美國自然要向中國呼籲:永久關閉所有的『野生動物濕貨市場』(wildlife wet market),以及所有非法販售的野生動物市場。」

美國國務卿龐佩奧(左)與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右),隔空交火。 圖/法新社

不料隔日,面對龐佩奧的呼籲施壓,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卻以一席極富爭議的說法回應:

「中國根本不存在『野生動物濕貨市場』,更常見的是農貿市場和活禽海鮮市場,在這裡銷售野生動物是違法的,一旦發現將被取締並受到法律懲處。」

耿爽強調,在中國並沒有「濕貨市場」這樣的概念,市場上大部分賣的是新鮮的魚、魚、蔬菜、海鮮等,「有少數市場銷售活禽」;然而國際法律對於這類市場,並沒有限制。這些市場也是中國當地,乃至亞洲許多國家庶民生計的重要根據地——不明白龐佩奧所指「濕貨市場」為何。

耿爽強調,在中國並沒有「濕貨市場」這樣的概念,市場上大部分賣的是新鮮的魚、魚、蔬...

「#中國根本不存在野生動物濕貨市場」在23日當日隨即登上中國網路社群微博的熱門關鍵字,引發正反爭議討論。有中國網友留言表示「外交部撒謊不臉紅?華南海鮮市場怎麼洗?」但也有網友認為「華南海鮮市場不違法,是賣野生動物違法...外交部說的哪裡有問題?」

事實上,耿爽強調中國沒有「濕貨市場」的概念,就算是在中國網路上,也都被認為是在走語言轉譯以及文化認知的文字遊戲。

「濕貨市場」是相對於「乾貨市場」而生的詞彙。根據英國《BBC》與澳洲《ABC》的解說:廣義而言,「濕貨市場」指的是包含販賣魚肉類、蔬果、香料等的「傳統市集」——之所以稱為「濕貨」,是因為相較於現代生鮮超市的冷凍保鮮,這些傳統市集常會透過冰塊維持肉品新鮮度;在不同國家地區,有時也會有現場的活禽屠宰。融化的「冰水」還有動物流的「血水」,橫流市場之間的液體於是成了「濕貨」市場的名稱由來之一。

融化的「冰水」還有動物流的「血水」,橫流市場之間的液體於是成了「濕貨」市場的名稱...

在西方的普遍認知與語言稱呼上,由於在中國、亞洲、乃至於部分非洲市場,野生動物交易與活體宰殺屢見不鮮,因此「濕貨市場」(wet market)一詞,也極常與「野味」、「野生動物交易」有著強烈連結與印象指涉。

但在耿爽的解釋操作中,卻是強化「濕貨市場」的廣泛定義,言談之間極為微妙地暗示——西方譴責的濕貨市場,正是大眾認知的「菜市場」,把對於中國、乃至亞洲多國地方甚為重要的庶民菜市場文化,一併拖下水,成為西方攻勢下的「炮灰墊背」,咬住語言與文化轉譯的認知落差,模糊了國際輿論針對「濕貨市場」真正譴責的「非法野生動物交易」。

這些模糊的灰色地帶,一方面是中文世界的現實使用習慣中,並不常使用「濕貨市場」一詞,一方面是定義本身就相對模糊,存有辯駁空間。比如:狗肉市場算不算濕貨市場?市場宣稱「人工繁殖」的動物——比如說穿山甲——是不是來自「非法獵捕的野生動物」?這才有了耿爽「字字計較」的閃躲空間。

耿爽的解釋操作中,卻是強化「濕貨市場」的廣泛定義,言談之間極為微妙地暗示——西方...

對此,《衛報》就透過香港當地記者報導進一步解釋,雖然「濕貨市場」在西方的認知標準中衛生恐存在疑慮,但許多卻沒有野生動物或者活禽交易——比如:在1990年代的禽流感後,包含香港與部分中國省份,就已陸續於法禁止了市場的活禽交易——就不該與「野生動物市場」、「活體市場」兩相混淆並談。而這也顯示在英文語境中,以「濕貨市場」連帶指涉野生動物市場的普遍習慣與印象認知。

但事實上,在耿爽爭議發言的同日,澳洲農業部長李特普魯德(David Littleproud)其實早已對澳洲《ABC》闡述解釋過,澳洲並非「針對所有菜市場(food market)」,而是野生動物交易:

「像是在雪梨的『魚市場』,這種濕貨市場就非常安全。但當市場連活的野生動物與外來動物也賣,就可能成為人類健康與生物安保的破口——這個我們已經見證了。」

澳洲雪梨的魚市場。 圖/法新社

李特普魯德強調,並非要求馬上禁止野生動物交易的非法市場,但須積極展開「階段性淘汰」(phase out)。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甚至表示,調查應該擴及「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所有成員國」。

尤其儘管耿爽表示,中國已在今年2月全面禁止野生動物交易,但在現實層面這卻仍只是相關法律尚未通過並貫徹的「暫時凍結狀態」,況且在許多國際外媒的實際接觸探訪中也發現,許多傳統市場依然故態復萌地在近期賣起了「野味」。

不過對於根除「野生動物的野味市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代理執行秘書馬瑞瑪( Elizabeth Maruma Mrema)也提醒,若未有完善的配套對策,恐會帶來不少負面副作用。這類市集通常是在地社群的重要連結根據地,也是許多鄉村地區低收入戶的重要收入來源,「除非這些社群有替代出路,否則極可能導致許多已經瀕絕的野生動物,轉為地下化交易。」

狗肉市場算不算濕貨市場?市場宣稱「人工繁殖」的動物——比如說穿山甲——是不是來自...

國際關鍵字 鏡頭背後 中國 美國 WHO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