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iots:防疫天兵不怕死?從歐美到印度的全球病毒焦慮

聯合新聞網 轉角24小時
隨著武漢肺炎在歐美的惡化,社群網路上也反映了民眾的疫情焦慮,擔憂非常時期如果民眾...

「防疫期間乖乖在家,有這麼難嗎?」隨著武漢肺炎在歐美的惡化,社群網路上也反映了民眾的疫情焦慮,擔憂非常時期如果民眾缺乏自律,就會出現感染破口的害群之馬。在社群媒體上大量湧現「Covidiots」的熱門標籤,正是「Covid-19」與「idiots」的組合字,用來譴責諷刺不願配合防疫、大量掃或囤積、乃至忽略疫情風險,繼續出外群聚的行為。大量的「防疫白癡」關鍵字推文當中,矛頭也指向了22日宣告實施宵禁的印度,在當天還配合總裡莫迪的鼓舞,大批民眾在戶外鼓掌吶喊、敲打鍋碗瓢盆,來向印度的醫護人員致意;但與防疫指示背道而馳的行為,卻讓外界擔憂感染風險。諷刺的是,衝上熱門關鍵字的 #Covidiots 系列貼文裡,同時也免不了真假參半的資訊、和假新聞的傳播破口。

「Covidiots」是當前武漢肺炎疫情流行下,社群網路誕生的組合字。分別是「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疾病,俗稱的武漢肺炎)、加上「idiots」(白癡),這個組合字並不是在罵確診感染病毒的患者,而是泛稱那些無視防疫措施、在限制禁令之下還繼續出外聚會開趴的民眾,增加感染傳播風險;而因為疫情恐慌跑到超市大量掃貨囤積的人、以及逃避病毒檢測的入境者,也被歸類到 Covidiots 的行列,變成社群網路上被人諷刺批評的「全民公敵」。這波指責疫情白癡的網路熱潮,從疫情慘重的歐美,又一路延燒到22日才宣告宵禁和籲請民眾自宅隔離的印度。

總里莫迪向印度全國人民宣告「戰疫開始」,希望民眾在22日當天下午5點鐘,到自家陽...

不過在衝上Twitter熱門關鍵字的 Covidiots 貼文當中,有不少內容和印度有關。雖然印度的疫情比較來看並不算特別嚴重——截至23日為止,累積的確診病例已知有390人、死亡人數7人,而在人口稠密的孟買,上周日也出現了確診病例。同時包括首都新德里在內,超過20個城市也從22日起進入封城管理狀態,嚴格限制大眾交通運輸和物流,以及從上午7點到晚間9點近指外出的宵禁命令。而總里莫迪(Narendra Modi)還特地向印度全國人民宣告「戰疫開始」,要求民眾在22日當天下午5點鐘,到自家陽台、樓頂或窗戶邊,以鼓掌或發生任何聲響的方式,除了象徵敲響防疫非常時期的警鐘外,也以此向醫護人員致意。

「這難道不是 Covidiots 嗎?應該保持距離,結果還要大家出來拍手叫好!」當民眾跟隨莫的指示,有的拍手、有的拿出鍋碗瓢盆發出熱烈聲響,但是眾人「密集接觸群聚」的新聞畫面,也讓不少人擔憂莫迪作秀過頭,加上其實也有不少印度民眾直接走到街上響應活動,一邊戴口罩一邊遊街,面對疫情隔離措施的矛盾行為,就在社群媒體上大量地被貼上了 #Covidiots 標籤。

同時隨著歐美疫情的擴散,Covidiots 同樣成為許多人用來「提醒注意防疫」的嘲諷標籤。特別是針對近日屢傳有年輕人對疫情警告毫不介意,在要求民眾自家隔離、不得外出群聚活動的情況下,仍執意出門的行為;諸如16日在德國南部巴伐利亞邦,就有將近百人規模聚集在公園播放音樂而遭到警方驅離。「真的搞不懂這些人在想什麼?人類會被這些『防疫白癡』搞死!」憤怒的網友在 #Covidiots 的系列推文中表示。

印度面對疫情隔離措施的矛盾行為,就在社群媒體上大量地被貼上了 #Covidiot...

當民眾跟隨莫的指示,有的拍手、有的拿出鍋碗瓢盆發出熱烈聲響,但是眾人「密集接觸群...

除了各種無懼疫情的天兵行徑,#Covidiots 推文裡也時常看到網友張貼醫護人員在前線辛苦工作的照片,來譴責民眾增加感染風險的行為加重了醫療負擔。而另一種也被視為「防疫白癡」的類型,則是跑去商店恐慌、大量囤積的民眾,尤其是針對搶購衛生紙的人:

我在家沒病毒,但是現在沒有衛生紙怎麼上廁所?還真是感謝你們這些恐慌掃貨的人喔!#Covidiots

各種對 Covidiots 的諷刺與譴責,又紛紛衍生出大量迷因圖(meme),儘管反映出人們的疫情焦慮,但卻也連帶造成了相關資勳真假參半、來源混亂的問題。例如前述的印度相關貼文中,除了確實為當地22日發生的鼓掌上街事件之外,若干流出散播的「防疫白癡」行為影片,卻是時間地點不明、出處來源不詳,一些網友在轉貼推文時也是半信半疑。

網路上以訛傳訛的現象,同時成為假新聞的破口,#Covidiots系列推文亦不乏轉載假新聞的困擾,像是不少人轉貼「俄國為了阻止民眾上街,放出500頭獅子」的惡搞資訊,就有人一邊譴責 Covidiots 的同時,一不小心上當信以為真。類似的案例,還有前兩週盛傳「疫情隔離下,海豚重現威尼斯」的消息,但事實上也是被移花接木的假訊息。

網路上以訛傳訛的現象,同時成為假新聞的破口,#Covidiots系列推文亦不乏轉...

國際關鍵字 歐洲 印度 美國 鏡頭背後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