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背後/伊朗開戰危機:波灣戰雲下的「中東航空寒顫 」
伊朗開戰危機:波灣戰雲下的「中東航空寒顫 」
「伊朗安全,杜拜有錢!」2020年1月8日,伊朗為了報復美國轟殺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的「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Qassem Soleimani),而對美軍駐伊拉克的兩處軍事發動飛彈空襲。豈料緊張局勢之中,一架烏克蘭國際航空的737-800客機,起飛後卻因不明故障,於伊朗首都德黑蘭南郊墜毀,機上176人全數罹難。短短4小時內連續爆發的多重緊張局勢,也讓中東各大航空公司提心吊膽。
在伊朗發動空襲後,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也隨即因應「中東衝突的高度緊張局勢」,下令「暫時禁止美籍航空公司的民航機,使用伊拉克、伊朗、波斯灣與阿曼灣的航空空域。」消息一出,各大航空公司也紛紛採取相應措施,像是台灣的「中華航空」、「長榮航空」,就紛紛宣布暫時不會通過伊朗或伊拉克的風險領空。
不過事實上,FAA權責管轄下的美國各大航空公司,原本就因成本、載客量與商業結盟的考量,而少有中東直達航線;由波灣地區直飛美東的長程市場,大多是由中東籍航空公司——特別是阿聯酋(Emirates,杜拜)、阿提哈德航空(Ethihad,阿布達比)與卡達航空(Qatar Airways,卡達)——等三巨頭所主宰。
儘管在現實的考量下,各國的航空公司,大多只能避免兩伊空域,無法完全比照FAA的建議避飛波斯灣與阿曼灣空域;但若是美伊衝突持續升溫,彼此競爭「歐亞非空中轉運中樞」的杜拜、阿布達比與卡達,或也將遭遇極為慘痛的經濟打擊。
|
在三巨頭之中,阿聯酋航空所承擔的風險可能最為嚴重。因為在8日的報復美軍行動後,伊朗革命衛隊就公開放話,聲稱美國如膽敢「反報復伊朗」,革命衛隊就將對海法(以色列)、杜拜(阿拉伯聯大公國)發射第「三波空襲」。
伊朗之所以專挑以色列與杜拜嗆聲,一方面是因為政治宿怨,二方面也是藉由明顯地標來擴大「放狠話」的宣傳效用。之中,以色列與伊朗的冤仇,眾所皆知;而杜拜也被挑中,雙方的結怨則相對近期。
在1990~2000年代,杜拜全力發展金融投資、力圖成為中東版華爾街的同時,伊朗與杜拜的往來互動很是緊密。一來,這是因為海灣商人遊走波斯、阿拉伯世界的歷史傳統;二來,也是因為伊朗在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長期遭受歐美封鎖制裁,因此需要第三方的金融出口——像是革命衛隊賴以致富的走私特許與海外行動經費,過往也時常透過杜拜的銀行家洗錢漂白。
但近年來,隨著中東局勢的不斷更迭——特別是在2011年阿拉伯之春後——在以往戰略姿態較為被動遲鈍的沙烏地阿拉伯,也在年輕王儲穆罕默德王子(MbS)指揮下而更顯侵略性。而此時金融與經濟實力都沒有00年代來得輝煌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於戰略立場上也就更加倒向沙烏地,並對伊朗採取更為敵意性的姿態。雙邊的關係變得加倍壁壘分明;杜拜之於德黑蘭,也就慢慢失去東西中間斡旋者的地位。
在過往,伊朗與美國、沙烏地之間的緊張關係,都能透過海灣國家的幾名領袖來協助調停。其中,同為什葉派且溫和不具侵略性的阿曼,就曾多次斡旋伊朗與世界幾近開戰的緊張關係。然而目前,阿曼的蘇丹——卡布斯(Qaboos bin Said al Said)——據傳已進入結腸癌末期,身體狀況「不穩成謎」(2019年底一度傳出病危但被王室否認)。膝下無子的他,正忙於安排繼位接班人選,因此在中東危急存亡之際,阿曼暫時也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吧。
|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