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背後/丹麥血色海灣:法羅群島的「領航鯨獵殺季」

聯合新聞網 轉角24小時
5月底,丹麥海外自治領地的法羅群島(Faroe Islands),進入捕殺領航鯨...

【2019. 5. 丹麥】

丹麥血色海灣:法羅群島的「領航鯨獵殺季」

5月底,丹麥海外自治領地的法羅群島(Faroe Islands),進入捕殺領航鯨的傳統獵鯨季(grindadráp)。這張在法羅群島首都托爾斯港(Torshavn)拍下的照片,便是當地島民漁夫因捕鯨而染血大海的場景。

法羅群島是座落在挪威海與北大西洋間的海上小島,獵鯨行為據記載可追溯至16世紀。由於島上土壤貧濟,未能充分自給自足,每年夏季遷徙、游經群島水域的領航鯨群(雖名為鯨,但屬海豚科),也因此成為當地重要的食物來源。每逢夏季便會大量捕獵,以備度過漫長之冬。

隨著歷史演變,每年獵鯨也漸成傳統儀慶,常可見大人小孩在峽灣參與獵鯨過程;然而血色傳統,卻在近年成為國際動保團體與在地居民之間的激辯爭議。

島民漁夫認為,領航鯨長久以來便是島民生存重要的食物來源,並且如何捕鯨、殺鯨、使用什麼器具,都受當地政府的法律監管,盡量以人道的方式驅獵鯨豚,亦不涉及商業捕鯨行為。儘管每年約獵殺數量達數百至數千隻,但領航鯨目前並未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名單,並不會破壞生態平衡,造成物種危機。

但每年血色海灣的觸目場面,仍常激起國際輿論反彈。動保團體認為,從漁船驅趕鯨群、讓他們擱淺灣灘,再到使用刀具殺生,整個驅獵過程對於領航鯨這種高智商動物來說,已是殘忍的死亡過程。此外多項研究指出,在海洋汙染下,領航鯨等海洋動物體內如今多汙染物質殘留,食鯨於情於理都已不合時宜,因此疾呼停止這項血色傳統。

文化 歷史 鏡頭背後 歐洲 北歐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