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與狗:英國女王的「最後一隻柯基」

聯合新聞網 轉角24小時
女王與狗。 圖/美聯社

【2018. 4. 20 英國】

女王與狗:英國女王的「最後一隻柯基」

再見了,最後的皇家柯基!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第一愛犬」、同時也是皇室目前的最後一隻柯基犬——威洛,15日因病死去。長久以來,女王愛狗成癡的形象深植人心,她的腳邊不時可以看見幾隻短腿圓滾的柯基犬四處溜達,可愛的模樣搶盡不少風頭,在大眾文化上也形成一股「女王與狗」形影不離的風潮。作為女王生命中第一隻狗的直系子孫,威洛過世後,女王與柯基犬近80年的人狗情緣也就此結束,伊莉莎白女王對此「深受打擊」。

英國《衛報》18日報導,英國女王伊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的柯基愛犬——威洛(Willow)上周日死亡。一般而言,潘布魯克威爾斯柯基犬的平均壽命約為12歲;今年15歲的威洛已屬高齡。據悉對他疼愛有加的女王,直到上周末都還親自餵食、溜狗,但威洛的癌症病情不見轉色,女王不忍之下最後決定讓他安樂死。

消息傳出後,白金漢宮表示不願意多談皇家私事,不過有內部消息向英國《每日電訊報》透露

這些年來,女王的每一隻柯基過世,她都十分哀傷,但威洛的死讓她最為受挫。...也許是因為,威洛是女王與父母、還有童年時光的最後連結。這就像是一個時代的終結一樣。

威洛是女王生命中的第一隻柯基——蘇珊(Susan)——的第14代子孫,對女王來說具有特別意義。

圖左為女王小時候與杜基;圖右為女王年輕時與其母親一起溜柯基。 圖/英國王室官方臉...

1933年,女王還只是個8歲的小女孩時,女王的父親約克公爵(後來登基為英王喬治六世)為溫莎王朝帶來了第一隻柯基犬「杜基」(Dookie)。從此深陷柯基魅力的女王,一直很想要有一隻自己的狗。18歲生日時,女王終於如願得到「蘇珊」,作為父母送給她的生日禮物。與蘇珊形影不離的女王,據傳連與丈夫菲利普親王的新婚蜜月也都帶上愛犬同行。

從此,女王在近80年來,先後養育了至少30隻蘇珊的後代,而威洛便是英國皇家「柯基王朝」的第14世。

身為「英國皇家第一寵物」,威洛可以說是十足的媒體寵兒。2012年倫敦奧運的開幕式短片中,威洛與女王的另外兩隻柯基「蒙提」、「荷莉」(Monty、Holly )驚喜出現,並且有多次的特寫鏡頭,搖著尾巴迎接飾演特務「詹姆士龐德」的英國硬派男星丹尼爾.克雷格,並跟著主人伊莉莎白二世;甚至,為慶祝女王90歲大壽,《浮華世界》雜誌邀請女王拍攝封面,威洛與另外3隻狗也都一同入鏡。

威洛與另外3隻狗跟著主人伊莉莎白二世登上《浮華世界》雜誌封面。 圖/美聯社

集萬千寵愛的柯基,也不是沒有闖過禍。1991年時,為了「勸架」她的6隻柯基犬不要與王母太后的2隻柯基打架,女王的左手便被咬傷,縫了3針,連帶遭殃的女王司機還去打了破傷風;威廉王子與哈利王子也先後在採訪中略為抱怨過:「他們總是沒完沒了的叫!」

無論如何,如同南韓總統文在寅收養的米克斯「文托里」、英國唐寧街的「首席捕鼠官」賴瑞貓(Larry the Cat)等,英國女王的這一班愛犬,不只是女王忠實的朋友,也成功為女王打打造了愛狗成癡的親切形象,並在大眾文化中時常出現。

2003年,豆豆先生(Mr. Bean)主演的喜劇電影《凸搥特派員》,劇中有一幕,恐怖分子持槍威脅女王放棄王位,女王一口回絕「休想!」但當槍頭轉向女王的愛犬時,女王立刻妥協乖乖簽字,幽默地刻劃女王的視犬如命的形象。

成為了皇室象徵之一的柯基,在五零、六零年代的英國曾蔚為流行。但在2015年,「育犬協會」(Kennel club)公布,2014年英國僅有274隻柯基幼犬登記,將柯基列入瀕危的「脆弱犬種」之列。原因是,年輕人普遍有「柯基是老人在養」的印象。直到2016年、以伊莉莎白二世女王統治初期為主軸的Netflix熱門影集《王冠》開播,裡頭不乏「女王的柯基們」短腿的可愛身影,這才又重新讓柯基又受到英國大眾的重視,擺脫瀕危危機。

英國女王會面紐西蘭國家橄欖球隊,柯基在一旁趴趴走。 圖/美聯社

2015年,女王宣布將不再飼養其他的柯基。年事已高的女王,除了擔心她可能會腳絆到柯基跌倒之外,也不希望在她身後「獨留柯基沒有主人活著」。雖然如此,在2017年時,女王還是「破例」收養了柯基犬威斯伯(Whsiper)。威斯伯是英國皇室30年老員工夫婦的寵物,兩人過世後威斯伯頓時無所依靠,出於對下屬的顧念與對威斯伯本身的寵愛,女王於是收養了威斯伯。

目前,女王身邊僅剩下瓦肯(Vulcan)和坎迪(Candy),這兩隻由女王的柯基與其妹瑪格麗特公主(Princess Margaret)的臘腸狗怕普金(Pipkin)交配生下「多基犬」(Dorgis)。

《每日電訊報》報導,威洛死後照往例,將會如同他的祖先們一樣,葬入墓園、立墓碑,墓誌銘上將會刻著這樣的字句:

近15年來,女王忠實的夥伴。

狗狗是女王忠實的夥伴。 圖/路透社

英國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