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小時週工時之鬥:勞資妥協,德國結束34年來最大工會抗爭

聯合新聞網 轉角24小時
圖/歐新社

【2018. 2. 07 德國】

28小時週工時之鬥:勞資妥協,德國結束34年來最大工會抗爭

「在工作與生活之間,這是新的平衡!」德國最大工會組織、擁有390萬勞工會員的「金屬產業工會」(IG Metall),6日正式與資方代表完成談判:自今年4月起,IG Metall旗下的成員企業都將以27個月為期加薪4.3%,並允許勞工以照護家庭因素為由,提出6至24個月的「工時縮減」申請——在這段期間,申請員工每週固定工時,將由規定的35小時下縮到的28小時。IG Metall表示,雖然資方肯認的加薪幅度與工時方案,比勞方預期條件來得差如,但這已是勞資良性談判下,雙方各退一步的最大妥協。

自2017年年底開始,作為德國工會之首的IG Metall,即針對勞工加薪、組織分紅、與28小時彈性工時合約...等重點項目,向資方團體提出爭取。IG Metall主張,自從歐債危機爆發以來,工會方面在工時與薪資問題上,一直支持著政府與企業界的「共體時艱」;但在2017年,逆勢復甦的德國經濟,GDP成長已突破6年新高、國內失業率亦創下兩德統一以來的歷史新低,因此在德國製造業制霸歐洲的同時,「德國勞工也應喝到利潤的肉湯!」

一開始,IG Metall提出的主要條件,包括整體加薪6%、因家庭因素(育嬰或高齡長照)而選擇28小時限定合約者,可享全職薪俸外加照護獎金;但資方團體卻認為「一口氣漲太多」,只允諾2%加薪。

雙方多次談判破裂,IG Metall才於1月份連續發動「局部示警性罷工」,像是保時捷、空中巴士、Bosch...等大型企業的生產產能,也都先後遭遇影響。之後,IG Metall才決定號召50勞工成員,於1月31日開始發動72小時的串連大罷工——這也是德國近34年來,由工會所發起的最大抗爭。

發動抗爭的同時,IG Metall也積極串連其他工會,揚言發動總罷工,全面癱瘓德國製造產能;但最後,勞資代表仍於2月6日的第6輪談判中,與代表資方的「南金屬電氣僱主協會」(Südwestmetall)各退一步、達成妥協。

妥協內容中,勞資雙方將加薪幅度設定在了4.3%,其他的一次性分紅,則將自今年4月開始的27個月內逐步給付。至於爭議的28小時週工時,資方也同意「有條件施行」——有家庭照護需要的員工,可申請6-24個月的工時縮減(之後將自動恢復週工35小時),但期間薪水將不會比照全職給付,工會爭取的「照護津貼」也將直接折抵成「有薪假」使用。

與此同時,工會方面也有所讓步,未來德國企業將可以「缺工」為名,在特定階段與勞工簽訂「40小時工時合約」,而不需比照現行的35小時門檻。相關的彈性,也能暫時減緩德國缺工問題,解決製造業高達110萬個技術勞工的人力缺口。

6日的談判結果,將優先於德國製造業重鎮巴登-符登堡邦施行,影響勞工數約達90萬;但勞資雙方皆承諾談判內容,將很快地施行於IG Metall的390萬全國成員。之後,包括郵政工會、公務員協會,也都有意比照談判。

「這回加薪的幅度太大,有些企業恐怕撐不下去!」完成協商之後,Südwestmetall如此表示。但工會方面卻認為,28小時的工時彈性,將為德國勞工市場帶來文化性的改變,「勞工們將在工作與個人生活間,找到更健康、合理的全新平衡!」

所以這次的抗爭,是勞工的勝利嗎?《南德意志報》社論質疑,IG Metall的罷工行動雖然造成了壓力,但後期的罷工行動卻顯得有點底氣不足。此外,德國資方的態度卻無比強硬,談判過程中更一度威脅提出民事訴訟,要以法律途徑逼迫工會支付「怠工損失」——這樣的高壓姿態,也是40年來德國罕見。

《南德意志報》認為,在IG Metall抗爭之前,為勞工加薪已是德國各界的共識,因此真正爭議點,仍是28小時的工時新制。然而在新制申請之後,到底有多少德國勞工願意主動縮減工時?給雇主方便的40小時合約,會不會比給勞工選擇的28小時合約更多?假若勞工缺乏縮減工時的意願,那會加劇德國工會本已緩慢式微的勞工代表性?未來一兩年間,後續的效應才將反映出真正的談判贏家。

過去24小時 德國 勞工政策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