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式「競爭力」之鬥:德國勞工示警罷工,爭取每周28小時的工時平衡

聯合新聞網 轉角24小時
圖/歐新社

【2018. 1. 09 德國】

德式「競爭力」之鬥:德國工會示警罷工,爭取每周28小時的工時平衡

「如果企業吃到了肉,勞工也該喝到湯!」擁有390萬名會員的德國最大工會組織「金屬產業工會」(IG Metall),8日發動旗下1萬5,000工會成員「示警罷工」,大型企業包括保時捷、奧的斯電梯、Bosch...等大型企業,周一生產鏈都受到短暫影響。勞方表示,這次的示警罷工只是勞工意志的「火力展示」,若是訴求——包括勞工加薪6%、育嬰扶老的家庭補助、以及每周28小時工時的彈性合約——沒有得到滿足,後續行動也將逐步升溫,威脅德國進入近30年來最大規模的勞資衝突。

發起行動的 IG Metall 表示,8日的示警抗爭已醞釀好些時日,自從去年年底開始,工會就已代表390萬名成員,向金屬加工業與製造工程業提起勞資談判,並提出「加薪6%」與「每周28小時平衡工時」的兩大條件。然而雙方多回合的談判始終僵持,因此工會方才會小試身手、針對代表性企業發動數小時的示警罷工。

發起行動的 IG Metall 表示,8日的示警抗爭已醞釀好些時日,自從去年年底開始,工會就已代表390萬名成員,向金屬加工業與製造工程業提起勞資談判,並提出「加薪6%」與「每周28小時平衡工時」的兩大條件。然而雙方多回合的談判始終僵持,因此工會方才會小試身手、針對代表性企業發動數小時的示警罷工。

「德國景氣變好,大企業都在獲利,股價一直在漲、高階主管的薪水也一直在飆——所以此刻,金屬產業工會的勞工朋友們能不能反問:現在討加薪,難道過份嗎?」

勞方認為,自從歐債危機爆發以來,工會方面在工時與薪資問題上,一直支持著政府與企業界的「共體時艱」;但幾年下來,景氣早已逆勢復甦,德國製造業更成了歐洲經濟的火車頭,因此工會這回才要求一次漲足、爭取到6%的加薪幅度。

工會智庫WSI認為,以當前的德國人力市場而言,技術勞工早已供不應求,根據聯邦政府統計,當前全德國就有110萬個技術職缺;近3成的製造業苦於「缺工」而被迫限縮產能;甚至超過半數企業主都認為,「勞動人力不足,是影響企業發展的最大威脅」——也因此,在勞資談判的當口下,工會才底氣十足、毫不退讓地爭取福利。

此外,IG Metall的另一強硬主張「單周28小時平衡工時」,又是什麼呢?目前德國製造業大多採行單周35小時工時制;但在28小時方案中,工會卻要求企業開放勞工「縮短工時合約」——只要勞工有意願,就可向企業提出,將正常工時從35小時縮減到28小時的「階段性需求」。每回申請以兩年為限,屆期後工時自動恢復正常。

IG Metall表示,在現代生活與當代工業的壓力之下,生產鏈上的勞工應該享有更多的空間,「以折衷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再加上德國目前也陷入了生育率極低、高齡人口增加的社會困境,像是育嬰、高齡長照等問題,也壓迫著中堅的勞動人口,因此工會這回才會如此積極地爭取彈性合約。

談判過程中,勞工代表也要求,資方應向育嬰或長照理由申請縮短工時者,提供每月200歐元(新台幣7,060元)的家庭津貼;因工作高風險而需要喘息、暫時縮短工時者,津貼額度則應以每年750歐元(新台幣2萬6,475元)為基礎。

然而工會的兩大訴求,目前都遭到資方談判代表——德國金屬電子產業雇主協會總會(Gesamtmetall)——的拒絕。雙方談判陷入僵局,因此IG Metall才會於8日提出示警罷工,以作為對1月談判回合的施壓。

資方總會認為,加薪的談判不是不可行,但一口氣6%真的太多(「是當前德國通膨率的3到4倍」),因此企業界只願意承諾「2%的加薪幅度」。

至於28小時平衡工時方案,產業界更是強烈抵抗。雇主總會認為,當前德國技術缺工的問題,就已逼近「動搖國本」;若是同意工會要求,預計金屬與電子工業中,就會有四分之一的一線勞工申請縮短工時,「屆時缺工大爆炸,德國經濟豈不是一起完蛋!」

資方代表強調,除非在平衡的另一段,工會與勞團願意妥協「工時上限」,讓願意多賺錢的勞工,能與雇主簽訂超越平均基本工時的「每周40小時工時合約」;否則目前的28小時工時方案,都將處於「免談階段」。

IG Metall表示,後續的勞工行動,將視1月11日各區的勞資協議成果;假若有需要,工會也不惜打破長年的勞資和諧關係,發動全天候、全國規模的大罷工行動。

過去24小時 德國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