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本土咆嘯:法屬圭亞那,全境封鎖總罷工

聯合新聞網 轉角24小時
向本土咆嘯:法屬圭亞那,全境封鎖總罷工。 圖/法新社

【2017.03.28 法屬圭亞那】

向本土咆嘯:法屬圭亞那,全境封鎖總罷工

位於南美洲的法國海外領地——法屬圭亞那——周一正式發動全境總罷工,除了在地工會大聯合,學校、商家、甚至是聯外的海陸空交通,全遭抗爭者封鎖。抗議者表示,儘管法屬圭亞那已不再是法理上的殖民地,但在地的基礎建設、經濟投資卻仍遭法國政府「差別對待」,例如比起歐陸的「文明世界」,法屬圭亞那境內仍有30%的民眾沒有自來水,法國本土根本不在乎海外領地的醫療需求、治安問題,因此法屬圭亞那人才會選在總統大選倒數一個月之際,向法國「本土」發出憤怒的不平之鳴。

大家真的受夠了!我們總只有被剝削的份,但這回一定要讓世人聽見(法屬)圭亞那人的心聲!

在26日的抗爭會場上,一名示威者對《法新社》表示。過去數星期來,法屬圭亞那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公民抗爭,自從周一開始,超過30個工會聯盟更公開串聯,正式發動「全境總罷工」——除了境內商業活動遭到癱瘓外,航空、港口海運,與陸路通往巴西與蘇利南的的運輸公路,也被示威者封鎖,就連在地的圭亞那太空中心,也被迫延遲兩枚衛星(南韓與巴西的)的發射計劃。

抗爭代表表示,法屬圭亞那作為法國在南美洲的海外領地,基礎建設長期遭到法國政府忽視,因而讓相當依賴法國本土補貼、進口的在地經濟,陷入貧窮的惡性循環;各種醫療、交通、水電系統與治安問題也都隨之惡化到令人無法忍受的程度。

目前的法屬圭亞那,是哥倫布在第二次美洲航行時,於1498年「發現」並自此展開歐洲人的殖民歷史。隨後,法國人在17世紀初期在佔領了這塊殖民地,並用作為奴隸貿易與罪犯流放地之用,直到二次大戰結束後,法屬圭亞那才被撤銷了「殖民地」的地位、轉為「自治省」,並在1977年成為法國的一個大區,享有國會席次與有限的地方自治權。

法國國會中,代表法屬圭亞那的參議員卡瑪(Antoine Karma)表示,法屬圭亞那的人均GDP只及法國的一半,但超過20%的失業率卻是法國本土的兩倍,犯罪率也是全法最高。此外,法屬圭亞那境內的25萬人口,就有30%沒有自來水可用,基礎醫療的不足,也是地方長年爭取、但法國政府始終沒下文的經年痼疾。

工會與抗爭代表認為,法屬圭亞那的社會狀況已到臨界點,因此這回才選擇最為激烈的全境總罷工,除了展示民怨,也是向法國政府爭取「馬歇爾計劃」式的建設資源,從根本解決海外領的破敗問題。

目前正值法國總統大選倒數最後一個月的選戰衝刺期,法屬圭亞那的「遠方抗爭」,也很快地成為本土的選戰焦點。

我看見、也明白我們圭亞那同胞的心聲,大家都受夠了——他們,和我們一樣,都對大規模的移民與其所帶來的不穩感到厭倦!

法國極右派「民族陣線」(FN)的參選人勒龐(Marine Le Pen)如此表示。這位選戰大熱門認為,法屬圭亞那的騷亂,源自於對法國社會黨政府的不滿與不信任;而同樣的,右派「共和黨」(LR)參選人費雍(François Fillon),也將南美大省的抗爭,解釋作「都是現任總統歐蘭德的錯!」

另一方面,同樣聲勢高漲的中間偏左候選人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則公開呼籲「法屬圭亞那應該表持冷靜...這種抗爭最後只會讓大家兩敗俱傷」。但發言中,馬克宏卻誤稱位於南美大陸上的法屬圭亞那為「小島」,一時口誤、或者是對海外領的缺乏常識,也反讓馬克宏在這場海外騷亂中,成為本土政論群起諷刺的聚焦點。

法國總理卡澤納夫(Bernard Cazeneuve)表示,過去幾個星期以來,中央政府都一直試圖與法屬圭亞那溝通,但抗爭領袖們卻認為「法國並不真心」,而拒絕與低層級的談判代表互動。目前,法國政府已派出了一支國會代表團,並準備提出醫院、交通建設與預算補助的「振興計劃」,以求安撫地方的示威者,並儘早結束法國南美領地的這場封鎖騷亂。

過去24小時 法國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