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24小時/劫後讀報:英國會恐攻,毫無預兆的行兇者?
【2017.03.24 英國】 劫後讀報:英國會恐攻,毫無預兆的行兇者?
|
劫後讀報:英國會恐攻,毫無預兆的行兇者?
「誰知道他是恐怖份子?」恐攻之後,英國再度陷入困惑的緝凶循環。22日國會攻擊案案發24小時候,英國政府24日下午終於公佈了兇手身份——52歲的英國老師,哈利德.馬蘇德(Khalid Masood)。官方表示,馬素德過去雖因暴力問題而有多項前科,但卻不曾通報有參與恐怖組織或激進信仰的跡象,因此也未名列官方的恐怖份子高風險名單。但隨著調查的深入,英國媒體亦對這場悲劇,採取了不同的報導姿態。
24日的英國頭版,右翼主流大報《每日電訊報》(圖,上排左)的封面主圖,採用了周三傍晚,倫敦特拉法加廣場上數千市民參與的燭光悼念活動,並配上了知名記者尼爾森(Fraser Nelson)的評論:「不屈服的倫敦人,已成為令人驕傲的城市風景...公眾的冷靜反應,是對受難者與家屬們的致意,也是對恐怖份子行為的鄙視表態。」
主圖之外,《每日電訊報》的頭版標題「兇手躲過了軍情五處(MI5)的雷達」,則把焦點拉回到了兇手身份,並引用首相梅伊(Theresa May)的說法,指馬蘇德雖然身背多項暴力前科,但卻不曾顯現出「信仰極端化」,屬低風險的觀察對象,因而才沒被MI5列入監控名單。
另一右翼大報《泰晤士報》(圖,上排中)則以「兇手是改宗的穆斯林」為主標。報導指出,兇手馬蘇德是出生在英國東南方、肯特(Kent)的英國人,在過去的本名疑似是亞德里安.埃姆斯(Adrian Elms),是成年後皈依伊斯蘭才將本名改成阿拉伯化的哈利德.馬蘇德。至於主圖,《泰晤士報》則調出了國會的監視器,圖中遭到擊斃的馬蘇德(左上倒地)與重傷、隨後不治殉職的警察帕爾瑪(Keith Palmer,右下倒地),也還原攻擊當下的震撼直擊。
相比之下,左翼大報《衛報》(圖,上排右)的主標與主圖,則選擇向罹難者致意。在主標「被本土恐怖份子所害」之下,分別是三名遇難者的照片與故事——來自猶他州、與妻子赴英慶祝的54歲美國公民科克倫(Kurt Cochran,左);西班牙裔、出生於英國,原本正要過橋去接女兒放學的43歲高中老師弗拉德(Aysha Frade,中);與在崗位上殉職,為國會警備服務15年的警查帕爾瑪(右)。
遺憾的是,在《衛報》出刊後,英國政府又再修正了死亡名單,並再增加了一名身份還未公布的75歲、男性。
至於小報的部分,左翼小報《每日鏡報》(圖,下排左)也有特拉法加廣場的燭光活動,以「邪惡必敗」強調倫敦人的不屈。
但右翼的《太陽報》(圖,下排中)則透過線人,「栩栩如生」地還原馬蘇德行兇前的最後24小時。《太陽報》質疑,曾在沙烏地阿拉伯擔任英文老師許多年馬蘇德,可能是在海外「被影響洗腦」,雖然過去身背多項前科,但曾經的鄰居大多稱他是個「內向、有禮」的居家男人。在決心恐攻之前,人在伯明罕教書的馬蘇德也投訴一間廉價旅社,《太陽報》的主標就是他與旅館櫃檯的最後寒暄:「我今天要去倫敦...哪裡已不是以前的樣子了。」
另外,光譜同為右翼的《每日郵報》(圖,下排右),將頭版切割成了兩條路線,下方的主圖,已罹難警察帕爾瑪的家庭故事為主,而黑底主標「Google,恐怖份子好幫手...」,則是對英國政府「網路反恐不力」的質疑。《每日郵報》質疑,包括利用車輛碾壓路人、持械或詐彈攻擊等資訊,只要2分鐘就能輕鬆在網路「找到所有的指南資訊」。並認為,官方與網路機構對這些恐攻手冊視而不見,才是這些孤狼恐攻之所已在歐美層出不窮的「真正主因」。
|
【2017.03.23 英國】 英國國會攻擊一夜後:Keep Calm and Carry On
|
英國國會攻擊一夜後:Keep Calm and Carry On。
英國國會攻擊案的隔夜清晨,倫敦街頭也從震驚中逐漸回神。負責對外簡報進度的倫敦警察廳副廳長羅利(Mark Rowley),23日清晨也下修前一夜公布的死傷數字,包括兇手與殉職警察帕爾瑪(Kieth Palmer),死者數已從原本的5人確認為4人,40位傷患數字亦下修至29人,但其中7人傷勢嚴重。羅利表示,各地警力已協同調查,並在倫敦、伯明罕等城市發動搜索,並拘留至少7名涉案嫌疑人。
在媒體會報上,羅利再次強調22日的攻擊案,目前仍朝「伊斯蘭恐怖份子」的方向調查,儘管警方初步判斷「涉案兇手只有一人」,並已掌握被擊斃兇手的身份。但官方還無法確定,這起攻擊是否有組織網路?或者協同支援者?擔心打草驚蛇的羅利,因此再三提醒媒體:
在警方調查告一段落之前,千萬不要自行起底,報導兇手的身份資料。
至於兩名平民死者的資料,其中一位50多歲的男性身份尚未公布,但另一位罹難女性已確認是43歲的西班牙公民Aysha Frade。《衛報》報導,Frade是一位在倫敦工作的老師,其不幸遇難的消息,已傳回她在西班牙加利西亞的老家,聯絡家屬善後。
另一方面,一夜過後,受到震撼的倫敦也回到往日步調。儘管案發的西敏橋以及附近的地鐵西敏站,仍因調查蒐證而被封鎖禁行,但國會今日的議程卻不受影響,照常開會。除此之外,英國國會與蘇格蘭議會,都宣布將在當地時間23日上午9點33分舉行1分鐘的默哀儀式,以悼念昨日的悲劇、並重新展開今日的議程。
不斷鼓舞城市士氣、並強調冷靜面對的倫敦市長薩迪克.汗(Sadiq Khan),周三上午也號召市民於同日傍晚6點,參加在特拉法加廣場的燭光悼念。此外,倫敦警察工會周三上午也透過社群網路,呼籲倫敦警民在這場城市危機中彼此支持:
如果你今天在街頭,碰見了我們(倫敦市警)中的一員,請和大家問聲好,並給他們一個堅定的微笑。#警察一家 #獨一無二的責任
|
【2017.03.23 英國】 英國國會攻擊案:5死40餘傷,全英震撼
|
英國國會攻擊案:5死40餘傷,全英震撼。
位於倫敦泰晤士河畔的英國國會,周三下午2點40分左右發生攻擊事件,一名身份不明的男性駕著黑色轎車,從倫敦南岸高速駛上著名的觀廣景點——大笨鐘旁的西敏橋——並衝入橋上人行道、輾壓路人,接著撞上國會的外圍護欄。該名駕駛隨後離開車輛,手持刀械繞過國會廣場,並在國會入口前刺死一名執勤警員後,遭警方當場擊斃。包括兇手在內,這起攻擊事件已確認5人身亡、超過40人受傷,目前英國全境亦維持著「嚴重」等級的第二級恐攻戒備。
攻擊事件發生後,倫敦警察廳隨即動員,除了立即封鎖西敏地區,國會的地鐵站、渡口也都停止運作,原本街上熱鬧的行人觀光客,也被引導至室內避難並逐一清點身份。與此同時,英國首相梅伊(Theresa May)也被特勤幹員緊急護送至安全第三地,正在例行辯論中的國會議員們,亦被要求「留在議事廳內」等待事件平息。
西敏橋一帶不僅是倫敦最熱門的觀光景點,也是接連國會大廈、白廳等政府要地的交通樞紐,因此事發當下,也一度引發民眾緊張。相關戒備,直到同日傍晚,倫敦警察廳確認兇手只有一人、並已遭擊斃後,封鎖線才陸續解除。
負責對外簡報的倫敦警察廳副廳長羅利(Mark Rowley)表示,這起攻擊事件,現階段已被定調為「極端伊斯蘭相關的恐怖攻擊事件」,除了倫敦警察廳仍在蒐證外,負責國內安全的軍情五處(MI5)與主管對外情報的軍情六處(MI6),也都介入資料核對,但確認該名兇手背景與動機網路之前,羅利只表示「對於兇手,現階段仍無可奉告」。
僅管警方一再要求媒體與目擊者應停止散布「現場的死傷影像」,以尊重死傷者並將情資統整交由警方判斷、發布。但事發之後,社群網路上仍出現了大量的前線畫面,英國右翼小報《太陽報》與《每日郵報》(圖下左起)更在頭版刊出了嫌犯的「死亡特寫」,並打上「狂徒向英國心臟殺了一刀」等標題。
另一方面,在攻擊案中遇刺殉職的員警,也被官方證實為48歲的基層警察基斯.帕爾瑪(Kieth Palmer)。在過去,帕爾瑪曾與保守黨議員克萊維利(James Cleverly)同期服役於皇家砲兵團,退役之後轉入警察工作,過去15年都負責國會周邊的警備任務,是眾多議員們每天碰面、寒暄的老面孔。
「基斯今年48歲,擁有15年的服務資歷,他也是一個丈夫、一個父親。」羅利副廳長在記者會上如此悼念:
在他今天出門前,他本期帶著收勤之後,能平安回家——這本該如此,他也完全有權如此期待。
然而在帕爾默遭刺之後,目擊者也捕捉到保守黨議員埃伍德(Tobias Ellwood)挺身而出,對命危的帕爾默進行CPR,但在搶救15分鐘後,重傷的帕爾默仍不治身亡,因急救而全身染上鮮血的埃伍德也只能懊惱地抱頭離去。埃伍德隨後也被同僚與輿論譽為英雄,在過去,埃伍德的兄弟也於2002年印尼峇里島恐攻爆炸案中身亡,因此這也是他人生中第二次遭遇恐攻的陰影。
昨日事發當時,議會內正在進行首相答辯,而蘇格蘭首席大臣史特金(Nicolas Sturgeon)亦正前往國會大廈,準備參與關於蘇格蘭獨立公投的辯論議程,事發後,舉國哀悼,為了以示尊重,蘇獨辯論議程也暫時延宕。
另一方面,被緊急撤離的英國首相梅伊,也在安全地點和美國總統川普通了電話,並在當日晚間召開記者會,譴責這起「噁心又邪惡」的攻擊事件。由於23日的國會攻擊案,正逢2016年布魯塞爾機場-市區地鐵恐攻的一周年,因此歐美各國也隨之提高了國安戒備,但目前英國仍將恐攻威脅等級設在次高的「嚴重」(Severe)而未達最高層級的「危急」(Critical)戒備。
|
【2017.03.22 美國】 反恐或商戰?英美針對中東航空的「電子限令」
|
反恐或商戰?英美針對中東航空的「電子限令」
為了防堵恐攻疑慮,英美兩國政府21日先後針對中東航班頒布電子產品的登機限制令。即日起,飛往英美的航班若來自特定的中東機場起飛,客艙乘客將不得隨身攜帶筆電、平板等「超過手機尺寸」的電子產品。提出限制建議的美國國土安全局透露,美方已接獲「蓋達組織」可能將爆裂物偽裝電子產品的恐攻情報,這項政策純粹是防範未然;但卡達的《半島電視台》卻質疑,電子限令並不能有效防堵恐攻,突如其來的政策,反倒更像美國本土航空業者施壓所起的「航空商戰」。 美國政府21日表示,這波電子限令將限定於來自中東8個國家、10個國際機場赴美的直飛航班,影響區域包括:
由於目前美國本土航空公司,並未營運飛往上述限定國家的定期航班,因此這回電子限令,只會對包括阿聯酋(EK)、阿提哈德(EY)、卡達航空(QR)、皇家約旦(RJ)、沙航(SY)、土航(TK)、埃航(MS)、科航(KU)與摩洛哥皇家(AT)...等中東的國籍航空造成影響。
美方限令傳出後,英國政府也同步頒布了相同的電子限令。不過由於地理因素,相較於中東赴美,英國中東的直飛航線更為頻繁,包括包括英航(BA)、易捷航空(U2)等英籍航空也受到影響。不過英方的限制區域雖加入突尼西亞與黎巴嫩,但卻排除了阿聯、科威特、卡達與摩洛哥,因此「波灣航空三巨頭」——阿聯酋、阿提哈德與卡達航空——也就不受英版限令的波及。
電子限令頒布後,影響範圍內的各大中東國籍航空大多低調遵行,並對乘客頒布新版旅行需知。像是中東龍頭阿聯酋航空,就透過推特頒布與好萊塢明星珍妮佛.安妮絲頓合作的廣告,強調旗下航班已有頂級的影音娛樂系統,「所以航程中,誰還需要平板和筆電呢?」
自從2010年UPS航空6號貨機航班空難,因貨艙內酬載的大批鋰電池失火導致班機墜毀於杜拜後,美國航空界也加強對機上電子產品的警惕,而去年從埃及飛往俄羅斯的科加雷姆航空9268號班機空難(遭ISIS放置炸彈),與索馬利亞達洛航空159號班機爆炸事故(遭索馬利亞青年黨放置炸彈),亦讓航空恐攻成為各國緊張的威脅焦點。
然而在配合之外,美國針對中東航空的「反恐」作法,亦引發相關意見的質疑。由於此次限定只針對「直飛航班」,相關乘客只要在第三地轉機,就能規避相關的登機限制,防堵成效也將因此大打折扣;此外,卡達的《半島電視台》也質疑,美方的電子限令「時機詭異」,意圖針對中東國籍航空的同時,也疑似有美國本土航空業者爭取市佔的「施壓陰影」。
《半島電視台》表示,在過去半年間,美國航空業的利益團體多次上書川普總統,指控近年來積極前進北美市場的中東航空公司「不當競爭」,3月中旬更大動作地投書媒體,控訴中東航空「透過國家補貼的不公平優勢」,透過惡性削價企圖侵吞美國航空市場「發起了川普總統最憎惡商業詐欺戰」。敏感時機的「反恐政策」,也因此遭到「變相商戰壁壘」的負面指責。
《金融時報》表示,電子商品的限令,或將影響中東航空對美的商務市場,而首當其中的,將會是杜拜的阿聯酋航空。目前阿聯酋每周約有119架次的赴美直航航班,除了以先進機隊搶攻國際高端市場外,積極運作海外航點的阿聯酋,也是在北美市場最為積極的中東航空。
在英國、美國之外,法國政府也正「積極研討限制政策是否可行」,而北美的加拿大當局也準備在本周回應是否與美方同步,加入電子產品的地區限令。
|
【2017.03.21 南韓】 主場兵敗如山倒:南韓棒球的憤怒反省會
|
主場兵敗如山倒:南韓棒球的憤怒反省會
對韓國球迷來說,比賽雖然已經結束了10幾天,但WBC世界棒球經典賽所留下的遺憾,仍讓南韓棒球界倍感壓力。對於本屆WBC的失望表現,韓國大報《中央日報》更公開指責自家選手是「井底之蛙」;但同樣地,本屆賽事場地首爾「高尺巨蛋」也因球迷缺乏公德心留下大量垃圾,而讓巨蛋變成了垃圾山,在各國球迷面前失了東道主的姿態,也讓韓國輿論感嘆這回的WBC確實讓人「感覺非常羞恥」。
韓國在近年的經典賽中表現不如預期,已經連續兩屆在預賽就遭到淘汰。今年經典賽A組預賽中,地主隊韓國面對以色列、荷蘭更苦吞二連敗,總教練金寅植賽後對外表示:整體投打技術不如人,才遭致落敗命運。
在過去,主掌國家對兵符的金寅植曾帶領南韓拿下2006釜山亞運金牌,並成功在06、09年闖入WBC四強。然而主流大報《朝鮮日報》卻批評這位以「信任棒球」聞名的國民監督,在2015年重掌國家隊後,除未落實組訓任務,亦沒培育能夠威脅對手的投手與打者,讓韓國棒球世代斷層的急迫性在本屆WBC一次引爆。《朝鮮日報》引述相關人士的評論,認為現在韓國棒球養成,流行「勝利至上」的功利主義,但在中小學的少棒、青少棒階段,人才培育應往未來能力發展,而不該只專注在比賽勝負。
韓國隊在經典賽敗給以色列後,遭到韓國《中央日報》與眾多網友的重砲批評,甚至怒指自家代表對的選手都是一群「井底之蛙」。憤怒的輿論認為,這些選手平時坐領高額年薪,代表國家隊輸球時卻仍嘻皮笑臉,這樣的態度不僅引人發怒,失望球迷更認為與過去相比,現在優渥的待遇反讓這些選手欠缺「飢餓精神」,而失去了應有的求勝態度與使命感。
這種對棒球的失望,也確實影響了賽事票房收入。本屆WBC的高尺巨蛋,球場中1萬7,000個觀眾座位曾未滿場、甚至創下平均觀眾8,714人的新低紀錄,比2013年在台灣舉辦經典賽時的1萬1,639人還少,地主的尷尬場面,也被《中央日報》評論是地主隊「在提前淘汰而且又是歷來觀眾最少的情形之下黯然退場」。
但令韓國感到羞恥的不只這一點。日本《產經新聞》的特派員指出,從這一次WBC賽事發現,韓國球迷依然缺乏球場公德心,例如在球場非吸菸區抽菸、亂丟菸蒂,在觀眾席留下大量食物殘渣、飲料杯等垃圾,而這種現象卻被現場人員說是「一如往常」,因此被批評韓國人的觀戰禮儀相當不成熟。報導指出,現場觀戰的台灣、以色列、荷蘭球迷,都對球場滿地垃圾的慘況印象深刻。不留情面的《產經新聞》甚至刻意補刀:這種垃圾山現象,與2014年巴西世界盃足球賽時日本球迷還在現場主動撿拾垃圾的情況,形成強烈的對比。
|
【2017.03.21 法國】 法國大選辯論:馬克宏與勒龐的口水對決
|
法國大選辯論:馬克宏與勒龐的口水對決。
即將於4月23日投票的法國總統大選,周一舉辦了本屆首場的電視辯論會。在這場嚴重超時且砲火四射的辯論中,眾人目光仍聚焦極右派熱門勒龐(Marine Le Pen)與中間傾左的新星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的對決。辯論過程中,比起強悍展示的勒龐,缺乏經驗的馬克宏表現毛躁,因此不少法國評論者也將馬克宏稱作是「這場辯論的最大輸家」;但會後的即時民調卻與專家意見相反,將近三成的民眾仍認為馬克宏表現最好,勒龐的表現,只能在5名候選人中並列第3。
儘管本屆的法國大選,共有11名總統候選人參與登記,但周一的電視辯論會中,只邀請了聲勢最強的前5位,包括:極右派「民族陣線」(FN)的勒龐、中左派「前進!」(EM !)的馬克宏、因涉嫌透過妻子人頭詐騙助理公款而聲勢重挫的右翼「共和黨」(LR)費雍(François Fillon)、極左「不屈法國」(FI)的梅朗雄(Jean-Luc Mélenchon)、以及現任執政黨「社會黨」(PS)推出的代表阿蒙(Benoît Hamon)。
辯論開始前,法國《世界報》也認為,近期聲勢大漲、甚至拉平與勒龐民調的馬克宏,或因鋒頭太健與因為缺乏政治經驗,而成為辯論會上,眾人開刀的針對焦點。但辯論開始後,馬克宏也確實遭各路圍攻,偶爾語塞、慌亂回應的表現,但之後回神的馬克宏也慢慢穩住陣腳,並將戰場導回與勒龐的「對決」,並強調自己「沒有傳統政黨包袱」的素人形象:
那些傳統政黨們,過去幾十年都無法解決那些『昨日的問題』,既然如此,他們當然也不具備回應『明天』的能力。
辯論過程中,5名候選人的主攻焦點,仍鎖定在經濟與外來移民。一向支持邊境管控、反對穆斯林移入的勒龐,除了重申自己反移民的立場,亦將戰線拉回到「布基尼」爭議,「不像馬克宏先生,我對布基尼可沒有太多興趣。」
勒龐的布基尼表態一時讓台上陷入「混戰」,遭到點名的馬克宏立刻反嗆「不需要用腹語術幫我代言,妳這樣只是在分裂法國、陷入恐怖份子的論述圈套!」,而極左的梅朗雄亦抓緊機會,質疑強調宗教差異的論點,於根本上就不符法國精神,
信仰選擇必得被尊重,但眼下的這個國家,耗了太多精神在爭辯宗教。
此外,五位候選人的經濟政策也陷入混戰。在政策光譜上,馬克宏與費雍都傾向透過解禁管制的自由經濟,因此費雍也猛攻曾擔任經濟部長的馬克宏,任內受勞團箝制而無力解除每周35小時法定工時的緊箍咒;但同時,馬克宏也和費雍站在同一陣線,狂批勒龐要脅退出歐盟、增收邊境保護稅的壁壘政策「只會帶來災難性的悲劇。」
辯論會後,《Politico.eu》的即時評論認為,面對砲火狙擊的馬克宏,表現缺乏清晰亮點;政策激進的勒龐,也沒能抓緊機會,突現自己非典型的解決方案。相反地,原本聲勢較弱的梅朗雄與身陷醜聞的費雍,反倒穩扎穩打,一左一右地各站上傳統路線的政策基本盤。
然而根據法國民調機構Elabe選後的即時抽樣調查,被媒體認為表現不進理想的馬克宏,仍有29%的選民認為「表現最佳」,緊跟其後則是20%的梅朗雄;光譜右側的費雍與勒龐只有19%肯定,並列第三;執政黨推出的阿蒙,僅剩11%選民讚許,台上表現極為邊緣的他,也因此被認為是「提前退選」的最大熱門。
根據Ifop辯論前的最新民調,目前11名候選人中,勒龐仍已26%的支持度維幅領先25%的馬克宏;但在兩雄對決的第二回合投票設定中,更獲中間選民認同的馬克宏仍有機會透過協商,拿下主流黨派的支持而勝過勒龐。
然而《路透社》也指出,選前僅剩35天的現在,仍有40%的選民無法表態,考慮到過去兩年法國政壇的動亂與民間的失望情緒,2017大選或將創下法國投票率的新低,各種廢票抗議、或「賭爛票」宣言,也很有機會成為影響選情的不安定因素。
|
【2017.03.20 巴西】 巴西「腐肉門」:動搖國本的食安風暴
|
巴西「腐肉門」:動搖國本的食安風暴。
一場因貪腐而起的食安風暴,正威脅著巴西「肉品王國」的地位。巴西聯邦警察上周五動員上千警力全國突襲,破獲全球最大肉品加工龍頭JBS在內的數十家肉品包裝與出口業者,涉嫌賄賂官員逃避衛生稽查,並在加工肉品中混入腐敗、生菌超標的汙染肉品與次級品項。消息傳出後,巴西各大食品類股的股價應聲崩盤,而歐盟、中國等肉品進口大國,亦要求巴西政府針對這起食安風暴提出解釋。各方壓力下,巴西總統特梅爾(Michel Temer)周日只好以「烤肉宴」宴請各國大使,除「親自吃肉」宣示衛生之外,亦擔保整起風波只是「貪腐調查」,絕不會影響巴西的食安信譽。
這起由巴西聯邦警察所發起的同步搜索,行動代號「虛弱之肉」(Operação Carne Fraca),其針對的目標是食品工業與巴西政府、官員之間,因規避衛生稽查而起的官商勾結。在17日行動啟動的當天,法院共發出309張搜索票、動員超過1,100名警力,包括全球肉品龍頭JBS與雞肉界巨人BRF,都有工廠被查出將腐肉、汙染肉與次級肉「混肉」包裝的不法情事。搜索過後,巴西檢方也拘補了38人,除了加工業者之外,嫌犯名單更有警察、衛生部官員,甚至是特梅爾總統同黨的國會議員...等集體涉入。
目前的巴西是全球最大的肉品出口國,銷售地遍及150個國家,年出口值更高達120億美元(新台幣3,660億)。「腐肉風暴」傳出後,包括歐盟與中國等重要出口市場也都緊急向巴西政府要求解釋。市場亦擔心「虛弱之肉行動」只是貪腐真相的開始,劣等汙染肉的出口規模與影響範圍,也可能比想像中的更為龐大,於是食品類股紛紛翻黑,其中涉案的JBS股價周五就重挫8.59%,全球雞肉頭號出口商BRF也暴跌7.95%。
由於巴西目前的景氣正在蕭條低谷,若此食時安風暴再擊潰肉品工業,巴西的經濟也恐將再陷深淵。因此,力圖振興經濟的特梅爾總統周日也臨時設下「食安國宴」,廣邀各國使節代表吃烤肉,以提振各國對巴西肉品的安全信心。
特梅爾表示,他能理解國際社會的恐慌,但在巴西的4,800家肉品包裝業者中,目前只有21家涉入不法;全國1萬1,000衛生稽查員中,因貪腐放水被立案調查者也只有33人,「整體犯罪的規模相當小」,而巴西農業部的高級專員藍格爾(Luis Eduardo Rangel),亦代表巴西政府向《路透社》澄清:
檢調的行動僅針對貪腐與結構性犯罪,目前並無證據指向食安疑慮!
另一方面,受到風暴波及的巴西蓄牧業者,也急著對外喊冤稱上游的牧民「也是受害者」,呼籲各國別因少數的老鼠屎而對巴西肉品失去信心。至於被調查的肉品龍頭JBS、BRF等跨國集團,則緊急發出切割聲明,指檢調的針對範圍不包含集團總部、公司對零星工廠的不法作為一無所悉,並「力挺」檢調對涉案工廠的「脫序行為」深入調查。
不過巴西各界的極力撇清,卻未能有效安撫國際市場的疑慮,像是出席特梅爾「食安國宴」的瑞士大使就要求巴西政府對疑慮肉品品的流向提出具體資料,並當面對巴西總,表示:
食品安全可不是這樣鬧著玩的!
|
【2017.03.20 敘利亞】 突襲大馬士革,敘利亞反抗軍的殊死猛攻
|
突襲大馬士革,敘利亞反抗軍的殊死猛攻。
膠著的敘利亞內戰,周日再掀衝突高峰。反抗軍以伊斯蘭武裝「大敘利亞征服陣線」(前身是蓋達組織麾下的努斯拉陣線)為主,19日清晨突然向首都大馬士革北區啟動攻勢,並對南方的舊城區與都心發起砲擊。目前駐守首都的政府軍部隊已調度坦克與砲兵朝北包圍,雙方在市中心的「阿拔斯朝廣場」激烈衝突,而這場行動也是自去年年底北方大城阿勒頗遭政府軍攻克後,反抗軍在首都地區所發起的最大規模攻勢。
敘利亞政府軍表示,這場突襲行動開始於19日清晨,反抗軍透過地道繞過了檢查哨,在上午5點20分左右,於大馬士革城北的朱巴區(Jobar)引爆了兩枚汽車炸彈。隨後,大批部隊也出現在城北,朝通往市中心的交通要道阿拔斯朝廣場進逼。
NGO團體「敘利亞人權觀察」(SOHR)指出,阿拔斯朝廣場離舊城區僅有2公里距離,其不僅是重要的市區要道,亦是反抗軍深入首都市區的「突出部」,因此政府部隊也大規模調動坦克與空軍,猛烈地朝城北反擊。
附近的街道已被淨空,政府部隊也派出大批部隊、坦克。但來自朱巴區的迫擊砲與爆炸聲仍不絕於耳。
一名目擊前線的大馬士革市民對《路透社》表示,儘管戰場主要在城北,但反抗軍的砲火也朝各區發射,交戰雙方的爆炸聲也因此壟罩了大馬士革全城。
《半島電視台》指出,周日的大馬士革攻勢,是由「大敘利亞征服陣線」所主導發動,其希望藉由朱巴區的攻勢,分散政府軍在城北的部隊、「解救」數千名遭到圍困的平民與反抗軍戰士,並提振南方戰線低迷許久的反阿薩德士氣。
勢力範圍遍及敘利亞各大戰線的「大敘利亞征服陣線」,在2016年更名改組前,曾以「努斯拉陣線」為名從屬蓋達組織。內戰中,這支部隊雖然戰力強悍,但卻被歐美各國認為是遵行極端伊斯蘭的「恐怖組織」,而遭到美、俄、敘聯手打擊。
SOHR表示,儘管大敘利亞征服陣線並不屬「敘利亞自由軍」(FSA)的認證部隊,但在這回的大馬士革攻勢中,仍有小股FSA派系跟從他們的突襲腳步。此外,由大敘利亞征服陣線所控制的東烏塔區(Ghouta,大馬士革以東郊區),也是反抗軍在首都圈的最大據點,但目前仍遭政府軍圍困而陷苦戰。
在周日的反擊之前,大馬士革城內僅剩北方的3個行政區仍有反抗軍出沒。近日來,政府部隊也積極緊收包圍網,希望切斷聯外道路、一舉收復城北區。因此,大敘利亞征服陣線周日的猛烈反擊,也被視作是反抗勢力在首都圈孤注一擲的最後機會。
|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