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掙扎求存:誰還記得中緬交界的果敢難民?

2016/04/01 汪佳燕 Ann Wang

<center><table width=
誰記得他們 © Ann Wang 

      

文字攝影.汪佳燕 Ann Wang

到現在,還有超過兩萬多人數的緬甸果敢難民滯留在中國的雲南。這些人全家老小擠在用竹子與塑膠布搭建而成的小屋,缺乏食物、藥物與基本的人身安全。當年從緬甸東北部的果敢,一路跋山涉水,徒步逃難到中國的時候,身上只帶了簡單的衣物,因為他們都認這趟旅程只是短暫性的避難。但自從去年緬甸政府軍與果敢自治區的武裝部隊爆發戰爭後,一直到現在,一年過去了,回家之路遙遙無期。

果敢難民滯留的地方落在中緬兩國敏感交界處,國際救援無法到達,再加上中緬兩國的媒體對該議題的限制,因此鮮少人知道至今仍有果敢人落難在中國。

去年二月份,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Myanmar National Democratic Alliance Army)對佔領果敢自治區的緬甸政府發起攻擊,戰爭持續數個月。到目前為止果敢自治區仍由緬軍掌控。據聯合國的統計,戰爭爆發之際,約有七萬名果敢難民逃往中國避難。

31歲的李小英與她的家人就是當時逃到中國的。「我不敢回家」她說。

因為難民營內的食物有限,李小英打算徒步一個小時回到果敢家的菜園收菜,好帶回難民營給家人吃,但卻在邊界踩到了地雷,當場炸飛了她的左腳。為了醫治,家人四處籌錢,最後欠了9200美金,不知如何還清。

「我聽說過有難民回家後就失蹤了,或是踩到地雷,但是我從來沒想到會發生在我身上。」 李小英啜泣著。

通往難民營的路上,會經過許多中國武警站哨的檢查站,而難民營的入口前還設有「前方危險,禁止通行」的警語。在雲南南傘的村裡,家家戶戶都掛上中國的五星旗,因為戰爭時期曾有飛彈掉入村裡跟附近的田裡,掛上五星旗可避免被炸。難民營裡多數為老人與小孩,年輕力壯的則在附近的甘蔗田幫忙收割,賺取微薄的薪水。

村裡的劉老林說:「我們都很想回家,但是怎麼回呢?我們在果敢得家已經沒了,不是被緬軍佔據,就是被燒了。住在這裡是為了活下去,但這是什麼樣的生活?沒水、沒電、沒食物也沒錢......」

曾在果敢自治區公務單位服務的的郭主任跟我說,去年為躲避戰亂來到雲南南傘,那時中國政府大力協助搭建難民營、發送食物與衣物等救援物資,但四個月後援助正式結束。「基本上斷糧了」,於是他與另外四個人組了一個難民救助會。「我們目前大約有2萬7千位難民四散在雲南與果敢邊界,大多數的難民營規模不大,多處在深山裡,因為這裡畢竟不是我們的土地。」

「我們非常需要幫助」郭主任說道。他強調所有補助若是透過緬甸政府,那難民們一毛也拿不到。去年二月緬甸紅十字會的志願者在協助難民時遭到襲擊,七人受傷,一人死亡,但不管是緬軍還是果敢同盟軍,大家皆否認犯案。郭主任坦言,從去年開始就沒有再受任何國際組織的救助了。

難民救助會每個月至少需要90萬人民幣,才能購買足夠的大米跟負擔分發大米的交通費。果敢同盟軍每個月捐助80萬人民幣,剩下的10萬,常常都湊不齊。

「因為根本沒有人知道我們在這裡受苦受難!」 郭主任表示,因為議題相當敏感,中國媒體鮮少報導,而國際媒體也很少有人可以到達這個區域。果敢人的主要訊息平台「果敢資訊網」則被緬甸政府封鎖。

聯合國並不是不知道果敢難民的問題,但對於要怎麼援助,聯合國難民署(UNHCR)在曼谷辦公室的發言人Vivian Tan 表示:「我們沒有任何關於果敢難民的資訊,因為我們沒有辦法進入果敢,去做考察或是協助。過去當有類似事件發生,中國政府會在不邀請國際組織的情況下,自己提供協助。」

駐緬甸中國大使館不願意具名的工作人員則回應,果敢難民並不是難民,最多只能稱他們是「邊民」。他表示,人們必須知道,因為地理與歷史因素,這一代果敢人在中國多有親戚,於兩國之間穿梭生活屬於常態;他認為多數人願意留下來是出於工作與經濟的考量。

緬甸政府的看法呢?根據緬甸資訊處(Ministry of Information)前部長耶塔(Ye Htut)所述,緬甸政府並不清楚在中國的果敢難民所碰到的問題,但是緬甸歡迎他們回家,也願意提供協助,只要他們自願回到緬甸的土地。但對於是否能保證果敢難民有個安全的家可以回,耶塔拋出耐人尋味的說法:

只能盡力確保果敢地區的安定,並保護當地的居民,但......我們也無法保證絕對的安全。

汪佳燕 Ann Wang

 


   

  

<center><table width=
給誰的警語 © Ann Wang 
果敢難民只被中國政府輕描淡寫地稱為「邊民」,在進入難民營的入口還標示著「前方危險,禁止通行」的警語。

  

<center><table width=
生活 © Ann Wang 
雖然前方的山就是緬甸的果敢,但果敢武裝部隊與緬甸政府軍不間斷的戰火衝突,摧毀大部分難民在果敢的家。就算想回家也回不去。

  

<center><table width=
悶 © Ann Wang 
竹子與塑膠布搭建而成的屋子,看似舒服,但其實悶不透氣。

   

<center><table width=
家當 © Ann Wang 
難民去年兩月開始逃難,大部分人沒時間拿上太多東西,但是在難民營裡,還可依稀看見他們以前在緬甸生活的痕跡。這是其中一個難民家庭在緬甸大學的畢業照。

     

<center><table width=
生活 © Ann Wang 
難民營內沒有電、沒瓦斯、也沒水,需要自己去山裡砍柴,再挑柴回家。營內的青壯年在附近中國人的甘蔗田幫忙收割,賺取微薄的薪水。

     

<center><table width=
上學 © Ann Wang 
教育與工作機會是難民碰到最大的問題。本該去上學的孩子們只能成天在父母工作的甘蔗田裡玩耍、玩竹子。

   

<center><table width=
左腳 © Ann Wang 
為了回山那一頭的果敢家園,為家人採些蔬菜,卻不幸踩上邊境的地雷。家沒了、菜沒了、腿也沒了。

    

<center><table width=
債務 © Ann Wang 
在慌亂中籌錢付支付醫藥費,命保住了,腿沒了,李家則欠了超過九千美金的債務。

    

<center><table width=
李五妹 © Ann Wang 
高齡83歲李五妹在這一生中已經歷四次的逃難;這次她表示,不知道還能不能活著回家。

   

<center><table width=
自保 © Ann Wang 
去年二月有飛彈掉入中緬邊境的村裡,從那天起難民們就在竹屋外掛起五星旗「自保」。不管是緬甸政府還是中國政府,對果敢難民問題都是輕忽地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未能獲得解決的難民問題,持續被這世界遺忘著。

▎背景回顧

果敢族長年居住在緬甸東北禪邦的邊境,被指稱是早年從中國雲南流入的漢族。原本統治勢力龐大的楊氏土司,在緬甸脫離英國的殖民,統一獨立後逐漸式微;果敢人自此成為緬甸境內的少數民族,與緬族為多數領導的緬甸政府關係惡化。有「果敢王」果敢軍閥彭家聲,於1989年成立「果敢同盟軍」(亦被稱為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聯合緬甸內其他少數民組武裝部隊,與緬甸政府軍持續交戰。最近的一場衝突發生於2015年二月,果敢同盟軍發起游擊戰突襲果敢,以「光復果敢」口號預備拿下果敢首府,結果引發緬甸政府軍駐軍並空襲轟炸,導致萬民果敢人離鄉逃命至中國雲南。

    

   

汪佳燕 Ann Wang

一名在男生堆裡求生存的攝影記者。台灣人,目前定居在緬甸。雖然常常沒水,沒電,沒錢(?),但這個開放中的國家有太多故事需要說,請持續關注我的作品。

▎作品網站:Ann W, the world and its people ▎Instagram: annwang077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人蛇口袋中的難民:如何阻止亞太人口販運?

最新文章

南韓民眾聚集國會外抗議,示威者購買寫著「尹錫悅下台」的應援手燈,取代過去抗議用的...

應援棒照亮的南韓民主之夜:抗爭現場的K-POP,從為偶像抗爭到為國家挺身

2024/12/12
吉賽兒.佩利寇決定公開審判,圖為法院外的吉賽兒與支持者所貼的文字:「吉賽兒,女人...

法國馬松性侵案(上):83人性侵昏迷女子,卻毫不自覺是犯罪的「平庸邪惡」

2024/12/12
法庭上的吉賽兒.佩利寇。 圖/路透社 

法國馬松性侵案(中):「該羞恥的是那些強暴犯!」抵抗者吉賽兒的勇氣

2024/12/12
「他們每一個都知情,每一個都是強暴犯,跟我一樣。」圖為法庭上的多明尼克.佩利寇(...

法國馬松性侵案(下):「我哪知道是強暴?」50名性侵犯的法庭詭辯

2024/12/12
南韓知名演員丁海寅在《12.12首爾之春》飾演的金五郎少校曾在「雙十二政變」,抵...

南韓戒嚴事件的啟示:帶著前人的勇氣,保衛民主的行動者們

2024/12/11
示意圖,一艘來自塞內加爾的船上載有136名移民,其中包括40名婦女和17名幼兒,...

記者混入《非法公司》秘密網絡:追蹤非洲移民偷渡西班牙的冒命之旅

2024/12/11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