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耳機裡的民族誌,馬拉威松巴監獄計劃

2016/01/21 轉角說

▎自動播放:Please, Don’t Kill My Child>(拜託,別殺我的孩子)

你殺了我的孩子,他作錯了什麼,為何你不告訴我。

我的孩子他做錯了什麼,我如此辛苦才拉拔起這個孩子。快帶他去醫院救救他吧!

你們這些傢伙都不是好人,是你們殺了我的孩子,他究竟做錯了什麼?

被你們殺掉的那個孩子,他做錯了什麼,為何你不告訴我,我的孩子啊,我的孩子。

我如此辛苦地帶大他,他是我唯一的孩子啊,我的孩子啊,我的孩子。

——<Please, Don’t Kill My Child>,歌詞大意

圖/美聯社
圖/美聯社

2015年12月7日,作為全球音樂產業的龍頭盛會,美國國家錄音藝術科學學院公佈了第58屆葛萊美獎(Grammy Awards)的入圍名單,其中,除了入圍11項的饒舌歌手肯德里克.拉瑪爾(Kendrick Lamar)最為風光之外,入圍名單裡也出現一個來自海外的驚喜——

I Have No Everything Here》/松巴監獄計劃(Zomba Prison Project)

來自非洲國家馬拉威南部、戒備全國最森嚴的「松巴監獄」(Zomba Prison)的一群重刑犯們,憑藉著簡單、輕快的民謠旋律與歌聲,意外且令人驚喜地入圍了本屆葛萊美獎「最佳世界音樂專輯獎」——他們的第一張專輯《I Have No Everything Here》,也是首次被國際音樂市場所聽見的「馬拉威之音」。

這張神秘的專輯,是由來自加州的音樂製作人——同時也曾是葛萊美獎得主的——艾恩.布瑞南(Ian Brennan)與義大利籍紀錄片導演的太太瑪莉萊娜.德里(Marilena Delli),在2013年的「意外」策劃。

由於家族淵源而與非洲大陸結下不解之緣的布瑞南,除了對非洲音樂素有熱情外,他的另外一項專業則是衝突管理與暴力防治;而出生在義大利的德里,則更有1/2的盧安達血統,她的母親在盧安達大屠殺中遠離家園。兩人在過去,曾在非洲記錄各地的聲音與影像,而馬拉威的「松巴監獄」原本只是他們紀錄片取景的其中一部份——但在接觸過程中,他們發現這所監獄裡竟暗藏天籟,也因此記錄計劃也從影像轉變成為了音樂。

位於馬拉威前首都松巴市的松巴監獄,是由馬拉威的殖民母國——英國人在19世紀時所建立的。在1964年馬拉威獨立後,這所監獄也延用至今,並在嚴格戒備下,收容來自於各地的各類重刑犯。但原本容量設定僅能收容340人的這所監獄,在今天卻已容納了超過2,000名以上的男女受刑人,其中除了殺人、強盜之外,亦有因同性戀(即便除罪化的進程在馬拉威已有很大進展,但同性戀在馬拉威仍還是「犯罪」)、甚至行使巫術(witchcraft)害人而入獄者,擁擠、管理資源不足所造成的種種衛生、制度狀況,也讓松巴監獄的收容條件極為惡劣。

在獄中,由於活動空間有限,少數——且唯一得到獄方允許的活動,只有音樂,利用簡單、甚至破舊的吉他,伴隨著石塊,鐵皮等簡陋的打擊樂器,松巴監獄的管理人員與受刑人甚至還組成了一支監獄樂團,而他們的即興表演,也觸發了布瑞南等人「作音樂」的興趣。在和獄政單位達成協議後,布瑞南以「免費提供暴力防治課程」為交換,換取到進入松巴錄音選秀的機會——前後他們只錄了6個小時,但得出的效果令人感動到驚訝...。

因為各種故事而囚於獄中的受刑人們,各自唱出了自己的故事,有憤怒、有悲傷、有思鄉、也有懊悔與無奈——無助的母親唱著<Please, Don’t Kill My Child>(拜託,別殺害我的孩子);懊悔自己曾經殺了人、殺過人的<Jealous Neighbor>(嫉恨的鄰人)、<Don’t Hate Me>(別恨我);經歷愛滋故事的<I See the Whole World Dying of AIDS>(我看見世界死於愛滋)——但比起歌詞或歌名中的各種故事,無修飾的曲風卻反而帶有種輕快、知命的樂天感。

▎官網專輯試聽:《I Have No Evertything Here》/松巴監獄計畫(6 Degrees Records)

這張在2015年發行的「素人專輯」裡,一共收錄20首歌曲。由於馬拉威本國並不具備足夠規模的音樂產業,國內亦沒有足夠的天然資源,經濟與國民生活水平更是被聯合國評列為全球發展程度最低的國家之一。也因此,布瑞南的計劃除了作為民族誌一般的聲音記錄外,他也希望能藉由記錄與傳播,讓這偏離主流市場的東非之音能被世界記住,甚至藉此再帶動馬拉威本國的回應,改善這些被記錄者們,相對困境的邊緣生活。

以松巴監獄計劃為例,扣除成本之外,布瑞南也希望藉由唱片收入與會外募款,來幫助松巴監獄內的受刑人得到再審、或上訴的機會:除了改善生活條件之外,在監獄裡也有為數不少的受刑人,因為沒有餘力支付律師費、保釋金或假釋申請,被迫接受「冤獄」或被獄政系統「拋棄」的艱難現實裡——在發行之後,《I Don't No Everything Here》的參與「歌手」裡,就有三人得到重審改判,而獲得自由;但惡劣的獄中條件,亦已讓一名女性受刑人來不及等到上訴機會,就不幸死於獄中。

在接到葛萊美獎入圍通知後,喜出望外的布瑞南也表示希望這次入選的肯定,能回過頭來影響馬拉威政府重視本國的獄政與司法狀況。雖然他也承認,專輯中的這些歌手或許根本沒聽過「葛萊美獎」,也不一定知道入圍的好消息,但若有可能,他也希望能透過藉由這次的曝光,給予這些來自馬拉威的真實人聲,更多向海外展現自己、重啟人生的機會。

圖/美聯社
圖/美聯社

▎布瑞南,馬拉威樂壇的外國老馬:

在過去,布瑞南就曾為北非圖阿雷格(Tuareg)人的沙漠遊牧民族搖滾樂團——「塔里溫」(Tinariwen)——製作專輯,並一舉得到2012年葛萊美獎最佳世界音樂專輯的肯定;而松巴監獄計畫,也不是這位世界音樂老兵所製作的第一張「馬拉威音樂」:在2011年,布瑞南就曾在馬拉威的鄉村公路邊,發掘了「少男團體」——「馬拉威鼠男孩」(Malawi Mouse Boys)。

在馬拉威鄉間,路旁總有許多攤販會在鄉鎮道路邊賣烤鼠串,而布瑞南所遇到的「鼠男孩們」,其實也只是5-17歲之間的幾個大男孩,邊賣烤鼠串、邊偷閒以簡單的石板、鐵皮、以及一把破舊的「四弦吉他」來自彈自唱,只是在路邊自娛娛人之餘,剛好被路過的、正在紀錄民族音樂誌的布瑞南所發現,並一舉出道,先後發行了兩張專輯《髒髒好》(Dirt Is Good)、《他是爛波萬》(He Is #1)。

馬拉威鼠男孩在出道後也受到一定的海外矚目,並在歐美澳洲等地,多次舉辦巡迴演出、參與各地舉辦的民族音樂節;但即便布瑞南等人大力協助,各種專輯版稅、海外出演的費用等,雖已改善了鼠男孩們本來貧困的生活,但長期而言,仍有難以為繼的憂心,而馬拉威、甚至整個非洲的音樂產業,亦難以讓在地的音樂文化,能得到更結構性、更廣泛地注視予保留。

根據國際唱片協會(IFPI)的年度報告,目前世界前20大音樂市場中,沒有任何一個非洲國家上榜,而作為非洲最窮困的國家之一,馬拉威的音樂更是缺少足夠的傳播能見度。

▎馬拉威小檔案:

位處非洲東南內陸地區的馬拉威,1964年才脫離英國殖民而獨立。雖然長期以來國內政情相對穩定,但經濟發展與國民生活水準卻始終低迷。根據聯合國開發計畫署所頒布的《2015年全球人類發展報告》,在全球列入排名的188個國家中,馬拉威位居第177位,屬於低人類發展指數國家,公共衛生、糧食安全、愛滋病傳染以及飆漲失控的人口壓力問題等,則都是馬拉威人所面對的重大生活威脅。

馬拉威的官方語言是英語,但其國內亦有將近6成的民眾,使用非洲的齊切瓦語(Chicheŵa)——這也是《I Have No Everything Here》這張專輯裡,主要的歌唱語言。

▎什麼是「世界音樂」( World Music)?

顧名思義,我們可以解釋成「來自世界各地的民俗音樂」,或以「各地民族傳統為主軸所發展的風格音樂」;但對於葛萊美獎來說,最佳世界音樂專輯獎也有代表「非西方的地方原生音樂」的意涵。在2011年之前,葛萊美獎的世界音樂獎項,又再分為「最佳傳統音樂」與「最佳現代音樂」兩類——前者以非西方民族的傳統音樂為主;後者則介於民族音樂、傳統音樂、流行音樂三者的混合體,也被視為是1980年代以來,西方音樂產業刻意以「第三世界形象」的商業包裝下,以西方音樂為本體,結合「民族元素」下的全球化產物。

不過,世界音樂獎項裡的「傳統」、「現代」差別已隨著著葛萊美獎在2012年的改制和被合併唯一,統整為「最佳世界音樂專輯獎」。

《I Have No Everything Here》專輯封面。 圖/Facebook:Zomba Prison Project
《I Have No Everything Here》專輯封面。 圖/Facebook:Zomba Prison Project

※感謝轉角作者陳岱嶺,協助歌詞翻譯。

推薦閱讀

官方網站:松巴監獄計劃

轉角說

轉角國際編輯台:「在國際新聞之後,讀懂新聞;世界趨勢之前,掌握趨勢。」

作者文章

以色列大批民眾上街示威,抗議總理納坦雅胡濫權又不肯停戰,將他比做暴君、獨裁者。 ...

以色列逾10萬人上街反政府:納坦雅胡深陷政壇內鬥與「破壞憲政」指控

2025/03/28
香港首富李嘉誠。 圖/路透社 

李嘉誠賣巴拿馬港口給美國:中國不滿,但能夠插手破壞交易嗎?

2025/03/27
2024年10月30日,川普至威斯康辛州造勢,因現任美國總統拜登將川普的支持者稱...

回望2024/意外的熱門文章?轉角國際「深度專欄」閱讀排行榜

2024/12/27
海棠文學城的多位中國耽美作家被捕,遭判刑、罰款,引起眾多讀者不滿。 圖/抖音

海棠耽美作家抓捕案:多位中國作者遭重判,與警方「遠洋捕撈」的執法醜聞

2024/12/26
米雷伊在紐約證交所敲響開盤鐘。 圖/美聯社

被遺忘的報導:阿根廷狂人總統的「打掉重練救經濟」,後來呢?

2024/12/19
加薩人民面臨多年封鎖與空襲,以擅長運用有限物資度過生活。圖為2023年8月資料照...

站在「創傷同心圓」外側:面對加薩人道危機,我們如何伸出援手?

2024/12/11

最新文章

2017年11月3日,休士頓太空人隊在休士頓慶祝隊史上首次贏得世界大賽冠軍。
...

贏球治百病:作弊而來的首座世界冠軍,休士頓太空人隊如何走上自毀?

2025/04/02
儘管中國的GDP(特別是人均GDP)仍然比美國低得多,但自覺富有的中共仍不斷對外...

買來的「中華秩序」:中共的強國外交,揮霍多少經濟和人命代價?

2025/04/01
左為1930年代的維根斯坦,右為《維根斯坦的哲學筆記:文化與價值》書封。
 圖...

寫給離散在世界角落之人:《維根斯坦的哲學筆記》

2025/03/28
示意圖,2017年3K黨在維吉尼亞州集會,與民眾對峙。  圖/美聯社

美國的反智傳統:從1950年代至今,保守民粹為何仇恨知識分子?

2025/03/24
法國退休醫師勒史夸內,執業數十年間侵犯至少300名兒童與少年、少女。 圖/法新社

法國狼醫性侵案:300男女兒童受害,法規如何追討正義、防堵犯罪?

2025/03/21
左為中國動車和諧號,右為大讚中國高鐵的美國富豪馬斯克。
 圖/路透社、美聯社 

中國高鐵強,美鐵我就爛?馬斯克話術未提的高鐵燒錢難題

2025/03/2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