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帝國前途宣傳戰:英國脫歐公投的紙上對決

2016/06/20 李筱雯

6月16日,國會議員寇克斯(Joe Cox)遭槍擊身亡,讓留歐與脫歐兩陣營原本尖...
6月16日,國會議員寇克斯(Joe Cox)遭槍擊身亡,讓留歐與脫歐兩陣營原本尖銳對立、互不相讓的爭辯急踩煞車...。 圖/路透社

英國脫歐公投前一週,工黨國會議員寇克斯(Joe Cox)遭槍擊身亡,讓留歐與脫歐兩陣營原本尖銳對立、互不相讓的爭辯急踩煞車;公投激辯獲得短暫休息的空間,新聞媒體標題轉向肅穆的哀悼:

她到了一個更好的世界,希望我們能團結一致,消弭仇恨

英國最後一次發生國會議員被殺身亡的政治悲劇距今已26年。1990年7月,保守黨國會議員伊恩高(Ian Gow)因座車被愛爾蘭共和軍放置炸彈而身亡。然而,彼時肅殺的政治氣氛與今日截然不同,難道今日的英國還有這麼大的仇恨,要置人於死地?寇克斯事件裡,警方初步調查指向與極右翼團體有關;不過,這種激化對立與仇恨的威力,媒體報導與政治人物的口水戰, 恐怕也脫不了關係。

這種激化對立與仇恨的威力,媒體報導與政治人物的口水戰, 恐怕也脫不了關係。 圖/...
這種激化對立與仇恨的威力,媒體報導與政治人物的口水戰, 恐怕也脫不了關係。 圖/歐新社

脫歐公投是個老掉牙的議題,但近幾個月來主要的爭辯都集中在經濟、移民跟公投宣傳的策略;公投效應也帶動了三位重量級政治人物的高曝光量——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財長奧斯本(George Osborn),以及前倫敦市長強森(Boris Johnson)。前面兩位力主留歐,聲稱留歐才能讓英國的經濟持續發展,否則將陷入衰退、英鎊貶值、房地產崩盤、倫敦金融中心地位不保等等;強森則主張脫歐且善用淺顯易懂的庶民語言,像是:

在英國製造的法國襯褲(French Knickers),就算脫歐,難道法國要跟我們課法國襯褲的關稅嗎?當然不會!

歐盟根本是垃圾(pants),不合身的內褲(badly-designed undergarment),唯有脫歐才能重獲自由!英國才能真正獨立!

另一位力挺脫歐的英國獨立黨(UKIP)黨魁法拉吉(Nigel Farage)則常站在一大群長長的排隊人籠前,呼籲斷絕大批歐洲人與難民所帶來的衝擊;慣於使用極具爭議、被批評為種族歧視的反移民海報的法拉吉,將整場公投的焦點都環繞在移民爭議上。

但除了表面上這些宣傳戰術,各式的陰謀論也接踵而來——有一說是因為卡麥隆政府大刪社福預算,引發民怨,所以投票脫歐是為了懲罰他;也有一說是,如果脫歐成功,支持留歐的首相卡麥隆將會在30秒內宣布辭官,外傳覬覦首相大位已久的強森是否會想取而代之?

保守黨的留歐派主力:首相卡麥隆(左)與財相奧斯本(右),兩人皆力主留歐,聲稱留歐...
保守黨的留歐派主力:首相卡麥隆(左)與財相奧斯本(右),兩人皆力主留歐,聲稱留歐才能讓英國的經濟持續發展。 圖/路透社

保守黨的脫歐派旗幟:前倫敦市長強生,則主張「是時候和歐盟說Bye bye了!」 ...
保守黨的脫歐派旗幟:前倫敦市長強生,則主張「是時候和歐盟說Bye bye了!」 圖/路透社

慣於使用極具爭議、被批評為種族歧視的反移民海報的法拉吉(圖前),將整場公投的焦點...
慣於使用極具爭議、被批評為種族歧視的反移民海報的法拉吉(圖前),將整場公投的焦點都環繞在移民爭議上。 圖/美聯社

英國羅浮堡大學從5月23日投票前一個月開始到投票這一週,針對平面與電子媒體的脫歐公投報導,進行了一系列的內容分析,總共發表四次的分析報告。報告中採樣的電子媒體為五家電視台的新聞台(BBC1、 ITV、C4、 C5、 Sky),平面媒體則是全國性發行的十家報紙;主要測量的指標是議題平衡、曝光量平衡、以及報導方向平衡。

第一階段的報導分析顯示,曝光量最大的是焦點人物是強森,其次是卡麥隆;報導大量集中在保守黨,其他政黨(包括工黨)皆被邊緣化,而女性的聲音幾乎全無。該報告顯示,公投辯論所觸及的議題非常狹窄,集中在公投的宣傳策略與過程,鮮少觸及環境、旅行、社會權利與憲政等更廣泛的面向 。換言之,脫歐公投好像變成保守黨內三個大男孩的口角與家務事。

第二階段的報告時間已落在六月的公投月,但此時媒體所專注的仍集中在宣傳策略,公投辯論也還是經濟與移民的老調重彈。在人物曝光量上,雖然漸漸有公民的聲音進入、首相卡麥隆進一步取代強森成為曝光最多的政治人物,但整題而言,脫歐陣營博得更多的媒體版面。支持脫歐的《太陽報》以發行量計算,聲稱超過八成主張脫歐,只有兩成支持留歐。總體而言,在報導平衡方面,脫歐與留歐的主張呈現五五波。此時,工黨持續被邊緣化,幾乎成為隱形人;也由於保守黨掌握公投議題風向的主導權,讓脫歐公投儼然成為該黨爭奪首相寶座的前哨戰。

《太陽報》(左)6月14日大動作地以頭版頭條,宣示對「脫歐」的支持。 圖/《太陽...
《太陽報》(左)6月14日大動作地以頭版頭條,宣示對「脫歐」的支持。 圖/《太陽報》

第三階段的報告來到公投的前兩週,儘管郵遞投票已經開始,議題火力繼續集中在宣傳策略、移民與經濟上。三個保守黨大男孩依舊贏得最多媒體曝光量,但英國獨立黨的法拉吉終於爬到第四名的位置。以平面媒體的報導數量來看,脫歐與留歐的新聞數量是六比四,若以報紙發行量來看,脫歐與留歐的閱聽人比率則是八比二。就報導平衡的指標而言,強烈主張脫歐的《每日快報》,《每日郵報》與《每日電訊報》,毫不意外地,是最未呈現平衡報導的媒體;強烈主張留歐的《衛報》、《金融時報》保持著平衡報導原則,而此時的《泰晤士報》未有明顯政治取向,維持微弱地留歐立場與分裂報導。

然而,隨著公投時程逼近,力主脫歐的大眾化小報開始大肆報導脫歐,脫歐的聲浪遠大於留歐,為回應脫歐媒體製造的脫歐時代,《衛報》與《金融時報》也跟進大篇幅地宣傳留歐,媒體戰此時已進入白熱化階段。

投票前一週的第四階段,工黨及其黨魁柯賓(Jeremy Corbyn)終於獲得媒體的關注,成為曝光量第三名的政治人物;儘管如此,英國獨立黨的法拉吉還是擠下工黨,成為保守黨以外最主要的媒體消息來源。傳統平面媒體方面,支持脫歐者用大量的篇幅與分析,說明脫歐的好處,而反之亦然,支持留歐的媒體也一樣;但電子媒體無論脫歐或留歐,兩陣營的曝光量與論點都被赤裸裸地呈現,沒有偏袒的情況。在議題設定上,縱使脫歐辯論已進入最後一周的決戰階段,但不管是平面或電子媒體在處理議題時,還是狹窄且破碎地集中在經濟與移民兩個面向。

綜觀連續四周的媒體報導分析,無論消息來源與議題設定,都顯得片面且狹隘。雖然電子媒體呈現了平衡報導,平面媒體卻激烈對立;尤其大眾化小報,不顧平衡,大量地報導脫歐的必要性與好處,再加上其發行量與閱報率,影響大眾甚鉅。

6月21日的《每日電訊報》(左)再次表態脫歐:「如果周四的公投是在恐懼與希望之間...
6月21日的《每日電訊報》(左)再次表態脫歐:「如果周四的公投是在恐懼與希望之間的抉擇,那麼,我們選擇希望。」;同一日的《衛報》頭版(右)則反對鎖國,支持留歐。

除了媒體在公投之前扮演的宣傳與辯論的場域之外, 如何才能讓投票公眾獲得充分的資訊,而不是被片斷與偏頗的資訊所誤導?政府中立的資訊政策,也是舉行公投前,很重要的一環。英國上一次舉行的入歐公投(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是在1975年威爾森政府(Harold Wilson)時期,有67%支持入歐。

當年政府的資訊政策是由內閣負責,準備了15頁的「英國新政」(Britain's New Deal in Europe),說明政府主張入歐的理由,總共印製兩千一百六十五萬份。為避免政府不被指責企圖引導公投結果,威爾森政府選擇低調不張揚,但事實上,政府的說明與溝通常對民意影響甚鉅,威爾森政府雖然試圖低調處理,但文宣卻只強調不加入經濟共同體的風險(如:失業率攀升跟通膨),也說不上入歐會帶來什麼好處;換言之,政府的資訊過於簡化,並沒有將入歐的利弊與細節等資訊充分揭露,未盡充分告知責任。

此番脫歐公投,有所謂的「簾幕」(Purdah)時期,也就是從投票日(6月23日)往回推四週(5月27日)的敏感時期。這段時間裡,中央與地方政府需遵行「政黨、選舉與公投法」(the Political Parties, Elections and Referendums Act 2000),禁止印製宣傳材料,避免影響民意;公務員也必須保持中立,不能參與宣傳。但從首相、財相到英格蘭銀行總裁,每個人在這段時間裡積極地為留歐辯護,顯然沒人把該法條放在眼裡。

從首相、財相到英格蘭銀行總裁,每個人在這段時間裡積極地為留歐辯護,顯然沒人把該法...
從首相、財相到英格蘭銀行總裁,每個人在這段時間裡積極地為留歐辯護,顯然沒人把該法條放在眼裡。圖為6月6日,公投前兩周出席倫敦留歐造勢的首相卡麥隆。 圖/美聯社

「不想下周五一起床就與法拉吉『混逗陣』嗎」公投前夕,英國街頭仍是脫歐、留歐兩邊宣...
「不想下周五一起床就與法拉吉『混逗陣』嗎」公投前夕,英國街頭仍是脫歐、留歐兩邊宣傳的角力場。 圖/歐新社

另一引發爭議的問題在於宣傳經費的支出。四月初,卡麥隆政府花費了九百卅萬英鎊的公款,印製16頁的宣傳手冊,呼籲留歐。政府這樣的舉措自然會被疑歐派大做文章,逮到機會的法拉吉就說,政府不顧人民感受,大手筆地花了納稅人近千萬英鎊,此番公投根本就是一場人民對抗政治菁英的戰役!卡麥隆陣營的說詞則是,逾85%民眾要求政府提供更多資訊以協助他們做決定,而依過往公投的慣例,政府都會印製說帖,這次也一樣,並無不法。然而,反對陣營抨擊,這份說帖花費納稅人的錢,卻只強調留歐,並沒有把利弊得失向大眾解釋清楚,也沒有留餘地給主張脫歐陣營申張的機會,完全是不公平競爭

原本因為議員寇克斯槍殺悲劇而緊急暫停所有宣傳活動的留、脫歐兩陣營,在昨日(6月20日)重返辯論舞台,繼續倒數一周的最後衝刺。面對一連串脫歐陣營的抨擊,BBC特別在投票前最後一個週日,為首相制作「卡麥隆對歐盟的問答時間」(David Cameron EU Question Time )的辯論特輯

「問答時間」(Question Time)是BBC歷史悠久的招牌政論節目,每週四晚上輪流在英國各地現場直播,邀約的來賓通常是不同黨派的政治人物、專欄作家或是記者,而現場觀眾亦可提問;由於主題牽動時事跟社會議題,常常引發激烈的辯論。但這次的首相問答為卡麥隆量身打造,選擇在周末開播,且未邀請脫歐陣營的人士與其辯論,只有卡麥隆站在台上,面對數十名觀眾措詞尖銳的提問 。整晚的問答過程,幾度激烈交鋒,卡麥隆急切的語氣似乎透露出其政治生涯的危機,或許從另一個層面來說,這場公投不單單只是場公投而已,似乎也是對卡麥隆政府的不信任投票。

這場公投不單單只是場公投而已,似乎也是對卡麥隆政府的不信任投票。 圖/路透社
這場公投不單單只是場公投而已,似乎也是對卡麥隆政府的不信任投票。 圖/路透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特輯/英國脫歐公投

李筱雯

政大新聞所碩士, 英國西敏寺大學新聞與大眾傳播博士, 倫敦城市大學法律專業文憑。研究興趣:媒體與文化政策,媒體產製研究,新聞與人權。譯作:《隱形性產業:英國移民性工作者》

作者文章

大量外資掌控了倫敦的摩天大樓,近年來又以中國最為積極搶攻倫敦房地產市場。42大廈...

在一帶一路盡頭:碰壁「倫敦之巔」的中國炒房大隊

2018/08/29
租屋的問題,還真的很令倫敦人困擾。 圖/路透社

倫敦租屋地獄:史上最惡房東的「黑屋帝國」

2018/08/14
最初希望防空洞在戰後可以快速改建成為地下鐵,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變成了都市中的小...

深入倫敦地心:二戰防空洞的華麗再生

2018/01/11
短短數日,我的感受是英國國會議員候選人的拜票日常,果真也是一步一腳印。 圖/路透...

英國大選:親身體驗,國會議員的拜票日常

2017/06/02
三位策展人曾熙凱、吳雅筑、張雅筑,以「食托邦」的創意回應倫敦設計雙年展的主題「烏...

設計倫敦,策展英國:文化外交的展演舞台

2016/10/13
被外界喻為鐵娘子二號的英國新任首相梅伊,是不是叮咚,巫婆回來了? photo c...

叮咚,巫婆來了!細數英國首相梅伊的出包往事

2016/07/27

最新文章

面對俄羅斯強大的牽制,摩爾多瓦桑杜政府亟欲找到平衡出路,入歐公投的拉鋸戰更凸顯分...

摩爾多瓦通過入歐公投:歐洲「最窮小國」如何應對被俄羅斯滲透?

2024/12/05
圖為2024年7月,尹錫悅與金建希前往華盛頓參加NATO會議。 圖/美聯社

一場失敗的政變:駐韓記者的「6小時戒嚴風暴」總分析

2024/12/04
國際特赦組織將趙恩實故事製成動畫。 圖/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

《我在北韓的生活》:沒有選項的人生,脫北者眼中的真實北韓

2024/11/25
2017資料照,北韓學生為了國家活動練習表演。即便私有經濟與科技稍有開放,北韓人...

賭上性命的脫北之路:逃亡與遣返之間,北韓政治難民難獲關注

2024/11/25
2024年11月14日,川普以總統當選人身分,在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發表演說。 圖...

川普2.0內閣成形:從邊境、關稅到戰爭,剖析重大政策走向

2024/11/25
川普政府2.0,對美國、世界的意義和影響為何?圖為2020年在佛羅里達州發表演說...

重商主義重新領銜國際政治?川普「絕對控制」的美國未來

2024/11/25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