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大選亂鬥,參選美國總統的加拿大人?
▎爭議:反攻美國的加拿大人?
萬眾矚目的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將在今年年底11月8日展開,而民主、共和兩大政黨,也將自2月1日開始,正式啟動黨內初選。
大選刀刀見骨殺入肉搏戰的同時,選情早被外界視為「大勢不妙」、「路走偏鋒」的共和黨陣營,民調領先群雄的兩位候選人:唐諾德.川普(Donald Trump)與泰德.克魯茲(Ted Cruz),在政見交鋒上沒擦出多少火花,反倒在「國籍」問題上卻掙足了版面——川普質疑,出生在加拿大、曾持有加拿大國籍長達44年的克魯茲,實為加拿大人,並不具備「參選美國總統的法定資格」。
泰德有問題...我的意思是,他纏上了個大爭議。
——川普,2016年1月11日,新罕布夏初選造勢活動上
這是怎麼一回事?川普的話是真、是假、是造謠?克魯茲,這名自稱是標準德州牛仔的參議員,真的是加拿大人嗎?加拿大人可以參選美國總統嗎?或者說,美國即將出了個加拿大總統嗎?
▎誰能參選美國總統?
比方案例:出生在香港的馬克,幼時在台灣唸書,長大後因緣際會來到紐約攻讀碩、博士。適逢1979年中美斷交、國家處境風雨飄渺,為了未來考量的馬克於是申請了綠卡,並考慮就此移民美國...。
答案來了:不行。
根據美國憲法第二條第一款第五節規定:
考慮到現實世界中,已不可能有候選人出生於1787年之前,因此唯有「天生的美國公民」(natural born Citizen)有資格參與總統選舉。
根據現行法規,要成為「美國人」有三種方法:
- 在美國國土上出生;
- 在海外出生,但父母任一人是美國公民,並符合聯邦申請條件;
- 移民,然後申請公民。
如同聲望曾一度長紅的共和黨州長/魔鬼終結者阿諾.史瓦辛格(奧地利歸化)一樣,馬克是第三種不具參選資格的「後天公民」;1946年在紐約市出生的川普則是第一類範疇;而克魯茲則屬於第二種。
但問題又來了——在美國憲法中,目前並沒有針對「天生美國公民」的解釋,亦不曾有人針對「天生美國人」的切確定義申請解釋——也因此,克魯茲到底算不算是「天生美國人」?夠不夠資格參選美國總統一事?也成為了對手大打模糊仗的口舌議題。
▎泰德.克魯茲,加拿大國籍的美國參議員
1970年出生於加拿大亞伯達省卡加利市(Calgary)的克魯茲,父親是來自古巴的政治難民(僅持有綠卡),母親則來自美國德拉瓦州(美國公民)。克魯茲一路在加拿大住到了4歲,之後才隨父母搬回美國,並長居於德州。
由於加拿大是屬地主義國家,出生在境內的克魯茲,自然也持有加拿大公民身份,而成為雙重國籍者。多重國籍者在美國參議院並不罕見,在參選法規裡也沒有規定國會議員不能持有第二國籍,因此,克魯茲的身份問題先前也就沒有受到太多檢驗,但在2013年之後,在共和黨內因茶黨運動崛起而成為保守派新星的克魯茲,突然成為了共和黨問鼎2016白宮寶座的熱門候選人,身份的問題也就此成為克魯茲揮之不去的負面夢魘。
在面對加拿大國籍的質問時,克魯茲曾一度以「母親沒給我報戶口」為由,認為沒有登記就沒有國籍,而否認自己「加拿大公民」的身份。不過克魯茲的說法隨後便遭媒體起底,並以官方出生登記為證,證明了克魯茲「生而為加拿大人」的事實。
「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加拿大人」的克魯茲,隨後公開表示將放棄加拿大國籍,並於2014年完成了申請程序。
但揚棄外國國籍是一回事,出生在海外的克魯茲,到底符不符合憲法規定的「天生美國公民」,卻繼續延燒成為大選爭議。
Cruz did not renounce his Canadian citizenship as a US Senator- only when he started to run for #POTUS. He could be Canadian Prime Minister.
— Donald J. Trump (@realDonaldTrump) 2016 1月 23日
當美國參議員時,克魯茲可沒拋棄他的加拿大國籍——非得等到他開始要選總同時才處理。他本可以當上加拿大總理的。
▎怎樣才是天生美國人?
直到截稿的同時,共和黨黨內民調遙遙領先的川普,仍持續不斷地以「加拿大人」一題來諷刺對手克魯茲。
針對克魯茲的身份,川普不直接抨擊這位德州參議員的外國國籍,而是以「憂心」地態度,懷疑克魯茲的參選資格並不符合總統條件,「未來很可能被有心者提起訴訟,而讓共和黨的參選成為一場鬧劇」,於是比起高風險的克魯茲,「百分之百土生土長的美國公民」川普,更該是理性選民們的頭號選擇。
川普口中的「違憲爭議」真的存在嗎?在主流憲法學者演中,克魯茲的參選身份是合法且無需質疑的,但如何解釋憲法條文中的「天生公民」(natural born Citizen),「天生」一詞應該被廣義地解釋為出生即被賦予法律權利,還是更狹義的「土生土長合法的美國公民」?由於條文中並未解釋、也從未有人興訟解釋,因此兩者之間確實存在著詮釋的模糊。
更尷尬的是,根據克魯茲在哈佛大學法學院就讀時的授課教授、著名的憲法學者崔伯(Laurence Tribe)的說法,在主流解釋上,克魯茲的參選資格當然無庸置疑;但克魯茲本人的憲法見解,卻是保守派中的起源主義者,主張憲法的各種主張應以開國元勳們的立場唯依歸,而若以此推論,美國開國者們在憲法裡的字面意思,「天生公民」或許更偏向狹義解釋的土生土長說。
在過去,由於擔心獨立的民主成果,或遭新來的歐陸貴族殖民者給「收割」,或藉由金權政治重塑外來王權,因此在憲法條文中,美國的開國元勳們才會強調「天生公民」的在地性,以防止殖民地的民主果實,再被外來的歐陸殖民者們二次宰制。
▎不只克魯茲:歐巴馬、麥肯都曾被指作外國人
川普槓上克魯茲的國籍風波,就算在共和黨人眼裡,鬧劇的成份或許也高於憲政爭議。但「天生公民的參選資格」,在過去幾屆選舉中,卻已不是新鮮事。最著名的案例,即是2008年總統大選中,代表民主黨參選的歐巴馬與共和黨候選人約翰.麥肯(John McCain),各自的「國籍風波」。
作為美國第一位非裔總統的歐巴馬,其「身世之謎」一直以來都是政敵們負面攻擊的文宣素材。在官方資料上,歐巴馬在1961年出生於夏威夷檀香山,他的生父是肯亞人、生母安.鄧娜姆(Ann Dunham)則是來自堪薩斯州的美國公民。於情於理,歐巴馬生而為美國人的事實,也都無庸置疑。然而,懷疑論者卻認為,歐巴馬真正出生地其實是父輩老家——肯亞,因此並不符合屬地主義這一條件;同時,歐巴馬在出生時,他的母親鄧娜姆還未滿19歲,並不符合當時聯邦的產子登記規定「14歲以上,並享有美國居留權超過5年」,而歐巴馬本人自然也不可能有公民身份。
即便歐巴馬本人已出示了出生證明以正清白,但反對者仍質疑他偽造出生證明,包括川普在內,「肯亞總統歐巴馬」依舊是其攻擊民主黨政權合法性的理由之一。
至於共和黨方面,出生在巴拿馬的麥肯也一度被質疑其「天生公民」的身分;但麥肯的雙親都是美國公民,同時他出生在美軍駐巴拿馬的海軍基地內,相比於歐巴馬或克魯茲,麥肯的身世問題也未成為政敵猛轟的目標。不過或許是其相對溫和的政治路線,深受黨內茶黨「同志」所批評,在茶黨大將克魯茲深陷「加拿大風暴」的同時,受過相同質疑的麥肯反倒兩手一攤,以「我不確定克魯茲到底符不符合參選資格」背刺這名德州參議員一刀。
另一方面,在這回選舉中,一度是共和黨新星,但後來民調一路被海放而被邊緣化的參選人——佛羅里達參議員,馬可.盧比奧(Marc Rubio)也有相同的身世矛盾。盧比奧雖然是在1971年出生於邁阿密,但他的雙親都是來自於古巴的政治難民,一直到1975年盧比奧出生4年後,方才獲得公民資格。也因此,若以狹以定義,盧比奧的天生美國人身份,亦是眾多論戰中的討論議題之一。
▎是不是天生美國人,對選民來說很重要嗎?
即便加拿大風暴讓克魯茲的鼻青臉腫,也映襯出美國選舉規範的不合時宜,但對於一般選民而言,克魯茲若有似無的外國身分,真的會影響選舉的走勢嗎?
就目前看來,並不會:領先的川普民調至今依穩定領先,一路挨打的克魯茲選情雖然低迷、但也未見崩盤之勢。就選舉策略而言,川普的烏賊戰術,反而讓克魯茲得到更多的曝光機會,進而邊緣化其他「相對溫和派」的參選人,川普大戰克魯茲,兩大保守邊鋒的決鬥大戲,也進一步將共和黨的選情氣氛更拉往光譜的右翼極端,而更符合川普的盤面估算。
自2月1日開始,民主、共和兩黨的提名初選也將各自展開,初選時程也將在6月下旬結束。一般預期,初選的結果大概在夏季開始前就會底定,屆時選舉結果會再交由7月中舉行的兩黨全國大會(共和黨今年辦在克里夫蘭;民主黨則辦在費城),通過正式的正副總統參選提名。
目前兩黨黨內初選的首回合戰役,將會從2月1日的愛荷華州黨團會議選舉、2月9日新罕布夏州初選開始。
根據民調網站RealClearPolitics的數據(2016年1月26日)顯示:在共和黨方面,目前黨內初選的纏鬥仍以「川普 X 克魯茲」為主,在全國方面川普的民調仍全面領先(34.8%:19%),在愛荷華(33.6%:27.2%)、新罕布夏(32.3%:12.8%)方面,川普也都取得明顯的領先優勢。
民主黨這邊,希拉蕊的全國區民調,雖大幅領先競爭對手桑德斯(52.0%:37.4%),但在愛荷華州,兩人的民調卻拉到了0.6%的誤差距離,而桑德斯的在新罕布夏的民調甚至還以53.3%:38.7%,大幅地站在了希拉蕊跟前。
愛荷華州與新罕布夏的初選結果,將為2016的大選畫上第一個選票記號——特別是對於黨內選情激烈、但出線人選陷入膠著的共和黨來說,能否逆轉「川普聲勢」、把選舉拉回「常規對決」,2月份的初選結果也將起到指標性的作用。
目前媒體普遍評估,無論共和黨派出那一位候選人,都難以挑戰民主黨希拉蕊問鼎白宮的優勢機會;但在國會改選的結果上,民主黨的選情就不是那麼樂觀,同時像是共和黨黨內初選的極端化,也正把美國政治拉向光譜對立的兩個極端,2016年大選之後的新政府勢必將面對極其棘手的執政阻礙...。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