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伊斯蘭的第一位信者:「面紗之下」穆罕默德之妻哈蒂嘉

2022/10/04 轉角選書

圖/美聯社、維基共享  右為穆罕默德的第一位妻子哈蒂嘉的肖像,取自1553年,法...
圖/美聯社、維基共享 右為穆罕默德的第一位妻子哈蒂嘉的肖像,取自1553年,法國里昂出版的Promptuarium Iconum Insigniorum肖像集;左為2020年參加穆罕默德與哈蒂嘉之女法蒂瑪忌日哀悼儀式的穆斯林婦女。 圖/美聯社、維基共享

▌本文為《面紗之下:二十一位女性的伊斯蘭世界史》(八旗文化,2022)書摘

哈蒂嘉(Khadija)是伊斯蘭的第一位信仰者,也就是第一位信士(mumin)。早在西元七世紀初,她就在伊斯蘭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記。她相信了她的丈夫——先知穆罕默德所帶來的訊息,甚至在先知尚未開始在阿拉伯城鎮麥加,公開呼籲眾人信仰唯一的神之前,她就已經相信了。

哈蒂嘉對他的使命堅信不疑,在最艱困的時刻支持著他,直到她嚥下最後一口氣。她見證了先知虔敬無染的心和聖潔高貴的精神,給予他真摯的人間之愛,並鞏固他的決心。

在當今的時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強調,第一位接受先知訊息的人是一名女性。

先知穆罕默德常常向哈蒂嘉尋求建議。她對他瞭若指掌,而他對她深信不疑。在先知決定肩負起他的使命、向他的族人傳播神的訊息之前,他和哈蒂嘉的婚姻就是他最寶貴的財富。在他尚未做出決定而驚慌失措時,他靠著哈蒂嘉撫慰人心的同理和智慧得到平靜。

喧囂熱鬧的麥加城是區域和長途貿易的中心,這裡隨處可見的不公不義、腐敗的道德和空虛的心靈,令年輕的穆罕默德灰心喪志。他稱呼這一切他所厭惡的現象為無知愚昧的黑暗,也就是所謂的蒙昧狀態(al-jahiliya)。

相較之下,哈蒂嘉則是他的北極星,給予他愛、光明與支持。有她在背後撐腰,穆罕默德在那裡力行善事,每個月總會花上幾天潛心冥思、投入信仰,如齋戒、祈禱和幫助他家鄉和周邊地區的窮人。有時,穆罕默德會退隱到附近山丘的一座洞穴裡。回程時,他會先拜訪麥加城中心的聖地——卡巴聖壇(Kaaba),並繞行聖壇至少七次,口中反覆唸誦著:「我的主啊,我來了。一切讚頌都歸於祢。」

在當今的時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強調,第一位接受先知訊息的人是一名女性。圖為...
在當今的時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強調,第一位接受先知訊息的人是一名女性。圖為德黑蘭清真寺的什葉派女性穆斯林。 圖/路透社

七世紀時,也就是歷史學家所謂的古代晚期(Late Antiquity)的末期,有各式各樣的宗教信仰和習俗在阿拉伯半島共存。在阿拉伯地區的西北部,即被稱為漢志(Hijaz)的地區,既有基督教徒,也有猶太教徒。然而,後來的穆斯林作家回溯編撰的資料指出,當時大多數人是異教徒或多神教徒,他們崇拜多位神祇,通常是敬拜木頭或石頭雕刻而成的偶像。

許多阿拉伯部族在卡巴聖壇的裡面或外面,供奉著他們所喜愛的神祇的神像。在節日裡的固定時間,他們會聚集在這裡,舉行各種儀式,祈求保護和好運。除了卡巴聖壇之外,當地人還將許多其他地方視為聖地,包括沙漠山谷中的水井、泉水和溪流。人們從阿拉伯半島的遙遠角落來到麥加,最南遠至葉門,最東遠至一片廣闊沙漠的邊緣,那片沙漠被貼切地稱作「空蕩之境」(Empty Quarter)。

雖然麥加遠離當時位於君士坦丁堡和泰西封(Ctesiphon)的政治權力和商貿財富中心,但是它依然至關重要,尤其是在進入七世紀之際,阿拉伯半島在此時即將見證後來被稱為伊斯蘭的信仰誕生。

在西元六一○年的一個夏夜,哈蒂嘉的丈夫當時年近四十,他照例去麥加附近的山洞避隱,但這次卻因故中斷。那天發生了一件無法解釋的事。大天使加百列(吉卜利勒)來拜訪他,並為亞伯拉罕所信仰的獨一之神捎來訊息。穆罕默德仍在驚慌失措時,便跌跌撞撞地跑回家。看到哈蒂嘉讓他安心許多,並向她傾訴了自己的遭遇:

加百列以夢境般的異象出現在我面前。他拿著一卷用錦緞密封的卷軸,上面寫著一些字。他告訴我:「快讀!」我問:「我應該讀什麼?」他緊緊抱住我,強迫我就範,就像死亡令我窒息。然後他放開了我,命令道:「快讀!」我懇求道:「我應該讀什麼?」

阿拉伯文的原始敘述在此處的措辭令人費解,而英文的翻譯很難讓意義更清晰。在第三次這樣的往復之後,天使下達指令:

你應當宣讀! 奉你的創造主之名,  

祂曾用血塊創造人類。

你應當宣讀! 你的主是最慷慨的,  

祂曾教人用筆寫字,  

祂曾教人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

穆罕默德告訴哈蒂嘉:「最後,我唸出這段文字,天使加百列就離開了。結束後,我感覺那些文字已經銘刻我心。」

位於沙烏地阿拉伯的伊斯蘭教聖城麥加,前來朝聖的穆斯林聚集在大清真寺的天房前。 圖...
位於沙烏地阿拉伯的伊斯蘭教聖城麥加,前來朝聖的穆斯林聚集在大清真寺的天房前。 圖/法新社 

雖然麥加遠離西元六世紀之際的政治權力和商貿財富中心,但它依然至關重要,並在伊斯蘭...
雖然麥加遠離西元六世紀之際的政治權力和商貿財富中心,但它依然至關重要,並在伊斯蘭信仰誕生後,成為全球穆斯林的信仰中心。圖為義大利米蘭當地的伊斯蘭教中心外,穆斯林朝向麥加方向跪拜。 圖/美聯社

穆斯林的信仰傳統記載了這一重大的頓悟時刻,與不可言說且超驗的真實相遇,認為先知穆罕默德是在此時開啟他身為神的使者的使命─可稱之為「派使」(mab‘ath)。天使加百列的指示成為穆斯林神聖經典《古蘭經》的一部分。關於《古蘭經》究竟是如何編纂的,各界說法不一,但是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的一個世代內,他的多數追隨者都認可它是神的話語最後且完整的紀錄。這些來自《古蘭經》啟示的早期內容概括了後來被稱為伊斯蘭教的一些基本要素:

(1)強調神,也就是造物主;

(2)創造萬物的奧祕;

(3)人類對造物主的完全依存;

(4)造物主的絕對慷慨;

(5)伊斯蘭傳統中對知識、閱讀和寫作的重視。

由於不確定他看見的異象到底意味著什麼,穆罕默德很擔心。於是他尋求哈蒂嘉的建議。這可能是純粹的幻覺嗎? 在麥加,眾所周知詩人會根據自己的夢境和妄想講出一些不著邊際的故事,而多數人都認為他們是被邪靈附身,是邪靈透過他們的肉身來說話。人們會聚集在一起聽這樣的詩人說話,但他們並不受尊重。

在家中,穆罕默德坐在哈蒂嘉身邊,無論是實際上或精神上,他都倚靠著她。她慈愛地用一條毛毯裹住他,安撫他的情緒。她仔細聆聽他所講述的事情,並向他保證,他和那些詩人完全不同。她肯定神絕對不會欺騙一個幫助負債者擺脫債務重擔的人,不會欺騙一個餵養飢民的人,更不會欺騙一個只說真話、始終堅持正義的人。不,他並非詩人之流。她相信他所說的話,也相信他的為人。

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的一個世代內,他的多數追隨者都認可《古蘭經》是神的話語最後、...
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的一個世代內,他的多數追隨者都認可《古蘭經》是神的話語最後、且完整的紀錄。圖為舉著古蘭經的什葉派穆斯林女學生。 圖/美聯社

哈蒂嘉是在十多年前嫁給穆罕默德的。穆罕默德的一切品格都讓她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她甚至不畏違背習俗,主動向他求婚。她在他身上看到了什麼特質?

就他的外表而言,伊斯蘭傳統記載著先知穆罕默德是一個身材勻稱的男子,既不敦實,也不乾瘦,既不太高,也不太矮。他的額頭寬闊,有著彎彎的眉毛,一對寬眼窩托著黑色的眼珠,還有引人矚目的長睫毛。他的鬍鬚濃密,留著長頭髮。當他笑起來的時候(他總是笑面迎人),兩片嘴唇間露出潔白的牙齒。他的臉總是容光煥發。他走路時步伐輕快,身體微微前傾,好像是他在走下坡路一樣。人們特別喜歡和他交談,也能感受到他的領袖魅力。

哈蒂嘉在他身上看到了這一切特質,而且還遠不止於此。

最早的先知書面傳記約成書於八世紀中葉,根據其記載,哈蒂嘉聽到了她丈夫的經歷之後,馬上就出發去調查情況。她站起身來,收拾身邊的衣物(這是阿拉伯文用來表達堅定決心的說法),去拜訪她的表親瓦拉嘎(Waraqa)尋求建議。瓦拉嘎聰慧且學識淵博,哈蒂嘉一直都很敬重他。

在麥加,瓦拉嘎是一個小圈子的一員,這些人被稱作哈尼夫(hanif),意思是「純粹派」。這些哈尼夫自視為心意純正的求索真理之人,拒斥麥加普遍的宗教信仰和習俗,反倒去擁抱亞伯拉罕信仰體系的實踐方法,例如繞行卡巴聖壇、拒絕崇拜偶像等。

儘管希伯來聖經(Hebrew Bible,摩西的經典)沒有完整的阿拉伯文譯本,但哈尼夫至少知道其中的部分內容。與此同時,他們尊敬耶穌,儘管他們並無法取得阿拉伯文版本的福音書,也不隸屬於任何基督教會。在哈尼夫信仰中,有個核心元素是他們期待在阿拉伯人中會降臨一位先知。

圖為先知穆罕默德(中央以白布蒙面者)與穆斯林軍隊。因伊斯蘭教教義規範,許多穆罕默...
圖為先知穆罕默德(中央以白布蒙面者)與穆斯林軍隊。因伊斯蘭教教義規範,許多穆罕默德畫像以白布遮擋其面孔。 圖/維基共享

當哈蒂嘉轉述她丈夫的經歷後,瓦拉嘎驚訝地大喊:「天哪! 天哪! 他一定是那位眾所期盼的先知。」瓦拉嘎也許是回想起神選的使者將會收到密封的書卷,並且無法唸出上面的文字,他認定穆罕默德就是那位妥拉(Torah)和福音書中預示的先知。在幾句留存至今的詩句中,他表達了對這位眾所期待的先知終於現身的喜悅之情:

我鍥而不捨、堅持不懈

惦記著這預言,時常引人落淚。

而今,哈蒂嘉捎來確鑿的證據。

喔! 哈蒂嘉啊! 妳可知我已等候多時,

在麥加的山谷裡,期盼著

親眼見證妳的話語成真。

瓦拉嘎認出這是先知到來的跡象,於是要哈蒂嘉鼓勵和支持她的丈夫。他也警告她,先知必將面臨來自神的敵人的反對,他們將迫害穆罕默德,指控他是騙子、詩人或瘋子,把他趕出他的家鄉。然而,他和那些追隨他的人走在唯一真主——亞伯拉罕和耶穌的神的道路上,終會得到救贖。瓦拉嘎的話振奮了哈蒂嘉的精神,但是他的警告令她憂心忡忡。她對麥加社會瞭如指掌,下定決心要保護她的丈夫,讓他安然無恙。

一如七世紀阿拉伯半島的大部分地區,麥加是個部族社會。社會資本和地位主要源自於部族歸屬,一個人的榮譽、財產,甚至單單是生活本身,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仰賴他們所屬的部族。一個被部族拋棄的人會面臨各種可怕的局面,一如穆罕默德這樣的孤兒,儘管他隸屬於一個強大的部族,生活依然提心吊膽。

因此,哈蒂嘉是他的保護傘。身為一位擁有傑出部族血統的富有女性,四十多歲的哈蒂嘉在麥加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在她丈夫最脆弱的時候,她利用自己的地位來支持他。這說明了哈蒂嘉的什麼人格特質呢?

圖為印度喀什米爾的女性穆斯林。 圖/美聯社
圖為印度喀什米爾的女性穆斯林。 圖/美聯社

在穆罕默德最脆弱的時候,哈蒂嘉利用自己在部落的傑出地位來支持他。圖為伊朗清真寺中...
在穆罕默德最脆弱的時候,哈蒂嘉利用自己在部落的傑出地位來支持他。圖為伊朗清真寺中跪拜的女性穆斯林。 圖/美聯社

先知穆罕默德和哈蒂嘉都出身於古萊須族(Quraysh),這個部族的首領掌控著麥加及其周邊地區。有一些古萊須族人是地主和農民。這個部族十分龐大,並且擁有許多的分支,其中兩大氏族支配著其餘的氏族。其一為哈希米氏族,他們是哈希米(Hashem)的後代,擁有卡巴聖壇鑰匙保管人的光榮頭銜。另一支強勢的分支則是伍麥亞氏族,他們是哈希米的姪子伍麥亞(Umayya)的後代,稱霸商業貿易領域。

哈希米氏族和伍麥亞氏族是敵對的親族,互相爭奪資源和榮譽,雙方的往來不總是友善的。然而,古萊須族並不是麥加唯一的部族。那個地區還有其他一些影響力較為薄弱的部落,而麥加成為北至敘利亞、南至葉門的中心,區域內各地的男男女女都會到麥加來朝聖具有性靈力量的卡巴聖壇,以及周圍沙漠山谷中的諸多聖地。他們在卡巴聖壇和滲滲泉附近對神發誓、許下承諾或產生幻象,為生命帶來重大的影響和意義。

年復一年,各個部族的成員來到這裡重申和平協議、簽訂契約,當然還會鞏固自身部族的榮譽。在麥加時,他們經常利用這個機會和當地人或其他朝聖者做生意。不過,無論他們是當地人或外來的朝聖者,所有人都會認同哈蒂嘉這樣的人物是傑出的麥加人,應該受到尊重,甚至是敬畏。

然而,就更普遍的情況來說,女性的地位並不理想,而且存在許多矛盾。部族的族人汙名化女性,認為所有女性化的事物都是軟弱無能的,一般而言都是低人一等;有女兒卻沒有兒子的父親會被稱作絕後之人。某些父親甚至會埋葬他們的女嬰,然後為擺脫了生下女兒的恥辱而感到驕傲。可是在另一方面,麥加能夠讀寫的女性比男性更多,更重要的是,她們可以擁有財富和資本,哈蒂嘉當然也是如此。由於她的母親和父親都屬於古萊須族中有影響力的氏族,哈蒂嘉握有資本、人脈、孩子和榮譽。她堅強、睿智且獨立,男人和女人都對她言聽計從。

就像其他的古萊須族的菁英成員,哈蒂嘉投資了麥加與北方的羅馬帝國領地間的遠程貿易。在西元六一○年那個命運的夏夜到來前幾年,哈蒂嘉曾委託穆罕默德來監督她運往羅馬的阿拉伯佩特拉行省(Petraea)首府布斯拉(Bostra)的貨物。麥加的商隊帶著皮革、獸皮、羊毛衣物、澄清奶油和香水,運往北至今天的敘利亞和巴勒斯坦一帶。和其他麥加商人一樣,哈蒂嘉出售貨物給需要大量皮革和獸皮的羅馬軍隊。

先知穆罕默德和哈蒂嘉都出身於古萊須族(Quraysh),這個部族的首領掌控著麥加...
先知穆罕默德和哈蒂嘉都出身於古萊須族(Quraysh),這個部族的首領掌控著麥加及其周邊地區。圖為古萊須族部族分布地區,如今許多殘餘的古萊須人生活在沙烏地阿拉伯。 圖/Al-Maghrib Institute

哈蒂嘉是傑出的麥加商人,她投資了麥加與北方的羅馬帝國領地間的遠程貿易,並曾委託穆...
哈蒂嘉是傑出的麥加商人,她投資了麥加與北方的羅馬帝國領地間的遠程貿易,並曾委託穆罕默德來監督她運往羅馬的阿拉伯佩特拉行省(Petraea)首府布斯拉(Bostra)的貨物。圖為阿拉伯商隊示意圖。 圖/維基共享

哈蒂嘉採納多方意見,都聽說穆罕默德是個誠實的人,她對此讚許有加。當他歷經兩個月的貿易旅行歸來時,他帶回的利潤明顯比以往更多,證明了哈蒂嘉信任了對的人。這個年輕人從小就是個孤兒,在出生以前就失去父親,五歲左右失去母親,而在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失去了祖父和監護人。

儘管穆罕默德的個人生活面臨種種困難,但他擁有堅毅的人格和慷慨的精神。他的個性和魅力都讓哈蒂嘉印象深刻,於是哈蒂嘉主動向他求婚,或是要求他提出婚約。而他接受了。

他們結婚時,穆罕默德還不到二十五歲,她則至少二十八歲。她過去結過兩次婚,一次是守寡,另一次則是離婚作結。也有人說她兩次婚姻都是因為喪夫而告終。她在兩段婚姻中都生了孩子。

有些較晚期的資料稱哈蒂嘉結婚時已經四十歲,但是這不應按照字面意思來理解。因為在遠至古代的近東文學傳統中,四十歲代表著完美、圓滿和顛峰。誠然,和穆罕默德成婚時,哈蒂嘉是一名在情感和智識上都處於均衡狀態的女性。不過,她後來又生下五或六個孩子,這在當時對一個五十幾、甚至四十幾歲的女人來說是不可能的事。

就伊斯蘭世界普遍的情況來說,女性的地位並不理想,而且存在許多矛盾。圖為伊朗德黑蘭...
就伊斯蘭世界普遍的情況來說,女性的地位並不理想,而且存在許多矛盾。圖為伊朗德黑蘭清真寺中的女性穆斯林,與端坐的男性神職。 圖/路透社

伊斯蘭教的第一位信仰者是女性,在先知尚未開始在阿拉伯城鎮麥加,公開呼籲眾人信仰唯...
伊斯蘭教的第一位信仰者是女性,在先知尚未開始在阿拉伯城鎮麥加,公開呼籲眾人信仰唯一的神之前,先知之妻哈蒂嘉就已經相信了。圖為穆斯林婦女在穆罕默德之孫伊瑪目侯賽因的殉難紀念月進行哀悼。 圖/美聯社

一九八九年,在麥加的考古挖掘發現了一座建築的遺跡,據說曾經是哈蒂嘉做生意的地方和她與穆罕默德的家,包括她生下孩子的房間。有長達二十多年的時間,哈蒂嘉和穆罕默德與孩子一起生活在那間屋子裡。這個屋簷下還有其他成員,包括一個被解放的女奴巴拉卡(Barakah)或稱烏姆. 艾曼(Umm Ayman)、一個被解放的男奴宰德(Zayd), 以及先知的堂弟阿里(Ali)。

當然,哈蒂嘉與穆罕默德的關係超越了貿易或家庭方面的夥伴關係。她得知穆罕默德肩負真主使者的使命後的反應,顯示出她對穆罕默德的依戀之深,以及她對於他的誠實抱持絕對的信心。就更深層的意義而言,她身為一位有眼光的女商人的聲譽也對穆罕默德有利。

毫無疑問,成為先知是一項沉重的負擔。在山洞得到最初的啟示後,穆罕默德數日足不出戶,身上披著厚重的斗篷。有一段時間,啟示不再出現了。難道這只是一次性的事件嗎? 他對此感到疑惑不解。可是哈蒂嘉對於真主選擇穆罕默德成為祂的先知,未曾有過一絲懷疑。

先知穆罕默德生活中源自真主的保護、指引和充裕,有部分是透過哈蒂嘉對他的奉獻體現出來的。正如《古蘭經》的記載,真主命令祂的使者:

至於孤兒,你莫欺凌他;

至於乞丐,你莫責斥他;

至於對你養主的恩典,則要宣揚它。

先知穆罕默德生活中源自真主的保護、指引和充裕,有部分是透過哈蒂嘉對他的奉獻體現出...
先知穆罕默德生活中源自真主的保護、指引和充裕,有部分是透過哈蒂嘉對他的奉獻體現出來的。圖為清真寺內虔誠的穆斯林女性。 圖/美聯社


《面紗之下:二十一位女性的伊斯蘭世界史》

作者: 胡塞因.卡瑪利

譯者: 苑默文

出版社: 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 2022/08/03

內容簡介:若提到伊斯蘭教跟女性的關係,傳統一般認為伊斯蘭教是個「女權低落」的宗教,伊斯蘭歷史上也沒有值得一提的女性。但本書作者卡瑪利教授不這樣認為,他試圖舉證「伊斯蘭不是個仇女的宗教」、「伊斯蘭歷史上有許多具代表性的女性」。在上述的思路下,卡瑪利教授挑選了二十一位傑出秀異的穆斯林女性,從七世紀的麥加和麥地那,十一世紀的葉門跟呼羅珊,十六世紀的西班牙、伊斯坦堡和印度,十九世紀的波斯和非洲,再到今天的俄羅斯、土耳其、埃及、伊拉克與倫敦,這橫跨一千多年、足跡遍及全世界的巡禮,將帶給我們認識伊斯蘭的新法門。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誰殺了阿米尼?一名伊朗女性之死掀起「道德警察」之戰

神秘「布卡樂團」:阿富汗女性反抗塔利班的自由呼聲

轉角選書

讀好書、做好人——轉角國際編輯台的新書文摘選讀。

作者文章

一名年輕人在衙門院子裡遭到刑求的照片,可能是在中國北方,時間在1900年之後不久...

旁觀他人之酷刑:清末歐洲攝影師紀錄的身體刑,與西方的中國想像

2024/04/18
傳統又自負的同儕拒絕給予友善的支持,將是邱吉爾生命的寫照。左為1881年。7歲的...

憤怒的雄獅,孤單的童年:邱吉爾的頑皮少年成長記

2024/04/10
2018年龐佩奧國務卿任內訪北京,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等人。...

對中國絕不讓步:美國前國務卿龐佩奧的中國交手回憶錄

2024/04/03
左為創辦太古集團的施懷雅家族第二代約翰.森姆爾.施懷雅;右為如今太古集團在香港總...

太古集團與近代中國:從「糖」在香港發跡的英國商業帝國

2024/03/26
面對俄羅斯入侵,但烏克蘭人沒有打算投降。抵抗與對勝利的信念前所未有地團結起這個國...

《戰火下我們依然喝咖啡》:烏克蘭人的日常抗戰故事

2024/03/07
右圖:《女人與貓》(Woman with Cat),尚-巴蒂斯特.佩羅諾(Jea...

從不忠家寵到優雅高貴:《貓的世界史》近代歐洲知識份子的愛貓往事

2024/02/20

最新文章

檀園高中教室內,一個座位上,擺放著世越號船難生還者,拿著自己同學遺照,所一起拍攝...

我們還記得:南韓世越號船難10週年,悲劇真相至今未明

2024/04/18
一名年輕人在衙門院子裡遭到刑求的照片,可能是在中國北方,時間在1900年之後不久...

旁觀他人之酷刑:清末歐洲攝影師紀錄的身體刑,與西方的中國想像

2024/04/18
圖/Return to Nature Funeral Home IG、美聯社

疫情下的火葬詐欺:棄置190具遺體、偽造骨灰,美國殯葬夫妻檔被控重罪

2024/04/17
德雷德.史考特(Dred Scott)於1857年遭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判決認定「黑...

加害者後裔如何面對先祖之罪?美國「史考特案」雙方家族的創傷與療癒追尋

2024/04/15
圖為海山樓一景。海山樓為香港著名景點,這幢彷彿由積木砌成的大廈呈現香港緊密而狹窄...

香港新移民在《但願人長久》的追尋:哪裡得到理解,哪裡就是家

2024/04/12
以南韓濟州島人口計算,平均每6人就有1人屬4.3事件受難方。
 圖/歐新社  

不能遺忘的面容(下):南韓政府的濟州轉型正義,足夠了嗎?

2024/04/11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