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菲律賓未完的「毒」裁夢魘:假食屍鬼與真警察的獵殺

2021/10/01 賴奕諭

<a href=
【2021臺灣國際人權影展】播放的《毒裁夢魘》,講述了杜特蒂的毒品戰爭,其允許的警方獵殺暴力與當地民間食屍鬼阿斯旺的形象如何逐漸疊合,成為街坊鄰居的噩夢。圖為2016年,菲國警察在進屋搜捕毒販與毒品前拔槍。 圖/法新社

「食屍鬼阿斯旺與獵殺狂警察」

1992年,一則詭譎的傳聞於菲律賓首都悄悄地散佈開來。有人指稱在馬尼拉西北部的貧民窟湯都(Tondo)目擊了一隻長著翅膀的妖怪在夜裡獵殺當地居民,而那妖怪的形象正與菲國民間故事中的食屍鬼阿斯旺(Aswang)不謀而合。即便人們對其外形的描述迥異,傳說中他是個喜愛食人內臟的妖怪,既有吸血鬼也有食人魔的特徵。

由於當時正值該國總統大選前夕,有人將此事與呼聲最高的候選人菲德爾・羅慕斯(Fidel Ramos)聯想在一塊。羅慕斯這號政治人物出身於美國西點軍校,曾在前總統斐迪南・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的獨裁政權執政期間官拜武裝部隊副參謀長,是當時美國政府所屬意的總統人選。

縱使他在馬可仕即將垮台之際,倒戈支持民心所向的下屆總統柯拉蓉・艾奎諾(Corazon Aquino),他的軍系背景及其競選期間爆發的諸多暴力、欺詐等爭議,使得部分民眾指控他的所作所為就像是阿斯旺一樣,殘暴地吞噬著底層人民的生命。

杜特蒂2016年上台之後,有民眾將其所掀起的反毒戰爭與阿斯旺的陰影所籠罩的社會做...
杜特蒂2016年上台之後,有民眾將其所掀起的反毒戰爭與阿斯旺的陰影所籠罩的社會做類比。左圖為阿斯旺的示意圖之一,右圖為毒品戰爭下的受害者。 圖/ The Aswang Project、歐新社

正當輿論甚囂塵上之時,菲國的中產階級卻顯得對此謠言嗤之以鼻,認為整個社會都被迷信所帶來的恐懼牽著鼻子走。當時《馬尼拉紀事報》甚至有篇評論以嘲弄的語氣表示:「選舉日那天,你或許能夠看到妖怪正盤旋於投票所上空,而人們可能還會見到妖怪就偷偷地把選票也給帶走了。」

然而,1992年的這段往事並不只是特例。阿斯旺的身影不僅持續出現在菲國影視的眾多作品之中,在總統羅德里戈・杜特蒂(Rodrigo Duterte)於2016年上台之後,有民眾將其所掀起的反毒戰爭、法外處決與阿斯旺的陰影所籠罩的社會做類比。由紀錄片導演艾力克絲・艾恩・艾倫帕克(Alyx Ayn Arumpac)於2018年所發表的作品《毒裁夢魘》(英文片名:Aswang)便是一個鮮明的例證。

像是虎姑婆的故事一般,阿斯旺過去時常被菲律賓人當作是告誡小孩該早睡、夜裡不要外出的原因之一。然而,多半選擇在夜裡進行拍攝的《毒裁夢魘》,讓警方暴力與迫人的存在與阿斯旺的形象逐漸疊合在一塊。生活在馬尼拉貧民窟街頭的孩童,從此說的不再是阿斯旺的故事,反倒是在夜間出沒的警察如何獵殺他們的親友以及街坊鄰居。夢魘不再只是想像,而是具體體現在人們日常生活之中的噩夢。

▌惡魔不只存在心中,更潛伏於我們的四周

早在西班牙政權殖民的初期,阿斯旺的故事便已經在傳教士的紀錄中出現。最初阿斯旺還只是源自於菲律賓中部瓦瑞、班乃島、東內格羅省、雷伊泰省東部一帶的地方鬼怪及民間傳說。當傳教士意欲向菲律賓人推廣天主教的時候,阿斯旺開始被類比成撒旦等惡魔的形象,於是阿斯旺的故事便這樣逐漸在西班牙當時所治理的領地各處散播開來。

因殖民影響而很早便引進電影技術的菲律賓,其影視作品也是成功讓阿斯旺得以持續深植人心的重要推手。以1932年的無聲電影《阿斯旺》做為開端,直到八〇年代以來由多產的恐怖電影導演皮克・加拉加(Peque Gallaga)和洛爾・雷耶斯(Lore Reyes)等人所執導的多部作品,阿斯旺始終是菲國影視作品熱愛的題材之一。

在1992年的一部同名作品之中,阿斯旺由一位乾癟的老巫婆化身為面貌清秀的女子,接著以此形象在鄉間引誘著一名醉漢來到樹林深處。而在醉漢遭阿斯旺殘忍地殺害之際,我們看到的是他所僅存的半副軀體,以及灑落在林間的殘肢與內臟。

如此駭人的情節還只是該部電影的序幕,隨著劇情的推移,另一起悲劇於繁華的馬尼拉同時上演,一群歹徒在侵入一戶住宅搶劫的時候殘忍地殺害了女主人及數名家僕,倖存的保母與司機帶著女主人的孩子驅車逃往司機在鄉下的老家。原以為遠離如龍潭虎穴般的大都市便得以脫險,不料當地正飽受飢餓且兇猛的阿斯旺肆虐著,他們對於鄉間淳樸安全的想像顯然就只是幻覺。

西班牙殖民時期,阿斯旺被類比成撒旦等惡魔的形象。時至今日,毒品戰爭下的警方暴力與...
西班牙殖民時期,阿斯旺被類比成撒旦等惡魔的形象。時至今日,毒品戰爭下的警方暴力與阿斯旺的形象逐漸疊合在一塊,警方成了街坊鄰居口中的獵殺噩夢。 圖/法新社

人們對於阿斯旺的恐懼一直都不只侷限於螢光幕,虛構與真實之間的界線在九〇年代更是顯得曖昧而模糊。

1992年的總統大選前夕,正當於街頭販售的八卦小報將流傳於馬尼拉貧民窟的阿斯旺種種傳聞講述的繪聲繪影,恐怖電影導演加拉加與雷耶斯以一則相關的新聞頭條作為發想,推出了一部以都市貧民為題材的電影《修女》(Ang Madre)。在這部片中,駭人的掠食者白天是在慈善診所與醫護人員一同救助貧民的慈祥修女,夜裡則成了犯下一連串謀殺案的惡魔。幾近一無所有的窮人則連個能夠安全躲藏的住所都沒有,根本毫無自保能力。

現實生活中,選舉前夕在街頭上接二連三的謀殺案是確實存在的,手無縛雞之力的貧民所感受到的懼怕與無助也並非虛幻而不實。

人們對於阿斯旺的恐懼遊走在虛構與真實之間。圖為2016年,當警察進入貧民窟搜捕毒...
人們對於阿斯旺的恐懼遊走在虛構與真實之間。圖為2016年,當警察進入貧民窟搜捕毒販時,一名男子抱著驚恐的嬰孩。 圖/路透社

 圖/法新社
圖/法新社

「你們這是自己創造了恐懼,而人生之所以無法繼續前行,正是因為被錯誤的信仰給束縛著。」

片中修女給予迷信病人的這一番話,像是導演在諷刺那些虛偽的中產階級善行者,指控他們彷彿對於民心的不安視而不見。不論阿斯旺是否真的存在,那些倒臥在街角巷弄的屍首、在地面上逐漸乾涸的血液的確是難以被忽視的事實。

湯都這個貧民窟,實際上並不只是影片拍攝的地點而已。1975年利諾・布羅卡(Lino Brocka)便在此地透過《馬尼拉:霓虹燈的魔爪下》(Maynila: Sa Kuko Ng Liwanag)這部電影作品,以一齣殺人事件剖析事件背後的社會結構問題。

由於這部作品迴響實在太大,馬可仕政權最後甚至直接在1981年明令禁止任何劇組於湯都拍攝外景,要直到該政權垮台數年之後,政府才又在90年代初期解除禁令。不過正是在解禁之後,湯都開始有了阿斯旺四處伏擊民眾的傳聞,影視圈的鏡頭也再度重回到當地。這是巧合嗎?我可不這麼認爲。

不論阿斯旺是否真的存在,那些倒臥在街角巷弄的屍首、在地面上逐漸乾涸的血液的確是難...
不論阿斯旺是否真的存在,那些倒臥在街角巷弄的屍首、在地面上逐漸乾涸的血液的確是難以被忽視的事實。 圖/路透社

▌暴力與身體:歷史的觀點

杜特蒂總統任內掀起的反毒戰爭爭議,無疑使得阿斯旺所帶出的菲律賓政治暴力課題更臻複雜。首先,他以毒品是菲律賓最嚴重的社會問題為由,合法化軍警未經審判即可直接處決民眾的行徑。在上任的第一天,杜特蒂即授意他所欽點的警察首長羅納德・德拉羅薩(Ronald dela Rosa)必須不留情面的處置涉嫌販毒的民眾。而根據非官方的統計,光是半年內就已有超過7,000位民眾橫屍街頭。

雖然無法證明所有的傷亡皆與政府的作為相關,但許多被遺棄在街道上的屍首,除了往往會被人以棕色封箱膠帶給包裹住臉之外,有時候一旁還會被放上寫有「我是毒販」(Pusher Ako)的紙板。即便如此,擔任總統超過5年的杜特蒂仍持續保有高支持率,他不僅帶領著支持他的團隊在2019年的期中大選大獲全勝,他甚至在最近才宣布了將投入到明年的菲律賓副總統選戰之中。

人們為何在懼怕阿斯旺般的殺戮者同時,卻又願意接受杜特蒂以國家之名為由戕害不辜的舉止呢?從歷史的觀點來看,菲律賓法外處決式的政治暴力,並非晚近才有的現象。自1946年獨立以後,許多地方政客將二戰期間因常規或游擊戰事而持有的火力集結,組成得以鞏固地方選舉結果、撼動全國選舉情勢的私人軍隊,形塑了菲律賓政治在此之後的暴力特徵。

許多被遺棄在街道上的屍首,往往會被人以棕色封箱膠帶給包裹住臉。 圖/路透社
許多被遺棄在街道上的屍首,往往會被人以棕色封箱膠帶給包裹住臉。 圖/路透社

有時,街道上的屍首一旁還會被放上寫有「我是毒販」(Pusher Ako)的紙板。...
有時,街道上的屍首一旁還會被放上寫有「我是毒販」(Pusher Ako)的紙板。即便如此,發起毒品戰爭的杜特蒂仍持續保有高支持率。 圖/路透社

毒品戰爭下,除了街頭上出現被殺害的嫌疑毒販,監獄裡也出現人滿為患、過度擁擠的現象...
毒品戰爭下,除了街頭上出現被殺害的嫌疑毒販,監獄裡也出現人滿為患、過度擁擠的現象。 圖/法新社

其中,來自西尼格羅斯省(Negros Occidental)的首長拉斐爾・拉克森(Rafael Lacson),算是在新政權成立之初組建私人軍隊的先驅之一。1948年,他便以遏制共產主義滲透為由,以地方稅收與政府經費培養了一批超過200人的私人軍隊。這個軍隊不只是用以恫嚇政敵、操縱地方選舉,它也成為了拉克森對中央的籌碼。

像是在1949年的總統大選,支持時任總統埃爾皮迪奧・季里諾(Elpidio Quirino)繼續連任的拉克森便派遣暴徒擾亂反對派的政治集會,事態嚴重到菲國選委員曾一度想要以宣布暫停選舉來遏止暴力事件的發生。不過由於拉克森最後替季里諾在該省拿下了高達92%的選票,這樣的結果便讓當時的政府默許了拉克森的政治作風。

1951年,拉克森在地方大選期間公開指控馬加利翁(Magallon)市長候選人莫伊茲・帕迪拉(Moises Padilla)為共產黨員,除了下令於選舉之日逮補他之外,更施以酷刑公開示眾。三日之後,拉克森的私人武裝警察以十四槍射殺了帕迪拉,並毫不掩飾的直接把屍體遺棄於一個棚子之中。

拉克森這次並沒有這麼走運。當帕迪拉被人發現的時候,他的屍首面朝地板,彈孔與早已凝結的血液在身上隨處可見,手掌上則有一個難以使人忽略的傷口,像是以釘子鑿穿而留下的痕跡一般。一張紀錄帕迪拉死後慘狀的相片在遭媒體大肆報導之後,拉克森的作為隨即激起菲國社會憤怒與沮喪的輿論。即便總統季里諾打算再度輕輕放下此事,帕迪拉的死去卻被認為是民主精神崩壞、國家權力衰敗的徵兆,於是拉克森最後以謀殺罪為由鋃鐺入獄,而季里諾的政治生命則很快的走入終點。

1951年11月,一張紀錄帕迪拉死後慘狀的相片在遭媒體大肆報導之後,拉克森的作為...
1951年11月,一張紀錄帕迪拉死後慘狀的相片在遭媒體大肆報導之後,拉克森的作為隨即激起菲國社會憤怒與沮喪的輿論。 圖/ResearchGate

即便有帕迪拉這樣的前車之鑑,但在改革不如預期的情況下,地方私人武裝的勢力依舊無法輕易地消散,他們與中央政府之間的緊張關係,也一直都還是政治角力的重要一環。即便在將近20年後上台的馬可仕,最初宣稱將要整頓地方政治家族勢力各據一方的情況,最終卻是以圍剿反抗的共產勢力為名目,成為菲律賓將國家資源與地方政治暴力給整合起來的重要代表。

被認為深受馬可仕執政風格影響的杜特蒂也有這樣的傾向,更不用說他其實是將自己過去20年在達沃市(Davao)的地方恐怖治理風格直接拉高到國家層級的實踐者。

從帕迪拉的例子來看,菲國民眾並非對政治暴力的情事無動於衷。只是當杜特蒂政府將殺戮的理由歸因於維繫國家社會的安危,對某些人來說人們死去的原因,就似乎變得合理且不值得憐憫,畢竟那都可以被歸咎於是個人的道德或犯罪問題。尤其菲律賓社會長期以來一直都有著這種政治暴力的現象,就連宣稱是自由派的民主陣營,也往往同樣默許私人武裝勢力的存在。

也因此,民眾的評斷或許並不是殺不殺人,而是政府到底為何而殺人,即便實際上這種未經審判而直接處死的行徑有多麽的不合理。

杜特蒂深受馬可仕執政風格影響,整合國家資源與地方政治暴力,如他將自己過去20年在...
杜特蒂深受馬可仕執政風格影響,整合國家資源與地方政治暴力,如他將自己過去20年在達沃市的地方恐怖治理風格直接拉高到國家層級。 圖/歐新社

菲國民眾並非對政治暴力的情事無動於衷。只是當杜特蒂政府將殺戮的理由歸因於維繫國家...
菲國民眾並非對政治暴力的情事無動於衷。只是當杜特蒂政府將殺戮的理由歸因於維繫國家社會的安危,對某些人來說人們死去的原因,就似乎變得合理且不值得憐憫,畢竟那都可以被歸咎於是個人的道德或犯罪問題。圖為警察在2016年沒收到的病毒、毒品和現金。 圖/路透社

從殖民者試圖以阿斯旺作為對比文明社會的危險來源,一直到它化身為欺壓貧苦人民的偽善權勢者,阿斯旺或許正是一種存在,提醒了我們當權者到底是如何透過各種偽裝強化自己的權力,並嘗試將維繫其治理正當性的不穩定因素給排除掉。

時間拉到現在,在杜特蒂的總統任期即將來到最後一年的這個時刻,菲律賓社會真的因為他的殺戮迎來了令人更加安心的未來嗎?

在紀錄片《毒裁夢魘》中有一幕場景,是貧民窟的孩童在玩著警察抓毒販的角色扮演遊戲時,譏笑父母因涉毒而入獄的同伴。這並不是影片刻意塑造出來的形象,更絕不只是個案而已。孩子們的嬉鬧舉止背後,反映出來的是殘酷的真實:

當周遭的親友一個個被阿斯旺般的暴力存在給帶走時,他們就算在夜裏能找到一個處所窩著也不見得可以安穩的入睡。他們無所依靠的現實,便是讓阿斯旺獵捕並食人的陰霾持續籠罩著菲律賓社會的一個原因。

貧民窟裡的孩子們嬉鬧舉止背後,反映出來的是殘酷的真實:當周遭的親友一個個被阿斯旺...
貧民窟裡的孩子們嬉鬧舉止背後,反映出來的是殘酷的真實:當周遭的親友一個個被阿斯旺般的暴力存在給帶走時,他們就算在夜裏能找到一個處所窩著也不見得可以安穩的入睡。圖為一位孩子望向棺木里,死於杜特蒂毒品戰爭下的嫌疑毒販。 圖/路透社


 影展放映資訊請見活動專頁:<a href=
影展放映資訊請見活動專頁:【2021臺灣國際人權影展】。10月13日也將舉行【人權影展線上選片指南】,活動詳情請見:https://bit.ly/3lYzBmc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杜特蒂反毒戰爭兩年後:菲律賓毒品問題解決了嗎?

以剿匪之名:菲律賓「恐怖擴散」的農村新秩序

2020的1984:誰是國家之敵?菲律賓戰慄的《反恐怖主義法》

賴奕諭

自由撰稿人。畢業於臺灣大學人類所,是時常被誤認為菲律賓人的菲律賓研究者。長期關注菲律賓左派政治、社會文化、原住民與世界南島語族等議題。

作者文章

菲律賓阿吉納爾多營人民力量革命紀念館展出戒嚴受害者資料。1986年2月22日在天...

讓正義如河水,永不止流:菲律賓人民力量革命38週年紀念側記

2024/03/22
拉海納有全美最大的老榕樹,根部深入在拉海納的土地裡。儘管在這次野火中也被燒得焦黑...

夏威夷野火燒出的殖民苦難:原住民族觀點,如何看待燒成焦土的拉海納

2023/08/16
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共同得主瑪麗亞.瑞薩(Maria Ressa,圖)所著《向...

《向獨裁者說不》導讀:當臉書助長威權,我們該刪掉放棄嗎?

2023/07/04
許多影視作品凸顯了菲律賓「bakla群體」在與西方文化交流後所面臨的新社會環境。...

從菲律賓到世界的「Bakla」們:那些在影視中的同志之愛

2023/06/01
在1910年美國出版的殖民地報告中,伍斯特放入了他不同時間所拍攝的三張穆羅的照片...

《邦塔頌歌》與《獨立幻夢》:消失的菲律賓原民歷史與記憶

2023/05/16
小馬可仕與薩拉以及他們背後所屬的家族就會因此一加一等於或大於二嗎? 圖/小馬可仕...

我們不是「威權笨蛋」?菲律賓選後撕裂的民主對話

2022/05/10

最新文章

左為台灣出版的《經濟武器:金融制裁與貿易戰的誕生》華文譯本,右為作者尼可拉斯.穆...

專訪《經濟武器》作者尼可拉斯.穆德:「經濟制裁」是阻止戰爭,還是惡化局勢?

2024/03/25
烏俄戰爭爆發後,台灣與中國的緊張關係也成為國際關注的熱點。圖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如果台海開戰,對中經濟制裁有效嗎?《經濟武器》作者看烏俄戰爭及兩岸關係

2024/03/25
泰勒絲演唱會的經濟效益太龐大,新加坡豪擲數百萬美元也要搶到「獨家演出」權。圖為泰...

新加坡的最佳利益:「獨佔」泰勒絲惹議,後疫情的演唱會經濟戰略

2024/03/18
法國五大官員共同見證憲法的國印用印儀式,站立者由左至右為法國參議院主席、國民議會...

終止妊娠是自由還是權利?法國墮胎修憲案:辯論與妥協的民主藝術

2024/03/09
面對俄羅斯入侵,但烏克蘭人沒有打算投降。抵抗與對勝利的信念前所未有地團結起這個國...

《戰火下我們依然喝咖啡》:烏克蘭人的日常抗戰故事

2024/03/07
以色列極端正統猶太教徒「哈雷迪」3日上街抗議徵兵制。圖為以色列女兵強制驅離哈雷迪...

寧可入監,不要入伍?加薩戰爭下,以色列極端正統猶太教徒的從軍爭議

2024/03/06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