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記者的戰場日記:《馬立波的20天》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
【2024. 3. 11 美國】
烏克蘭記者的戰場日記:《馬立波的20天》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
「電影形成記憶,記憶形成歷史,榮光歸於烏克蘭。」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在台灣時間3月11日舉行,當中最佳紀錄片獎項由《美聯社》和美國公廣《PBS》製作的新聞紀錄片——《馬立波的20天》(20 Days in Mariupol,暫譯)贏得;該片拍攝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圍攻南部城市馬立波,一群國際記者身陷危城的經歷。導演切爾諾夫 (Mstyslav Chernov)是烏克蘭記者、攝影師、也是當時《美聯社》團隊成員之一,他在發表得獎感言時提醒,烏克蘭的前線城市依然持續遭受攻擊、陷落,發生在馬立波的一切象徵了烏克蘭人在戰爭中的痛苦掙扎,但也象徵著持續抗戰的信心。
本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項,在頒獎之前美國娛樂雜誌《Variety》便預測《馬立波的20天》是得獎大熱門,直指這部紀錄片「太重要了,不容忽視」;此前《馬立波的20天》在2023年1月的日舞影展首映、贏得紀錄片類的觀眾獎,此外也拿到包括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紀錄片、美國導演協會紀錄片傑出導演成就獎等等獎項。
導演切爾諾夫在奧斯卡獎典禮上領獎時,表示《馬立波的20天》的獲獎,對烏克蘭電影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該片是第一部由烏克蘭導演拍攝並獲得奧斯卡獎的烏克蘭電影——他對此榮幸無比,但若能選擇,他希望自己從未拍攝這部紀錄片,切爾諾夫說:
之後,切爾諾夫在得獎感言結語指出:「電影形成記憶,記憶形成歷史,感謝烏克蘭,榮光歸於烏克蘭。」
先前在2月贏得英國電影學院獎時,切爾諾夫也在頒獎典禮上感謝《美聯社》以及《PBS》的〈前線〉(Frontline)節目團隊,並以簡短的感言提醒眾人,烏克蘭前線仍然飽受攻擊,例如2月中旬陷落的阿夫迪夫卡(Avdiivka);他指出,發生在馬立波的事情,象徵著戰爭中烏克蘭遭遇的一切、烏克蘭的痛苦掙扎,但也象徵堅持抗戰的信心,他感謝奧斯卡讓來自烏克蘭的聲音被全世界更多人聽到,最後他以「繼續奮戰」(Let’s just keep fighting)結語。
《馬立波的20天》也是《美聯社》178年歷史中,首部贏得奧斯卡獎的影片,拍攝背景是《美聯社》記者在2022年俄羅斯圍攻馬立波之後,持續記錄俄軍侵略暴行,當時國際媒體僅餘《美聯社》團隊仍留在馬立波,他們記錄下了戰爭中垂死的兒童、亂葬崗、婦產科醫院受襲爆炸等等震驚世人的戰爭畫面。
切爾諾夫也是《美聯社》記者團隊成員之一,他與同事斯捷潘年科(Vasylysa Stepanenko)在2月24日俄軍全面入侵前一小時抵達馬立波,《馬立波的20天》由他們在離開馬立波前所拍攝的30個小時鏡頭所剪輯而成。2023年的普立茲獎,也因《美聯社》駐守遭俄軍圍困的馬立波,而向其頒發公共服務獎。
本次奧斯卡獎依然高度關注烏俄戰爭,前屆的第95屆奧斯卡頒獎典禮,最佳紀錄片獎由拍攝俄羅斯總統普丁「頭號政敵」納瓦尼(Alexey Navalny)的《納瓦尼事件簿》(Navalny)贏得;《納瓦尼事件簿》拍攝的是納瓦尼在2020年遭神經毒劑諾維喬克毒害後,嘗試找出幕後元凶的過程。
納瓦尼已於2024年2月16日,突由俄羅斯官媒宣告死亡,遺體遭到俄國官方扣留,官員告知家屬將針對納瓦尼的死因進行「化學分析」,調查延至「無限期」,使得家屬極為憤怒不滿。(延伸閱讀:〈納瓦尼死亡之謎:俄國扣留遺體,死因調查「無期限」〉)
本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項,其他提名的影片還包括烏干達、英國、美國合製的《Bobi Wine: The People's President》,講述烏干達流行歌手瓦恩(Bobi Wine)挑戰長期執政的政權領導人穆塞韋尼(Yoweri Museveni),角逐總統的競選活動;加拿大紀錄片《To Kill a Tiger》,拍攝印度賈坎德邦的一個家庭,在十幾歲的女兒被強暴之後,爭取正義的過程;法國、突尼西亞、德國、沙烏地阿拉伯合拍片《Four Daughters》,內容是一個突尼西亞母親的2個女兒失蹤後,導演請來專業女演員陪伴彌補;以及智利紀錄片《The Eternal Memory》,拍攝智利著名記者、主持人岡戈拉(Augusto Góngora)在罹患阿茲海默症後,與演員妻子寶琳娜(Paulina Urrutia)的相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