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脫歐與「炸魚薯條」:英國-歐盟硬拚漁權的餐桌災難?

聯合新聞網 轉角24小時
圖/歐新社

▌硬脫歐與「炸魚薯條」:英國-歐盟硬拚漁權的餐桌災難?

「喝茶吃魚是英國人最不容妥協的民族尊嚴問題?」英國糾纏多年的「脫歐悲喜劇」,即將在未來的72小時後,進入關鍵大高潮:在反覆拉扯與多次延期後,已於今年1月正式退出歐盟的英國,必須與歐盟27國完成「後脫歐時代的經貿關係談判」,如果雙方最終破局、無法在12月14日0時前簽字,那麼折騰4年後的英國,仍將走向「硬脫歐」一切經貿中斷歸零的最坎結局。目前英國與歐盟卡關的談判瓶頸,仍集中在公平競爭機制、經貿爭議仲裁權,以及「最重要卻也最不重要」的漁權問題?但漁權問題之所以會讓脫歐談判如鯁在喉,關鍵癥結在於「經濟現實」與「政治情緒」的極端反差。

在脫歐公投以及後續談判中,英國漁業一直是脫歐派的鷹派前鋒,許多漁民堅信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的脫歐口號「奪回主導權(Take back control)」,並認為英國漁場長期受到歐盟船團侵門踏戶,各種生態管制與漁權共享更限制了海上男兒的發財商機,不少意見因此才大力支持脫歐、甚至高度認同鷹派主張的「無協議總比爛協議好...支持英國-歐盟一刀兩斷!」

正因為英國漁業的鷹派氣氛,一方面是長年與歐洲同行的競爭積怨,另一方面則可能與英國自詡為「海洋帝國」的榮光想像有關。於是,在後脫歐關係談判的最終階段,英國才會就漁權問題死守不放,猛烈抗拒來自法國的開放施壓。

圖/路透社

儘管在政治輿論中來看,英國政府——特別是首相強生本人——對於漁權守護的堅持,極大程度只是「政治幌子」。畢竟比起貿易仲裁、公平競爭機制,守護漁權的概念畢竟還是比較具體直觀——僅管英國漁民只佔全國勞動人口的0.1%,漁業佔全英GDP的年產值也不到0.12%。

脫歐鷹派認為,英國漁業之所以衰弱至今,都是因為歐盟的管制與分食本地漁權,像是在英吉利海峽的鱈魚漁獲,就有85%被法國船團分走(僅管英國漁民也都往北走到挪威海域分魚);但反對意見則強調,英國漁業與歐盟市場實際上早已高度鑲嵌,「絕大部分的英國漁獲都是『出口商品』銷往歐盟市場...剛好相反的是,英國本地人吃的海鮮,反而大多全是歐盟進口!」

以2018年夏季,英國船團趁著脫歐談判之亂與法國法定禁捕期的空窗機會,強行越過英吉利海峽前往諾曼底大肆捕撈、引發法國漁民暴怒衝撞的「扇貝戰爭」為例——英國漁民捕撈的扇貝,超過80%都銷往歐洲大陸,其他像是鯡魚、鯖魚、龍蝦、螃蟹...等等,也全都銷往歐盟,「這可不是什麼歐盟搶奪...就單純是英國漁獲,不符合本國人的飲食胃口!」

圖/路透社

「儘管四面環海,但現代英國的海鮮飲食文化,卻是高度集中而單調...。」《金融時報》指出,英國消費者的海鮮需求,只高度集中在「五大項」:鱈魚(cod)、黑線鱈(haddock)、鮪魚(tuna)、鮭魚(salmon)和明蝦(prawns),「不是這五種,英國人可是不吃的呢!」

但尷尬的是,這些五大海鮮品項——包括英國料理的旗幟、民族舌尖的榮光,「炸魚薯條」(Fish & Chips,多用鱈魚或黑線鱈裹粉油炸)——卻又都極高程度地仰賴「歐盟進口」。因此打著守護漁權旗幟,不惜與歐盟拚個魚死網破的脫歐結果,反恐讓英國本就弱勢的現代漁業更陷崩盤危機。

《衛報》表示:無論12月14日的最終談判有沒有成果,2021年1月開始英國仍將結束緩衝過渡、真真正正地與歐盟分手「實現脫歐」。但在目前一片混亂之中,英國漁民要到歐盟海域捕魚卻需要重重申請與審核;現有的冷凍設備與倉儲物流,也不一定能保證漁獲進出口的價格競爭力與品質新鮮度,「如果脫歐後吃不到道地的英式炸魚薯條,不知大家作何感想?」

圖/豆豆假期

鏡頭背後 英國 英國脫歐 歐洲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