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德國大撤退:抽走1.2萬兵力的虛實戰略...梅克爾煩嗎?

聯合新聞網 轉角24小時
在反覆的戰略激論政治壓力下,美國國防部29日終於正式宣布了駐歐美軍的「德國撤兵計...

【2020. 7. 30 德國/美國】

美軍德國大撤退:抽走1.2萬兵力的虛實戰略...梅克爾煩嗎?

「這是給普丁的禮物?還是對梅克爾的復仇?」在反覆的戰略激論政治壓力下,美國國防部29日終於正式宣布了駐歐美軍的「德國撤兵計畫」——根據美國國防部長埃斯柏(Mark Esper)的說法,最快在幾周之內,美軍就將從德國「開始」抽走1萬2,000名兵力;目前常駐於德國斯圖加特的美軍歐洲司令部、美軍非洲司令部,未來也將轉移指揮到比利時境內。相關消息出爐後,德國輿論立刻感受到了華府施加強烈壓力,各大媒體也對美軍離去之後的「國防真空」與「地方經濟缺口」表達焦慮。然而五角大廈的調度對策,雖然確實給德方造成巨大壓力,但同時卻也明顯留下了「敷衍川普」、甚至有意「以拖待變」耗過年底總統大選的後路空間。

埃斯柏公布的「美軍駐德調整計畫」,帳面上影響的不只是1萬2,000名駐德兵力,還有斯圖加特的美軍歐洲司令部、非洲司令部,與駐守在德國西部斯潘達勒姆的美軍F-16戰鬥機中隊。整體撤離的兵力比例,約佔當前駐德美軍總數的35%,較今年6月五角大廈初估的9,500人為多。

然而根據美國《紐約時報》、英國《金融時報》與德國《明鏡週刊》的細部分析,埃斯柏在記者會上雖然承諾「前導部隊最快在『幾個星期內』就會開始移動」;但1萬2,000兵力中,有一半是定期輪調的計畫返國,另一半則將重新佈署在比利時、義大利與「東歐地區」。因此美軍的「撤德方案」,整體而言僅會對德國國內政治帶來壓力,對於北約的歐陸戰力影響並不明顯。

埃斯柏公布的「美軍駐德調整計畫」整體撤離的兵力比例,約佔當前駐德美軍總數的35%...

「美國是在充份諮詢了北約意見後,才做出了這項調度決策。」在五角大廈正式公布政策的同時,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也發出聲明,對於美軍的態度表達理解、支持與尊重。此一聲明在國際媒體的解讀中,代表北約盟國之間大多對美軍的政策表達正面態度。相較之下,德國政壇則第一時間發出了反彈。

《明鏡週刊》表示,埃斯柏在發布命令之前,早已與德國國防部打過招呼——儘管當前美德兩國的政治領袖關係緊張,但美軍與德軍之間的溝通氣氛,卻仍相對和睦——但在德國政壇,全案卻分成了三種意見——右翼譴責美國自毀長城,加劇了北約盟邦之間的互不信任;極右翼歡迎川普的離去,極左翼更呼籲剩下的美軍與核武部隊「一起走人」,但也擔心美軍的替代東進會刺激俄羅斯,最後倒楣的仍是自己;至於地方政治則以幾個「美軍基地所在邦」表達焦慮,擔心大批美軍與其軍眷的撤退,會中斷大家賴以為生的「基地產業圈」,進而帶來嚴重的「失業」與「經濟轉型」問題。

右翼大報《世界報》則強調:美軍駐德的當前兵力,雖然僅有3萬4,000人的規模,但基地的日常補給、軍眷開銷與民間承包標案,每年也支撐起百億歐元的地方經濟。像是在德國西部萊茵蘭-普法爾茲邦的「凱撒勞頓美軍社區」,每年能為地方帶來23億歐元(新台幣794億)的收入;同邦的拉姆史坦因空軍基地,則有每年20億歐元(新台幣690億)的附帶產值。

由於美軍基地的軍事機敏性與土地需求性,基地周邊通常無可避免地會被「基地經濟」所牽引。一般的產業在基地周邊通常難以開發,補給軍隊所養起的產業鍊也多與地方社群緊密鑲嵌。因此大規模的部隊調動與基地撤收,對於地方經濟的衝擊性後果,也讓各邦政府擔心地叫苦連天。

由於美軍基地的軍事機敏性與土地需求性,基地周邊通常無可避免地會被「基地經濟」所牽...

美軍的撤德政策,主要是配合美國總統川普的施壓行動。川普認為,德國與其他北約盟國曾在2014年簽字承諾,要把國防預算調漲到GDP的2%;但直到2019年財政年為止,德國的國防支出卻仍維持在1.38%的不合格水準。

對於德國而言,國防支出的預算比率偏低,是因為後冷戰時代歐陸爆發本土戰爭的威脅降低;但此一偏安的心態,卻長期遭到美軍與華府的抱怨。因為預算比率過低的問題,不僅造成德軍戰力低下,在拖累北約盟軍之餘,更有「依賴美軍保護...佔美軍便宜」的心態。

但美方的施壓與抱怨,德國並非完全性的無動於衷——事實上,德軍的軍費確實在壓力下逐年上漲。以「依舊未達標準」的2019年為例,德國國防預算就在單年度內膨脹了10%,是同年度內全球前15大軍事強國中「漲幅最劇烈」的國家。

除此之外,自2019年起,德國國防部也積極透過「大型軍購案」的招標,試圖與美方間接斡旋駐軍問題。像是德軍部目前正規畫汰除老邁的龍捲風戰鬥機隊,改向美國採購新型的F-18超級大黃蜂戰鬥機,其中的一個選購考量點,即為「進一步深化跨大西洋的軍事同盟合作」。

位於德國巴伐利亞的美國陸軍基地。 圖/美國國防部

然而美軍的德國撤收,雖然表面上看起來雷厲風行,實際上的牽扯與決策,卻將是冗長、甚至會拖到數年之久的「緩慢過程」。

因為當前埃斯柏的計畫中,牽扯到的基地搬遷與部隊轉移問題,就是至少得向國會額外請求80~120億美金的「搬家預算」;除此之外,美國兩大司令部的「比利時搬遷」,目前根本連地點規畫都還沒確定——儘管此一措舉,或將能縮短美軍司令部與同在比利時的北約總部之間的相通成本,但後續的總部建設、投資與搬遷,「卻都還是看不到日期盡頭的事。」

另一方面,美軍縮編駐德兵力的決策,也引發了軍方與美國國會兩黨的反彈。之中除了民主黨方面隊於預算與戰略大表質疑以外;共和黨的保守派與戰略鷹派,亦擔心美軍駐德的兵力空缺,會影響與俄羅斯對峙與供顧美國歐陸利益的「關鍵硬實力」。

於是為了安撫國內政壇、軍方與北約盟邦的不安情緒,美國國防部長埃斯柏也特別強調「從德國調出的美軍部隊,仍將繼續留在歐洲大陸」。之中,除了一半的美軍部隊將移防到比利時與義大利之外,另一部份部隊則將深入波羅的海地區,並往「東歐前線」派駐紮營。

當前埃斯柏的計畫中,牽扯到的基地搬遷與部隊轉移問題,就是至少得向國會額外請求80...

目前五角大廈的「東進駐軍」,主要分成波羅的海與黑海的兩大增兵路線。目前兵力可能的配置點,包括極度歡迎美軍前來的波蘭與立陶宛;以及美軍有亦深入黑海前線的羅馬尼亞與保加利亞等地。

不過無論是進軍波蘭、立陶宛還是保加利亞,美軍東進的戰略都可能引發俄羅斯的相應反制。因此在一方面確保駐歐戰力的同時,美國與俄國之間的衝突,反而可能因此增溫——這反而於許多軍事專家擔心「美國撤出德國...會對俄國釋出錯誤的『示弱信號』」相反。因此像是對於川普撤軍策略高調反彈、曾擔任美軍駐歐司令的退役將軍霍奇斯(Ben Hodges),亦對於埃斯柏的「無奈折衷」表達了理解與讚賞之意。

德國媒體認為,埃斯柏的「德國策略」,一方面給足了政策數量(1.2萬的兵力比之前的9,500人更多),滿足了川普總統要求的「政治聲光效果」;但實際上的具體對策其實非常龐大而緩慢,特別是美國今年即將舉行大選,因此此一策略也給了美軍與德國更多的等待與政策緩衝時間。

不過德國的《明鏡週刊》也悲觀地表示:柏林中央政府對於國防預算問題的「鴕鳥心態」,大概已經走到了一個最後盡頭,因為當前的美國已經明白攤牌用盡了耐性——此一態度並不完全只是川普的任性,而更是美軍將領之間的長期質疑——因此就算11月選舉是由川普的對手拜登勝利,「承諾重新考量駐德政策的拜登...基本上也不會反轉對德國軍費問題的施壓姿態。」

德國媒體認為,埃斯柏的「德國策略」,一方面給足了政策數量(1.2萬的兵力比之前的...

過去24小時 德國 美國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