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24小時:國際鏡頭一周間(0627 - 0701)
【2016.07.01 英國】 《刺殺鮑里斯》:保守黨內戰,這個世代英國最精采的政治陰謀。
|
脫歐公投後的英國,除了對外需要摸索與歐盟的新關係,對內政壇也因首相卡麥隆的辭職而掀起萬丈風暴:公投後的卡麥隆,在6月24日公開宣布將辭去保守黨黨魁的職位,原本因脫歐勝利而聲勢大振的前倫敦市長強森(Boris Johnson),也一度被外界視為接任首相的頭號熱門;然而6天之後風雲變色,原本30日上午要宣布黨魁參選聲明的強森,卻在記者會前兩個小時接到了脫歐派的頭號盟友——戈文(Michael Gove)——「叛變」自行參選的消息,被打亂陣腳的強森瞬時聲勢重挫,隨後的參選誓師也變成了退選宣言,半天內的鬥爭轉折,更讓英國政壇再次傻了眼。
在6月23日的脫歐公投結束後,支持留歐的現任首相卡麥隆也於脫歐結果出爐的6月24日上午宣布請辭,脫歐程序的各部會策略與對歐盟的正式談判,則將在執政的保守黨選出新黨魁之後轉由這名接任首相接手。卡麥隆請辭意圖公布後,保守黨也於日前啟動了黨魁選舉機制,並將提名截止日訂在6月30日的星期四。
在原先的預期中,外界一度看好脫歐勝利後聲勢爆漲的前倫敦市長、現任國會議員的強森能一舉勝出。在卡麥隆的6年執政中,野心勃勃的強森也多次被指「有意取卡麥隆而代之」,攻擊者甚至指責強森「純然的機會主義者」,之所以支持脫歐、與卡麥隆的政策對立,其動機僅是為了煽動自己的草根聲望,並伺機狙擊卡麥隆的黨魁權威。因此,在卡麥隆請辭後,無論脫歐還留歐、保守黨或工黨,各方陣營也都出現了抵制聲浪,甚至團結起「除了鮑里斯之外誰都行」(Anyone But Boris)的串聯運動。
於是在保守黨的對立面,現任內政大臣德蕾莎.梅伊(Theresa May)也在周四一早發布記者會參選黨魁一職:
我是德蕾莎.梅伊,而我就是擔當首相的最佳人選。
|
現年59歲的梅伊是卡麥隆在2010年執政後的內閣固定成員,在卡麥隆第一屆內閣中出任內政大臣(Home Secretary)至今,在過去6年內除了負責英格蘭與威爾斯境內的公民內政事務外,於本次脫歐公投中最被爭議且重視的移民問題,也是由梅伊的部會所負責。在公投中站在留歐派一方的梅伊,近兩年於國際版面上的曝光,主要是其所主導的「加萊危機談判」,為了抑制歐陸難民潮中,齊聚法國加萊海岸伺機渡海進入英國的難民趨勢,梅伊也與法國政府密切談判,達成了在加萊加設更嚴密的鐵絲藩籬與邊境管制等封堵機制。
梅伊表示,雖然在公投中她支持留歐,但人民的選票意志必須被尊重與執行,即使自已上台之後也不會啟動二次脫歐公投,因為「Brexit的意思就是Brexit」。現任的內政大臣說:目前的英國需要穩扎穩打一步一步來,而自己長年在「天下第一部」任職的經驗,讓她對於複雜的公務體制、對外談判都是最實力的領導人選。假若她贏得黨魁選舉、順利於9月就職首相,新的內閣也將於年底前啟動Article 50的正式脫歐談判機制,但在這段時間裡,「穩定」將會是上策,直到2020年內閣任期屆滿前,「英國都不會啟動大選」。
梅伊在發言中,不斷強調自己的「開明派保守黨色彩」與實務內閣經驗,並針對強森等脫歐派大將大加挖苦,一針見血地直戳保守黨脫歐派在公投之後「缺乏可行脫歐談判藍圖」的問題核心;但梅伊發起挑戰之後,緊接而來的卻是更為誇張刺激的「強森噩夢」——脫歐派大將戈夫,自行宣布參選。
|
「我很尊重並仰慕所有參與黨魁選舉的候選人們,其中,我特別想要幫助鮑理斯.強森組成一支團隊,讓這位致力於呼籲脫離歐盟的政治人物,能夠帶領我們走入一個更好的未來....。」6月30日早上9點,脫歐派的大將戈夫突如其來地發布了黨魁參選聲明:
但後來,我很不情願地得到了另一種結論:鮑里斯並不具備足夠的領導力或籌組團隊的能力,以面對我們眼前艱難的任務挑戰。
現年48歲的戈夫,是這次公投保守黨內的激進脫歐派,在宣傳期中也始終與強森掛在一起而被視為「力挺強森派」,也因為兩人在公投宣傳中的緊密關係,戈夫周四的「陣前倒戈」也才更重挫強森的黨魁大夢。
根據親強森派的右翼大報《每日電訊報》的報導,在卡麥隆辭職後的這幾天裡,強森與幕僚團隊就已對「舉止鬼祟」的戈夫動態存疑,而在提名截止前的周三,擔任右翼小報《每日郵報》專欄作家的戈夫夫人——莎拉.范恩(Sarah Vine)——更「意外」地,將私人電子郵件「寄錯」給他人而被媒體公開,信件中范恩不僅表達了自己對公投脫歐的疑慮,並明白地表示強森都在亂來,包括她自己與幾個媒體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k)...等人,都質疑強森「並不具備領導實力」。
然而強森與幕僚團隊沒有想到的,是戈夫最後「真的砍下了那一刀」,在強森幕僚團已提前告知強森將於周四上午11點30分召開參選記者會之後,秘密動員的戈夫才決定在同日稍早的9點公開參選,並等到了周四早上8點30分才以電話方式通知強森陣營:「我們要參選了」,只不過「強森漏接」(強森團隊則回應:戈夫根本沒打電話,也沒有未接來電),各種的嚴詞攻擊與批評,也讓回應空間被壓縮、被殺得措手不及的強森傻眼以對。
|
戈夫的「叛變」,也被形容是「這個世代中,英國最精采的政治陰謀」,各家大報皆以「暗夜陰謀」(Midnight Treachery)、「保守黨的陰謀之日」(Tory Day of Treachery)來形容,而被逼得走投無路的強森,在無力回應脫歐盟友譁變的情況下,也僅能在11點30分的記者會上嘎然棄選:
諮詢同僚們,並考量國會的氣氛現況後,我也總結:(擔任首相的)這個人,不能是我。
|
從參選計畫到宣布棄選,半天之內的政治轉折也讓保守黨的黨魁內戰陷入前所未有的白熱化,刀刀見血的程度,連同樣也陷入黨魁挑戰風暴的工黨「全面禁聲」。本來要在周四公開宣布挑戰黨魁柯賓的工黨議員伊格(Angela Eagle),就在鮑里斯棄選消息後,才臨時把自己的記者會給取消:「現在是保守黨的(內鬥)時刻,就先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在7月1日的頭版中,小報《i》就以強森的父親,在台下聽聞兒子棄選宣言後的感想「你也有份嗎?戈夫」(Et tu, Gove?)為標題,這句話的原樣是「Et tu, Brute?」(你也有份嗎?布魯特斯),傳說中是凱薩在羅馬元老院遇刺的時候,看見兇手之一是自己的親信布魯特斯後的絕望遺言,後來也成為莎翁名劇《凱薩大帝》中的台詞而廣為人知。
而《地鐵報》則以本周才剛結束這一季播映的HBO影集《權力的遊戲》來作封面,「真正的權力的遊戲」,諷刺戈夫、強森與梅伊上演的宮鬥大戲比熱門影集還要精彩誇張;《太陽報》則是再度使用了雙官梗,將Brexit與處決兩字合而為一「Brexecuted」,意指強森的黨魁夢已被「擊斃」;不過支持留歐、立場偏左的小報《每日鏡報》此刻卻幸災樂禍地以「伸張正義」為題,「被自己的哥們刺殺...這個背叛英國的男人,鮑里斯慘遭政治羞辱。」
|
目前包括梅伊與戈夫之外,保守黨內還有其他三名參選人。從7月5日開始,每周二、周四,國會的保守黨議員都會參與投票,選出自己心目中的黨魁支持者,而每一輪的投票都會刷掉票數最低的那一位候選人,直到剩下最後兩位為止。在最中的兩位黨魁候選人出爐之後,黨部才會授權給兩人宣傳權限,並讓彼此展開全國的造勢宣傳——最終,保守黨才會通知全國15萬名黨員,以郵寄方式投票選出黨魁,並在9月9日正式公布最終結果,執政的政府也將自此接棒。
目前在賭盤與媒體掌握的議員支持中,梅伊的支持度遙遙領先群雄,緊跟在後的戈夫雖然群聚脫歐派的激進議員支持,但其與強森的決裂,或也將影響其提名的聲勢。《泰晤士報》表示,目前保守黨的資深幹部已準備發動全力支持,希望能幫助梅伊以壓倒性優勢擊垮對手,弭平保守黨在公投中留歐與脫歐派的派閥分裂。
與卡麥隆、強森相同,梅伊與戈夫也同樣出身於牛津大學。其中,與強森同期的戈夫,更分別是牛津學生會的前後任會長。不過出身於愛丁堡藍領家庭的戈夫(生母是單親媽媽,出生4個月後就被其他家庭領養),並不屬於卡麥隆、財相奧斯本、與強森的布靈頓俱樂部。
|
【2016.06.30 里約熱內盧】 沙灘排球場的殘屍,里約奧運的治安黑洞
|
沙灘排球場與殘屍:里約奧運的治安黑洞
即將在8月5日舉辦奧運的巴西,賽事主辦城市——里約熱內盧——卻已陷入了噩夢式的混亂境地。除了城市的賽場建設仍落後於進度,過去兩周內,里約先後也陷入了財務緊急狀況與重大的警匪槍擊事件,在政府發不出警察、消防員、教師與公務員薪資的同時,市區內的犯罪率也高速攀升,失控的混亂光景,也讓36天後即將開幕的奧運會陷入了各種絕境。
在著名「科帕卡瓦納」觀光海灘上,里約警方於周三發現一具被海浪沖上岸的肢解人屍,由於事發地點距離奧運賽會的沙灘排球場僅有十多公尺的距離,因此這件駭人的刑事案件也才得到了巴西與國際媒體的意外關注。根據《路透社》報導,目前里約警方仍未對這具被沖上岸的人類遺骸發表聲明,包括受害者的性別、身份與受害因由,目前皆無法確定,但此一案件也被視為與近期里約惡化的治安與政府行政能力,有著直接的關係。
作為2016年夏季奧運會主辦城市的里約,即將在8月5日迎來為期15天的體運盛會,但受困於經濟衰退、政治風暴、茲卡病毒疫情與治安惡化,里約的備賽準備始終進度落後,種種不安因子亦讓外界隊里約的奧運主辦能力越感懷疑。
首先是里約州政府在本月18日,正式宣布進入「財政緊急狀態」:受累於巴西經濟的衰退與國際油價的低迷,里約州政府的預算陷入嚴重赤字,州政府目前暫緩對轄下公務員、警察、消防員、與教師的發薪,許多基層學校甚至因為「資源斷炊」而被迫停課。目前里約州已向巴西聯邦政府緊急申請了近9億美金的「救急資金」,以防止36天後開賽的奧運,陷入斷炊危機。
里約州政府表示,光是國際油價的走跌,就已讓里約財政出現了25億美金的赤字,加上近兩年巴西的經濟陷入衰退,2016年第一季的經濟表現更是跌入25年來的最低點,GDP也陷入-5.4%的負成長狀態。同時由於連年的大興土木(2014年世界盃、2016年奧運),高額的公共支出也早讓里約政府的戶頭見底,如果聯邦政府無法即時發初救急金,那麼包括警察、交通運輸、與地方公務系統,都將在奧運開始前陷入癱瘓,8月份的體育賽季更會變成國際級的城市災難。
|
經濟與地方行政能量的不足,也反應在里約的城市治安上。除了各種兇案與犯罪率的持續攀升,近期里約更還因一起重大的劫囚事件,而掀起一波城市的腥風血雨:為了「解救」在19日的警方搜捕中,中彈落網的知名毒梟「胖家族」佩雷拉(Nicolas Labre Pereira de Jesus),5名全副武裝的槍手20日突襲了里約的薩亞圭爾醫院,並在重裝火力的掩護下從警方手中「救出了」就醫中的佩雷拉。
這起劫囚事件不但在醫院內引發警匪槍戰,並造成一名病患中彈身亡、一名護士與警察也因此受傷。而此後,巴西政府為了追捕佩雷拉一夥的下落,遂派出大批武裝軍警掃蕩里約貧民區,不過除了造成至少10人死亡、50座學校停課之外,里約當局至今仍未將這名毒梟追捕回案。
對於里約當局來說,要如何在奧運前夕平息惡化的治安問題,不但事關龐大的奧運旅遊商機,同時也會影響巴西的國際形象。但在過去兩個月中,不僅城市刑案與犯罪率越發駭人,在5月份與6月份,甚至還發生了西班牙奧運賽艇隊與澳洲帕奧代表隊,先後被強劫的難堪案件。
來自奧運期待的治安壓力,也因此投射回了基層的警力肩上,在為期15天的奧運期,巴西政府也將全力動員,佈署8萬5千名軍警入駐維安,但里約州政府的財務困窘目前根本連發薪都有困難,只得到壓力與任務卻拿不到薪餉的里約警察與消防隊,於是本周一也在里約機場發起示威,在入境大廳前咆哮著不滿情緒:「歡迎來到地獄。這裡的警察和打火弟兄都拿不到薪水,而不管你是誰,只要來到里約熱內盧,誰都不能保障你的人身安全。」
而在治安之外,茲卡病毒在巴西的持續疫情也讓不少遊客、運動選手為之卻步,例如在本屆奧運中首度列入賽事的高爾夫球項目裡,目前排名世界第一的澳洲選手傑森.戴(Jason Day)與愛爾蘭的肖恩·勞瑞(Shane Lory),就因茲卡疫情而拒絕前往里約參賽。各種因素讓觀光客卻步,也讓巴西這場耗資三百億美金主辦的奧運大賽,一步步陷入了更嚴重的虧損與形象崩壞的無底深淵,
|
【2016.06.29 英國】 Brexited後遺症:工黨逼宮內戰,誰能搶救黨魁柯賓?
|
Brexited後遺症:工黨逼宮內戰,誰能搶救黨魁柯賓?
脫歐公投之後的英國,在金融市場、對歐關係、族群政治上,都步入了過渡期的混亂漩渦。但之中亂得比誰都徹底的,卻是國會的最大反對黨、站在留歐一方的工黨黨團。為了逼退在公投中「留歐宣傳不力」的黨魁柯賓(Jeremy Corbyn),英國國會的229位工黨議員周二發動了不信任投票,其中超過75%、共172人對柯賓投下了反對票;但這樣的結果卻不被柯賓本人、工會團體、以及草根的左翼示威者所認可,這場來自於國會的「逼宮」也更演變成黨內政治與群眾間的階級對立。
在脫歐公投中,選擇站在留歐陣營的工黨黨團,於脫歐結果出爐後,黨內的聲望與團結皆遭重挫。除了公投的表現讓支持者感到失望,黨團內也質疑本身反全球化、疑歐色彩濃厚的黨魁柯賓,在公投宣傳中的「怠慢表現」是刻意對黨團留歐方針的消極杯葛。於是在日前集體請辭影子內閣之後,國會內的工黨議員也在周二正式對柯賓攤牌,並以四分之三的超高反對率,通過了對柯賓的不信任投票。
對於工黨黨團來說,柯賓在2015年9月當選黨魁之後,其強硬的左傾色彩已造成黨團內的路線分歧,各種反戰、反撙節、強調開放與重分配的路線,皆讓工黨的立場左傾而壓縮了黨團在「中間」立場的政治彈性。
而在公投之後,一份外流的工黨內部民調更顯示:鑒於工黨在脫歐公投時的綜合表現,已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工黨選民表態「可能不會投工黨了」。聲勢的重挫與基層選民的高速流失,遂造成了國會工黨黨團的恐慌:工黨黨團深怕在保守黨蠢蠢欲動、國會或可能於年底前改選的時刻(或是因保守黨脫歐、留歐的派系分裂,或是想落井下石逼死聲勢低迷又內亂的工黨),由柯賓繼續領軍,或將再迎來一次選戰大退,屆時不僅執政無望,即將展開協商的脫歐進程也都將由保守黨獨大的政府一手遮天。
|
黨內的不滿聲浪,也由影子外相希拉里.班恩(Hilary Benn)率先發難,但班恩在黨內的奔走走漏了風聲,因而在上周末遭到柯賓「提前動手」,解除了班恩的影子內閣職務——而這一刀,也讓攻黨內鬥成為了「揮淚斬馬稷」的政治驚悚劇。
現年62歲的班恩是工黨著名左派領袖托尼.班恩(Tony Benn)的次子。希拉里的父親曾在80年代領導一波工黨黨內的激進左翼風潮,而當時剛出政壇的柯賓也視托尼為其政治導師,兩人於公於私的關係密切,柯賓與著名的馬克斯主義學者雷夫.米勒班(Ralph Miliband,日後工黨黨魁埃德.米勒班的父親)甚至曾長期在班恩家中,舉辦周日左派沙龍。彼此的世交關係,也讓這次的黨內鬥爭更顯人情諷刺。
不過國會議員的焦慮,並不被柯賓所接受。在反柯賓派的預期中,不信任投票若過關,「柯賓就該自己請辭下台了」,然而硬頸的柯賓卻完全無視英國政壇的默契傳統,在周二與國會黨團會面之後,甚至還提前離席參與倫敦特拉法加廣場的「力挺示威」。
|
我是民主選出的黨魁,超過60%的工黨黨員與支持者選擇了我所代表的新型態政治。而我不會在此辭職、背叛他們的信任。
柯賓表示,國會議員的不信任投票並不符合黨章規範亦沒有法理效力,「我們工黨是個民主的政黨,有著明確的黨章制度。而在此刻,人民們所需要的,是工黨黨員、工會、與國會議員們的團結一致,尊重我的領導,並共同面對我們國家這將度過的艱困時刻。」
根據英國《衛報》的表示,柯賓在工黨內長年的特立獨行,雖然讓其不得黨內人望,但在年輕的左翼選民與工會、NGO團體之中,卻對柯賓支持有加——特別是與工黨地方政治、資源結合甚密的英國各大工會,皆已先後在這波「倒柯賓風暴」中表態對這位工黨黨魁的力挺支持。
從政三十多年的柯賓,與工會關係密切,各種勞動抗爭、少數權益的爭取運動,他更是無役不與。而工會團體的募款能力、宣傳動員與人力網絡,更是工黨在社會基層最重要的動能提供者之一,因此掌握工會支持的柯賓,在面對國會黨團的「政變」也更有信心。
目前在英國各地,草根的工黨支持者與工會皆陸續在「反柯賓」議員的選區,發動「挺柯賓」示威,但此舉卻也進一步激怒了工黨黨團。對於柯賓來說,其心目中的「新工黨」應該是屬於人民與公會的政黨,因此各地的示威,也代表著民意聲量的正常釋放;但對一心擔憂大選的國會議員們來說,柯賓的「鬥爭作法」僅會拉垮工黨對於英國大眾的支持度,其超越「現實政治」的理念亦不可能提供相對於保守黨的「替代路線」,進而只會帶領工黨離執政越來越遠、與保守黨的差距也將越拉越大。
工黨議員們目前正展開連署,並準備推派剛辭去影子商業大臣的工黨議員伊格(Angela Eagle)或副黨魁華生(Tom Watson)來挑戰柯賓;不過掌握草根群眾的柯賓亦也準備動員,預備在可能的黨魁改選中正面迎戰這股來自國會的譁變。
|
【2016.06.29 伊斯坦堡】 土耳其阿塔圖克機場恐攻:已知36死,147傷
|
土耳其阿塔圖克機場恐攻:已知36死,147傷。
土耳其境內最大的伊斯坦堡阿塔圖克國際機場(機場代碼:IST),周二晚間爆發攻擊事件。3名武裝份子在機場的出境航站開槍掃射,並在與機場駐警駁火後自爆。截至目前為止,攻擊已知造成36人死亡、147人受傷,阿塔圖克機場目前仍處封鎖狀態,國內國際線航班也全面暫停。
攻擊發生後,土耳其總理尤迪倫(Binali Yildirim)也代表土國政府召開記者會,除了譴責這起恐攻事件之外,土耳其總理也聲稱:「目前證據都指兇手就是Daesh(ISIS)。」但在截稿前,仍未有相關團體出面承認攻擊責任。
官方表示,3名發起攻擊的槍手是搭乘計程車前往阿塔圖克機場的出境航站,並在28日晚間9點50分,持槍攻擊安檢站的航站駐警與乘客。雙方在航廈爆發激烈槍戰,2名槍手並在中彈後於航站引爆炸彈,而第3名槍手則在停車場附近自爆身亡,整起事件也在土耳其當地時間28日晚間10點左右落幕。
攻擊發起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也發表嚴厲的譴責聲明:
今天這起攻擊,針對的對象不只是7,900萬名土耳其公民,同時也是對全球75億人的宣戰。這些爆在伊斯坦堡的炸彈,也可能在全世界任一座機場、任一左城市引爆。我們千萬得認清:對恐怖組織來說,發動的攻擊再伊斯坦堡和倫敦、安卡拉,和柏林、伊茲米爾,還是芝加哥、或安塔利亞和羅馬,根本沒差都一樣。
埃爾多安還表示,選擇在伊斯蘭神聖的齋月(Ramadan)發動攻擊,正足以顯示這些恐怖份子根本毫無「信仰與道德標準可言」。包括美國在內的北約盟友,亦對土耳其政府表達哀悼與合作「反恐」的意願。
對於伊斯坦堡來說,這是近半年來第4起重大恐攻事件,也是近1年半內土耳其所遭遇的第21起攻擊案,而曾承認攻擊責任的單位組織,除了ISIS之外,亦包括庫德斯坦工人黨(PKK)與庫德自由之鷹(TAK)等團體,相關動機除了鄰近敘利亞內戰,也還涉及土耳其東部的庫德民族與權力問題。
本次遭遇攻擊的阿塔圖克機場,不僅是土耳其的國際門戶,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機場之一,光是2015年的旅運量就高達6,100萬人(桃機同期則是3,847萬人),而近年來配合土耳其政府的歐亞樞紐戰略,阿塔土克機場同時也是土耳其航空(THY)的主要基地,成為其搶食歐亞旅客商機的重要轉運中心。
不過由於國內情勢的不安穩,包括安卡拉、伊斯坦堡等大城旅遊中心,屢遭恐攻侵襲,國際遊客對土耳其的旅遊安全信心,在過去12個月內直線下滑。此外,由於土耳其與鄰國——俄羅斯——因去年11月土耳其擊落俄國空軍在敘利亞執行空襲任務的戰機,雙方的關係陷入緊張,即便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已在事發半年後的前天,向莫斯科當局道歉,但土俄的觀光互動仍受到政治影響而急凍。
根據土耳其政府在28日公布的最新旅遊數據,與去年同期相比,土耳其今年5月的國際遊客數爆跌了35%,其中來自俄羅斯的觀光客更是銳減了92%。而正好發生在歐洲暑假假期前夕的阿塔圖克機場的攻擊事件,或也將讓土耳其早已急凍的旅遊行情陷入又一步的困境。
|
【2016.06.28 美國德州】 德州墮胎限制法案,美國最高法院退回封殺。
|
德州「HB-2」墮胎限制法案,美國最高法院退回封殺。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27日宣布以5票比3票,退回了德州在2013年對州內人工流產中心所設限的「HB-2法案」與「Trap法案」:藉由該法,德州要求境內的人工流產中心必須具備和門診手術中心相同等級的建物與硬體規範,同時診所內的醫生也必須取得當地醫院的優先住院權協議。德州政府強調,這些法律的制定是為了確保尋求人工流產的女性健康與醫療安全,但聯邦最高法院卻在27日的判決中,指出除了增加婦女尋求人工流產的難度之外,這些規定並無法合理地促進婦女的醫療與健康保障。
「這項裁決將向政治人物釋出強而有力的訊息——他們沒辦法再躲在假好心的藉口背後,用盡理由來關閉這些診所,也無法再阻止欲終止孕期的女性取得她應得的醫療照顧。」
支持女性擁有墮胎自主權的美國民權自由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律師戴文(Jennifer Dalven)對《路透社》表示,27日的最高法院判決雖僅針對德州,但其判例或將延伸到全美各地,目前美國還有其他23州,對境內人工流產中心設有門診手術中心等級的硬體規範;另外則還有十州要求人工流產中心需要取得優先住院權(如果需要緊急住院,地方醫院能保證提供床位的擔保)。
根據德州在2013年所通過的HB-2法案,在德州境內執業的人工流產診所,必須取得與一般門診手術中心相同等級的硬體設施與建物設計,以維護流產手術的醫療品質,但在實務上近九成的人工流產,都不需要如此等級的手術介入,因此這項規定也被認為是刻意刁難診所執業;而優先住院權,也時常因為地方醫院受到政治壓力或財務因素而難以達成協議。
而在27日的最高法院裁決中,除了四名自由派的大法官之外,關鍵的否決票則來自於保守派的大法官安東尼.甘迺迪(Anthony Kennedy)。甘迺迪認為,德州所通過的法律限制,於醫療角度來看並不具備足夠的證據與說服力,但其所設下的門檻,反而對尋求人工流產的婦女造成不必要的困難與干預,進而侵犯了憲法所賦予女性的生育自主權。
在限制法案於2013年通過之前,德州原本全境註冊有41家人工流產中心;但法案通過之後,許多診所在成本考量、或因無法取得新標準的認證而終止營業,至今全德州僅存有19間人工流產中心。在德州之外,例如密西西比州等地甚至全境只有一間專業的人工流產中心,這讓許多婦女必須跨區才能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對於當事人的身心與財務都是不必要且痛苦的負擔。
關於墮胎權力的爭議在美國爭論已久,雙方對於胎兒生命權與女性孕期自主權的拉扯更已長達數十年,之中衍生的問題還包括心跳法案的認定(受孕幾周後,胎兒才算是生命),以及性侵後害婦女的懷孕自主權等。根據《路透社》在6月份所作的全美民調,47%的受訪者認為「原則上墮胎應該合法」,但也有42%的民眾認為「墮胎應該為非法」,正反的意見至今依舊對立。
|
【2016.06.27 阿根廷】 又輸了!美洲盃決賽再失利,梅西宣布退出阿根廷國家隊
|
又輸了!美洲盃決賽再失利,傷心梅西決定退出阿根廷國家隊。
為了慶祝南美足協成立百周年的2016年「百年美洲盃」(Copa América Centenario)足球賽,在26日晚間的決賽中,衛冕冠軍智利隊再次通過PK大戰力壓由球王梅西(Leo Messi)所率領的阿根廷,成功蟬聯美洲盃的冠軍王座;而又一次與冠軍獎盃擦身而過的阿根廷,賽後更因隊長梅西也發布了「國家隊退休」的聲明,掀起了國際足壇的一片惋惜與震驚。
在紐澤西大都會人壽球場所舉行的百年美洲盃決賽中,阿根廷與智利踢得火爆,雙方一共吃下了七張黃牌、兩張紅牌,但兩隊在正規時間的90分鐘與加時賽的30分鐘內都無法進球,最終才在0:0的狀況下步入了12碼罰球的「PK大戰」——只不過阿根廷守門員雖率先撲出了智利第一罰,但代表阿根廷首罰的隊長梅西卻也踢飛了自已的12碼球,隨後阿根廷中場比格利亞(Lucas Biglia)的罰球又被撲出,智利才在PK大戰中以4:2的結果擊敗阿根廷,成功奪冠。
|
智利國家隊在2016的勝利,是智利足球史上第2座美洲盃冠軍:藉由2015年主辦美洲盃的機會,智利去年才在美洲盃決賽中以PK戰擊敗同一個對手阿根廷——而一年過去之後,智利不僅成功衛冕,在異地美國重演去年奪冠的場景,也更讓智利球迷們感到激動,不僅首都聖地牙哥歡聲雷動,決賽的大都會人壽球場外,歡欣的智利人更一路狂歡、用煙火與歌聲照亮了冠軍之夜的星空。
但當智利人歡欣鼓舞的同時,鄰國阿根廷卻是沉默無語——作為當今國際足聯全球排名第一的阿根廷國家隊,繼1993年美洲盃奪冠之後,近23年來都與冠軍獎盃無緣;而2016年百年美洲盃的失利,也是繼2014年巴西世界盃決賽(輸給德國)、2015年智利美洲盃決賽(敗給智利)之後,阿根廷近3年來第3度的決賽敗北。
|
這樣一再的期望與失望,不僅折煞阿根廷球迷,連3年遭遇重挫的阿根廷球王梅西,也在賽後投下震撼彈:「我想過了,一切都結束了,我在阿根廷國家隊的生涯結束了。」
現在很難去檢討什麼。4次的決賽(敗北),很遺憾,但我都盡力了。我始終都很可望能奪冠,但沒能如願成功。所以對我來說,一切都結束了——這就是我現在的想法與感覺。我非常難過,我甚至踢飛了自己的12碼球,但這一切都結束了。
現年29歲的梅西,是目前阿根廷隊史上的進球王,效力於歐陸豪門巴賽隆納(FC Barcelona)的他,曾五度贏下金球獎(象徵年度全球最佳足球選手的獎項),也被譽為是人類史上最強的足球運動員;然而身穿國家隊戰袍的梅西,雖然曾贏過世青賽、奧運足球金牌,但在國際足球大賽中,卻和阿根廷一起陷入冠軍魔咒而顆粒未收,包括2007年美洲盃(輸給巴西)、2014年世界盃、2015與16年的美洲盃,梅西的10年國家隊戎馬生涯踢過了4次決賽、4次敗北、0次冠軍,一而再再而三的挫敗才終於讓他放手、決定自此退出國家代表隊。
自1993年美洲盃之後再也沒拿過大賽冠軍的阿根廷,在過去23年間曾7度叩關大賽決賽,但卻7次敗北,包括:1995年的法赫德國王盃(如今的聯合會盃)輸給丹麥(2:0)、2004年美洲盃輸給巴西(PK大戰4:2)、2005年聯合會盃輸給巴西(4:1)、2007年美洲盃輸給巴西(3:0)、2014年世界盃輸給德國(延長賽0:1)、以及2015與16美洲盃兩度輸給智利。
|
梅西的退出,對於阿根廷足球來說無疑是重大損失,特別是阿根廷足協日前才剛在周末收到FIFA國際足總的重整命令——由於現任阿根廷足協主席涉入了轉播權的貪腐與回扣醜聞,即日起阿根廷足協將由FIFA指派的委員會接管重整,對於陳年弊病的阿根廷足壇來說,外力的介入或將掀起更多醜聞真相,並帶來又一波的組織黑暗期。
在阿根廷,足球與國家政治時常相互糾纏,例如1978年的阿根廷世界盃(阿根廷隊本土奪冠),就曾被當時獨裁的軍政府動員為國族宣傳的工具。近年來,包括前總統克里斯蒂娜.費南德茲(Cristina Fernández de Kirchner)也都曾透過對足球聯賽的投資,拉攏地方的政治動員,而現任總統馬克里(Mauricio Macri)更曾經是阿根廷最受歡迎的足球勁旅——博卡青年隊(Boca Juniors)的主席,並藉著足球隊的戰績而取得了進軍政壇的全國知名度與經營聲望。
不過馬克里本人最近因為打板網球扭傷而動了膝蓋手術,因此才無法飛赴美國,參與美洲盃決賽。
而在梅西口頭宣布「退出國家隊後」,阿根廷網路與媒體也出現了一片驚愕、哀嘆與致意的消息,體育大報《奧萊報》就表示:「希望梅西只是一時沮喪腦熱才失言...因為國家隊需要你,世界足壇也需要你。」
|
【2016.06.27 英國】 影子內閣集體請辭逼宮黨魁柯賓,脫歐後工黨天崩地裂
|
脫歐公投後的英國陷入前所未有的經濟、政治與社會動盪:英鎊在上周五先是大跌至30年來未曾見過的谷底(貶值11%),今早開市英鎊對日圓再從上周的139.64下跌至137.16日圓;英國首相卡麥隆宣布請辭,將啟動歐盟「退出機制」(Article 50)的燙手山芋交棒於下任首相,保守黨旋即陷入黨魁之爭、蘇格蘭民族黨黨則高分貝呼籲二次獨立公投;陷入分裂的英國社會更出現要求再一次公投的呼聲。
而工黨幾個月來在脫歐競爭中被邊緣化,也因留歐陣營的潰敗,而在黨內掀起一波咎責聲浪。極度不滿的工黨議員,紛紛將矛頭指向黨魁柯賓,指責其領導能力不足,整場競選中「表現怠惰」,是留歐派輸掉公投的最大原因。
工黨議員指控,本就無心留歐的柯賓競選期間蓄意「扯後腿」、無視智庫準備的民調與訪談分析、不願為團隊籌備資金,又以保護工黨利益、避免在脫歐議題上遭執政黨操作與利用為由,幾個月來頻頻拒絕與卡麥隆同台、拒絕跨黨合作。最終,在留歐陣營資源未能得到整合、訴求無法有效傳遞下,導致工黨不僅無法催出更多的留歐票,甚至面臨傳統票倉跑票的慘烈狀況。
而公投最後幾個禮拜正值英國下議院休會期,也剛好與五月節(May Bank Holiday)撞期,由於留脫雙方陣營民調始終膠著不分上下,公投宣傳戰進入最終白熱化階段,但此時的柯賓卻請了約10天的假期,出國放鬆。柯賓種種對脫歐公投的「不熱衷」的表現,在其黨內議員眼中有如一顆老鼠屎。
選後對黨魁放出第一槍的是影子內閣外相班恩(Hilary Benn),其於周日公開指責柯賓「雖然是好人,但不適合領導」,並慫恿其他議員對黨魁祭出「不信任投票」,然而拒絕接受指控的柯賓卻反將班恩辭退。班恩的辭退隨即引發影子內閣請辭的骨牌效應,從司法檢察總長、財政首席次長、國際發展大臣、交通大臣到北愛事務大臣,截至目前為止請辭人數已達11位。
面對黨內集體討伐,柯賓今日在臉書上表示遺憾,但再次重申不會下台、不會背棄當初選他的選民;柯賓認為此時此刻工黨最需要的是團結,而他依然會代表工黨參與下屆大選。
一陣責任清算後,英國大眾如今最迫切需要知道的是,公投後的「脫歐計畫」(exit plan)是什麼?
公投結果惹惱歐盟,除了德國總理梅克爾呼籲毋須強逼英國現在就「分手」,歐洲執委會主席容克、歐洲議會議長舒爾茲跟法國總統歐蘭德,皆難以掩飾失落與憤怒地催促英國盡快開始談判。
而上周五公投結果出爐後幾個小時內,卡麥隆於唐寧街10號請辭首相職位,同時聲明在10月份保守黨例行秋季年會選出新黨魁前,他將不會啟動「退出機制」,因此,向歐盟遞交脫歐申請以及展開後續脫歐談判的重責大任,將由下任保守黨黨魁接手處理。
目前看來呼聲最高的強森,於選後短暫露面發言時卻表示:「不需要這麼倉促」(no need to haste)。
強森的推托,也讓英國媒體質疑脫歐陣營是否從一開始,就沒有完整的脫歐計畫?據《Sky News》政治/經濟線記者(Faisal Islam)於節目上揭露其與保守黨議員的對話,據悉,脫歐派認為首相辦公事應該要有緊急應變的配套措施。
神隱一天多的強森,周日中午則在《每日電訊報》的專欄發文表達對公投結果的看法。文中強森再次捍衛了脫歐的立場,並為脫歐選民遭指責受無知恐懼驅使叫屈,但同時他也表示,公投造成人民彼此間的誤解與不信任、分裂了社會,而「小贏」代表脫歐陣營必須兼扛更重大的社會責任,向留歐支持者釋出善意,重拾團結。
至於「脫歐計畫」以及未來英國與歐盟的關係將會是如何?強森明確但又帶點矛盾地表示,「英國永遠都會是『歐洲』的一份子」,英國將持續與歐盟保持經貿合作,包括自由貿易跟單一市場,
唯一會改變的(同時也不需要太急的),將是英國將不再受到歐盟不透明的立法跟政治的束縛。
|
【2016.07.01 英國】 《刺殺鮑里斯》:保守黨內戰,這個世代英國最精采的政治陰謀。
|
脫歐公投後的英國,除了對外需要摸索與歐盟的新關係,對內政壇也因首相卡麥隆的辭職而掀起萬丈風暴:公投後的卡麥隆,在6月24日公開宣布將辭去保守黨黨魁的職位,原本因脫歐勝利而聲勢大振的前倫敦市長強森(Boris Johnson),也一度被外界視為接任首相的頭號熱門;然而6天之後風雲變色,原本30日上午要宣布黨魁參選聲明的強森,卻在記者會前兩個小時接到了脫歐派的頭號盟友——戈文(Michael Gove)——「叛變」自行參選的消息,被打亂陣腳的強森瞬時聲勢重挫,隨後的參選誓師也變成了退選宣言,半天內的鬥爭轉折,更讓英國政壇再次傻了眼。
在6月23日的脫歐公投結束後,支持留歐的現任首相卡麥隆也於脫歐結果出爐的6月24日上午宣布請辭,脫歐程序的各部會策略與對歐盟的正式談判,則將在執政的保守黨選出新黨魁之後轉由這名接任首相接手。卡麥隆請辭意圖公布後,保守黨也於日前啟動了黨魁選舉機制,並將提名截止日訂在6月30日的星期四。
在原先的預期中,外界一度看好脫歐勝利後聲勢爆漲的前倫敦市長、現任國會議員的強森能一舉勝出。在卡麥隆的6年執政中,野心勃勃的強森也多次被指「有意取卡麥隆而代之」,攻擊者甚至指責強森「純然的機會主義者」,之所以支持脫歐、與卡麥隆的政策對立,其動機僅是為了煽動自己的草根聲望,並伺機狙擊卡麥隆的黨魁權威。因此,在卡麥隆請辭後,無論脫歐還留歐、保守黨或工黨,各方陣營也都出現了抵制聲浪,甚至團結起「除了鮑里斯之外誰都行」(Anyone But Boris)的串聯運動。
於是在保守黨的對立面,現任內政大臣德蕾莎.梅伊(Theresa May)也在周四一早發布記者會參選黨魁一職:
我是德蕾莎.梅伊,而我就是擔當首相的最佳人選。
|
現年59歲的梅伊是卡麥隆在2010年執政後的內閣固定成員,在卡麥隆第一屆內閣中出任內政大臣(Home Secretary)至今,在過去6年內除了負責英格蘭與威爾斯境內的公民內政事務外,於本次脫歐公投中最被爭議且重視的移民問題,也是由梅伊的部會所負責。在公投中站在留歐派一方的梅伊,近兩年於國際版面上的曝光,主要是其所主導的「加萊危機談判」,為了抑制歐陸難民潮中,齊聚法國加萊海岸伺機渡海進入英國的難民趨勢,梅伊也與法國政府密切談判,達成了在加萊加設更嚴密的鐵絲藩籬與邊境管制等封堵機制。
梅伊表示,雖然在公投中她支持留歐,但人民的選票意志必須被尊重與執行,即使自已上台之後也不會啟動二次脫歐公投,因為「Brexit的意思就是Brexit」。現任的內政大臣說:目前的英國需要穩扎穩打一步一步來,而自己長年在「天下第一部」任職的經驗,讓她對於複雜的公務體制、對外談判都是最實力的領導人選。假若她贏得黨魁選舉、順利於9月就職首相,新的內閣也將於年底前啟動Article 50的正式脫歐談判機制,但在這段時間裡,「穩定」將會是上策,直到2020年內閣任期屆滿前,「英國都不會啟動大選」。
梅伊在發言中,不斷強調自己的「開明派保守黨色彩」與實務內閣經驗,並針對強森等脫歐派大將大加挖苦,一針見血地直戳保守黨脫歐派在公投之後「缺乏可行脫歐談判藍圖」的問題核心;但梅伊發起挑戰之後,緊接而來的卻是更為誇張刺激的「強森噩夢」——脫歐派大將戈夫,自行宣布參選。
|
推薦文章 |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