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24小時:國際鏡頭一周間(0509 - 0513)
【2016.05.13 英國】 巴拿馬文件之後,全球啟動反貪腐
|
全球「反貪腐峰會」(Anti-corruption summit)昨日於倫敦正式落幕,所有參與國跟代表共同聲明將於明年發起「尋回遭竊資產會議」(The Global Forum for Asset Recovery),協助遭貪腐國家追討被汙走的公帑。該會議屆時將由美國與英國聯手主辦。
昨日的峰會打出「揭露弊案、懲治貪腐獲利者」的口號,號召全球政府與民間團體協力從根部剷除「貪腐文化」。該峰會也挑明指出如FIFA等弊案纏身的運動鞋會,未來將會是全球反貪腐打擊的首要目標。
除了展望全球合作,英國首相卡麥隆也表示將不遺餘力地打壓隱匿身分炒作英國房價的外國投資客,並規定外國公司必須實名登記財產。響應該政策的有法國、肯亞、阿富汗、奈及利亞以及荷蘭等國, 其餘國家如紐澳、約旦與印尼將採取雷同措施。
反貪腐口號喊得有聲有色,然而峰會前的一場小插曲,卻成為整場會議最吸人目光的焦點。
峰會開始前幾天,在一場與女王會晤的公開場合中,卡麥隆不經意地指名道姓,調侃阿富汗跟奈及利亞為「有夠貪腐」(fantiastically corrupted)的國家,讓這兩個即將到訪的國家相當尷尬。對比峰會當日奈及利亞總統發表「為何我們必須並肩作戰,力抗貪腐」的演說,卡麥隆的「玩笑話」不僅僅是個諷刺的插曲,也考驗所有參與國打擊貪腐的決心。
根據「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調查全球國家貪腐狀況,奈及利亞在167國排名裡吊車尾地排在136名。現任總統布哈里(Buhari)於去年上台,上任前已叱咤政壇多年,打擊貪腐是其接手大位後首要處理的要事之一。對於卡麥隆的失言,布哈里僅只有表示希望英國政府能協助追討被奈及利亞被汙走的公帑。據衛報報導,英國警方近年調查發現,有至少三名奈及利亞高層官員,透過各式洗錢方式將貪汙來的資產存放於英國境內。
出席的除了有那些被卡麥隆描述為「有夠貪腐」的國家之外,峰會受邀者亦包世界銀行主席、「國際透明組織」主席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秘書等國際組織,高調展現全球反貪腐的合作。
然而更諷刺的是,身處「巴拿馬文件」風暴暴風眼的巴拿馬,並未派出使節參與該次的峰會。而其他與英國「關係匪淺」自治海外領地百慕達(Bermuda)跟開曼群島(Cayman Islands)都有派出代表出席峰會,並與其他「避稅天堂」簽署同意分享資訊,唯獨維京群島至今未有回應。
四月初巴拿馬文件的離岸解密,照出各國達官貴人「避稅天堂」醜態,卡麥隆家族亦無倖免。該文件揭露卡麥隆的父親伊恩.卡麥隆,自1980年代開始即利用巴哈馬的人頭帳戶與空殼公司,建立起龐大的離岸投資基金。種種政治矛頭指向卡麥隆家族的巨額財富,而卡麥隆在事後一改說詞的態度,也讓英國民眾質疑其誠信。如今,身為首相的他正高調地主持反貪腐峰會,當日許多民眾也於會場外,以變裝模仿秀凸顯避稅天堂風暴照出的殘酷現實。
|
【2016.05.13 以色列】 以色列68歲:誰的國慶/誰的災難
|
以色列68歲:誰的國慶/誰的災難。
2016年5月12日是希伯來曆的以珥月5日——而這一天也是以色列的第68屆獨立紀念日——在以色列各地,除了官方的慶祝之外,各地也有煙火施放以及政府對傑出服務軍人的表揚;但當舉國正歡慶「國慶日」的同時,在這塊應許之地上,也聚集了另一批哭喊著「國殤日」的反面臉孔。
根據聯合國大會在1947年11月所提出的《181號決議案》,國際社會宣布支持英國撤出在巴勒斯坦的託管部隊,並贊成在這一塊應許之地上協助建立兩個臨時國家——一個猶太國以及一個阿拉伯國。這項被後人稱為「巴勒斯坦分割案」的決議,被眾阿拉伯社群給拒絕(不願故土遭到分割),但卻促成了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頒布《獨立宣言》的正式建國。
1948年5月14日的這一天,也正是希伯來曆的以珥月5日,因此每年西曆的「以色列國慶日」也都不盡相同。但往年的5月初,通常都有一系列的紀念活動接連在以色列舉行,從尼散月27日的「納粹大屠殺與英雄紀念日」(今年是西曆5月5日)、以珥月4日的「陣亡將士紀念日」、到以珥月5日的獨立日...一系列的國家級儀式,往往也是以色列官方宣揚愛國、猶太復國故事的最高峰。
|
不過當以色列政府正慶祝其猶太復國傳期的同時,以色列境內的阿拉伯裔或是巴勒斯坦人,卻難以分享同樣的喜悅。在1948年5月以色列宣布獨立的隔天,第一次以阿戰爭即於1948年5月15日正式爆發,但最終的結果,卻是以以色列獲得勝利、阿拉伯聯軍瓜分剩餘的巴勒斯坦占領區為結束——上百萬巴勒斯坦平民在這一場戰爭中失去家園成為難民,也因此5月15日這一天,也被後來的巴勒斯坦人稱之為「災難日」(Nakba Day)。
而在災難日前夕、以色列獨立的交錯時刻,週四在以色列南部的內蓋夫沙漠也聚集了數千名以色列籍阿拉伯人及散居的巴勒斯坦運動人士,他們在沙漠中的貝督因人游牧保留區裡中,揚起了巴勒斯坦的國旗,要求眾人勿忘「歸鄉」、勿忘繼續為流落在各地的巴勒斯坦難民繼續爭取「歸鄉權」。
在過去的以巴和談之中,以色列官方雖對「巴勒斯坦建國」的政治姿態曾釋出多種彈性,但雙方對於因衝突流落海外的巴人難民,能否有權「返回現已被以色列統治/占領」的故土?以及被占領的土地財產等如何賠償、承認?以色列方面卻始終未曾讓步。
|
與此同時,在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政府的和平談判已陷入僵局多時的今年,以強硬聞名的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更在週四的慶祝儀式上,公開提議將重新在耶路撒冷舉行「獨立大閱兵」。在耶路撒冷長大的納坦雅胡表示,在他小時候,每年的國慶大閱兵都是他最期待的記憶,而能在耶路撒冷重新展示「國防武力」對於國慶的紀念與愛國情緒,也應會起到不小的「正面效應」。
在1968年之前,以色列每年的國慶都會舉行盛大的三軍閱兵,而1973年——在贖罪日戰爭前幾個月時——以色列更曾盛大地為獨立25週年舉行閱兵大典,而這也是最後一次在以國所舉行的獨立閱兵;然而由於耶路撒冷本身的政治敏感性,如今要在此閱兵,其所掀起的國際風暴恐令人難以想像。
在1947年的聯合國分治案中,作為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大信仰聖地的耶路撒冷,被列為國際託管區,並在第一次以阿戰爭結束後,由以色列(西城)、約旦(東城)分割管理,直到1967年六日戰爭以色列擊潰約旦之後,耶路撒冷全境才被收入以色列掌握。
以色列在掌握聖城之後,亦將其官方首都改遷回耶路撒冷,但由於在國際認定中,其行為違反國際決議近能視為「軍事占領」而未被大多數國家所承認。至今,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當局,仍然為這座聖城的歸屬爭執不下,而為彼此互信談判的最大阻力之一。
▌1973年以色列獨立紀念日的耶路撒冷大閱兵
|
【2016.05.12 巴西】 巴西變天!參議院停權總統羅賽芙
|
現正發生:巴西變天!參議院停權總統羅賽芙。
巴西時間2016年5月12日清晨,挑燈夜戰的巴西聯邦參議院以「55票贊成、22票反對、1票棄權、3票缺席」的絕對多數,通過了針對總統羅賽芙彈劾案的調查決議——自5月12日起的180天內,羅賽芙總統將被停權,並接受國會針對其操弄預算一案的調查,其「政敵」副總統特梅爾(Michel Temer)則將在周四上午正式成為「代理總統」,取代羅賽芙與工人黨政府行使元首職權;換句話說,因政爭而混亂不已的巴西,已經「變天」...。
這場馬拉松式的參議院決議,從11日上午開始一共持續了超過20小時——即便議長不斷催促,但81名參議員中仍有71人登記發言,而走上講的委員們更是每個人爭著把15分鐘的發言時間講好、講滿,也讓這場全球矚目的國會辯論被延宕地極其冗長,直到12日早上6點左右,真正的投票議程才要展開。
在12日的國會決議中,巴西參議院以簡單多數決的方式,確定調查並停權羅賽芙的總統職務。在調查案成立之後,巴西接下來也將展開調查委員會,並於6個月之內向國會再提報,屆時參議院也將已調查結果為評再次投票——若參議院中有三分之二的議員認為羅賽芙有罪,那麼拔掉總統的彈劾案才將正式過關。
在參議院投票之前,羅賽芙與其工黨黨團於法院與眾議院(詳見)拖延彈劾議程的企圖就以失敗,因此在參議院議程開始之後,眾人皆已意識到「大勢已去」。根據巴西《環球報》的報導,對於被停權與政權變天「已有心理準備」的羅賽芙,週三下午以在總統官邸錄製了宣傳影片,除了宣示自己的清白與「奮戰到底」之外,她也下令所有工人黨黨籍的內閣部長、秘書,都將同步請辭、以癱瘓行政交接作為對副總統特梅爾「篡位」的反擊。
|
▌彈劾,羅賽芙作錯了什麼?
作為巴西民主化之後民調支持度最低的總統,羅賽芙的彈劾案在國內仍引發了不一的爭議。自2011年接替前任總統魯拉上任之後,目前已連任一次的羅賽芙面對的,是巴西民主化之後最嚴重的經濟危機,這個曾經的「金磚國」目前陷入了經濟成長的停滯,民間的物價飛漲與失業率的高升,更加重了本已嚴重的貧富問題。
在過去5年內,羅賽芙與其工人黨政府亦受到巴西石油公司(Petrobras)的貪腐醜聞影響,聲勢重挫;然而真正讓她成為眾矢之的、甚至啟動國會彈劾程序的把柄,則是她在2014年的一次預算斡旋爭議。
彈劾派團體指責,羅賽芙在2014年競選連任的前夕,再未經國會監督、同意的狀況下,濫用命令向官股銀行團舉債超過587億巴西雷亞爾(同等於新台幣5,5234億元),以作為支付自己政見支票、掩蓋預算赤字的「障眼法」。這項「挖東牆補西牆」的斡旋命令,不僅違反了巴西政府的預算原則(政府不能任意向官股銀行舉債),反對派也指責羅賽芙無疑是「操弄數據」,在大選之前拖延、掩蓋了巴西經濟已陷入危機的事實,因此於法、於誠信,羅賽芙都「沒有資格再擔任總統」。
然而羅賽芙派則反擊:認為過去的每一任總統,或多或少都有以行政命令向官股銀行舉債的前例,而包括目前站在反對黨前端的副總統特梅爾,當初也都同意了這項借貸命令。羅賽芙表示,反對派主導的彈劾案,反而有程序問題,其「借力使力」、「落井下石」的政爭作法,才更是不容於民主時代的「宮廷政變」。
在過去,包括魯拉、卡多佐在內,都有類似的預算借貸,但金額大多不超過10億雷亞爾,還款周期也短,在政界意見上大多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而羅賽芙是否違法一事,週四之後,巴西參議院也將代表國會,委任最高法院組織調查團,來清算這位「停權總統」的政策清白。
|
【2016.05.11 歐洲】 歐洲還要多少個「難民危機的犧牲品」?
|
歐洲還要多少個「難民危機的犧牲品」?
試想一下,如果影片中那位在逃難的女孩,是你...。人道組織《英國救助兒童會(Save the Children, UK》最近刊出一則宣傳短片,描繪一名英國女孩為了躲避陷入戰亂的英國,一路從難民營逃難至地中海海域,途中歷經與母親分離、炸彈轟炸與搭乘載浮載沉的逃難小艇。
在難民危機中感到無奈的不只有難民。奧地利社民黨籍的總理費曼(Werner Faymann),就因對外無法妥善應對難民潮,對內無法凝聚朝野共識,讓極右的自由黨(FPÖ)擠進總統大選二輪選舉,「內憂外患」之下,於本周宣布請辭。
費曼的閃電辭職被外界視為近一年歐陸難民危機以來,最新一位為此陣亡的政治人物。《金融時報》更將之稱之為「難民危機的犧牲品」。在離職聲明中,費曼沉痛地表示:「奧地利需要的是一個擁有黨意全力支持的總理;這個國家需要一個全新的開始。」
去年敘利亞難民潮爆發之初,奧地利還與德國肩並肩對難民展開雙臂,但隨著過多人潮的擁入(2015年奧地利已收約九萬名難民),在人民黨的施壓下,費曼也隨之調整立場,實施「限額入境」(每日限80名難民)的政策,並在與斯洛維尼亞交界處架起籓籬。此舉卻慘遭黨內同仁以及社民黨青年軍的猛烈撻伐。5月1日社民黨慶祝May Day的活動,已可見黨員舉牌抗議,要求費曼下台負責。
由社民黨跟人民黨所組成的聯合政府,陷入群龍無首的狀況,昨日(5月10)被問及是否會提前舉行國會選舉,人民黨籍的副總理則表示會先將與社民黨展開協商,等待社民黨於下周提出接替黨魁人選(目前定為維也納市長 Michael Häupl)。
難民危機引發歐洲各國右翼勢力的蠢蠢欲動。上個月中的總統大選,奧地利極右的自由黨(FPÖ)黨魁霍弗(Norbert Hofer)以黑馬之姿取得36%的得票數,晉身第二輪的選舉(5月22日),讓分別僅獲得11%得票率的社民黨跟人民黨臉上無光。
雖然在奧地利現行制度下,總統職位儀式性與象徵性意義多過於掌握政制實權,然而奧地利自二次大戰後國會與總統一職長年處於「兩黨獨大」的局面,如今奧地利首次出現兩黨以外總統人選,費曼隨即面臨是否要與霍弗的自由黨(FPÖ)合作、要合作到什麼程度的壓力。該次總統選舉結果,加上先前的難民潮,不意外地成為壓垮這位執政長達近八年的政治人物的最後一根稻草。
然而難民潮所掀起的政治危機不只發生在奧地利。前一周請辭的土耳其總理達悟特奧盧(Ahmet Davutoğlu),被視協助推動「歐盟-土耳其遣返協議」的主要功臣,雖然難民問題並非是驅使達悟特奧盧請辭的因素,達悟特奧盧的離職卻也讓歐方擔憂合作中的協議是否會產生變數。根據德國當地《畫報》報導,如果歐土合作遭中斷,歐盟不排除採取「計畫B」,終止愛琴島上難民入境希臘本土,並直接遣送難民回他們的母國。雖然該報導迅速遭到德政府否定,卻也為如何處置難民課題,留下更多未知數。
|
【2016.05.11 墨西哥】 孩子在何方:墨西哥,悲傷的母親節。
|
2萬7千個孩子,你們在何方:墨西哥,悲傷的母親節。
與台灣或者是歐美各國不同,墨西哥的母親節並不是每年5月的第2個星期日,自1922年開始,每年的5月10日,才是墨西哥人自己的「Dia de las Madres」——母親們之日——在這天,家族的孩子們都會記得向自己的媽媽們獻上感謝與祝福;不過今年不同,為了找回自己在毒梟戰爭中,因治安敗壞「被失蹤」的2萬7名孩子,數百名墨西哥媽媽們在母親節這天,走上了首都墨西哥市的街頭,高舉著消失孩子們的照片,哀喊著「母親有權知道孩子們人在何方」...
根據國際特赦組織墨西哥分會的估計,在墨西哥,目前「至少」有2萬7千名年輕人,因毒品交易、黑幫暴力、人蛇綁架等因素而「人間蒸發」。這些年輕人的莫名失蹤,在大多情況下已成為社會的悲傷常態,但之中亦有震驚全國、拉美、乃至於世界的慘劇不時發生,例如2014年帶走43名孩子的伊瓜拉學生失蹤案(學運學生被警方勾結黑幫襲擊,傳言被集體處決、焚屍無蹤),至今官方對於事件調查依舊交代不清。也因此,為了找回自己骨肉的墨西哥媽媽們,也在悲傷中逐漸必團結在了一起。
5月10日走上街頭的這些媽媽們,他們在首都街頭的並不是只有「哭喊正義」,或者是要求政府「重整失序的治安問題」,相對地街頭的失蹤者家屬們只要求政府能提供調查協助,「帶我們找到消失的孩子人在何方。」
這些媽媽團體們,在過去數年間一直希望檢調方面能開放相關情資,讓受害者家屬能之到自己家人的去向;但有些家屬則早已放棄對墨西哥政府的信賴,根據墨西哥《環球報》的報導,不少家庭以自行聘用私家偵探,或者是經由教會、地方社群的協助,自主奔走於各地尋覓孩子屍骨,其所訴求也並非正義、復仇、和平,而僅是「一場體面合宜的天主教喪禮,好讓離家的孩子們能夠安息。」
自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森正式發起「毒品戰爭」以來,墨西哥境內也一直是跨國執法人員、國際黑幫、毒梟巨頭們彼此爭奪的戰場前線。而2006年開始,在時任墨西哥總統卡爾德隆與美國政府的支持授意下,墨西哥軍方亦直接介入這場慘烈的毒品戰爭——10年之間,打擊毒品的成效並不十分顯著,但不分軍警、毒梟或是平民,卻已讓16萬名墨西哥人因而身亡。
在墨西哥,母親節的慶祝並非國定假日。其源起則來自於1922年墨西哥記者阿杜欽(Rafael Alducín)一篇頌揚母親奉獻的文章,這篇報導後來得到了墨西哥天主教會的支持與宣揚,並作為感懷母性光輝以及強調傳統家庭價值的宣傳紀念。
|
【2016.05.10 菲律賓】 哭泣的新總統:菲律賓總統當選人,杜特蒂
|
哭泣的新總統:菲律賓總統當選人,杜特蒂。
雖然菲律賓官方目前仍未結束計票,2016年菲律賓大選的總統選舉結果已見分曉:來自菲律賓南部民答那峨的達沃市市長杜特蒂(Rodrigo Duerte),在領先超過600萬票的絕對優勢之下,已篤定當選為新任的菲律賓總統。
杜特蒂在投票期間都坐鎮於達沃市的老家,而選前一致看好的他,在9日晚間開票開始後即一路領先;相反地,原先被外界看好的「二號競爭者」葛蕾絲.柏吾(Grace Poe)表現不如預期,在開票過程中不僅被杜特蒂輕鬆海放,總票數上甚至也被執政的自由黨候選人羅哈斯(Mar Roxas)給超越。而眼見大勢已去的柏吾,最終在9日午夜前親自致電杜特蒂表達「敗選」,並祝賀這位競爭對手的勝利。
杜特蒂在接受柏吾的道賀之後,也表達了將以「最謙卑的心情」來尋求柏吾於參議院的政策指教。而後,杜特蒂再等待了3個小時,待到開票差距擴大、大勢已定之後,杜特蒂才於10日凌晨3點驅車前往達沃市公墓,向自己過世的父母親報告「勝選的心情」。
然而在父母的墳前,與其「制裁者」、「血洗菲律賓黑幫」等口無遮攔的強悍形象完全不同,現年71歲的杜特蒂於深夜伏著父母的墓碑,邊是稟報好消息、邊是嚎啕大哭。在悲泣良久之後,杜特蒂才收拾了情緒,娓娓地和自己的幕僚說到:
我早就想在這裡大哭一場了。
|
杜特蒂的父親文森特.杜特蒂(Vicente G. Duterte)曾經擔任過宿霧市的市長,以及達沃先前的省長,而他的媽媽則是地方的小學老師。根據杜特蒂自己的自述,他與媽媽的感情特別親密,也因此在父母的靈前鐵漢才會如此多情。
不過隨後杜特蒂又恢復正常,並打趣說:
這裡(公墓)有很多鬼,你們剛才不就聽到一個正在『哭爸』。
雖然其言論時常受到爭議、甚至引發國際公憤,但杜特蒂的總統選戰一路走來即強調自己的草根性與真性情,這一做法也深刻地獲得大多數選民的認同。隨後,在10日下午,獲得次多選票的羅哈斯,也在落後600多萬票後宣布「敗選」——這也讓杜特蒂的勝利、菲律賓未來6年的新總統,得以提前出爐,
杜特蒂在勝選中,亦強調自己必將不負選民之託,除了將積極協調朝野合作外,推動菲律賓「聯邦化」的經濟分配,賦予各地區更多的稅收自主...等等,也再次被其杜特蒂所提及。
不過杜特蒂雖然成功當選總統,但菲律賓的大選開票卻仍未結束——特別是副總統選戰的開票作業,誰勝誰負拉鋸至今仍未見明朗。直到10日拂曉之前,現任菲律賓參議員、前獨裁者馬可仕之子「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還占上風;但當天亮之後,目前執政的自由黨所推派的副總統候選人萊妮.羅布雷多(Leni Robredo)卻後來居上、小幅逆轉了小馬可仕的領先優勢。
目前菲律賓副總統的選票開票已近8成,但羅布雷多卻只領先小馬可仕20萬票。誰能成為「制裁者」杜特蒂總統的副手,目前仍未可知。
|
【2016.05.10 巴西】 不安的巴西大亂鬥:羅賽芙逆轉勝了嗎?眾議院「翻盤」撤銷總統彈劾案。
|
不安的巴西大亂鬥:羅賽芙逆轉勝了嗎?眾議院「翻盤」撤銷總統彈劾案。
起因於隱匿政府赤字,而後又因白熱化政爭而被形容為「巴西版紙牌屋」的羅賽芙總統彈劾案,周一晚間又迎來「戲劇化」的又一波鬥爭高潮。在巴西聯邦眾議院於4月17日通過總統彈劾調查之後,接手議案的巴西參議院9日下午也確認將於本周三表決,決定是否通過對羅賽芙的停權與彈劾調查;然而當反對派於參議院內磨刀霍霍的同時,眾議院方面卻傳來新任的代理議長欲以「程序瑕疵」為由,下令撤銷已送出總統彈劾案以「重新投票」。而這一轉折也讓原本爭議不斷的巴西政爭,再添程序的混亂與波瀾。
這場延燒近半年的彈劾風波,起因於巴西反對黨為譴責羅賽芙在2014年競選連任時,涉嫌違反預算法來增加公共支出,並更動報告隱瞞巴西經濟嚴重衰退的數據而發起。加上近年來巴西國內失控的經濟表現與失業、資源分配,以及長年執政的工人黨牽涉入巴西石油公司的貪腐收賄問題,因而引發巴西政壇與民間的分裂風暴。反對派指稱羅賽芙涉嫌瀆職而不再具備總統資格;但支持派則認為羅賽芙並未「違法」,並稱自己倒是涉入貪腐與洗錢風波的諸多反對政黨,串連彈劾「民選總統的舉動」等同於「宮廷政變」。
而於先前4月17日的聯邦眾議院表決中,巴西眾議院以超過三分之二門檻的同意票,通過了針對羅賽芙總統的彈劾案。隨後本案又再經由眾議院院長——廣為人知的「反羅大將軍」,昆哈(Eduardo Cunha)——上呈於巴西參議院已完成下一步的彈劾程序。
然而正當巴西參議院仍在辯論的同時,被認為是主導這波彈劾的策劃人昆哈,卻因涉嫌干預司法單位對其貪腐與洗錢的調查案,而遭到巴西最高法院「停權」、拔掉國會眾議院院長的職位,反而比「政敵」羅賽芙早先一步失勢;而接任昆哈的代理議長馬瑞昂(Waldir Maranhão),雖然其所屬的進步黨(PP)同屬彈劾派正營,但在周一卻令人訝異地以「眾議院彈劾程序有明顯程序瑕疵」為由,宣布先前的彈劾決議「無效」。
|
馬瑞昂表示,眾議院各黨在彈劾羅賽芙的表決之前,不僅出現「提前表態與亮票」、「黨團指揮投票」現象,都違反彈劾案的應有程序,但「決議無效,重新表決」的命令一出,仍震撼了巴西政壇;不過同日稍晚,巴西的參議院院長卡列羅斯(Renan Calheiros),卻再次逆轉了眾議院的「轉向」,認為眾院的投票結果「沒有問題」,參議院仍將堅持彈劾議案並決定於本周三決定:是否通過對羅賽芙的停權與彈劾調查。
假若周三的參議院表決,確認將開啟彈劾調查,那麼屆時羅賽芙的總統職權也將被凍結180天,而與卡列羅斯、昆哈同屬於「民主運動黨」(PMDB)的現任副總統特梅爾(Michel Temer),也將就任為「代理總統」,並完遂工人黨口中的「取羅賽芙而代之的宮廷政變」。
根據巴西《環球報》的報導,參議院堅持繼續彈劾議案的作法,恐有違憲政程序。而先前多次質疑眾議院彈劾失格的聯邦檢察總長卡多佐(Jose Eduardo Cardozo),亦緊急向最高法院提出申請,以求能阻止參議院院長卡列羅斯的表決議程。
而在周一的政爭羅生門一出後,巴西的外匯市場也陷入混亂。一般認為,外資大多期待羅賽芙被彈劾後,特梅爾的接任能結束巴西的短期政爭並重啟經濟的穩定政策。
在巴西於1986年結束軍政府獨裁統治,並於1989年重新直選總統後,巴西一共出現了4任民選領導人——淡假若羅賽芙當真被彈劾,那她也將是繼1992年前總統科洛爾(Fernando Collor de Mello)之後,第二位被巴西國會彈劾的民選總統。
|
【2016.05.09 英國】 脫歐倒數45天,英國首相:脫歐恐引世界大戰!
|
脫歐倒數45天,英國首相:脫歐恐引世界大戰!
距今只剩45天。隨著6月23日「Brexit」英國脫歐公投的接近,「留下」與「退出」的兩方陣營目前仍在僵持拉鋸,根據民調機構YouGov為英國ITV電視台所作的最新調查,42%的受訪者選擇「留在歐盟」,另外40%則決定「退出」,兩方陣營的民調仍在誤差值內,因此支持留歐的英國首相卡麥隆,周日也趁著歐戰勝利紀念日放出了重話:假若英國當真退出歐盟,不但本國安全不保,歐洲與世界也將重回戰爭的威脅之中...。
卡麥隆表示,縱使歐洲各國的和平共處,從今天的角度看來已成「常態」,但在不久之前,歐洲各國仍彼此猜忌、相互「掐著對方的咽喉」維繫著一處即發的恐怖和平,而此一局面的化解,著實有賴於歐盟的出現以及賴之為基礎的互信架構。英國首相認為,總使77年爆發的世界大戰已成為了世人們遙遠的歷史記憶,但他也提醒在20多年前,波士尼亞還爆發過一場滅絕型的戰爭,而俄羅斯對喬治亞、烏克蘭的介入也都近在咫尺:
我們真的能拍著胸脯保證,我們大陸的和平與穩定真的如此堅定,堅定得令人毫無疑慮?這樣值得(我們)冒險去挑戰嗎?我自己可不會那麼急於去論斷如此假定...
卡麥隆強調,目前英國與歐洲所享有的相對和平並非「理所當然」,假若英國貿然脫歐,那麼不僅將冒著國家安全被孤立的風險,失去一群朋友之外,更可能為自己「找麻煩」,添增更多潛在的敵意風險。同時假若脫歐,未來歐洲各國在戰略與安全決策上,英國也恐無足輕重,而被排除在合作的同盟軸心之外。
「事實的真相就是:在我們鄰居家發生的事,都會是不列顛的事。」卡麥隆並引用歷史為例,從1588年英西戰爭、1704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的布倫亨戰役、1815年的在滑鐵盧擊敗拿破崙、兩次世界大戰以及柏林圍牆的倒塌...等等,歷史上在歐陸所發生的動亂,最後都會與英國有關。
如果事情在歐洲出了差錯,那彼端的我們也別再假裝後果與我們無關了吧!
|
這場即將於2016年6月23日星期四所舉行的脫歐公投,僅會在選票上詢問英國公民一個問題::「聯合王國應當繼續留在歐洲聯盟內還是應當退出歐洲聯盟?」而除了YouGov所作的民調之外,包括《金融時報》與《經濟學人》的資料,亦都顯示英國民意對於脫歐與否的懸而未決,「留下」或「退出」兩邊陣營至今仍呈現五五波的拉鋸,選民之中亦有15%左右尚未下定決心。
根據《路透社》的報導,首相卡麥隆與保守黨內的留歐派,目前已展開全面的公關動員,希望能在未來六周內,拉出「留歐派」的領先優勢。相關消息指出,卡麥隆團隊已將623的公投視為政治生涯的最終豪賭——不僅要贏,而且還得大贏——並期待最後的公投結果能拿下至少6成的支持選票,以鞏固自己的執政權威與黨內地位,以避免重蹈柴契爾夫人當初因震懾不住黨內疑歐力量、因而倒台的往事。
卡麥隆的幕僚團隊擔心,就算公投結果「留歐派」是低空飛過,保守黨內的脫歐派仍將獲得鼓舞,而威脅卡麥隆的領導地位、甚至更進一步地造成保守黨的分裂。目前卡麥隆已在公投中與工黨等一幫政敵形成「留歐派的默契同盟」,而脫歐派的保守黨意見則以剛卸任的前倫敦市長鮑里斯.強生為依歸。
在過去,強生一直被外界視為支持卡麥隆的雙面人:一方面是其堅實的政治盟友,一方面又是最可能取而代之的黨內大敵。而根據卡麥隆本人的說法,兩人在脫歐公投上的立場對立,於私人情誼上「確實已傷害了兩人的友情」。
|
【2016.05.09 莫斯科】 #VE_Day #俄國衛國戰爭勝利日
|
「勝利日」71週年,俄羅斯再舉辦紅場大閱兵。
2016年5月9日是俄國「第71屆抗戰勝利紀念日」,在71年前的今天,蘇聯的紅軍接受了德國的無條件投降、擊潰了納粹的最終抵抗,而為了紀念這「偉大的衛國戰爭」,每年的5月9日也被定為蘇聯/俄羅斯的「勝利日」(День Победы)。
在二次大戰歐陸戰場的最後時刻,蘇聯的紅軍於1945年4月16日攻進第三帝國的首都,柏林。14天之後,納粹元首希特勒眼見大勢已去而自盡,柏林的的德軍亦於兩天後於5月2日宣布投降;然而隨後的投降接收與談判,一直到德國時間5月8日才正式簽署,而此時莫斯科時區已進入1945年5月9日,因此傳統上東西陣營的「歐戰勝利日」(VE Day),就各自錯開——像是法國總統歐蘭德就於5月8日周日率先紀念VE Day與大戰中的陣亡將士,而俄羅斯則於5月9號才要發起勝利大閱兵。
在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曾有很長一段時間未再高調紀念VE Day,直到2008年,在時任俄羅斯總理(現任總統)普丁與總統梅德維傑夫的安排之下,VE Day的紅場閱兵與慶祝儀式才盛大重現。
而除了戰機分列式的衝場、坦克、飛彈與儀隊方陣的校閱之外,近年來歐美各地在俄羅斯官方的鼓勵下,也民間也陸續出現了「不死團」的紀念遊行,每年的5月7日至9月之間,各大城市都會出現規模不一的紀念群眾,舉著陣亡將士或老兵的相片,在街頭聚集以向這些戰爭烈士致意。
不過縱使俄羅斯對VE Day與愛國活動一年比一年重視,但隨著國際情勢的轉變,對於「衛國戰爭」的紀念,也在眾前蘇聯成員國中出現了分歧。為此,俄羅斯總統普丁也於今年的勝利日前夕,特別向前蘇聯的眾多成員國——甚至是喬治亞、烏克蘭的公民們——發出賀電,除了強調彼此層間「團結抗敵」的過去外,亦呼籲這些前紅軍的一份子,能「致力於保存『勝利日』的歷史記憶」,以緬懷並警惕法西斯敵人的侵略威脅。
|
【2016.05.09 菲律賓】 菲律賓總統大選決戰日:誰是新總統?24小時內決定
|
2016年5月9日是菲律賓6年一度的正、副總統與各級政治長官的選舉決戰日,自菲律賓時間早上6點至下午5點為止,全菲律賓的5,440萬選民將藉由手中的選票,決定誰才是這個國家未來6年的領導人。
根據總統大選選前最後一波的公開民調,來自菲律賓南部民答那峨島的達沃市市長杜特蒂(Rodrigo Duterte)目前已拉出明顯的領先優勢,是5名候選人中最有機會當選者。曾3度出任達沃市市長的杜特蒂,在這次的選戰中以口無遮攔的「暴言實錄」聞名國際,包括侮辱來訪的方濟教宗(「只會造成塞車就滾回去!)、對澳洲籍受性侵的女傳教士慘劇開不當玩笑(「她那麼漂亮,身為市長的我才應該是第一個『上』的...所以我才把那些強姦犯通通給殺了。)、嗆聲美國與澳洲的外交使節(「不閉嘴就滾回去!」)、揚言要展開一場腥風血雨的反貪腐「治安之戰」...等,而過去杜特蒂在民答那峨的執政風評更素以「嚴刑峻法」而讓其人權紀律屢遭質疑,種種實錄亦讓諸多外媒冠以其「菲律賓川普」的稱號。
然而在爭議言論之外,個性海派、作風草根的杜特蒂在達沃市任期內,整頓地區治安與貪腐,確實拉抬出了全國性的口碑。包括個人的作風簡樸,對貪腐與不法的整頓「果敢」等風評,都成為杜特蒂吸引反對派選民、領銜反建置派政治菁英的選戰優勢。
|
而相對於杜特蒂的狂放作風,菲律賓選民的第二號選擇則是形象清新、進步的現任參議員葛蕾絲.柏吾(Grace Poe)女士。作為菲律賓影帝、前總統參選人費爾南多.柏吾的養女,本次「繼承父業」角逐大位的葛蕾絲其實是一名被棄養孤兒,在被老伯吾夫婦收養之後,也曾長期旅居美國,直到2003年才返國從政。
成人後的葛蕾絲在美國完成學業後,與一名菲裔美國人結婚並放棄菲律賓國籍,成為歸化美國人。然而在老伯吾於2003年選舉失利、2004年病逝之後,葛蕾絲遂決定回國繼承父親的政治遺產,並於2006年申請恢復菲律賓國籍;在這段時間裡,葛蕾絲本人仍持有雙重國籍的身分,直到2010年受總統艾奎諾三世之邀入閣後,他才宣布並申請放棄美國國籍,並在2013年當選菲律賓參議員——但這一雙重國籍的身分,卻讓柏吾在本次的總統大選中,身陷政治風暴。
如同過去老柏吾在2003年總統大選中的「國籍風暴」,自去年夏天開始,菲律賓政界即掀起海嘯般地質疑,攻擊葛蕾絲的國籍問題:除了懷疑他身世「來歷不明」以及雙重國籍的誠信責任之外,亦抨擊葛蕾絲「曾放棄菲律賓身份、一家都是美國人,何以有資格代表菲律賓人的利益、當選菲律賓的總統?」種種疑慮,直接衝擊了葛蕾絲的草根支持度,因而在民調地領先中從一路看好、跌落至於杜特蒂身後的苦苦追趕。
|
而在杜特蒂與葛蕾絲的競爭之後,在選戰中逐漸被邊緣化、甚至被葛蕾絲陣營喊出「棄保」的,則是現任總統艾奎諾三世所支持的羅哈斯(Mar Roxas)。羅哈斯的祖父是二戰之後,菲律賓第三共和的首任總統曼努埃爾.羅哈斯,而作為執政的自由黨代表,小羅哈斯在菲律賓政壇中的形象與聲譽亦都相當正派、清新。
然而在過去6年的自由黨執政期間,菲律賓經濟雖然繳出高成長的好成績,但各種基礎建設、就業分配與貪腐、治安等問題,皆未與經濟數據一般,有著明顯改善。因此菲律賓民間對於「換人換黨做做看」的聲浪,亦讓羅哈斯的選戰始終打得相當吃力而未能成為第一焦點。
|
另一方面,在總統大選之外,菲律賓的「副總統」也將於同日由選民直選。與其他國家正副元首搭擋參選的常態不同,菲律賓的副總統選舉是獨立的選票,在過去也時常出現正、副總統各自不同黨的狀況。而在本屆的選舉之中,副總統的競爭甚至比總統選戰還要激烈,根據選前最後的民調結果,目前最有機會的兩位候選人——代表自由黨的參議員萊妮.羅布雷多(Leni Robredo),以及前強人之子、現任參議員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支持度雙雙打平,這也讓選後的菲律賓領導組合出現了不小的政治變數。
菲律賓中選會表示,這次的投票結果預計在24小之內就將出爐,但由於選民人數眾多、菲國選區又遼闊,假若開票差距比想像中得更為激烈,最終的選舉結果亦可能拖到3天以上才會明朗化。
|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