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下流英國腔?「英式發音」的腔調標準與階級,R for Received Pronunciation

2019/05/31 倫敦生活A to Z

英國境內比較大的區域性腔調便有蘇格蘭腔、愛爾蘭腔、威爾斯腔、東倫敦腔等,不過外國...
英國境內比較大的區域性腔調便有蘇格蘭腔、愛爾蘭腔、威爾斯腔、東倫敦腔等,不過外國人在學習英文時,常選擇師法「標準」腔調。當中,女王的口音腔調,則被認為是上流的標準「英國腔」。 圖/路透社

英國演員休.羅利(Hugh Laurie)是熱門美劇《怪醫豪斯》(House M.D.)的主角。演到後幾季,常有美國人以稱讚的口吻對他說:「你把原本的英國腔磨掉了。」他在受訪時表示:「其實應該是我『戴上了美國腔』(put it on),只是美國人不會這麼想,他們會覺得自己的口音『沒有腔調』。」

許多英國脫口秀演員在表演中,都能將南腔北調模仿得維妙維肖,能夠配合角色設定,講出道地的用語。知名喜劇演員麥克.麥金泰爾(Michael McIntyre)也不例外。

他在一個段子中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腔調,你只是得花點力氣動動嘴巴而已。」接著他模仿一個北愛爾蘭家庭講話,爸爸、媽媽、哥哥都有濃重的北愛腔,輪到小女兒的時候,卻忽然用字正腔圓的英格蘭腔說:「我不會模仿腔調。」(I don’t do accents.)藉此凸顯「沒有腔調」的荒謬性。

「您說什麼?我聽沒有...(設計對白)」當操著一口「東倫敦腔」的米高.肯恩(Mi...
「您說什麼?我聽沒有...(設計對白)」當操著一口「東倫敦腔」的米高.肯恩(Michael Caine),與說著「公認發音」(Received Pronunciation)的女王對談,兩人的腔調存在極大的差別。圖為1998年在溫莎古堡舉辦的藝術聚會,兩人歡談。 圖/路透社

說得一口漂亮、標準的英文,往往被視為擅長該語言的指標,語言學家用「腔調」來指涉同屬特定地理區域或社會階級的發音,腔調也可能反映出發言者的年齡、性別、教育程度。經典電影《窈窕淑女》(My Fair Lady)中,希金斯教授單是聽對方講話,便能夠辨認對方在哪兒出生、住在哪裡、上過哈羅公學、劍橋大學,甚至還待過印度,準確度直逼天橋下算命仙。希金斯教授號稱他「聽聲辨人」的人體衛星定位系統,誤差不會超過六英里,在倫敦境內,有時更可精確到兩條街內。

電影中的希金斯教授的超能力或許是誇飾,但也呈現了英語腔調的多元豐富。很難確切指出英文中究竟有幾種腔調,光在英國境內,比較大的區域性腔調便有蘇格蘭腔愛爾蘭腔威爾斯腔東倫敦腔(cockney)等。但外國人在學習英文時,往往會選擇師法「標準」腔調。

「公認發音」(Received Pronunciation,簡稱RP)可說是最接近標準英國腔的發音。儘管就各種客觀指標而言,公認發音未必比其他的腔調來得優異或劣等,社會語言學的研究卻點出了公認發音與其他口音相比的特殊之處。

腔調其實無所謂優劣,不過也可能從中反映發言者的教育程度、身分背景...等。米高肯...
腔調其實無所謂優劣,不過也可能從中反映發言者的教育程度、身分背景...等。米高肯恩(圖左)那一口知名的「東倫敦腔」,就曾長期被認為是傳統工人、無產階級在說的「粗魯腔調」;女王的口音,則被認為是「公認發音」(Received Pronunciation)的「高貴進階版」。 圖/美聯社

語言學家麥克斯.懷恩萊奇(Max Weinreich)曾開玩笑地說:「語言,不過是擁有陸海軍的方言。」暗示語言及方言之間的區別,存在著武斷的權力關係——誰掌兵符,誰就有話語權讓方言成為語言。順著這樣的邏輯,公認發音在某種程度上也可說是權力體系下的強勢產物。

英國腔調的階級性並非自古而然。一直到十八世紀,即使仕紳階級與王宮貴族都仍保有各自的地方腔調,有時甚至連拼法都略有差異。蕭伯納《賣花女》(Pygmalion)曾寫道:「英國人不尊重自己的語言,也不教小孩好好說話。他們胡亂拼字,搞得沒人知道怎麼發音。英國人一開口,就必然招致其他英國人鄙視或憎恨。」

一直到工業革命,寄宿公學興起改變了英國紳士的養成方式,操著近似口音的畢業校友們,在大英帝國各處佔居高位,漸漸改變了社會菁英說話的方式。其實公認發音比較接近東南英格蘭腔,不僅因為東南英格蘭是英國的政經中心,也因為這是眾多菁英公學與牛津劍橋的所在之處,這種「『沒有腔調』的腔調」,在被標準化後,也從此成為階級與權勢的標記。維多利亞時期的演說家亞瑟.布瑞爾(Arthur Burrell)主張:「受過良好教育的一大重點,就是讓人聽不出你從哪邊來,在哪裡長大。」

公認發音比較接近東南英格蘭腔,不僅因為東南英格蘭是英國的政經中心,也因為這是眾多...
公認發音比較接近東南英格蘭腔,不僅因為東南英格蘭是英國的政經中心,也因為這是眾多菁英公學與牛津劍橋的所在之處;這些英國紳士的口音,隨著他們在大英帝國各處佔居高位,漸漸改變了社會菁英說話的方式。 圖/路透社

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成立後,創辦人約翰.芮斯(John Reith)認為廣播員的標準口音可以為英國人的正音盡一分心力,在1926年到1939年間,成立了口說英語諮詢委員會(Advisory Committee on Spoken English),針對各式疑難字彙,尤其是外來語的發音提出定奪。委員會中的社會精英和語言學家也義不容辭地接下「教育群眾」的任務,以公認發音為範本,企圖教導群眾「正確」的發音與「標準」的英文。二戰前的 BBC 廣播腔,在今天聽來便是上流階級所使用的「高級」英語。

二次大戰的爆發卻意外改變了這個態勢。威弗德.皮可斯(Wilfred Pickles)是純正的約克夏(Yorkshire)人,通常對於這種口音的刻板印象是沒文化的鄉巴佬,在一片標準口音的浪潮中破例獲得BBC的錄用,當時的考量很有意思:即使納粹真的入侵英國,滲透BBC,也很難立刻模仿像是約克夏腔這種區域性的腔調,聽眾可以藉此分辨真假新聞。

當時皮可斯負責午夜新聞,以現在的耳朵來聽,其實他的口音還是非常「標準」,卻因為一句再見引起軒然大波,他說:「北方的聽眾們,『暗』安。」(And to all in the North, good neet)各種諷刺漫畫紛紛出籠,譴責這種「不標準」的發音。

威弗德.皮可斯(Wilfred Pickles)是純正的約克夏(Yorkshir...
威弗德.皮可斯(Wilfred Pickles)是純正的約克夏(Yorkshire)人,通常對於約克夏口音的刻板印象,是沒文化的鄉巴佬,但皮可斯在一片標準口音的浪潮中破例獲得BBC的錄用。 圖/《BBC Radio》

到了1960年代,英國的教育系統和媒體越來越能接受區域性腔調,而所謂的BBC腔,也隨著時間逐漸改變,近年甚至鼓勵播報員在不影響理解的情況下,保有自己的腔調,深具權威與階級感的公認口音,在這樣的趨勢下反而變得有點落漆。甚至有觀眾投書表示,時代劇不宜使用過於「標準」的英文,太過字正腔圓容易導致出戲大笑。影集《唐頓莊園》中的「高級」口音,或許也漸漸失去光環。

與此相呼應的另一項發展是,連女王都不說「女王英文」(Queen’s English)了。

女王英文可以理解為上流階級版的公認發音。權威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在2000年時,曾有一篇有趣的研究短文,名為〈女王會說女王英文嗎?〉(Does the Queen speak the Queen’s English?)。研究比對女王五零年代到八零年代的談話,發現許多所謂「上流階級版」的公認發音特徵都逐漸消失或是淡化。

比方原本「女王英文」會將字尾的「y」發成「eh」的音(如family),或是強調某些子音(如often中的「t」);但到八零年代後卻不再總是如此,女王在那之後的談話腔調,在語言學歸類中,反而比較近似英國中產階級的南方英語。如果讓《窈窕淑女》中的希金斯教授聽到,大概也要皺眉。

連女王都不說「女王英文」了?《窈窕淑女》中的希金斯教授聽到,大概會皺眉。圖為電影...
連女王都不說「女王英文」了?《窈窕淑女》中的希金斯教授聽到,大概會皺眉。圖為電影中希金斯教授指著幾個母音發音的口腔圖。 圖/電影《窈窕淑女》劇照

更有意思的是,也有學者對照2011年威廉王子凱特王妃的共同訪談,發現凱特王妃講的英文其實比威廉王子更為「高貴」,原因可能是下意識為了強化階級地位的努力;反觀威廉王子,在腔調與發音上就相對放鬆,比較像「中產階級」。

這些例子在在顯示,腔調是流動的,推崇單一腔調的「標準」已經不再是普遍的認知。

在 BBC 紀錄片《語言星球》(Planet Word)中,雅號「巴恩斯利桂冠詩人」(Bard of Barnsley)的伊恩.麥克米倫(Ian McMillan),一開口便是西約克的風景。他用手指著地圖,隨口說出赫爾(Hull)、里茲(Leeds)、布拉福(Bradford)與巴恩斯利等地幽微的發音區別,他說約克夏人講話時嘴巴不會張太大,可能和當地強勁的風勢有關。

曾經,不用公認發音講話是種社會劣勢。麥克米倫在求學時,會被告誡不能這樣講話。成年後錄製廣播節目,會接到同鄉打電話到電台抗議:「上廣播不能這樣講話!」「但你的腔調跟我一樣欸...」「上廣播就是不行,聽眾會覺得這是日常/正常的講話方式。」回過頭想想,這樣的講話方式哪裡「不正常」?

同樣來自約克夏的皮可斯後來在回憶錄中說:「但願我們永遠別像播報員那樣講話,我們的腔調豐富多元,是每個地方的祖先流傳下來的美麗織錦。」麥克米倫也說:「我住的地方就是我思考的方式,我用在地歷史思考,我用在地文化思考,我用它起伏的丘陵與強勁的風勢思考,到頭來,我所說的話就是在為巴恩斯利發聲。」

語言流轉,一種腔調凋零後,背後生活文化方式的記憶也隨之而去。腔調來自時光的風化,由層層歷史堆積而來。或許腔調真正的意義,在於找到自己的源頭,發出自己的聲音,至於是不是完美的「公認發音」,或許也沒有那麼重要了。

或許腔調真正的意義,在於找到自己的源頭,發出自己的聲音,至於是不是完美的「公認發...
或許腔調真正的意義,在於找到自己的源頭,發出自己的聲音,至於是不是完美的「公認發音」,或許也沒有那麼重要了。 圖/美聯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英國溫拿複製機:E for 伊頓公學

蘇格蘭靠「嘴」獨立(上):誰有聽過「蘇格蘭語」?

倫敦生活A to Z

白舜羽和魏君穎,一對夫妻,兩個不小心都念過哲學的解釋狂,喜愛漫步、劇場、藝文與博物館,尤其著迷於各式各樣與倫敦和英國歷史文化相關的冷知識。從二〇一三年一起蒐羅旅居中的關鍵字,企圖考據與思索其背後的來由。除了共筆臉書粉絲頁《倫敦生活A to Z》之外,另有作品《倫敦腔:兩個解釋狂的英國文化索引》《倫敦眼:兩個解釋狂的英國文化透鏡》(紅桌文化出版)。

作者文章

兒童文學家羅德.達爾(Roald Dahl)十分受孩子歡迎,但也備受爭議,如今作...

敏感詞小孩不宜?英國兒童文學家達爾的修訂爭議,R for Roald Dahl

2023/03/24
2022年日本本栖湖渡假村開設「彼得兔英式庭園」,推出了背景有富士山的彼得兔海報...

彼得兔與波特小姐:穿越120年的英國文創魅力,P for Peter Rabbit

2023/01/19
「當手指穿梭於細微的網眼之間,必然也將靈魂裡某種極其單純的東西,編織於其間了……...

指尖穿梭網眼間:英國「編織男孩」,B for Knitting Boy

2022/06/02
圖為2011倫敦大暴動。 圖/美聯社

無用的最經典「英國紅色電話亭」 , P for Phone Box

2022/01/21
左起為編劇Peter Morgan、女王演員Olivia Colman、柴契爾夫...

莎士比亞會怎麼編《王冠》(下)女王「非御用編劇」,C for The Crown

2021/04/22
《王冠》遊走在史實與虛構之間,右圖為劇中飾演女王的Olivia Coleman。...

莎士比亞會怎麼編《王冠》(上)英國古今宮廷劇,C for The Crown

2021/04/22

最新文章

圖為2024年世越號船難事件10週年的紀念大會。世越號船難,南韓政府當局的救援怠...

世越號船難後的國家暴力:軍情人員非法監控罹難者家屬

2024/04/19
檀園高中教室內,一個座位上,擺放著世越號船難生還者,拿著自己同學遺照,所一起拍攝...

我們還記得:南韓世越號船難10週年,悲劇真相至今未明

2024/04/18
一名年輕人在衙門院子裡遭到刑求的照片,可能是在中國北方,時間在1900年之後不久...

旁觀他人之酷刑:清末歐洲攝影師紀錄的身體刑,與西方的中國想像

2024/04/18
圖/Return to Nature Funeral Home IG、美聯社

疫情下的火葬詐欺:棄置190具遺體、偽造骨灰,美國殯葬夫妻檔被控重罪

2024/04/17
德雷德.史考特(Dred Scott)於1857年遭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判決認定「黑...

加害者後裔如何面對先祖之罪?美國「史考特案」雙方家族的創傷與療癒追尋

2024/04/15
圖為海山樓一景。海山樓為香港著名景點,這幢彷彿由積木砌成的大廈呈現香港緊密而狹窄...

香港新移民在《但願人長久》的追尋:哪裡得到理解,哪裡就是家

2024/04/12

回應

Top